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465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意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意思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意思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意思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意思维.docx

《创意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思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意思维.docx

创意思维

創意思維教學旨在鼓勵學生能以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問題,不受常規所限,發展創造力及培養勇於創新的精神。

施教時,教師可按學生的特性和需要,延伸課程內容,彈性處理課程編排,提供支持性的環境,以開放性的提問技巧及靈活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此外,教師並可適時地引入創意思維教學策略,協助學生發揮及應用想像力去突破思考空間,注重擴散性思維和聚歛性思維兼備的培訓,培養創新思維的習慣。

以下簡介一些常用的創意思維教學策略:

-

(一)腦力激盪法

(二)改良式腦力激盪法

(三)三三兩兩討論法

(四)六六討論法

(五)心智圖法

(六)九宮格法

(七)逆向思考法

(八)分合法

(九)屬性列舉法

(十)希望點列舉法

(十一)優點列舉法

(十二)缺點列舉法

(十三)檢核表法

(十四)七何(5W2H)檢討法

(十五)目錄法

(十六)創意解難法

一、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

腦力激盪法是最為人所熟悉的創意思維策略,近年來許多跟腦力激盪法相關的策略陸續發展,茲分別介紹如下:

(一)方法簡介

腦力激盪法是由Osborn早於1937年所倡導,此法強調集體思考的方法,著重互相激發思考,鼓勵參加者於指定時間內,構想出大量的意念,並從中引發新穎的構思。

腦力激盪法雖然主要以團體方式進行,但也可於個人思考問題和探索解決方法時,運用此法刺激思考(Osborn,1963,引自張玉成,1988;陳龍安,1997)。

(1)腦力激盪法的兩個基本原理:

o只專心提出構想而不加以評價。

o不局限思考的空間,鼓勵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2)延伸上述原理的具體原則有四(陳龍安,1997):

o延緩批判

為使主意容易產生,任何判斷必須延至所有參加者發表其意念後,待整個活動快將完結前,才共同選出最佳的構想。

o歡迎自由聯想

主意越奇越好,不限制或批評不合常理﹑不切實際或可笑的念頭,因此類意念常會觸發別人的靈感。

o意見越多越好

意見越多,得到最佳的解難方案的可能性亦越高。

o統合與改進

團體的成員互相鼓勵發表及交流意見,利用改進別人的意見使成為自己的意見,或者連結兩個或三個以上的思考、看法而產生新的主意、看法或方案。

(3)腦力激盪基本練習原則:

在練習前,主持人先將參加者隨機分成數人一組,一般分為四人一組,給每人一張紙、一枝筆,進行的過程是參加者將各自的想法大聲的說給自己的組員知道,並記錄自己的想法。

(二)進行步驟(陳龍安,1997)

(1)先選定主題/討論問題

(2)主持人向參加者解說必須依從的規則,並鼓勵學員積極參與

(3)主持人激發及維持團隊合作的精神

(4)主持會議,及引發組員互相討論

(5)記錄各組員在討論中所提出來的意見或方案

(6)共同擬定評估標準,並選取最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案

二、改良式腦力激盪法

改良式腦力激盪法是指運用腦力激盪法的精神或原則,在團體中激發參加者的創意,其中較為可行的方式有下列各項:

(一)相互諮詢的腦力激盪

(1)方法簡介

活動進行時,首先要求出席者預先將與主題有關的構想分別寫在卡紙上,然後輪流提出自己的構想,接受提問或批評,接著以圖解方式進行歸納,再進入最後的討論階段。

(2)進行步驟:

