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龄差统计分析.docx
《父子龄差统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子龄差统计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父子龄差统计分析
父子龄差抽样统计分析
一、样本说明
1.样本规模:
样本由甲乙两部分构成,其中样本甲为1000条记录,录入要求以及条件符合以下说明;其中样本乙为562条记录,为补充样本甲中兄弟数不小于4的记录类型数量的不足,其录入方法在符合下面条件的基础之上可在谱中专门挑选录入。
2.录入条件:
父子同时具备谱载生年信息;承继的嗣子不在选择之中;出继的子嗣随生父一起可作为一条完整的信息录入。
3.录入要求:
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图书馆家谱阅览室选取家谱,这样为信息录入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一但选中某姓氏宗谱作为录入对象,则进一步选定从其中某页开始录入,随后一顺录入符合条件的记录,不作任何筛选。
每套宗谱中录入量为25条的整数倍,以便随后复核。
4.样本状况:
样本收录历时3个月时间完成,样本甲乙共计1562条记录。
共收录了包括林氏、王氏、余氏、朱氏、熊氏、徐氏、吴氏、陶氏、施氏、廖氏、姜氏、鄂氏、方氏、陆氏、胡氏、何氏、陈氏、张氏、秦氏等19个姓氏宗谱的父子生年信息。
没有采集到九子以上(包括九子)的例子。
二、数据分析
1.根据样本甲得到父子龄差(以下简称龄差)的平均值为31.72岁;龄差范围:
16岁—60岁;连续长传平均值为27.08岁;连续末传平均值为35.38岁;样本标准差7.986。
2.根据样本甲得到按父亲育龄(龄差)分段生育频度表如下:
父亲育龄(岁)
16~20
21~24
25~28
29~32
33~36
37~40
41~44
45~48
49~52
53~56
57~60
生育频度(人)
62
140
174
191
163
127
80
38
14
5
6
占比(%)
6.2
14
17.4
19.1
16.3
12.7
8
3.8
1.4
0.5
0.6
柱形图包络线图像接近正态分布函数,其正态分布函数为:
其中f(d)表示人数,d代表龄差,取值分别为18,22,26,30,34,38,42,46,50,54,58。
符合正态分布函数规律说明样本是可靠的。
关于正态分布函数f(d)与统计值的吻合情况如下图:
从数据分析看出,龄差在25~40岁之间出生的男丁占比为52.8%;龄差在21~44岁之间出生的男丁占比为87.5%。
而龄差小于21岁出生的男丁占比为6.2%,龄差大于44岁出生的男丁占比为6.3%。
所以生育高峰期的龄差范围是21~44岁。
3.样本甲传人数(兄弟数)统计结果:
传人数
1
2
3
4
5
6
7
8
实例数
106
117
93
47
22
10
0
3
这个统计结果说明:
2传最多,主体部分集中在单传至4传。
4.按照排行分类龄差平均值:
排行
长
次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频度(人)
407
292
171
79
34
11
3
3
0
平均龄差(岁)
27.08
32.35
35.96
37.68
41.15
42.73
41.33
44.33
—
表中排行老七的平均龄差比老六的还小,是因为频度太小,所以排行六、七、八的平均龄差置信度不高。
5.样本乙加入到样本甲后,分析数据得到下表:
传人数
1
2
3
4
5
6
7
8
长子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人数(人)
106
121
93
60
69
43
11
5
龄差均值(岁)
29.76
27.55
26.44
23.83
23.87
23.42
20.36
21.4
次子
——
2/2
2/3
2/4
2/5
2/6
2/7
2/8
人数(人)
——
113
95
56
67
45
13
5
龄差均值(岁)
——
34.64
32.98
28.63
28.25
27.24
22.23
25
三子
——
——
3/3
3/4
3/5
3/6
3/7
3/8
人数(人)
——
——
90
55
67
43
12
5
龄差均值(岁)
——
——
38.54
33.15
32.78
30.53
24.58
27.6
四子
——
——
——
4/4
4/5
4/6
4/7
4/8
人数(人)
——
——
——
54
66
44
12
5
龄差均值(岁)
——
——
——
38.43
36.52
34.52
27.42
31
五子
——
——
——
——
5/5
5/6
5/7
5/8
人数(人)
——
——
——
——
66
44
11
