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471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教案.docx

《诗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教案.docx

诗经教案

第一节  《诗经》概说

一、《诗经》的名称、分类及篇目: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诗》,或以诗篇的约数称《诗三百》,汉代儒者尊之为经典,始称为《诗经》。

【《论语·学而》: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为政》:

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汉书·武帝纪》: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2、《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指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

《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

“雅”分为大雅、小雅,“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

“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朱熹《诗集传》卷一《国风序》:

“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

所谓《国风》,犹之乎说“土乐”。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现在大多认为,《小雅》、《大雅》之分,是与它们音乐之不同和产生年代之远近有关的。

朱熹《诗集传》卷九《小雅序》: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词气不同,音节亦异,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颂》为庙堂乐章,表现了对上帝和祖先神的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至上的反映。

在当时,《颂》无疑是最受尊崇的诗体。

朱熹《楚辞集注》卷第一《离骚》序末按语:

《颂》则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

3、《诗经》有标目的诗共311篇,实际留存305篇。

305篇中,包括国风160篇,雅诗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另有6篇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

【“笙诗”: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的《由庚》、《崇丘》、《由仪》。

4、风雅颂:

风雅颂是指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对《诗经》作品的三种分类。

“风”是指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

《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

“雅”包括大雅、小雅。

“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二、《诗经》的作者和年代:

1、《诗经》中各篇诗歌的作者,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其中民歌是民间普通人的口头创作,不能确指作者为谁。

至于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除《鄘风·载驰》(许穆夫人)等个别篇章外,其余篇目作者已不可考。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简单地谈谈诗经》:

《诗经》虽是搜集既成的作品而成的集子,但它却不是把既成的作品原样地保存了下来。

它无疑是经过搜集者们整理润色过的。

《风》、《雅》、《颂》的年代绵延了五六百年。

《国风》所采的国家有15国,主要虽是黄河流域,但也远及于长江流域。

在这样长的年代里面,在这样宽的区域里面,而表现在诗里面的变异性却很小。

形式主要是用四言,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音韵差不多一律。

音韵的一律就在今天都很难办到,南北东西有各地的方言,音韵有时相差甚远。

但在《诗经》里面却呈现着一个统一性。

这正说明《诗经》是经过一道加工。

2、《诗经》作品的写作年代,总的说来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但具体作品难以指明写作年代。

一般说,周颂当产生于西周初年,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

商颂可能是东周宋国的作品。

大雅的大部分也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

小雅、国风的少数篇章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

3、《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它产生的地域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周南、召南)。

三、《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1、关于《诗经》中民歌的汇集,后代有“采诗”之说。

采诗的目的是作为统治者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

大约还为了供祭祀、征伐、狩猎、宴庆举行仪式时用来演奏。

《诗经》中贵族文人作品的汇集则是通过“献诗”的方式来完成。

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献诗的制度,以表达他们对政事的批评或歌颂的意见。

这两部分诗汇集到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选订而成为“以乐语(诗)教国子(贵族子弟)”的课本(《周礼·春官》)。

孔子删诗之说并不可靠,也许孔子做过一番“正乐”之类的整理工作。

【《汉书·艺文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

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国语·周语上》: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论语·子罕》:

子曰: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十九《诗论一》:

孔子“删诗”之说,倡自司马子长。

历代儒生,莫敢异议。

惟朱子谓:

“经孔子重新整理,未见得删与不删。

”又谓:

“孔子不曾删去,只是刊定而已。

”水心叶氏亦谓:

“《诗》不因孔子而删。

”诚千古卓见也。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简单地谈谈诗经》:

古人说孔子删《诗》,虽然不一定就是孔子,也不一定就是孔子一个人,但《诗》是经过删改的东西,这形式音韵的统一就是它的内证。

此外,如《诗经》以外的逸诗,散见于诸子百家书里的,便没有这么整齐谐适,又可算是一个重要的外证了。

2、春秋时期,《诗经》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朝聘、婚礼、宾宴等各种典礼仪式,以美刺为手段的内部政治教育,以及通过赋诗言志而表情达意的社会交往和外交应对。

春秋晚期,孔子在私人讲学中把《诗三百》作为政治伦理教育、博物知识传授的教本。

秦朝焚书,《诗》依靠口耳相传得以保全。

汉朝时期,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诗出于鲁人申培,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由其传授者毛公(大毛公鲁人毛亨、小毛公赵人毛苌)而得名。

