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图片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669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蒿图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艾蒿图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艾蒿图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艾蒿图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艾蒿图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蒿图片范文.docx

《艾蒿图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蒿图片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艾蒿图片范文.docx

艾蒿图片范文

2019年艾蒿图片范文

篇一: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2)35-73

35.益智仁:

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

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功效分类:

补益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

姜科。

别名:

益智子、益智。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脾经;肾经。

功能:

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

主治: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生态环境:

生于林下阴湿处。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

者忌服。

36.石苇:

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

别名石樜、石皮等,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性味:

苦甘,凉。

归经:

入肺、膀胱经。

功能:

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主治:

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药禁忌: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资源分布:

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资源分布:

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基源:

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37.浙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分类:

清化热痰药。

?

科属分类:

百合科。

?

别名:

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

?

性味:

味苦;性寒。

?

归经:

归肺经;心经。

?

功能:

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

主治:

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

?

资源分布:

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

用药禁忌:

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

38.紫苑:

为多年生宿根花卉。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

别名:

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山白菜科属:

菊科、紫苑属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用于痰多喘咳,新

久咳嗽,劳嗽咳血。

功能主治:

润肺

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

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药禁忌:

有实热者忌服。

39.龟板:

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功效分类:

补益药。

科属分类:

龟甲亚科。

别名:

龟甲、乌龟壳、乌龟板、下甲性味:

味咸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肝经、肾经、心经。

功能:

质坚镇潜;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养心安神,调经止血。

主治:

阴虚阳亢,眩晕耳鸣;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阴虚风动,手足蠕动;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小儿囟门不合;心神失养,惊悸虚烦,失眠健忘;经血失调,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腹痛,崩漏带下。

资源分布:

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内有寒湿及孕妇禁服。

40.鳖甲:

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

功效分类:

补益药;平肝熄风药。

科属分类:

鳖科。

别名:

上甲、鳖壳、甲鱼壳、团鱼壳、团鱼盖、团鱼甲、鳖盖子。

性味:

味咸;性微寒。

归经:

肝经;肾经。

功能:

滋阴清热;潜阳熄风;软坚散结。

主治:

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作惊痫;久疟;疟母;癥瘕;经闭。

资源分布:

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

?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用药禁忌:

脾胃阳衰,食减便溏或孕妇慎服。

41.猪苓:

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要用真

菌。

别名:

野猪粪、豕零、猳猪屎、豕橐、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

?

性味:

甘、淡,平。

?

归经:

归肾经、膀胱经。

?

功能:

利水渗湿。

?

主治: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

生态环境:

生长在山林中柞树、枫树、桦树、槭树、橡树?

、榆、杨、柳、竹等的根上,性喜松软凸起不易长草的土壤中,雨季常在凸起处生有一茎多头蘑菇状的子实体。

?

资源分布:

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

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

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

?

药材基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

42.细辛:

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及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

功效分类:

温里药;利水药;开窍药。

功效:

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解表

归经:

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

主治:

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药性:

辛,温。

有小毒。

?

外用:

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药材基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及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辽宁、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用药禁忌:

无水湿者忌服。

43.半夏:

天南星科半夏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功效分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科属分类:

天南星科。

别名:

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

脾经;胃经;肺经。

功能: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

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

生态环境:

生于山地、农田、溪边或林下。

资源分布:

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药材基源:

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块茎。

用药禁忌: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

?

?

?

?

?

?

?

?

?

?

?

?

?

?

?

?

44.代赭石:

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

别名:

钉头赭石、红石头。

性味:

苦甘;平;寒;无毒。

归经:

肝经;胃经;心经。

功能: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

主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生态环境:

赤铁矿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铁矿物之一,可以形成于各种地质作用中,但以热液作用,沉积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为主。

作用为药用的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赤铁矿系沉积作用的产物。

资源分布:

主产于河北、山西。

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亦产药材基源: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

?

?

?

篇二:

艾叶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艾叶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用途非常广泛,直到现在,许多民间老人家也会对艾叶比较钟情,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

而艾叶也宜为生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荒山上遍野都是,生长得极为茂盛。

相传,现千多年来,每逢端午人们在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同时,还会将采集到的艾叶插在门楣上,用以辟邪驱毒。

历经这么长久的历练,那么艾叶到底能为人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呢?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传说中艾叶泡脚的好处有好呢?

艾叶的食用方法有几种?

艾叶煮鸡蛋怎么煮,有哪些功效呢?