5
龄差均值(岁)
——
——
——
——
41.27
37.98
32.36
33.6
六子
——
——
——
——
——
6/6
6/7
6/8
人数(人)
——
——
——
——
——
42
12
5
龄差均值(岁)
——
——
——
——
——
42.07
35.58
36.8
七子
——
——
——
——
——
——
7/7
7/8
人数(人)
——
——
——
——
——
——
12
5
龄差均值(岁)
——
——
——
——
——
——
40.75
40.4
八子
——
——
——
——
——
——
——
8/8
人数(人)
——
——
——
——
——
——
——
5
龄差均值(岁)
——
——
——
——
——
——
——
43.2
平均间隔(岁)
——
7.09
6.05
4.87
4.35
3.73
3.4
3.11
其中长传、末传柱形图像分别如下所示:
长传柱形图像:
末传柱形图像:
单传
二传
三传
四传
五传
六传
七传
八传
九传
长
29.7
27.62
25.86
24.44
23.33
22.44
21.72
21.18
20.86
次
--
34.25
31.49
29.36
27.68
26.32
25.2
24.31
23.67
三
--
--
37.11
29.36
32.03
30.2
28.68
27.44
26.48
四
--
--
--
39.2
36.38
34.08
32.16
30.57
29.29
五
--
--
--
--
40.74
37.96
35.64
33.7
32.1
六
--
--
--
--
--
41.84
39.12
36.83
34.91
七
--
--
--
--
--
--
42.59
39.96
37.72
八
--
--
--
--
--
--
--
43.06
40.53
末
--
--
--
--
--
--
--
--
43.31
平均间隔
--
6.63
5.63
4.92
4.35
3.88
3.48
3.13
2.81
6.各传人龄差统计平均值经过分析处理后所得数据如下,供测算时参考使用(数据单位:
岁)
7.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有全社会性的灾难发生,比如:
瘟疫、朝代更替发生的战争等因数都将导致代距增大,而社会稳定时期的代距有所缩短。
统计结果见下表:
大事记
起止年份
(年)
统计均值
(岁)
与平均代距差
(岁)
文革前
1962至
1966
28.85
-2.87
三年自然灾害
1959至
1961
33.46
1.74
解放后
1949至
1958
31.67
-0.05
抗战到解放
1938至
1948
35.21
3.49
民国成立
1912至
1937
29.4
-2.32
鸦片战争后
1840至
1911
31.44
-0.28
清朝立国后
1645至
1839
32.32
0.6
明清战争
1618至
1644
38.6
6.88
明朝立国后
1358至
1618
30.94
-0.78
元朝
1279至
1357
39
7.28
南宋
1127至
1278
39
7.28
上表中“解放后”、“鸦片战争后”这两个时段的代距差别可忽略不计。
三、应用实例:
关于连珠公生年测算结果
1.汉川林氏敦本堂宗谱与崇阳林氏忠孝堂宗谱经过对谱后,双方宗亲族人一致认为,连珠公为共同的先祖,并且还认为向上应追溯到九牧长房房祖苇公。
于是,跟福建莆田九牧长房宗亲联系。
莆田宗亲认为,前埭谱载连珠公是南宋人,而敦本堂以及忠孝堂谱载连珠公生年是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为元朝人。
因此,本人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对连珠公的生年做一次测算。
2.从连珠公的上祖矩公向下测算结果如下:
名讳
排行
兄弟数
父子龄差
(岁)
估测生年
(年)
参考节点
贲
1
1
29.7
1020.1
矩
1
3
25.9
1046
1079进士
兑
1
1
29.7
1075.7
天保
1
5
23.4
1099.1
程
1
1
29.7
1128.8
环
4
7
32.19
1160.99
寀
2
3
31.45
1192.44
遂翁
1
1
29.7
1222.14
连珠
2
2
34.3
1256.44
一说兑公是贲公三子国华公的三子出继给矩公的,按这个说法测算如下:
名讳
排行
兄弟数
父子龄差
(岁)
估测生年
(年)
参考节点
贲
1
1
33
1020
国华
3
3
37
1057
兑
3
4
34.33
1091.33
过继
天保
1
5
23.4
1114.73
程
1
1
29.7
1144.43
環
4
7
32.19
1176.62
寀
2
3
31.45
1208.07
遂翁
1
1
29.7
1237.77
连珠
2
2
34.3
1272.07
3.华公派下选择一条世系段向上测算结果如下:
