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469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docx

谘商技巧真诬专注倾听反映第一组

諮商技巧---真誠、專注、傾聽、反映---【第一組】

一、前言

個別輔導的方法和技術,隨著個別需要的不同而變動,有時偏重一種方法,有時兼採數種技術。

一般的說,諮商是個別輔導的重心,因而個別輔導的主要方法就是諮商。

諮商是一種助人的關係,也是一種生長與學習的過程,它的主要工作,在於促使個人的自我實現與增進成熟,為個人迫切的困擾尋求解決的方法,讓個人獲致明智的抉擇與計畫,習得更能適應社會的行為。

此種工作的進行,須雙方有心理上的接觸,就案主的心理狀況而言,須產生求助的需要,在情緒上與認知上都想要投入諮商的情境,並對輔導者存著信任的態度,且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他所困擾的問題,及表達問題與溝通心意的能力。

為促使案主達到上述的心理狀況,諮商師必須運用一些催化性諮商技巧與態度,才能順利建立諮商的關係。

而最常被諮商師使用的催化性技巧有真誠、專注、傾聽、反映等。

二、技巧說明與案例分享

真誠(Genuineness)

真誠是很重要的道德特質之一,但在輔導上,我們應把它當做溝通過程的部份,亦即應將真誠化成行為的一部份,否則對輔導工作將無幫助。

因此諮商員應表達真摯的關懷與助人的意願,而且是出於真心誠意。

這種真心誠意是自發性的,是非防衛性的,而且是不矛盾、不衝突的。

如果需要時,還能適當表露自己,開放自己。

此種真誠的態度,類似羅吉斯(C.Rogers)所謂的「無條件正面的關懷」。

案例分享:

之前教過一位學生令我印象深刻,他沒有一年級新生的純真可愛,取代的是蠻橫與暴力。

在365個日子中,幾乎天天都有人來跟我報告說×××偷翻人家的書包,×××打人,×××不排隊……,通常我會把他叫過來立即性的處理詢問,然而他承認他的行為,卻不認為這個行為是錯的,接著手緊握拳頭,全身抖著嚷嚷要去報仇。

我試著緩和他的情緒,告訴他要不要老師幫忙解決,他會回答說「好」,我取得信任後再進行輔導。

「你有沒有心愛的東西?

」「它不見了你的感覺會怎樣?

「…..」,此時他能理解我的說明,並且不好意思笑笑。

然而違規次數多了,我發覺有必要跟他家長談談,見面的都是媽媽,從不見爸爸。

經過了解,原來爸爸常常打媽媽,而媽媽便會用此發洩並教育孩子。

例如在早餐店吃太慢,媽媽生氣動手打到流鼻血;偷拿東西被發現,媽媽會拿榔頭打大拇指以示懲罰…..;而爸爸認為教育不重要,甚至認為孩子在學校太壞那就不要去上學……。

在跟媽媽談時,我儘量站在她的立場想,明白她的無力感,也肯定家長的付出與努力,並提醒家長生活起居與生活習慣對國、小階段學生之重要性,我們一起找尋各種協助的管道與資源,提供管道恰當的紓解情緒,以免情緒發洩在子女身上。

(二)專注(Attending)

  專注指的就是專心一意。

與人說話能專心一意是一種禮貌,並能誘導對方有意願多說說他的看法;帶領者的口語與身體語言的使用同時都表達了是否專注地傾聽對方的談訴。

例如:

口語方面,耐心地傾聽,並在適當的時間利用「哼嗯」、「是的」等訊息,讓對方知道我們專心在聽他說話。

身體語言方面:

稍微將身體向前傾,讓對方感覺我們聽他說話的興趣,眼神與對方保持注視,表示我們的專心與誠意,並且將肩膀放輕鬆,表現我們沒有被對方所說的經驗驚嚇到,創造出自由的氣氛讓對方將他的經驗陳述完畢。

專注又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

生理的專注,以「SOLER」姿勢來表示。

S(Squarely):