一、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作为内服药用来治疗疾病,现代技术又为艾叶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已开发出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保健腰带、蕲艾蚊香等多种产品,还有正在开发的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香烟,不含尼古丁,或可作为香烟的替代品。

1、艾叶的药理作用:

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

而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艾叶实景图片

2、艾叶的中医功效:

艾叶属于偏温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这就说明艾能

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

另外,艾叶是有小毒性的,在中医上不宜用来内服。

3、艾叶民间用法:

艾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在民间有驱蚊虫、驱邪的说法,有的地方还在端午用艾叶煮鸡蛋吃。

并有民间人土用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湿。

二、艾叶泡脚的好处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可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捅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注意要不吃寒凉的食物,并休息好,一般连泡2-3天后,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但艾叶泡脚,也不能经常泡,因为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叶水泡一次脚,在泡艾叶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可去寒又不至泻气。

但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吃了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可继续食补,并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注意误食寒凉食物,防止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会慢慢地增强。

三、艾叶的食用方法

艾叶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为大家介绍10种艾叶的食用方法,以及食用它们有哪些作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血热者慎食之。

点击查看:

艾叶粑粑的做法

1、艾叶饼。

做法:

将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作用:

有美容养颜的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的理想点心,并对感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做好了的艾叶饼

2、母鸡艾叶汤。

做法:

老母鸡1只,艾叶15g。

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

作用:

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女子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3、艾叶甜汤。

做法:

艾叶15g,白糖20g,共煮汤饮用。

作用: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妇女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等。

4、艾叶阿胶粥。

做法:

阿胶20g,干艾叶10g,红糖1大匙。

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

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

月经期间经量过多时服用。

每日2次适合。

5、艾叶肉圆。

做法:

把猪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

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

暖胃安神。

6、艾叶饺子。

做法:

1、艾叶300g,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

2、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

3、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

增进食欲。

7、艾叶红糖水。

做法:

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g,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

用于妇女痛经。

8、姜艾鸡蛋。

做法:

生姜15g,艾叶10g,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作用:

用于女子月经过多。

9、面粉蒸艾叶。

做法:

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将泥沙淘净,然后按1kg艾叶拌250g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有面粉。

然后铺入笼屉蒸约30~40分钟后出锅。

蒸熟的艾叶呈灰白色,无浓烈的芳香药味。

再盛在碗里,调入以香油、辣面、葱、蒜泥等调制的味料即成。

作用:

开胃暖胃。

10、艾叶菜团。

做法:

将艾叶切碎,放适量面粉,用水、盐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菜团,入锅中蒸熟即可。

作用:

能通气血,祛寒湿,止血,安胎。

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

四、艾叶煮鸡蛋

艾叶煮蛋

艾叶煮鸡蛋是比较经典和常见的吃法,它肾阳虚衰型老年腹泻等有很好的疗效。

一般的艾叶煮鸡蛋的作法是:

1、鸡蛋2个,艾叶适量;2、用艾叶将蛋包好,放壮火内烧熟,而后去壳吃蛋。

除了这种方法,还有艾叶红糖煮鸡蛋和艾叶生姜煮鸡蛋。

1、艾叶红糖鸡蛋

艾叶红糖鸡蛋属于温性食品,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做艾叶红糖的主材料有:

艾叶(中药房有干艾叶出售,1斤不超过4元),红糖及鸡蛋。

做法:

将15克艾叶放入冷水中,用火将水烧开煮15-20分钟,沥出艾叶,打入1-2个鸡蛋,不要搅散,待蛋清集合后关火,放入红糖,吃蛋喝汤。

艾叶红糖鸡蛋,主治经寒不调或宫冷不孕症,艾叶有暖宫止血安胎的作用,可帮助养出优质卵子。

2、艾叶生姜煮鸡蛋

艾叶生姜煮鸡蛋的原材料为鸡蛋两个,艾叶30克,生姜15克。

做法:

艾叶生姜鸡蛋(带壳)加水后,同时水煮。

待鸡蛋熟后去壳放入再煮,煲好后饮汁吃蛋。

艾叶生姜煮鸡蛋对月经不调,闭经,月经量多,痛经等都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养血安胎,补脾长肌肉等。

篇三:

艾叶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一系列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内有:

艾草素(sieversin),4-羟基-8-乙酰氧基-8-乙酰氧基-1

(2),9(10)-愈创木二烯-6,12-内酯

[4-hydroxy-8-acetoxyguaia-1

(2),9(10)-dien-6,12-olede][1],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素(sbsinthin)[2],艾草宁(siev-ersinin)[3],11-表洋艾素(11-epiabsinthin),11,10,11-表洋艾素(11,10,11-epiabsinthin),10,11-表洋艾素(10,11-epiab-sinthin),大籽蒿素(artesiversin),11α-二氢墨西哥蒿素B(2β-hydroxy-8-desoxy-11α,13-dihydroxrupicolinB),11α,13-二氢汉菲林[11α,13-dihydro-4

