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671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docx

0540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

敦煌寫本《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考校研究

(首發)

蘇芃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摘要]敦煌寫本《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不見於傳世文獻,自從發現以來相關研究較少。

本文重新校錄該寫卷,並在此基礎上圍繞其內容性質、留存神话传说的研究價值、俗字等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校錄;考證

一、《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概述

(一)、《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敘錄

《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不見於傳世文獻,在敦煌文獻中現存四件,分别是P.2652、P.4016、S.5505、S.5785。

兹敘錄如下:

1、P.2652

首完尾殘,首題“天地開闢已來帝王記一卷”,起於“昔者天地未分之時”,訖於“夏后氏姓”。

殘卷爲卷軸裝,共計94行,行20字左右,其中13行有雙行小注,有界欄。

寫卷下端有多處殘缺,平均隔兩行就出現一處圓形破損,每處破損約2——3字,據這種殘損情況,可以推斷是在卷成卷軸時被破壞的。

該卷背爲“丙午年洪潤鄉百姓宋□□借券”及“諸雜謝賀”。

有研究者依據該卷不避“民”字,定爲歸義軍時期抄本。

2、P.4016

卷首殘缺,起於“皇生尊盧皇”,訖於卷末,尾題“天地開辟已來帝王記一卷”、“維大唐乾祐三年庚戌歲正月貳拾伍日寫此書一卷終”。

因爲我們無法目見原卷,僅從圖版反應的裝幀形式上看,極有可能是敦煌文獻裡常見的一種冊子本。

按照傳統古籍裝幀的名稱定義來看,這種“冊子本”叫“粘葉裝”,流行于唐末、五代時期,宋代張邦基《墨莊滿錄》裡有相關記載。

現存8葉半紙,每葉中間有折痕,沿折痕將一葉紙分爲左右兩個半葉,每半葉7——8行不等,行14字左右,其中17行有雙行小注,殘卷共計209行。

據尾題“乾祐三年庚戌歲”判斷,殘卷的抄寫時間爲公元950年。

3、S.5505

首完尾殘,首題“天地開闢已來帝王記一卷”,起於“昔者天地未分之時”,訖於“十二頭作十二月變爲一歲,故有大小”之“大”字。

從原卷圖版反應的裝幀形式上看,有可能是冊子本。

現存1葉半紙,共計28行,行20字左右。

第1葉中間有折痕,折痕左右爲兩個半葉,每半葉9行;第2葉僅存右半10行,末行爲雙行小注。

有研究者依據該卷不避唐諱,定爲歸義軍時期抄本。

4、S.5785

首尾俱缺,起於“望得甘美者”之“者”字,訖於“字重華”。

現存1纸,正背連寫,各7行,共計14行,行23字左右,有界欄。

因爲僅存一紙殘片,其裝幀形式很難準確論斷,從圖版反應出的這葉殘紙外觀看,很像是和P.4016形式相近的冊子本。

有研究者判斷該卷抄於歸義軍後期。

(二)、前人研究情況述評

前人對《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的關注相對不多,筆者所見主要有以下的幾種。

1988年《敦煌學輯刊》第1、2期合刊上曾經發表郭鋒的《敦煌寫本<天地開闢以來帝王紀>成書年代諸問題》,這篇文章首次對《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的抄寫年代、原書成書時代及作者,原書的性質及內容特色等問題作了十分詳盡的考辨,並且全面系統地作了錄文和簡注,爲其後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

2001年吕微《神話何爲——神圣敘事的傳承與闡釋》一書專闢一個章節針對敦煌文獻中的《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探討了“佛典之影響與伏羲女媧故事的轉變”;2004年柯楊發表《敦煌遺書中有關伏羲神話的記載與甘肅民間活態神話之比較》一文,該文結合甘肅地區現存民間神話中的伏羲、女媧故事與《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進行了比較研究。

2006年陳斯鵬在《文史哲》第6期(總第297期)上發表《楚帛書甲篇的神話構成、性質及其神話學意義》一文,該文主要是考辨先秦時期楚帛書甲篇神話的構成和性質,其中利用《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的資料論證了“我國洪水遺民故事與印度文化”的關聯。

這三種研究成果爲我們深刻地揭示了《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在神話學、民俗學領域的重要史料價值。

2002年,鄭阿財、朱鳳玉著《敦煌蒙書研究》,其中第三章探討了“敦煌寫本知識類蒙書”,在考察《雜抄》、《孔子備問書》時,與《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作了比較研究。