鲁、齐、韩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兴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后相继失传。

毛诗属于古文经学派,东汉以后,盛行于世,流传至今。

【《论语·阳货》:

子曰:

“小子何莫学乎《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季氏》:

陈亢问于伯鱼(孔鲤)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中国哲学三百题》刘修明:

古文经和今文经的不同,不仅在于经典文字有差异,而且在于两派学者对各自经典的解释不同。

《辞源》:

汉代称当时通行的隶书为今文,称以前所用的篆文为古文。

儒家整理的经书用隶书抄录的叫今文经,用古文写的称古文经。

汉武帝时设立的经学博士用今文经,称今文家。

平帝时增立古文经学博士。

其后今文家和古文家成为研究儒家经传的两大流派。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周部族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作品,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伐商的许多传说和史迹,比较完整地勾画出了周人的发祥、创业和建国的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媛。

生民如何?

克禋yīn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xū,厥声载路。

《大雅·大明》: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汝,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二、政治怨刺诗。

这类诗歌是生活于乱世之中的诗人们的怨愤的倾诉,不平的心声。

《诗经》中有不少暴露政治弊端、反映阶级对立、揭露权贵者荒淫的民歌,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表现劳动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邶风·新台》、《鄘风·相鼠》揭露和嘲讽权贵者的无耻丑行。

大雅、小雅中的政治讽谕诗,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如《大雅·荡》、《小雅·正月》,暴露弊端,批评国政,讽谏君主,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对后世诗人影响较大。

【《汉书·礼乐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小雅·正月》: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

今兹之正(政),胡然厉矣?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小雅·巷伯》:

彼谮zèn人者,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hào。

《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huán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chuán死?

《鄘风·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

言之丑也。

三、兵役、徭役诗。

这类诗歌表现了苛严的兵役、徭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如《齐风·东方未明》、《邶风·式微》、《豳风·东山》、《卫风·伯兮》、《小雅·何草不黄》等,反映了征夫及其家人的哀苦和悲伤,表达了人民渴望过正常和平生活的愿望。

【《小雅·北山》:

陟zhì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gǔ,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小雅·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

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朱熹《诗集传》卷十五《何草不黄》注:

周室将亡,征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此诗。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卫风·伯兮》:

伯兮朅qiè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    

四、婚姻爱情诗。

这类作品在《诗经》民歌中占很大比例。

1、大量的爱情作品表现了男女恋爱生活中各种情景和心理,如《周南·关雎》等,写出了对爱情的热烈憧憬和坦率表白;《邶风·静女》等,描写了恋人幽会时的兴奋和不安;《秦风·蒹葭》等,表现对所思者一往情深的执著追求;《郑风·将仲子》等,揭示了外来干涉给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造成的压力和创伤。

这些作品感情淳朴、真率、健康,内容广泛,真实反映了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的忧喜得失。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薆)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tí,洵美且异。

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王风·采葛》: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gǎo衣綦qí巾,聊乐我员。

《郑风·将仲子》:

将qiāng仲子兮,无踰我里。

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zhēn。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民谚:

无郎无妹不成歌。

《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

“食色,性也。

”《礼记·礼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2、《诗经》中还有不少关于婚姻生活的诗篇,其中以《邶风·谷风》、《卫风·氓》为代表的所谓“弃妇诗”,描述了沉痛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在夫权制度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鞭挞了薄情寡义的负心者。

【《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mǐn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昔育恐育鞠jǘ,及尔颠覆(患难)。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朱熹《诗集传》卷二《谷风》注:

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以叙其悲怨之情。

《卫风·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郑风·风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五、农事劳作诗。

《诗经》民歌中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人们从事劳动的情景,如《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描写了劳动的愉快感受;《七月》等诗则展示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紧张辛苦的劳作生活。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fúyǐ,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芣苢》),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锈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bì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yè彼南亩,田畯至喜。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爱国抗敌诗。

《秦风·无衣》表现了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御敌,保家卫国的精神。

《鄘风·载驰》也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朱熹《诗集传》卷九《采薇》注:

此遣戍役之诗。

……然凡此所以使我舍其室家而不暇启居者,非上之人固为是以苦我也,直以猃狁侵凌之故,有所不得已而然耳。

盖叙其勤苦悲伤之情,而又风以义也。

程子曰:

“毒民不由其上,则人怀敌忾之心矣。

”】

七、歌功颂德诗。

在《诗经》的《颂》及二雅中有不少歌功颂德之作,它们或颂帝王、歌天命,或颂战功、扬王威,或颂宴饮,赞嘉宾,总的说来思想内涵及文学价值不高。

【《大雅·下武》:

受天之佑,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鲁颂·泮水》: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pàn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guó。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ín。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

《诗经》作品以朴素自然的写实风格为基调,主要表现为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

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征役诗,还是来自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爱国诗,大都紧贴现实,直面人生,反映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是他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经》中的作品,很少虚幻的描写,抒情叙事都有很强的写实性,产生出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

【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卷十六: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小雅·无羊》:

《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

三百维群。

谁维尔无牛?