世次
名讳
排行
兄弟数
父子龄差
(岁)
估测生年
(年)
谱载生年
(年)
1
连珠
2
2
34.3
1276.58
1305
2
斗方
1
3
25.9
1302.48
1325
3
茂二
1
2
27.6
1330.08
1349
4
玉公
1
3
25.9
1355.98
1367
5
志惠
1
4
24.3
1380.28
1389
6
荣先
2
5
27.75
1408.03
1411
7
中春
1
4
24.45
1432.48
1434
8
必胜
2
3
31.45
1463.93
1463
9
益俊
1
3
25.9
1489.83
1490
10
大才
1
3
25.9
1515.73
1512
11
有庆
3
6
30.26
1545.99
1553
12
华公
1
1
29.7
1575.69
1587
13
胜公
4
4
39.28
1614.97
1623
14
桂公
1
1
29.7
1644.67
1645
15
礼公
2
4
29.39
1674.06
1688
16
禄公
2
4
29.39
1703.45
1721
17
兴公
1
6
22.5
1725.95
1750
18
达公
2
3
31.45
1757.4
1785
19
志公
1
4
24.45
1781.85
1804
20
伍公
2
2
34.3
1816.15
1840
21
诚嘉
1
1
29.7
1845.85
1861
22
庚公
1
1
29.7
1875.55
1883
23
用公
1
4
24.45
1900
1914
24
復鲝
1
1
29.7
1929.7
1941
25
新世
1
1
29.7
1959.4
1965
26
德军
1
2
27.6
1987
1987
4.宏公派下(东山公裔族还没认同)选择一条世系段向上测算结果如下:
世次
名讳
排行
兄弟数
父子龄差
(岁)
估测生年
(年)
谱载生年
(年)
1
连珠
2
2
34.3
1253.95
2
宏公
2
3
31.45
1285.4
3
茂一
1
3
25.9
1311.3
4
碧公
2
2
34.3
1345.6
5
东山
1
4
24.45
1370.05
6
贵公
1
1
29.7
1399.75
7
景清
2
3
31.45
1431.2
8
禄公
1
1
29.7
1460.9
9
彦觀
1
1
29.7
1490.6
10
益翠
1
2
27.6
1518.2
11
廷相
1
1
29.7
1547.9
12
邦俊
1
5
23.4
1571.3
13
之芄
1
5
23.4
1594.7
14
住开
1
1
29.7
1624.4
15
有桂
1
3
25.9
1650.3
16
方烜
1
1
29.7
1680
17
宗岧
3
3
37
1717
1717
5.茂公派下选择一条世系段向上测算结果如下:
世次
名讳
排行
兄弟数
父子龄差
(岁)
估测生年
(年)
谱载生年
(年)
1
连珠
2
2
34.3
1268.55
2
茂
3
3
37
1305.55
3
秀一
1
3
25.9
1331.45
4
福
1
2
27.6
1359.05
5
晋
1
1
29.7
1388.75
6
钰
1
4
24.45
1413.2
7
璁
4
5
36.39
1449.59
8
泮
1
6
22.5
1472.09
9
大儒
3
3
37
1509.09
10
若采
1
5
23.4
1532.49
11
芬
1
2
27.6
1560.09
12
万钟
1
1
29.7
1589.79
13
之宜
2
2
34.3
1624.09
1630
14
惟芳
3
3
37
1661.09
1668
15
德性
4
4
39.28
1700.37
1705
16
钟杰
4
4
39.28
1739.65
1746
17
祥环
2
2
34.3
1773.95
1772
18
以合
1
1
29.7
1803.65
1800
19
占宏
2
2
34.3
1837.95
1843
20
其义
2
3
31.45
1869.4
1866
21
芳瑜
1
1
29.7
1899.1
1899
22
敬润
3
3
37
1936.1
1941
23
承年
1
3
25.9
1962
1962
6.综合以上数据,各世系段测得连珠公生年如下:
世系
测算方向
起点生年
(年)
连珠公生年
(年)
代程
(年)
世代数
代距
(年)
贲公—连珠公
向下
1020
1256/1272
236/252
9
29.5/31.5
华公支下
向上
1987
1276
711
26
28.44
宏公支下
向上
1717
1254
463
17
28.94
茂公支下
向上
1962
1268
694
22
33.05
从以上四个测算例子来看,连珠公生年在公元1254—1276年之间是可靠的,时间处于南宋末的宝佑2年至德佑2年,跟莆田的前埭谱也衔接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