此外,張弓主編的《敦煌典籍與唐五代歷史文化》上卷“史地章”和馬培潔在《社科縱橫》2008年第2期上發表的《敦煌寫本<天地開闢以來帝王紀>淺談》都對《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形式、內容、性質、價值意義等作了考證論述。

比較以上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這些有關《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研究幾乎都是以郭鋒先生的錄文作爲基礎的,郭先生的研究可謂篳路藍縷功不可没。

但是,由於當時使用的原卷膠卷或圖版不清晰等研究條件的限制,加之二十多年前國內敦煌文獻整理水平整體不成熟等因素的影響,郭先生的錄文也存留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並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

于是,我們不揣淺陋,嘗試在郭先生錄文基礎之上重新作一校錄。

校讀之餘,尚對殘卷性質、留存神话传说的研究價值、俗字等問題懷有愚見,今並附文後,淺嘗輒止,求正於方家。

二、校錄

凡例

1、新錄文以P.4016爲底本,參校P.2652、S.5505、S.5785,P.4016殘缺的部分用P.2652、S.5505補齊。

底本的訛誤在錄文裡修正,出《校勘記》說明。

原卷中使用的字形儘量保持原貌。

原卷的抄寫不分段,爲了便於閱讀,錄文依照文義進行分段。

2、郭鋒先生的原錄文在《校勘記》裡簡稱“《錄文》”。

3、錄文中補充的文字用[]標示,脱文和未識字用□標示。

4、錄文正文使用宋體字,P.2652、P.4016、S.5505原卷中的雙行小注采用楷體文字,以示區分。

5、原卷中的重文符號用“=”標示。

昔者天地未分之時,若風若雲。

既分之後,未有君臣,復無帝主。

百劫始有聖帝,自稱配羅皇。

乃有九頭十八眼,治經廿万年,遂即滅矣。

其次復有九皇而治。

九皇者,配羅皇生容成皇,容成皇生大庭皇1,大庭皇生赫頭皇,赫頭皇生雄隆皇,雄隆皇生平統皇,平統皇生尊盧皇2,尊盧皇生白馬皇,白馬皇3生粟隆皇,粟隆皇4生犁連皇,犁連皇5生漢中皇,漢中皇6生伏羲皇。

伏羲7号為三皇而治8,伏羲為9天皇,神農為地皇,祝融為人皇。

三皇之後,遂有五帝而治10者,少11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此五帝。

遂有夏禹、殷12、周、秦、漢、魏、晉。

校勘記:

1大庭皇:

《錄文》據S.5505錄作“大達皇”,查考原卷S.5505作“

”,P.2652作“

”,皆“庭”字俗寫。

2尊盧皇:

《錄文》據S.5505錄作“兽廬皇”,郭鋒先生簡注:

“兽廬皇,諸書均作尊廬皇,當是。

S.2652寫卷亦作尊盧皇。

”今核S.5505、P.2652、P.4016皆作“尊盧皇”,無作“兽廬皇”者,S.5505字形作“

”,亦是“尊”字。

另,“簡注”所言S.2652,當是P.2652之誤。

3P.4016無“白馬皇”三字,據S.5505、P.2652補。

4P.4016無“粟隆皇”三字,據S.5505、P.2652補。

5P.4016無“犁連皇”三字,據S.5505、P.2652補。

6P.4016無“漢中皇”三字,據S.5505、P.2652補。

7“伏羲”,P.4016無,S.5505有、P.2652作“伏羲皇”,據補“伏羲”二字。

8《錄文》此句失錄。

9P.4016“為”作“皇”,據S.5505、P.2652補。

10P.4016無“而治”二字,據S.5505補。

P.2652作“遂有五=常帝=者”,疑此處“常”爲“帝”字誤寫而衍。

11少,P.4016作“小”,S.5505、P.2652皆作“少”,“小”可通“少”。

12殷,P.2652作“慇”。

宗略錄䌉,宗顯在後1條問曰:

伏羲已前,九皇之時,有何軌範2?