諮商師面向個案,呈九十度角坐姿,如此讓個案感到諮商師的關注又不致有壓迫感。

O(Open):

開放的姿勢與表情、舒緩、不防衛的方式。

L(Lean):

身體前傾約15度,以表達對個案及其困擾問題的關心。

E(Eyescontact):

眼神自然的接觸。

R(Relax):

以自然舒適的方式呈現上述的肢體動作。

第二層次心理的專注,諮商師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傳遞訊息。

例如:

眼神注視、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與姿勢、接觸行為、副語言─抑、揚、頓、挫(音調高低、音量大小、音頻速度、音質)

第三層次「人在心在」,諮商師的舉手投足之外,所透露出來的整體訊息時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對個案充分的關心。

案例分享:

擔任導師時應先專注詳閱每一學生的學籍資料,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有利於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對於學生的家庭連絡簿及功課老師也是親自批閱不假學生之手,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能解決,由於能專注於學生的動態往往能避免犯錯的產生。

在與學生的聊天時,耐心地傾聽,讓學生知道我們專心在聽他說話。

例如有一位學生曾跟我說他幫家中小狗洗澡、餵他吃飯、帶牠去散步...等,我在適當的時間說「哼嗯」,讓學生感覺我聽他說話的興趣,並跟學生說:

「你很喜歡小狗?

對不對!

」,當學生回答「是」時,我想學生能了解到我有專注地在聽他說話。

傾聽諮商工作通常是從諮商員的傾聽開始。

當當事人前來求助時,諮商員專注的傾聽有助於引導當事人說出他的問題或故事,而且,透過傾聽技術的使用,諮商員表達了他對當事人的接納與尊重—這是完全不同於一般的人際互動經驗。

是以,傾聽技術為建立諮商關係最基本、最重要的媒介,甚至對某些個案而言,諮商員的專注傾聽即可促使當事人將其混亂、傷痛、委屈或不滿的情緒宣洩出來,因而使其情感達到淨化的作用,其問題亦能迎刃而解。

諮商員使用傾聽技術除了提供當事人表達問題的機會,及整理思緒與情感的空間外,諮商員亦可藉此了解當事人:

他說了什麼、他用什麼方式說、他為什麼這樣說、他有那些感受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諮商員若無法做到專注傾聽,可能引發下列「副作用」﹕當事人在晤談過程中可能會愈說愈少或持保留的態度;諮商員可能會導引了錯誤的討論方向;或諮商員過早使用某些策略或不當使用某些技術,因而影響諮商效果。

因此,有效的傾聽應包含三部分:

1.傾聽當事人表達的內容。

2.觀察當事人非口語行為,如表情、神態、身體動作、聲調或語氣等,並注意其隱含的意義是否與口語內容相符合。

3.適時給予適當而簡短的反應,讓當事人知道諮商員聽懂了他所說的。

由此可知傾聽並非只是靜靜的聽而沒有任何反應,諮商員須藉由簡短的口語反應,如「嗯…」、「哼…」、「是…」、「我懂…」、「這樣子…」,或是點頭等肢體語言,讓當事人知道諮商員正專心聽且聽懂了。

一般而言,正確的使用傾聽技術可發揮下列功能:

1.幫助諮商員更加接近當事人的感覺與經驗,而減低誤解的產生。

2.幫助當事人發現自己真正的感覺是什麼。

3.幫助諮商員覺察在諮商中此時此刻當事人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傾聽技術的運用在諮商情境或一般人際互動過程中隨處可見,其在諮商中開啟了第一道光明的窗口。

案例分享:

一位十五歲的女學生,在她國二快結束的時候,對學校的諮商老師說:

「我現在上國中快兩年了,卻不太有什麼收穫。

(她無精打采地說)我本來聽人家說這裡的師資有多好,事實上呢,只能說是馬馬虎虎。

而這裡的社交生活也是乏善可陳,一天又一天,一個禮拜又一個禮拜,生活還是一成不變。

案主表達的內容:

認為目前的學生活沒有帶給她新的衝擊和收穫。

案主非口語的行為:

滿懷抱怨但還是日復一日過著缺乏充實感的生活步調。

這些經驗和行為所產生的感覺/情緒:

失望、不滿、空虛、缺乏意義感、消沈、悶悶不樂。

(四)反映(reflection)這是一種溝通,讓對方知道我們了解他或她因其經驗、行為與感覺所產生的觀點,它也是我們在助人(諮商輔導)過程自始至終都需要的一種技巧。

因此在這部份,我們要練習將積極傾聽所得的「瞭解」,傳達給案主知道,這是非常重要的溝通能力。

我們可以用四種方式來傳達對案主感覺的瞭解。

簡單的字眼:

你看起來很沮喪。

你覺得被拋棄。

你真的很高興。

你覺得上當了。

不同的成語:

你感到一帆風順。

你覺得跌落谷底。

你氣得火冒三丈。

行為方面的陳述句:

你想要放棄(暗示:

絕望)。

你想要給他一巴掌(暗示:

盛怒)。

經驗方面的陳述句:

你覺得碰了一鼻子灰(暗示:

生氣)。

你覺得被束縛住了(暗示:

怨恨)。

你覺得自己在她心目中佔了第一順位(暗示:

得意)。

案例分享:

案例1.明麗告訴你,她剛剛得到了兩年來一直在找的那種工作。

以簡單字眼:

你覺得開心極了!

不同的成語:

你真是欣喜若狂。

行為方面的陳述句:

你大概很想出去好好慶祝一番。

經驗方面的陳述句:

你終於得到了心目中理想的工作。

案例2.家豪談到他為了供養家庭兼兩份工作的事:

「我想我能有這兩份工作事很幸運的,但是這兩份工作佔去了我晚上和週末的時間,這樣我就沒有時間可以給自己了。

不過我想,真正讓我心煩的是,我的家人好像都沒有注意到我不在,他們把我所付出的時間視為理所當然。

我好像活著只是為了工作,連個關心的人都沒有。

以簡單字眼:

這bfr庭的付出沒有得到相當的回報和關注。

主題:

簡述、同理心【第二組】

壹、簡述語意技術

定義:

諮商員用自己的話,把當事人所說過的內容、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和想法做整理,簡單扼要、提綱挈領地重述出來,回應給當事人。