(2)-hanphyllin],异戊酸,-(8-异戊酰氧基)橙花醇酯(8-isovaleryoxy-nerylisovalerate),2α,3α-环氧-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α,13-dihydrodeth-drocostrslactone),大牻牛儿烯(dermacetene)D,右旋姜黄烯(cur-cumene),异戊酸橙花醇酯(nerylisovalerate),4-去羟亚菊素(4-de-hydroxyajadin,ludartin),安洋艾素(anabsinthin)[4],球花母菊素(globicin)

[5],兰香油薁(chamazulene),兰香油精(chamazuleno-gen)[6],蒿萜内酯(artemolin)[7]等。

还含木脂体类分合物:

芝麻素(sesamin),e,a-阿斯汉亭(e,a-ashantin),e,e-蒿脂麻木质体(e,e-sesartemin),鹅掌楸树脂醇B二甲醚(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B),鹅掌楸树脂醇A二甲醚(epi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A)[4]。

又含黄酮类化合物:

艾黄素(artemisetin),猎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8],芸香甙(rutin),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9]以及马栗树皮素(esculetin),咖啡酸(caf-feicacid)[8]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精油(essentialoil)[10]等。

1、挥发油:

艾叶含挥发油(0.45-1.00)%,从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methylbutanol)、2-乙烯醛(2-hexenal)、三环萜(tricyclene)、a-侧柏烯(a-thujene)等60种成分。

药用价值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

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

“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

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

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

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抗菌作用

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艾叶油4×10(-3)浓度(试管法),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人型H37RV)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

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但所增强的程度不如动物获得免疫性时那样显著;豚鼠网状内皮系细胞的吞噬机能与内脏的结核病变是一致的,当肝、脾受到疾病的损害时,吞噬机能即下降。

以小野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

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抗真菌作用

艾叶煎液对皮癣真菌的抑菌作用最为微弱(与黄连、黄芩等煎液相比较),在15%浓度时堇色毛癣菌,开始呈抑制,30%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其它为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狗山芽胞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

曹红烈等亦证明艾叶的水浸剂(1:

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同时,孙迅又测定艾叶烟熏法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狗小芽胞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申克氏胞于丝菌、斐氏酿母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抗菌作用。

平喘作用

艾叶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也能对抗乙酰胆硷、氯化钡和组织胺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并增加豚鼠肺灌流量。

艾叶油0.5ml/kg灌胃对乙酰胆碱-组胺混合液喷雾法致喘豚鼠有抑制作用,艾叶油2×10(-4)ml/kg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收缩。

艾叶油加吐温-80制成的混悬液能抑制肺组织释放慢反应物质(SRS-A);具有直接拮抗慢反应物质的作用,并能抑制肺组织和气管平滑肌释放慢反应物质;豚鼠以艾叶油一次灌胃后,肺组织内慢反应物质含量降低不明显。

1981年有人从艾叶平喘作用较强的中沸点油中分离得到二个平喘作用较强的单体,即α-萜品烯醇和反式-香苇醇;动物实验表明其平喘作用比艾叶油强。

艾叶油中分离得的萜品烯醇-4240-300mg/kg灌胃或喷雾给药,α-萜品烯醇80-120mg/kg灌胃,均能对抗组胺与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另两成分反式香苇醇(TCMLIBanscarveol)与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也显示有平喘作用。

1%α-萜品烯醇吸入,对组胺引发的豚鼠气喘有抑制作用,并可对抗卵白蛋白致敏、攻击引起的豚

鼠肺机械功能的改变。

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利胆作用

取艾叶油胶囊,用2%叶温配成混悬液(每1ml含艾叶油75μl)。

大鼠0.8ml/100g和0.3ml/100g十二指肠注射给药,分别为艾叶油一组和二组。

阳性对照组用去氢胆酸(DHC),每片0.25g,配成20%混悬液,0.3ml/100g,十二脂肠给药。

四氯化碳中毒组:

用四氯化碳1ml/kg灌胃1次,中毒24小时作利胆实验,用艾叶油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

对照组用2%吐温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

小白鼠分3组,艾叶油组,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去氢胆酸组,5%去氢胆酸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生理盐水组,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

实验结果:

艾叶油混悬液0.8ml/100g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0.3ml/100g组使正常大鼠胆汁流最增加89%,与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去氢胆酸组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83.2%;四氯化碳中毒组大鼠胆汁流量也有明显增加,与正常大鼠比,利胆作用减弱,维持时间短;2%吐温对胆汁流量无明显影响。

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

抑制血小板聚集

艾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