o主持人提示主題。

o各人先將各自的構想記錄下來(10分鐘為限)。

o各人提出自己的構想-每人以1至5個為限。

主持人再把各人構想寫在卡紙上。

其他人在聽了宣讀者提出的構想後,把受到啟發而想到的新構想也記下來。

o盡量提出全部構想。

o由提案人對構想進行詳細說明。

o相互質詢,進一步修訂提案。

o主持人用圖解方式進行歸納。

o全體出席者進行討論。

(3)注意事項

o成員以10至15人為宜。

o一次活動費時較長(2-4節課),故負責歸納整理者相當重要。

(二)卡片式腦力激盪

(1)方法簡介

本法的主要特點是盡可能不要花費開會的時間。

卡片式的腦力激盪是事先把構想寫在卡片上然後帶入班上,適用於解決事務性、實務性的問題。

(2)進行步驟

o參加的學生對會前所提示的主題進行構想,並把構想寫在卡片上,然後帶入班上(每張卡片寫一個構想,每人提出5個以上的構想)。

o在開會時,各人把卡片放在桌子上,輪流進行解說(5至8人為一小組)。

o傾聽他人構想時,如果自己有新構想,應立即寫在備用的卡片上,並把它放在桌子上。

o參加的學生發言完畢以後,將內容相似的卡片集中起來,並加上標題。

o將卡片的分類標題列在最前頭,橫排成一列。

o主持人決定分類題的重要程度。

(3)注意事項

o參加的學生每組宜五至八名

o時間約花費二至三小時

o學生在使用本法時因程度及經驗的不足,可能有些困難,教師應細心輔導。

(4)改良的卡片式腦力激盪法

使用卡片的腦力激盪法,旨在讓出席者想出大量構想。

也可以用另一種改良式的卡片法,也就是一邊在卡片上寫構想,一邊提出構想的方法,其步驟如下:

o各人單獨進行腦力激盪活動:

參加的學生在卡片上填寫各自的想法。

每張卡片寫一個構想,以不超過二十至三十字為宜,文字應簡潔易明。

(時間:

佔全部活動時間的六分一)

o參加的學生按座次輪流發表卡片上的創見:

各成員自右往左,依次宣讀自己的一張卡片,然後將卡片排列在桌子中央,排成七列。

若卡片內容與他人重覆則作廢,須等待下一輪回,但不得兩次輪空。

(聽眾可以提出質詢,或即時將新的構想寫在備用的卡片上)(時間:

佔全時的一半)

o全體參加的學生自由發表:

自由宣讀自己手中新的構想卡片。

(時間:

佔全時的六分二)

綜合而言,無論採用以上那種「腦力激盪法」去激發創意,均需注意這些策略是由許多人共同提出大量想法,故不宜過早對構想下評論,以免限制參與者的創意,所有的想法都可被接受和考慮。

三、三三兩兩討論法

此法可歸納為每兩人或三人自由組成一組,在三分鐘中限時內,就討論的主題,互相交流意見及分享。

三分鐘後,再回到團體中作匯報。

這種小組活動重點在於能讓參與者就研討的問題,進行較深入的討論、分析及分享。

四、六六討論法(Phillips66Technique)

六六討論法是以腦力激盪法作基礎的團體式討論法。

方法是將大團體分為六人一組,只進行六分鐘的小組討論,每人一分鐘。

然後再回到大團體中分享及作最終的評估(引自陳龍安,1997)。

方法與程序為:

o每組先定立討論主題;

o選出一位組員當主席、另一位當計時員;

o每位組員均需輪流圍繞主題發言,以一分鐘為限,其他組員則需留心發言者的內容,待所有成員發言後,作出提問;

o每位發言者需盡用一分鐘來發表己見,但不能超時,時限一到,計時員則要求未完成發表的組員立即停止發言;

o歸納結論,並推選一位發言人,代表全組匯報;

o向全班報告及分享討論結果。

此法的特點在於讓每位參與者均有發表意見的機會,故可培訓參加者即時作回應的能力。

五、心智圖法(MindMapping)

(一)方法簡介:

心智圖法(MindMapping)是一種刺激思維及幫助整合思想與訊息的思考方法,也可說是一種觀念圖像化的思考策略(Buzan,&Buzan著,羅玲妃譯,1997)。

此法主要採用圖誌式的概念,以線條、圖形、符號、顏色、文字、數字等各樣方式,將意念和訊息快速地以上述各種方式摘要下來,成為一幅心智圖(MindMap)。

結構上,具備開放性及系統性的特點,讓使用者能自由地激發擴散性思維,發揮聯想力,又能有層次地將各類想法組織起來,以刺激大腦作出各方面的反應,從而得以發揮全腦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二)參考步驟