二、技術內容說明

當事人敘述的內容繁多、冗長,諮商員可以使用簡述語意技巧將他所了解的重點傳遞給當事人知道,已確定兩人的互動是在有共鳴的基準線上進行。

諮商員使用簡述語意技術可以檢驗是否正確了解當事人、是否抓住了當事人關切的重點。

簡述語意技術可協助諮商員將當事人的敘述分門別類,歸納、比較,從中整理出重要的諮商方向。

可避免當事人與諮商員各說各話。

三、適用時機與注意事項  可以在諮商的任何階段、任何時機使用。

諮商員所簡述的語意,不能超越當事人敘述的內容,避免加入個人主觀看法,也不要遺漏當事人重要的想法和感覺。

同時,正確地把握住當事人話中的涵意,用自己的語句把聽到的重點表達給當事人,不要原原本本地重複當事人的話。

四、功能

(一)協助建立良好的諮商關係,提高當事人諮商的動機。

1諮商員使用簡述語意技巧回應當事人的過程中,能表現出對當事人的用心與關心,會讓當事人願意敞開心胸,接受諮商員的協助。

2諮商員使用簡述語意技術,是順著當事人的心思流轉,突顯當事人關心、關切的重點。

以這種方式不會觸動當事人的防衛,反而會促使當事人盡情地吐露。

(二)當事人的澄清,可以協助諮商員正確了解當事人。

諮商員以簡述語意技術回應當事人之後,若未能切中要領,可透過當事人的澄清,協助諮商員正確了解當事人真正的感覺與想法。

(三)協助當事人了解自己。

諮商員以簡述語意技術回應當事人的同時,當事人又重新回顧了自己的敘述,在這過程之中,可以幫助當事人澄清思緒、找出關鍵要點,發現之前未察覺的訊息,更進一步了解自己。

(四)將談話轉移到重要的方向去。

透過簡述語意技術,除了可以確認是否正確了解當事人,還可以突顯重點,將當事人的談話內容導引到重要的方向。

貳、同理心技術

定義

同理心是在諮商過程中,輔導員能站在當事人立場,去了解體會對方的感受,以感同身受的方式體驗當事人主觀的想法與情緒,然後跳出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將他對當事人的了解,傳遞給當事人知道。

因此,同理心是一種『信任、關心、接納』的態度,是一種『引發當事人內心更深層的傾訴』的引導技術,也是輔導員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的諮商關係。

內容說明

種類

初層次同理心技術

諮詢員使用該技術時,回應的內容,是當事人「明白表達」的感覺與想法。

高層次同理心技術

諮詢員使用該技術時,回應的內容,是當事人敘述中「隱含」的感覺與想法。

該技術不但傳遞諮商員對當事人的了解,同時也協助當事人了解自己未知或逃避的部分。

層次

層次一:

諮商員沒有專注與傾聽當事人語言與非語言行為,因此回應的內容不能反映當事人表面或隱含的訊息,因此對當事人問題的探討沒有幫助。

層次二:

諮商員回應的內容,只反應當事人表面的想法與感覺,且反應的情感並非關鍵性的感覺,因此對當事人問題的探討沒有幫助。

層次三:

諮商員回應的內容,能夠完全反應當事人的想法與感覺,沒有縮減或過度推論當事人表達的內涵,不過無法反應當事人深層的感覺。

層次四:

諮商員回應的內容,能夠完全反應當事人未表達的深層想法與感覺,這種回應可以協助當事人察覺與體驗先前無法接受或未察覺到的感覺。

適用時機與注意事項

適用時機

初層次同理心技術:

是適用於任何諮商階段,但是更適用於諮商初期,當諮商員與當事人良好關係未建立時。

高層次同理心技術:

適用於諮商中、後期,當諮商員與當事人已有良好關係時。

注意事項

在諮商初期,諮商員需儘量使用初層次同理心技術,以幫助他與當事人建立良好關係。

在諮商的中、後期,諮商重點放在協助當事人探討問題的根源,通常以高層次同理心技術為主。

諮商員使用同理心技術時,回應的內容必須反應當事人語言與非語言行為蘊含的訊息。

功能

建立良好的諮商關係

當事人久被問題困擾,在萬念俱灰的當下,突然驚覺自己的想法與感覺,竟能得到諮商員的共鳴,在感動之餘,自然願意敞開心胸,與諮商員建立良好的關係,攜手面對問題。

修正諮商員對當事人的了解

當諮商員回應的內容,跟當事人的感覺與想法不符時,當事人就會提出糾正,透過當事人的糾正,諮商員能夠更正確地了解當事人。

協助當事人了解內在深層的想法與感受

諮商員使用高層次同理心技術反應當事人隱含的感覺與想法,可以引導當事人察覺未察覺或逃避的經驗,協助當事人進一步了解自己。

*練習實例:

班上秩序不好,導師怪我不負責,要我把擾亂秩序的同學報告給他,可是那些同學受罰後,都罵我多管閒事,馬屁精。

哎!

幹這個風紀股長真是悔不當初。

「我沒有偷拿別人的東西,可是他們都說我是小偷,而且不跟我玩。

怎麼辦?

我最要好的朋友不理我了。

「老師,你偏心,每次你都不罵他,而罵我,有事情都叫我做,都不叫他做。

老師一點也不喜歡我,上課的時候,我都覺得老師的眼睛一直瞪著我看。

為什麼我的報告得C?