答曰:

九皇之時,雖有3人民,復無日月,雖戴4光明,递相照曜而行。

天子光照一千里,諸侯光照八百5里,卿6大夫光照五百里,大富長者光照三百里7,貧窮下賤人8光照一百里。

無9光明者為地所使,今時奴婢是也。

復逕10百劫,天遣神人,詣南海之中,採取明11月神珠及以12七寶合作日月,天13下如此始得明曉。

尔時人民,正當抅樓14秦仏出現之世,壽命三千15年,飲風食露,乘空16而17行,自受18快樂。

復逕19百劫,地遂生肥,甘甛殊美,香氣徹天。

尔時人民,聞之香氣下來,相共食之,人身沉重,不得昇天。

復逕20百劫,人民轉多,食不可足,遂相欺奪。

強者得多21,弱者得少,地肥神聖22化為草棘。

人民飢困23,递相食噉,天知24此惡,即下洪水蕩25除,万人死盡,唯有伏羲得存其命26,遂27稱天皇丞後。

校勘記:

1宗略,P.2652作“守略”。

宗顯,P.2652作“原顯”。

P.4016“顯”下補“人”字,“在”下補“於”字,其餘各卷均無“人”、“於”二字。

2範,S.5505、P.2652皆作“則”,P.4016作“範”。

3P.4016無“雖有”二字,據S.5505、P.2652補。

4雖戴,P.4016作“雖戴”,P.2652作“唯載”,S.5505作“唯戴”。

5八,P.4016作“一”,S.5505、P.2652皆作“八”,作“一”誤。

百,P.4016此段皆寫作“伯”。

6卿,《錄文》誤作“鄉”。

7三百里:

《錄文》“三百”誤作“二百”。

8下賤人,P.4016無,P.2652作“下賤”,S.5505作“下賤人”,據補。

9《錄文》“無”前有“黑”字,檢各個原卷均無。

10逕,《錄文》作“遙”,誤,原卷字形作“逕”,據下文文例判斷亦當爲“逕”。

11明,《錄文》失錄。

12以,《錄文》誤作“次”。

13天,《錄文》誤作“光”。

14樓,P.4016作“接”,P.2652作“摟”。

“抅樓秦佛”即拘留孫佛,又作俱留孫佛、鳩樓孫佛、拘留秦等,譯爲所應斷已斷、滅累、成就美妙等,是過去七佛中的第四尊佛名。

15千,S.5505作“万”,P.2652此處殘缺。

16乘空,《錄文》誤作“無定”。

17S.5505作“如”,《錄文》從此。

18受,P.2652作“愛”,當是“受”字之訛。

19逕,《錄文》作“遙”,誤。

P.4016作“自”,S.5505、P.2652皆作“逕”,據前後文例可知作“逕”爲勝。

20逕,P.4016作“至”,S.5505、P.2652皆作“逕”,據前後文例用法知作“至”當爲“逕”之誤。

21得多,P.4016作“多得”,誤倒。

22地肥神聖,P.4016作“地配神農聖”,S.5505、P.2652皆作“地肥神聖”。

23困,S.5505作“國”,P.2652作“忍”。

24知,P.4016作“之”,P.2652作“知”,字相通用。

25蕩,P.4016作“湯”。

26得存其命,P.4016作“有得存命”,P.2652作“得存其命”。

27遂,《錄文》誤作“進”。

問曰:

太昊伏羲,是何處人,姓何字誰,有何軌範1?

自故開闢2變化,人誰為始?

[答曰:

]3劫燒以來,天皇為始4。

問曰:

天皇之時,阿誰造作?

[答曰:

]天皇十二5頭,兄弟十二人,治化一6万八千年,遂即滅矣。

卅日變為火,廿日變為水。

已後7人法之,十二頭作十二月8為一歲,故有大小9,此之是也。

校勘記:

1P.2652脱“有何軌範”的“何”字。

範,S.5505、P.2652皆作“則”。

2開闢,P.4016無,S.5505、P.2652皆有,據補。

3據文例補“答曰”,下同。

4始,S.5505誤作“治”。

5二,《錄文》誤爲“廿”。

6一,《錄文》脱。

7《錄文》“人”字前多一“有”字,P.2652、P.4016皆無,當是衍文。

8P.2652“為”前有“變”字,疑爲衍文,P.4016、S.5505皆無。

9《錄文》作“□日大小”,P.4016作“故曰大小”,P.2652作“故有大小”,S.5505此處漫漶不清,字形似“有”。

問曰:

天皇之後1,誰復治化?

[答曰:

]地皇丞之。

地皇時2何所造3?

地皇之始,山川初立,日出扶桑4,日月未明,星辰未置5,晝夜昏冥,此之是也6。

[問曰:

]地皇之時,治化何似?