(1)首先定出一個主題,例如「為什麼不吸煙」。

(2)在白紙上繪一個圓形或其他圖形,把主題寫在中心,可以利用彩色將主題突顯。

(3)然後在中心點引出支線,把任何有關這主題的觀點或資料寫上。

(4)如想到一些觀點是與之前已有的支線論點類似,便在原有的支線上再分出小支線。

(5)而不同或不能歸類的論點,則可給它另引一條支線。

(6)學生可以隨便開支線,想到什麼就記在圖上。

(7)用一句簡短文字或符號記錄每一支線/分支線上的分題。

(8)最後整理資料,在不同的論點支線旁邊用方格把它們歸類。

(三)注要事項:

(1)可用不同顏色,圖案,符號,數字,字形大小表示分類。

(2)盡量將各項意念寫下來,不用急於對意念作評價。

(3)盡量發揮各自的創意來製作心智圖。

六、九宮格法

(一)曼陀羅法

曼陀羅法是一種有助擴散性思維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宮格圖,如下圖(3)所示,將主題寫在中央,然後把由主題所引發的各種想法或聯想寫在其餘的八個圈內,此法也可配合「六何法」從多方面進行思考。

圖(3)曼陀羅法九宮格圖(陳龍安指導)

[備註]:

此九宮格法可作為擴散性思維的基本單位,由此演變出其他九宮格法(如「蓮花法」中央的單位,正是曼陀羅法的基本單位)。

此法之優點乃由事物之核心出發,向八個方向去思巧,發揮八種不同的創見。

而「蓮花法」也是依循此思維方式加以發揮並擴散其思考範圍。

(二)蓮花法

這是從曼陀羅法的「基本單位」發展擴展而來。

(1)每位討論者手持一蓮花圖,並將討論之主題或問題寫於圖中央位置。

(2)把相關的意念寫於圍著「主題」四周的八個圈中(每個圈的左上角分別寫上英文字母A至H),成為八個「子題」,並於圖中央部分構成了一幅「曼陀羅法九宮格圖」。

隨後,討論者可就各個子題再想出另外八個意念,將之寫於圍著「子題」四周及標著1-8號碼的方格內,討論者可沿以上步驟再延伸構思新的意念。

(3)討論直至整個蓮花圖寫滿為止。

圖(4)蓮花法圖(陳龍安指導)

七、逆向思考法

(一)方法簡介

  「逆向思考法」是可獲得創造性構想的一種思考方法,此技法可分

為下列七類,如能充分加以運用,創造性就可加倍提高了。

(二)七類方法

(1)逆向蜂擁而作法-在考慮某一構想的過程中,如果努力朝著與目的相反的方向思考,反而會茅塞頓開。

(2)更上一層樓法-該構想的要點是目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方法未必最好的。

進一步對其他方面也要作仔細的探索,這就是逆向思考法。

(3)順勢反擊法-對於在理論上被認為是正確的事,要敢於反過來思考一下,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逆向法。

(4)形式逆向法-在考慮構想時,應該設法在形式上顛倒過來考慮一下,這樣就容易得到良好的啟示。

(5)調頭法-例如從鋼筆的重到輕、從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從粗到細等等都調過頭來,自由的進行構想,由此得到啟示。

(6)現場確認法-在觸及問題實質但經過多次努力仍無法突破時,如果再退一步對問題作再認識,就能意外的想出好主意。

(7)翻裡作面法-推翻對某一現象的評價。

例如,反過來對被認為是最大的不足之處思考一番,這樣就可以輕易地找到優秀發明的線索。

由此可見,通過改變對事物的看法,可以發現意想不到的構想,這就是逆向思考法的要點。

八、分合法(Synectics)

(一)簡介:

Gordon於1961年在《分合法:

創造能力的發展(Synectics:

thedevelopmentofcreativity)》一書中指出的一套團體問題解決的方法。

此法主要是將原不相同亦無關聯的元素加以整合,產生新的意念/面貌(引自陳龍安,1997)。

分合的本義是將顯然不相關的要素聯合起來。

分合法利用類比與隱喻的作用,協助思考者分析問題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觀點。

(二)創造過程

Gordon分合法中應用的創造過程,主要為以下兩種心理運作的歷程:

(1)使熟悉的事物變得新奇:

是指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讓學生去除舊問題、舊觀念,並以嶄新具創意的觀點去重新理解,如用新奇的角度去解釋熟悉的事物。

(2)使新奇的事物變得熟悉:

是指熟悉陌生事物。

讓學生面對陌生事物或新觀念時,亦能以熟悉的概念去理解和學習。

常用的兩種方式包括:

「分析法」:

把陌生的事物分成許多小部份,並每小部份加以研究。

「類推法」:

對陌生事物加以類推使其易於理解及更為熟悉。

(三)分合法的兩大類別

Gordon分合法主要是運用「譬喻」(metaphors)和「類推」(analogies)的技術來協助學生分析問題,並形成相異的觀點。

(1)譬喻:

「譬喻」的功能在使事物之間形成「概念距離」(conceptualdistance),以激發學生的「新思」。

包括了提供新穎的譬喻架構,讓學生以新的途徑去思考所熟悉的事物,如「假若禮堂像……」。

相反地,也可以舊有的方式去思索新的主題,如以「飛虎隊」或「軍隊」比擬人體免疫系統。

從而讓學生能自由地思索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經驗,提升其敏覺、變通、流暢及獨創力。

(2)類推:

Gordon提出以下四種類推的方法:

o狂想類推(fantasyanalogy)

此法鼓勵學生盡情思索並產生多種不同的想法,甚至可以牽強附會和構想不尋常或狂想的觀念。

再由教師帶領學生回到「觀念」的實際分析和評鑑。

常用之句型是「假如….就會….」或「請盡量列舉….」。

o直接類推(directanalogy)

這是將兩種不同事物,彼此加以「譬喻」或「類推」,並要求學生找出與實際生活情境類同之問題情境,或直接比較相類似的事物。

此法更簡單地比較兩事物或概念,並將原本之情境或事物轉換到另一情境或事物,從而產生新觀念。

可利用動物、植物、非生物等加以譬喻。

o擬人類推(personalanalogy)

將事物「擬人化」或「人格化」。

如電腦的「視像接收器」是模擬人的眼睛功能。

例如:

保家衛國的軍隊就像人的免疫系統,各部份發揮其獨有之功能,互相協調和配合,發揮最大抵抗疾病的功能。

在教學上,首先要使學生感受到,他是問題情境中的一個要素。

所強調的是以同理心代入情境(empatheticinvolvement)。

o符號類推(symbolicanalogy)

運用符號象徵化的類推;如在詩詞之中利用一些字詞引伸高層次的意境或觀念。

例如:

我們見到「萬里長城」便感到其雄偉之氣勢並聯想起祖國,看見交通燈便意識到規則。

有「直指人心,立即了悟」之作用。

(官如玉,1983;林孟宗,1982;郭有遹,1977;陳樹勛,1973;張玉成,1983;Davis,&Scott,1971;Feldhusen&Treffinger,1980;Gordon,1961;Lytton,1971)

九、屬性列舉法(AttributeListingTechnique)

(一)方法簡介

屬性列舉法是由Crawford並於1954所提倡的一種著名的創意思維策略。

此法強調使用者在創造的過程中觀察和分析事物或問題的特性或屬性,然後針對每項特性提出改良或改變的構想。

(二)屬性列舉法的步驟

(1)條列出事物的主要想法、裝置、產品、系統、或問題的重要部份的屬性。

(2)改變或修改所有的屬性列舉法,不管多麼不實際,只要是能對目標的想法、裝置、產品、系統、或問題的重要部份提出可能的改進方案。

(3)實例:

以「椅子的改進」為例:

o首先,把可以看作是椅子屬性的東西分別列出「名詞」、「形容詞」、及「動詞」三類屬性,並以腦力激盪法的形式一一列舉出來。

o如果列舉的屬性已達到一定的數量,可從下列兩個方面進行整理:

 i)內容重複者歸為一類。

 ii)相互矛盾的構想統一為其中的一種。

o將列出的事項,按名詞屬性、形容詞的屬性及動詞的屬性進行整理,並考慮有沒有遺漏的,如有新的要素須補充上去。

o按各個類別,利用項目中列舉的性質,或者把它們改變成其他的性質,以便尋求是否有更好的有關椅子的構想。

o如果針對各種屬性來進行考慮後,更進一步去構想,就可以設計出實用的新型的椅子了。

十、希望點列舉法

(一)方法簡介

這是一種不斷的提出「希望」、「怎樣才能更好」等等的理想和願望,進而探求解決問題和改善對策的技法。

意即通過提出對該問題的事物的希望或理想,使問題和事物的本來目的聚合成焦點來加以考慮的技法。

(二)步驟

(1)決定主題。

(2)列舉主題的希望點。

(3)選出所列舉的主要希望點。

(4)根據選出的希望點來考慮改善方法。

(三)實例:

以「椅子的改進」為例:

(1)決定「椅子的改進」主題。

(2)列舉「椅子的改進」主題的希望點:

如可以旋轉、可調校高度、附有書寫板等等。

(3)選出所列舉的「椅子的改進」主要希望點。

(4)根據選出的希望點來考慮改善方法。

作出一張具旋轉又附帶書寫板的椅子。

十一、優點列舉法

(一)方法簡介

這是一種逐一列出事物優點的方法,進而探求解決問題和改善對策。

(二)步驟

(1)決定主題。

(2)列舉主題的優點。

(3)選出所列舉的優點。

(4)根據選出的優點來考慮如何讓優點擴大。

十二、缺點列舉法

  這是一種不斷的針對一項事物,檢討此一事物的各種缺點及缺漏,並進而探求解決問題和改善對策的技法,目的是通過提出對該問題的事物的缺點,使問題和事物能獲的改善的技法。

十三、檢核表法(ChecklistMethod)

(一)方法簡介

檢核表法是在考慮某一個問題時,先製成一覽表,對每項檢核方向逐一進行檢查,以避免有所遺漏。

此法可用來訓練學生思考周密,及有助構想出新的意念。

藉自行提出檢視一些問題,會引發找出問題的多面效果的機會。

提問越多,就越能探討事物或問題更多不尋常或被忽略的存在特性,從而就這些特性作出更多樣化改良/革新的構思。

(二)常用的檢核表

(1)奧斯本(Osborn)檢核表

「奧斯本檢核表」是現在所有檢核表中,最常用及最受歡迎的。

主要有以下九項,每項中把簡短的文字或問題寫在卡片上製成檢核表,以助構想出更多改良或革新的方案。

(Osborn,1963;引自陳龍安,1995)

檢核的方向可分為以下九項:

I是否有其他用途?

II能否應用其他構想?

III能否修改原物特性?

IV可否增加些什麼?

V可否減少些什麼?

VI可否以其他東西代替?

VII可否替換?

VIII可否以相反的作用/方向作分析?

IX可否重新組合?

(2)「奔馳法」(SCAMPER)

Eberle(1971)參考了Osborn的檢核表,提出另一種名為「奔馳法」(SCAMPER)的檢核表法,在產品改良中常被應用,這種檢核表主要藉幾個字的代號或縮寫,代表七種改進或改變的方向,幫助推敲出新的構想。

華人學者陳龍安用了「代合調改用消排」七個的中文單字作代號,以方便記熟這七種改良原物的方法。

下表簡列了SCAMPER檢核法的概要及內容(引自陳龍安,1991;1995,頁140-143;1997,頁144-145):

Substitute(替代)

何物可被『取代』?

Combine(合併)

可與何物合併而成為一體?

Adapt(調適)

原物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Modify、Magnify(修改)

可否改變原物的某些特質如意義、顏色、聲音、形式等?

Puttootheruses(其他用途)

可有其他非傳統的用途?

E

Eliminate(消除)

可否將原物變小?

濃縮?

或省略某些部份?

使其變得更完備、更精緻?

R

Re-arrange(重排)、Reverse(顛倒)

重組或重新安排原物的排序?