我花了好多時間,而且比貴美寫的多她卻得A+,這對我太不公平了。

我好恐懼唸書---每當我月考成績單上有紅字出現時,媽媽總是用棍子重重的打我。

我愛好文學,可是我讀的卻是電機,我想轉系,又怕傷了家人的心。

面質的技術:

1.意義與例子:

(一)一般的定義:

面質技術是指表現出來的行為、思考、感情、意義上的不一致或矛盾之處。

使來談者察覺自己的困惑或衝突,以便預備進一步解決這些困惑與衝突,也能使諮商過程有所進展。

面質這種技術是觀案來談者在諮商關係中出現的態度和特質,將之提出,以協助案主察覺此種模式在生活中是否為一重複出現的模式。

面質為一種關愛的挑戰,是諮商師出於關心地邀請案主自我檢查,以對不一致的現象、未發揮的能力心裡遊戲加以察覺。

輔導員藉著這個方法,讓當事人看到一些他一直不願面對的地方,這些地方可能是他的矛盾、對事實的扭曲,或是為了掩飾自己所做的一些把戲。

面質不是一種懲罰,它應該是在一種關愛和情感投入的情境下進行。

(二)對兒童的定義:

面質技術是輔導員對兒童的感覺、經驗與行為有深刻的了解之後,直接針對問題癥結所做的反應,目的是幫助兒童了解一些阻礙他「自我了解」或阻礙他從事「積極行為」的一些矛盾與衝突。

一般而言,面質包括三個重點:

幫助兒童探討他目前很不願意探討的感覺、經驗與行為。

例如:

有一位兒童對輔導員談到討厭學校老師所出的功課,輔導員可以在適當時機,以面質技術提出「剛才我們所討論的幾乎都是寫作業的壞處,在你看來,似乎寫作業沒有一點好處,也許我們可以想想寫作業對我們的幫助有哪些。

」。

幫助兒童了解其破壞性行為和一些尚未利用的方法。

例如:

「聽起來你對父親的一些做法非常不滿意,而你也很清楚自己沒有辦法改變他,又不可能讓自己永遠不住在家裡,這樣看來,你故意與父親作對,似乎也只能暫時發洩你的不滿和被父親處罰而且,並不能真正改變他,最後對你還是不利,所以現在妳也許應該想想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感覺舒服而又不會傷害到自己。

」。

幫助兒童如何面質他自己。

例如:

「你剛才提到很多關於你父親做得不對的地方,但是你有沒有認為自己是不是有哪些地方使他不高興?

我們可以換另一種說法,如果你媽媽向別人抱怨你的時候,你想她會怎麼說你呢?

」。

2.使用時機:

諮商師見到來談者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聲調,與所言內容情感質地上有顯著的差異時。

諮商師發現來談者的話語內容有前後矛盾的現象,揣測來談者對於諮商師有些感受或對於諮商關係隱藏了一些期望,諮商師經過判斷,相信提出討論將有助來談者察覺自己時。

使用面質技術之態度:

秉持高度同理心之精神、用假設的語氣、用一種投入的態度。

3.目的:

讓來談者透過對於自己言語與表情、行動的不一致,察覺到自己尚未留意到的感受。

有助於發現來談者在所敘述的語言之外,還擁有的更豐富的情感和意義。

增加諮商關係當中的真誠氣氛,有時面質也能給來談者帶來頓時的領悟。

4.使用原則:

具體的指出來談者不一致的地方,必要時也可引述來談者所說的話,然後詢問來談者的看法如何。

面質過程中要細心留意來談者的非語言訊息,以便向來談者提出。

5.對兒童使用面質技術時的注意事項:

秉持高度同理心的態度,不僅要表達對兒童的了解,同時也要幫助兒童解決困擾。

用假設的態度,亦即使用緩和而有彈性的語氣。

例如:

「我這樣說,是否對你來講是有意義的?

」、「我不曉得自己是否了解得夠正確?