[答曰:

]地皇7,有8一身9一頭,兄弟十一人,治逕一万年,遂即滅矣,後人於是法之,以十一月為冬至。

自此已來,法之不絶之時也10。

[問曰:

]地皇之後,治化何似11?

[答曰:

]祝融為人皇丞後,此12之是也。

問曰:

人皇之時,治化何似?

[答曰:

]人皇九頭,与日月合宿13。

治逕三千六百年,遂即滅矣。

兄弟九人,各住一州。

已14後人因而此15立九州,取之治道。

以三16百六十日為一歲,此之法者17也。

[問曰:

]人皇之後,誰伏治化?

[答曰:

]伏羲為18天皇丞後,此19之是也。

20

問曰:

伏羲之後,治化何似?

[答曰:

]伏羲之時,未有礼儀,逢男為夫,逢女為婦,人無尊卑,走及禽獸。

乳21毛食血,居無宅兆之地。

22

校勘記:

1P.4016“後”前有“時”字,當是衍文,P.2652無。

2《錄文》脱一“時”字。

3P.2652“造”後有“作”字。

4《錄文》原作“山川□□出□□”,今據P.2652、P.4016知當是“山川初立,日出扶桑”八字。

5置,《錄文》誤作“亮”。

6P.2652無“此之是”三字。

7地皇,《錄文》作“地皇之時”,P.2652作“地皇”,P.4016作“地之時”。

8P.2652無“有”。

9《錄文》“一”前有“十”字,P.2652此處殘缺,P.4016無“十”字。

10之時,《錄文》作“是”。

P.2652無“之時也”。

11治化何似,P.2652作“誰伏化治”。

12P.2652“之”前有“此”字,據補,P.4016抄脱。

13《錄文》作“□”處理,核P.2652、P.4016原卷,此爲“宿”字。

14已,P.2652作“以”。

15《錄文》作“因而出”,誤。

P.2652作“因此始即”,P.4016作“因而此”。

16三,P.2652抄脱。

17者,P.2652作“是”。

18《錄文》作“□”處理,核P.2652、P.4016原卷,此爲“為”字。

19《錄文》“此”前誤衍“若”字。

20該句P.4016作“伏羲為天皇丞為後之也”,今據P.2652及前後文例校改。

21乳,《錄文》作“茹”。

22《錄文》作“居無宅□之地”,P.2652作“居無宅正是也”,P.4016“宅”後一字字形作“

”,即“兆”字。

宅兆,墓地。

問曰:

誰造佛像,漢土因何供養十二部經?

[答曰:

]漢武帝1宮中夜夢2,見一人身長一丈六尺,紫磨金色3。

武帝驚覺,遂召諸臣百官,問曰:

“此何謂也?

”諸臣對曰:

“此將是仏,在於西方天竺國4中。

武帝即遣人至於5西方迎之。

正見形6像千7万,復見十二部尊經,遂即將還漢土。

自此已來,遂有經像8,供養如來不絶9也。

校勘記:

1P.2652“漢武帝”後有“於”。

2夢,《錄文》誤作“楚”。

3《錄文》誤作“紫靡金色”,P.4016作“紫磨金色”,P.2652作“此金色磨”,原抄作“此金磨色”,“磨”後似有倒文符號。

“紫磨”是上等黄金,漢孔融《聖人優劣論》:

“金之優者,名曰紫磨,猶人之有聖也。

4天竺國:

P.2652作“天竹”。

5P.4016作“似”,不辭,當抄寫訛誤,《錄文》據此誤錄。

今據P.2652校改。

6形,P.4016作“刑”,P.2652作“形”,《錄文》誤作“尔”。

7千,《錄文》誤作“上”。

8像,《錄文》誤作“象”,P.4016、P.2652皆作“像”。

9P.2652“不絶”後有“此是之”三字。

問曰:

阿誰造酒,百姓忻1樂,供2飲同歡,或有忿怒也。

答曰3:

昔杜康4家有一賤人5名吉利,在夜田營6作,殘餘并7麦飯8置於樹孔中,計於五六日,麦飯生衣9,變作麦麴10。

遇天大雨得水淹之後,時黍11飯殘不盡者,寫著樹孔。

後12計三五13日,樹下香14,遂即食之,合15迷荒。

君子飲之,以得自將。

小人飲之,闘亂16猖狂17。

自尔18已來,遂成甘味,傳相効法,因此即有造酒。

君子飲之,和顔悅色19。

小人飲之,雄鹿牡力20。

苦者21忘疲勞,樂者22忘息23。

和昏定礼24,天下法則也25。

校勘記:

1忻,《錄文》誤作“恰”。

2供,P.2652作“共”。

3答曰,P.4016無,據P.2652補。

4杜康,《錄文》誤作“康桂”,P.4016原作“康杜”,“康”後有倒文符號,杜字右半邊從“圡”,絶非“桂”字。

5賤,《錄文》誤作“賊”,P.4016字形似“賊”,實爲“賤”字。

6營,《錄文》誤作“菜”,“營”P.4016字形作“

”,是“榮”字,P.2652漫漶不清,但字形輪廓亦與“榮”相近。

“榮”當通“營”,古籍中不乏例證。

7并,《錄文》誤作“笄”。

8飯,《錄文》誤作“餿”。

9衣,《錄文》誤作“子”,P.4016字形作“於”,P.2652作“衣”,作“衣”義勝,疑“於”爲“衣”的音借字。

10麴,《錄文》誤作“類”。

11時黍,《錄文》誤作“沗”。

12後,P.2652作“復”。

13三五,P.4016作“五”,P.2652作“三五”。

14樹下香,P.4016作“樹香”,P.2652作“樹下香”。

15合,P.4016、P.2652字形皆作“合”,疑此字爲“令”字之訛。

16闘亂,《錄文》誤作“閔亂”。

17猖狂,P.2652作“昌强”。

18尔,《錄文》誤作“是”。

P.4016原卷字形作“

”,當是“尔”字。

19和顔悅色,《錄文》誤作“和親治色”,P.2652作“和悅色”。

20雄鹿牡力,《錄文》作“□□□□”處理。

“牡”或是“壯”字。

21苦者,《錄文》誤作“咎者飲之”。

22《錄文》“樂者”後衍“飲之”二字。

23P.2652“息”字後有空格,疑此處原有脱文。

24和昏定礼,P.2652“昏”作“婚”,《錄文》誤作“初□廷礼”。

25P.2652作“天下法則,此之也矣。

問曰:

須弥山高1下、廣長、周匝,里數幾許?

答曰:

須弥山高三百六十万里2,下有海水,深3三百三十4六万里。

金剛山遶周匝,團圓亦三百三十5六万里。

東面有6天,日月遶7山運轉,一日一夜8照四天下。

山上有五色雲9及金、銀、璧玉、瑠璃、水精,七寶奇10異之物,光曜天下。

須彌山,北11斗12遊其上旋者也。

校勘記:

1P.4016無“高”字,據P.2652補。

2P.2652無“須弥”二字。

“三百六十万里”原卷可能有誤,當是“三百三十六萬里”。

3P.4016無“深”字,據P.2652補。

4三十,P.2652作“卅”。

5同上。

6《錄文》誤作“者”,P.2652、P.4016皆作“有”。

7P.2652“遶”後有“須弥”二字。

8《錄文》誤作“晝夜”,P.2652、P.4016皆作“一日一夜”。

9《錄文》誤作“玉色龍”,P.2652、P.4016皆作“五色雲”。

10《錄文》誤作“珍”,P.2652作“奇”,P.4016此字漫漶不清,字形與“奇”相近。

11《錄文》誤作“比”,P.2652、P.4016皆作“北”。

12《錄文》作“□”處理。

P.2652此字漫漶不清,P.4016字形作“

”,當是“斗”字。

問曰1:

崑崙山復何似?

答曰:

崑2崙山者,東面有水精3,南面有白玉,西面有水銀,北面有瑠璃,中央有金城九重,上下十二零4,是老5君遊戲之處,6誰人得到?

亦有金銀玉闕,奇異珍寶,數千万種。

上有一桑樹,=7上有一公鷄,日出而鳴,天下震動,衆雞悉從8而鳴應之,感也。

校勘記:

1P.4016無“問曰”二字,今據P.2652及文例補。

2崑,P.2652字形作“

”。

3《錄文》“精”後衍一“精”字,原卷皆無。

4零,P.4016字形作“

”,P.2652作“

”。

5老,《錄文》誤作“光”,P.2652原字形作“

”。

P.4016原字形作“

”,當是“老”字之訛。

6P.4016此處當有脱文;P.2652此處殘,“誰人”前有字形似“几”,亦可能爲“九”,待考。

7=,此處爲重文符號。

8從,P.4016無,據P.2652補。

問曰1:

山南是何天,廣長幾許,人民何似?

