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8文言文阅读 二十四史选篇2.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8文言文阅读 二十四史选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8文言文阅读 二十四史选篇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8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选篇2
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选篇2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
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
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
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大尉中兵参军。
武帝受命,进爵为侯。
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彦之曰:
“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
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
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
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监六州诸军事,镇历阳。
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
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
泗水渗,日裁行十里。
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
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
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
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
魏军仍进滑台。
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
初遣彦之,资实甚盛。
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
九年,复封邑,固辞。
明年卒,谥曰忠公。
(选自《南史·到彦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后世开府的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
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到彦之沉着冷静,辅佐文帝登基。
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虑之事,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到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
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一路行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到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
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
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
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
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
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
词辩占对,尤是所长。
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
未弱冠,州辟主簿不就。
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
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
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帝每云:
“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
”自是贵戚敛手。
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
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
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
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日:
“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
”又除羽林监。
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日:
“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
”聪对曰:
“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
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
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帝抚掌笑曰:
“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
”聪因投戟而出。
帝曰:
“薛监醉耳。
”其见知如此。
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
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
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
天然的爵位。
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B.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C.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D.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坟籍",古代典籍。
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简称"坟典",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B."主簿",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文中"主簿"与《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职能不同。
C."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D."奉朝请",古代春季朝见天子为"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
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聪品性清高,治家严苛。
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
B.薛聪博学多才,见识深广。
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
C.薛聪耿直公正,心思缜密。
薛聪处事一心为公,贵族皇亲也害怕他的威严,不敢乱来;薛聪稳重沉着细密,孝文帝无法窥探其行迹。
D.薛聪率性而为,受人尊重。
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②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
“此儿吾家之颜子也。
”年十二,魏广平王元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①。
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
赵郡王高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
“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
“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
或谓士谦曰:
“子多阴德。
”士谦曰:
“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
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
又尝论刑罚,其略曰:
“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
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有识者颇为以得治体。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
“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
”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注】①伽蓝:
佛寺。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B.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C.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D.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时男女成年行冠礼、笄礼时所取;名,出生后一般由父亲所取。
“字”与“名”在语义上有所关联。
B.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童年。
“黄发垂髫”“始龀,跳往助之”中的“髫”“龀”与此处含义相同。
C.春秋二社,即春、秋两季的社日。
社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其标志性习俗是祭祀和宴饮。
D.黥,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
黥、刖、劓、杖、笞、髡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其中刖刑比黥刑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事母至孝,淡泊名利。
他为母守丧,形销骨立;少为参军,后拒绝举荐,隋朝建立后仍矢志不做官。
B.李士谦勤勉好学,才华横溢。
他不仅博览群书,时常写诗,擅长天文术数,对刑罚也有合情合理的见解。
C.李士谦乐善好施,富而不奢。
他赈济施舍,不惜倾家荡产;他家境殷实,却非常节俭,故而招待亲宾常用黍米。
D.李士谦仁厚谦虚,生荣死哀。
利益被他人侵害时,他不加追究反予宽慰;生前深受百姓爱戴,死时百姓流涕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
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载。
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
汪在路,为审素党与所劫,对汪杀告事者,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
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
至益州,奏称审素谋反,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
斩之,籍没其家。
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
寻各逃归,累年隐匿。
汪后累转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
开元二十三年,瑝、琇候万顷于都城,挺刃杀之。
瑝虽年长,其发谋及手刃,皆琇为之。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时都城士女,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其合矜恕者。
中书令张九龄又欲活之。
裴耀卿、李林甫固言:
“国法不可纵报仇。
”上以为然,因谓九龄等曰:
“复仇虽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
孝子之情,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
杀之成复仇之志,赦之亏律格之条。
然道路谊议,故须告示。
”乃下敕曰:
“张瑝等兄弟同杀,推问款承。
律有正条,俱各至死。
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
但国家设法,事在经久,盖以济人,期于止杀。
各申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夫,展转相继,相杀何限!
咎由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
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决杀。
”瑝、琇既死,士庶咸伤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
市人敛钱,于死所造义井,并葬瑝、琇于北邙。
又恐万顷家人发之,并作疑冢数所。
其为时人所伤如此。
(选自《旧唐书·张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B.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承/为捕者所获/
C.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D.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益州,是中国古地名,也是古代的“九州”之一。
治所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此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
C.中书令,此处为中书省长官。
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主要负责起草诏书。
D.哀诔,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散文写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琇命途多舛,身世坎坷。
很小的时候父亲获罪被杀。
家里被抄,自己也受牵连,和哥哥一起被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
B.张琇胆大心细,敢作敢为。
从岭外逃回后,他隐姓埋名多年,谋划为父报仇,终于等到时机,亲手杀死了仇人杨万顷。
C.张琇为父报仇,引发争议。
包括张九龄在内的很多人都同情他,认为应当宽恕他,但因李林甫的反对,皇帝最终处死了他。
D.张琇死后,深受士民哀怜。
他们集资建造义井来纪念张瑝兄弟,不但安葬了二人,还设置了几座疑冢,使仇家无法找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
②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
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
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
“若颇知有佳客乎?
”吏以嘉贞对。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
累迁兵部员外郎。
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
进中书舍人。
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
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
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嘉贞辞曰:
“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遂得减死。
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
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迁中书令。
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
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
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
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
“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
士可杀不可辱。
”帝然之。
嘉贞退,不悦曰:
“言太切。
”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
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
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
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
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
有劝之者,答曰:
“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
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
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
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
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
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
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
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②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
唐末,隶名于忠武军。
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
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
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
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
或谓敬瑄曰:
“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
”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
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
时光启三年。
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
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
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
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
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
“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昭度持疑未决。
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
建徐启昭度曰:
“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
”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
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
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
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
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
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
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
“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
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
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节度使,官名。
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而得名。
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
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
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
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建谓昭度曰:
“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
②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
“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人也。
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赵常遣习将兵从晋。
晋军德胜,张文礼弑赵王王镕,上书庄宗,求习归之赵。
庄宗遣之,习号泣曰:
“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庄宗壮之,乃遣阎宝、史建瑭等助习讨文礼,以习为镇州兵马留后。
习攻文礼不克,庄宗用他将破之。
拜习成德军节度使,习辞不敢受,乃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辞曰:
“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
”乃拜习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习亦未尝攻取。
赵在礼作乱,遣习以镇兵讨贼。
习未至魏,而明宗兵变,习不敢进。
明宗遣人招之,习见明宗于胙县,而以明宗举兵不顺,去就之意未决,霍彦威绐习曰:
“主上所杀者十人,公居其四,复何犹豫乎?
”习意乃决。
平卢监军杨希望闻习为明宗所召,乃以兵围习家属,将杀之。
指挥使王公俨素为希望所信,绐希望日:
“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
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
”希望信之,乃悉分其兵守城,公俨因擒希望斩之,习家属由是获免。
而公俨宣言青人不喜习之严急,不欲习复来,因自求为节度使。
明宗乃以房知温代习镇平卢,拜公俨登州刺史。
公俨不时承命,知温擒而杀之。
习复镇天平,徙镇宣武。
习素为安重诲所不悦,希其旨者上言习厚敛汴人,乃以太子太师致仕,归昭庆故里,明宗以其子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之。
习以无罪,怏怏失职,纵猎剧饮以自娱。
居岁余,中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