用投入的態度,當輔導員使用面質的時候,自己最好能投入彼此的諮商關係中,表現關心與參與,而不要讓兒童覺得輔導員是站在一種高高在上,超然的地位,在對他做指導或質詢。

用漸進的方法,因為面質往往會給兒童帶來很大的震撼,所以不妨用漸進的方法,從兒童所能接受的層次開始,然後緩慢導入較深的層次。

例如:

「你說你總是留給別人不好的印象,我想到一件事,可能對你有幫助,那就是在跟人談話時,盡量表現注意的態度。

譬如像你現在的姿勢,就會讓我覺得,你好像在想別的事,我想如果你能夠表現出更注意對方的態度的話,別人會覺得你對他是有興趣的。

立即的技術:

1.意義與例子:

立即是發生在輔導員與個案之間的一切互動狀態,藉此技巧輔導員可以傳遞出他所了解發生在雙方之間的互動情形。

立即性通常分為「關係的立即性」以及「此時此地之立即性」,前者著重在探討雙方之間關係的品質,後者在探討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一些互動狀態。

關係的立即性:

例如:

有一個兒童向輔導員說:

「我覺得每次來這裡談話很煩,又不能出去玩,我好倒楣。

」。

輔導員可以說:

「你剛剛說你來這裡和我談話似乎從來沒有感到快樂過,也許我們應該好好想想,要怎麼樣談話,我們才能談得很愉快。

此時此地之立即性:

例如:

兒童向輔導員抱怨輔導員根本就不了解他的困擾時,輔導員可以說:

「你似乎覺得我無法了解你,讓我來說說看你剛剛所告訴我的話以及我的想法,我們來看看是否正確,如果我真的沒有了解你的意思,我們可以來想想是哪裡出了問題。

2.使用時機:

當諮商師觀察到來談者有某些異樣的表情動作,而料想其可能有某些經驗發生。

當諮商陷入沉默,或諮商師和來談者的關係僵化、緊張,或出現特殊的氣氛(ex:

依賴,而超越了諮商者和來談者之界線)時。

或來談者好像在生氣或不耐煩時。

3.目的(功能):

捕捉來談者當下的反應,增加其自我察覺的深度和精細的程度。

與來談者交換當下彼此的感受,藉以澄清諮商關係的特色,發現彼此關係發展到何程度。

經由諮商歷程當下的察覺,進一步發現來談者在生活中的行為模式。

檢查你受別人影響之狀況、探討你對別人的所作所為、討論對方行為對自己的影響或指出前後矛盾、扭曲變形、製造煙幕等事實、邀請別人一起來討論彼此的關係,以便發展出更好的合作關係。

4.使用原則:

最大原則就是諮商師要迅速地把握當下的時機,運用高度敏感性,才不會錯失良機。

留意來談者的非語言訊息,尤其是皺眉、撇嘴角,或眼框紅等等非語言訊息,那是時機出現的指標。

要著眼於感受,因為感受最常與身體反應息息相關。

當來談者發現自己無意間的表情,又意識到表情底下自己擁有的感受時,更能與自己接觸。

5.使用步驟:

說出你的感受,以及你在這事件上如何努力的付出。

→自我表露

以高層次同理心或面質技巧,提出質疑。

→挑戰

並且邀請對方針對這些事與你深入對談。

→邀請

(自我表露、挑戰、邀請為立即性技巧之三元素)

6.對兒童使用立即性技術時的注意事項:

注意兒童的反應並適時以合宜的方式予以回應,使兒童有檢視自己的空間與機會。

一旦在輔導過程中遇到阻礙雙方談話的情形,輔導員應該針對可能的情形,不避諱地提出來討論,以排除可能影響繼續談話的因素。

例如:

兒童向輔導員表示不想再談了,此時輔導員可以直接詢問兒童:

「你是否覺得在我們的談話中,哪裡讓你覺得不舒服而讓你不想再談下去呢?