或把相對的位置對調?

(3)「創意十二訣」的檢核表法

「創意十二訣」由國內學者張立信等依據檢核表法的原則,創出十二種改良物品的方法,概要如下(引自陳龍安,1997,頁148):

-

核心概念

內容概要

增添、增強、附加

在某些東西(或物品)可以加添些什麼呢?

或可以如何提高其功能?

例如:

手提電話上加添「微型防狼發聲器」及「電子遊戲」等功能。

刪除,減省

在某些東西(物品)上可以減省或除掉些什麼呢?

也許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例如:

長袖的防風褸在兩肩加上拉鏈,便可隨時變成背心。

變大,擴張伸延

令到某些東西(物品)變得更大或加以擴展。

例如:

擴大一輛汽車變成「七人家庭」的旅行車。

或把一把傘子擴大成為露天茶座的太陽傘。

壓縮,收細

縮細、縮窄或壓縮某些東西或物品。

例如:

將電視機或手提電話變得更薄更輕巧。

改良,改善

改良某些東西(物品)從而減少其缺點。

例如:

皮鞋的底部混入「防震軟膠」,從而減少對足部的勞傷。

變換,改組

考慮改變某些東西(物品)的排列次序、顏色、氣味等。

例如:

將無色清淡的鹼性飲品變成「藍色」帶「草莓」味的健怡飲品。

移動,推移

把某些東西(物品)搬到其他地方或位置,也許會有別的效果或用處。

例如:

將電腦鍵盤的輸入鍵位置設計具可調校的功能,使它更接近人體雙手的活動位置,從而更方便用者使用。

學習,模仿

考慮學習或模仿某些東西或事物,甚至移植或引用某些別的概念或用途。

例如:

「輕」而「硬」的鈦金屬本應用於太空飛行工具之上,但商人善用其他特色,應用於製造手錶外殼的技術上。

替代,取代

有什麼東西(物品)可以替代或更換。

例如:

利用「光碟」代替「磁碟」來記載資料

連結,加入

考慮把東西(物品)聯結起來或可加入另一些想法。

例如:

將三支短棍以金屬鏈相連,變成三截棍。

反轉,顛倒

可否把某些東西(物品)的裡外、上下、前後、橫直等作顛倒一下,產生換然一新的果效。

例如:

設計一件底面兩用的風褸,風褸的內裡也可成為另一件不同顏色圖案的新「衣裳」。

規定、規限

考慮在某些東西或事物上加以規限或規定,從而可以改良事物或解決問題。

例如:

1.某些政府嚴格限制外匯的出入境數額,從而減少被「國際投機者」衝擊其金融市場。

2.某些國營的大企業嚴格限制外資擁有其股份數量,從而阻止自己國家的經濟命脈落入外資的手中。

總結而言,以上簡介了一些較常用的檢核表。

不過這幾種檢核表雖然形式相同,但各有不同的功能。

教師在使用時,因應不同的教學目標,而引入合適的檢核表法,以達致預期的學習果效。

十四、七何檢討法(5W2H檢討法)

「七何檢討法」是「六何檢討法」的延伸,此法之優點及提示討論者從不同的層面去思巧和解法問題。

一方面可以找出其缺點,另一方面亦可擴大其優點或效用。

按問題性質的不同,用各種不同的發問技巧來檢討,經述不同問題的思巧後,若答覆是滿意,便可接受此事物之合理性。

(一)為何(Why)

(二)何事(What)

(三)何人(Who)

(四)何時(When)

(五)何地(Where)

(六)如何(How)

(七)何價(HowMuch)

此方法以某事物或問題為中心,以七個角度去探討事物的合理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想像力,多角度思維及強化他們的找難力及解難力。

十五、目錄法

(一)方法簡介

目錄法比較正統的名稱是「強制關聯法」,意指在考慮解決某一個問題時,一邊翻閱資料性的目錄,一邊強迫性的把在眼前出現的信息和正在思考的主題聯繫起來,從中得到構想。

(二)步驟

(1)把解決問題所能想到的方法都列成一張表

(2)然後把這些構想逐一與其他構想發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