答曰2:

須彌山南面有閻浮提國,縱3廣卌万里。

中有十二小國,亦有大國十八。

國中有八種人,惡口、兩舌、能闘戰,人長八、九尺,亦有五、六尺。

受命4一百歲。

言語不同,人死入嶽5。

其日從東出,向西没,日中南,照6此國也。

校勘記:

1P.4016無“問曰”二字,今據P.2652及文例補。

2P.4016無“答曰”二字,今據P.2652及文例補。

3縱,P.2652作“衆”。

4受命,P.4016本作“受得”,“得”後有刪除符號“卜”,又在其下補“命”字。

P.2652作“受得”。

《錄文》作“受得命”,認爲“受”當通“壽”,或是。

5嶽,P.2652作“獄”。

6照,P.4016無,當脱,據P.2652補。

“照此國也”,《錄文》脱。

問曰1:

西是何天,廣長幾許,人民何似?

答曰2:

須彌山西,有瞿3耶尼國,縱廣四十八万里,中有千種人,言語不同,人長五十尺,受命一千歲。

衣食自然,有錢而薄食,用不可盡。

其日4從南出,向北没。

校勘記:

1P.4016無“問曰”二字,今據P.2652及文例補。

2P.4016無“答曰”二字,P.2652起此處至下文“山東是何天,廣長幾許,人民何似”大段文字抄脱,今據文例結合P.4016補。

3瞿,《錄文》誤作“翟”。

瞿耶尼,又名“俱耶尼”、“瞿伽尼”等,佛教須彌山西方之大洲名。

4日,P.4016原抄爲“人”,後加刪除符號,改作“日”。

問曰:

山北是何天,廣長幾許,人民何似?

答曰1:

須彌山北2欎單越國,廣長四十八万里,中有万種人,各長十丈3,受命一千歲,食衣自然。

粳米長七寸,正似恒河沙,食不可盡。

人死亦有葬埋。

其日從西出,向東没,周而復始。

校勘記:

1P.4016無“答曰”二字,今據文例補。

2《錄文》“北”後有“有”字,P.4016原卷無。

3丈,P.4016原作“仗”。

問曰:

山東是何天,廣長幾許,人民何似?

答曰1:

須彌山東,仏汙墜2國,縱廣卌3萬里。

中有千種人,各長一丈八尺,受命一4百歲,衣食自然,無闘戰之心。

其日從北出、向南没。

校勘記:

1P.4016無“答曰”二字,今據P.2652及文例補。

2“仏”,P.2652作“仏”,P.4016作“何”。

“仏”即“佛”,作“何”恐爲形訛。

佛教須彌山東方大洲爲東勝身州,又譯作“弗于逮”、“弗婆提”、“毗提訶”等。

3《錄文》作“四十”。

P.4016作“卌”,P.2652作“四十八”。

4一,P.2652作“二”。

問曰:

日廣1長幾許,形皃2何似?

答曰:

日是3火龍之精,有四頭,披金銀璧玉,烏4有十六5足,=長一千里,熱如火,周匝一万八百里,有金暖日光,是以天下熱。

問曰:

月廣長幾許,中有何光?

答曰:

月是6水龍之精,有四頭,披金銀七寶璧玉,周匝一万一千六百里,亦有十八足,=長7一千里,冷如冰,中有蝦䗫8及兔子,此之是也。

校勘記:

1日廣,P.4016抄脱,今據P.2652及下文文例補。

2形皃,《錄文》作“□□”處理。

形,P.4016作“刑”,P.2652作“形”。

3日是,P.4016無,據P.2652補。

4《錄文》作“鳥”,誤。

5六,P.2652作“八”。

6月是,P.4016作“月者是”,P.2652作“月是”。

7足長,P.4016作“足下有”,P.2652作“足長”。

8䗫,P.2652作“蟇”。

問曰:

伏羲何所制作,受命幾許?

答曰:

伏羲龍身,姓風,名王。

能造衣裳1,定日月星辰,成立万物,推其陰陽,以成冬夏。

尔2時人民,頑愚質朴,未能分别礼儀,未有五穀、衣裳、田宅、屋舍3,巢居穴處4,逢男為夫,逢女為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