7.可能遇到的困難:

諮商者可能會擔心個案會誤解其所欲傳達的訊息。

一旦採用立即性,諮商者不確定是否可達到預期之目標,或是對個案可能會有的情緒反應無法掌控,而且一旦攤牌,可能會讓有的個案決定提早終止諮商關係。

具體的技術:

1.具體的意義與例子:

有時候,兒童所談的事讓輔導員感到他在「顧左右而言他」,談話的內容漫無目標、含混模糊,這時候可採具體化的技術處理。

所謂具體化就是以具體、不含混、不抽象的話來協助兒童,討論他的問題,表達他的感覺、經驗或行為。

兒童表達不夠具體時,可能的原因有:

情緒相當激動,以致思考無法清處。

不懂得如何表達,無法說得有條有理。

本身不敢觸及正題,或許涉及問題將使他感到痛苦或恐懼威脅。

輔導員在諮商時須探索兒童表達含糊之因,才能進行有效的引導,然後應用以下的方法,使兒童的表達能趨於具體:

諮商員本身,對學生的話做反應時,應盡可能以具體的方式表達。

例如:

有一位兒童與輔導員討論他對某一老師的看法時說:

「有時,你會很不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會這麼不公平。

」兒童用“你”“有的人”來代替我和某老師,使得陳述模糊不清,若輔導員的反應是“×老師當眾罵你,使你覺得很氣憤。

不要讓兒童漫無限制地談下去,有時輔導員為尊重兒童,而一味地傾聽著,這樣是無法切中話題,讓兒童認清方向的。

直接詢問兒童一些較為特定的資料,尤其是對陳述比較模糊的部份。

但須避免提問題不可過於頻繁,能表現適當正確的同理心及使用開放性的問句,例如問:

「什麼?

如何?

你的感覺如何?

什麼事最感困擾?

在什麼情況下你們吵起來?

」而不要問:

「為什麼?

為什麼你們吵起來?

」,因為有時兒童也不知原因,而將變成答非所問。

2.使用時機:

諮商過程中,可隨時運用具體的技術。

當來訪談者所陳述的內容模糊不清的時候,可使用具體的技術。

當來談者所談的感覺、經驗、行為等,模糊不明確的時候。

諮商過程中,來談者所期待的目標不清楚的時候。

3.使用目的:

可避免漫無目標的談話。

促使來談者進行實際、有效的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及行動計畫。

4.對兒童使用具體技術應注意的事項:

輔導員須以溫暖接納的態度,引導兒童能具體地說出自己身上的事,把握住何人、何時、何地、在什麼情況、做了些什麼、有什麼感覺等重點。

輔導員可以舉一些較具體的實例,供兒童參考,以增進兒童自我了解及從事未來行動的計劃。

5.可能遇到的困難:

若諮商師本身不夠具體,就很難掌握、判斷來談者是否具體,所以具體敘述時應盡量把握住「什麼」、「何處」、「何時」、「誰」、「如何」、「你的感覺如何」要少用「為什麼」,因為當事人有時也不知道原因,而變成答非所問,尤其是不太會表達自己感受的小朋友。

 

深究的技術:

1.意義與例子:

深究,是針對兒童所產生的困擾,藉由專業知識,來了解兒童所面對的困難,並從中了解造成兒童困擾的因素,以便能夠針對問題核心點來幫助兒童解決他的困擾。

例如:

兒童:

「我很討厭我的身體。

輔導員:

「為什麼呢?

你有沾到什麼東西嗎?

兒童:

「沒有呀!

輔導員:

「身體骯髒才會討厭自己的身體呀!

不是嗎?

兒童:

「那是因為妳沒有被欺負!

輔導員:

「哦,有人欺負妳?

兒童:

「當然!

男生太可惡了!

都只會欺負女生!

輔導員:

「那是怎麼樣的欺負法,我想要知道,可不可以告訴我。

兒童:

「我不想說,那太嘔心了。

輔導員:

「好吧,那等你想告訴我的時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