九十其犉chún.。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hóu。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豳风·七月》、《卫风·氓》、《邶风·静女》、《周南·芣苢》、《魏风·硕鼠》、《魏风·伐檀》。

二、赋、比、兴xìng表现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含义,朱熹《诗集传》解释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现代的话说,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

如《豳风·七月》、《大雅·生民》几乎通篇都用赋的手法进行描述。

比,就是打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

如《魏风·硕鼠》用老鼠比喻贪婪的统治者,《卫风·硕人》用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兴,即是起兴或发端。

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的景物,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象。

兴还可以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的作用。

如《周南·关雎》以关雎鸟的鸣叫,引出描写主人公对“窈窕淑女”的思慕。

《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象征姑娘的艳丽青春。

赋比兴: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

比,就是打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

兴,即是起兴或发端。

描写景物,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象。

兴还可以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的作用。

【《辞源》:

“兴(去声),诗歌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诗·周南·关雎序》:

‘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夏传才《诗经语言艺术·论“赋”的艺术》注:

如据朱熹《诗集传》统计,全书1141章,其中赋727,比111,兴274,兼类(即兴而比,赋而兴之类)29。

赋居最多数,占近64%,超过比兴的总和。

赋:

通篇用赋的就有《豳风·七月》、《秦风·无衣》、《郑风·将仲子》、《邶风·静女》,称为“赋体诗”。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qíuqí,齿如瓠hù犀。

螓qín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叠章结构和四言句式。

1、章节回环复沓是《诗经》作品篇章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若干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在这些章节的对应位置上更换少数字词,反复地咏唱。

这种结构形式便于记忆和传唱,起到加强抒情的效果。

如《周南·芣苢》、《秦风·蒹葭》等就是这种结构。

2、《诗经》的句式(句型、句法)多是四言一句,但也依据需要而灵活多变,从一言到八言的句式都有。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fúyǐ,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ì。

四、生动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

1、动词、形容词极多,使用精当、细致、准确。

2、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使作品异彩纷呈。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子衿”借代所思念的人;“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句式对仗工整,用“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反衬主人公的痛苦心情,都令人赞叹。

3、双声叠韵叠字的运用很有特色,如参差、窈窕、辗转、洒扫、拮据、崔嵬、滂沱、逍遥、翱翔、绸缪等,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性;如用“关关”、“灼灼”拟声状貌,声情毕肖。

4、《诗经》的用韵有隔句押韵、句句押韵、句尾韵、句中韵等多种形式。

【杨公骥《周诗的文学成就何历史价值》:

周诗使用了2949个单字,其中不少是一字数义,如根据字义计算,约有3900多单字。

这些单字构成了众多的词汇。

周诗中所使用的名词是很丰富的。

仅以表示生物的词类计算,其中关于草本植物的有100种;关于木本植物的有54种;关于鸟类的有38种;关于兽类的有27种;关于昆虫何鱼类的有41种。

周诗中所使用的动词也是很丰富的。

仅以表示手的不同动作的动词就有按、攘、抱、携、指、掺、挟、挹、握、提、拊、拾、掇、采、拔、抽、捣、搔、投、折、授、搏、招、击等50多个。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古诗用韵之法》:

古诗用韵之法,大约有三:

首句次句连用韵,隔第三句而于第四句用韵者,《关雎》之首章是也;……一起即隔句用韵者,《卷耳》之首章是也;……自首至末句句用韵者,若《考槃》、《清人》……诸篇。

自是而变,则转韵矣。

转韵之始,亦有连用、隔用之别,而错综变化,不可以一体拘。

……此皆诗之变格,然亦莫非出于自然,非有意为之也。

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

一、《诗经》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为后世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二、《诗经》民歌的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启发和推动后世作家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

三、《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为历代诗人学习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民族特色。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