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191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届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量: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裨益bì盘桓huán偌大nuò潜移默化qián

B.昭示zhāo挫折cuò刹那shà既往不咎jiù

C.教诲huì粘贴zhān着陆zhuó徇私舞弊xùn

D.造诣yì即便jí溯shuò胜券在握qu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帐篷寒暄唇枪舌箭弊绝风清

B.遐想拇指真知灼见雍容华贵

C.匮乏城阕短小精悍相形见绌

D.文采戍边凭心而论声名鹊起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异曲同工自以为是B.不只异曲同工自行其是

C.不止殊途同归自行其是D.不只殊途同归自以为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车辆如万一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交通部门要及时在规定位置设置警告标志,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B.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C.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D.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5.下列各句中,填入下面一首古诗划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小园即事

淡黄杨柳著烟轻,细草茸茸亲屐行。

行到水边心会处,。

A.夕阳一树杏花明B.霜陨芦花风轻吟

C.扶杖临风暮蝉鸣D.鹤渚白沙晓月明

二、文言文阅读(28分。

其中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上集贤文相书

(宋)苏舜钦

昨因宴会,遂被废逐,即日榜舟东走,潜伏于江湖之上,日与鱼鸟同群,躬耕著书,不接世故,当日之事,绝不历于齿牙之间,或亲旧见过,往往闵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天下之所共知,何久穷居默处,无一言以自辩,浩然若无意于世者,岂钝怯不晓者乎?

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然内实有所待耳。

夫为吏坐贿,国典之所永弃,人情之所不堪,某心膂血气人也,平生厉名节,劝文墨,未尝一施胸中之才,岂其衔冤恨,困处无人之庐,以终此身乎?

盖被罪一二年间,谤议汹汹,尚未宁息;相中伤者,皆当路得志,某虽欲力自辩雪,徒重取困辱耳。

故若死灰槁木,昏昏自放。

去岁闻天子驿召阁下入政事府,某久熟阁下之德望,中怀油然始有萌蘖之望。

敢辄以尺纸,少布下恳。

始者,御史府与杜少师、范南阳有语言之隙,其势相轧,内不自平,遂煽造诡说,上惑天听,逆施罗网,预立机械,使狡吏穷鞠,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

推按甚明,具狱备在,无一物入己,而以监主自盗,减死一等定刑。

法司前后断狱体例,及自有正条,并不引用。

阁下察之,盖有由也。

某之偏言,似不足信,幸询于众论及晓法而公者。

噫!

国家制驭奸欺、示信天下者,今惟法律而已。

盖法律著之于篇,众所共晓,苟一倾挠,人皆具知。

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况本朝自符祥以,一用宽典,吏有奸赃狼籍,未尝至于深刑。

今上仁明爱物,度越前古,官吏一入人罪者,往往十余年未尝升擢,或沉于铨调,不与改官,此见圣心慎刑恶杀之至。

而某被此冤滥,又有端由,但未为钜公开陈而建白之。

天聪一闻,玉色必悦,阁下以英伟之量,押领魁柄,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冤滞为己任,故某不避冒渎,以铺此言。

况某者,潜心策书,积有岁月,前古治乱之根本,当今文武之方略,粗通一二,亦能施设,废弃疏贱,不信于时。

明公敛之弃之,俯伏俟命,谨具手启。

(选自《苏舜钦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1991年版,有删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亲旧见过过:

经过B.夫为吏坐贿坐:

犯……罪

C.使狡吏穷鞠鞠:

审问D.而某被此冤滥被:

蒙受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生厉名节通“砺”,砥砺

B.相中伤者,皆当路得志相互

C.官吏一入人罪者使……入

D.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冤滞为己任洗雪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与“国家制驭奸欺、示信天下者”的“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悟已往之不谏,知者之可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敢辄以尺纸,少布下恳徒以吾两人在也

C.而以监主自盗,减死一等定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废弃疏贱,不信于时 为降虏于蛮夷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被定罪罢官,原因在于朝中的党派之争,并不是自己确有罪责。

B.被废逐后,作者避世独处,不愿提及所受的冤屈,精神委靡沉沦,看到文相上任,才萌生重新出仕的希望。

C.作者陈述当时自己遭受笞击、定刑严苛、于法无据的情形,是要向文相力证自己的清白。

D.作者认为,当时朝廷对官员施用宽典,加上君王仁厚爱人,只要文相肯替自己向皇上陈说,一定能帮自己争取到重新施展才华的机会。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B.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C.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D.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某虽欲力自辩雪,徒重取困辱耳。

(4分)

(2)幸询于众论及晓法而公者。

(3分)

 

(3)此见圣心慎刑恶杀之至。

(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8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1)“林空鹿饮溪”一句描绘的景物,是作者远观所见还是近观所见?

请说明理由。

(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分析。

(4分)

 

14.古诗文默写。

(8分,每空1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2),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夫以秦王之威,,辱其群臣。

,独畏廉将军哉?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布坎南认为:

“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是一头野兽。

”在他看,由普通人组成的政府所掌控的不受制约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也是这样一头野兽。

首先税收的超额负担会给纳税人造成效率损失,因为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税额的大小会影响企业可支配利润的多少,而企业经营追求的是税后利润的最大化,税负过重会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太低,投资经营的积极性遭受打击。

强制性的税收还会给个人与社会造成其它损失,例如,纳税的法定义务要求纳税人收集并向税务机关准确报告个人收入和支出的信息,为此个人需要花费时间、金钱、精力,如果寻求税务顾问、会计师或律师的帮助,则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纳税人的这些时间和金钱本可以用于创造社会财富。

无孔不入的税收稽查还会对纳税人的私人生活形成干扰,给人们带心理压力。

税务机关不得不雇用大量人员处理日益增多的纳税人档案材料和对赋税征收入库和出库的过程进行审计,而这些人员本是可以用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的。

除了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政府还可以通过借贷或向民众出售债券筹集资金,但需承诺对债券持有人还本付息,这就需要政府有未的收入,无外乎未的税收或重新借贷,归根结底,全部要由纳税人承担。

因此政府借贷和政府债务很可能成为纳税人延期支付的超额负担,转移给未的纳税人。

人们会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债务和未税收之间的关系吗?

知道目前政府的借贷活动会增加自己的子孙的负担吗?

若知道,人们就可能表示不接受这样的公债政策,若不知道,就会出现布坎南所强调的“财政错觉”。

这种错觉导致财政权力任意扩张,不碰到强力约束就停不下,直到纳税人当下和未都无法承受的地步为止。

为什么政府会利用财政错觉,违反纳税人的意愿增加税收、根据自己的偏好加大公共支出呢?

按照布坎南的理论,是因为政府官员也是由普通人组成的,他们有可能在增加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中谋求自己的利益。

比如增加工资待遇、改善办公条件、增加“三公支出”,或者为自己谋得更多的支持者、募集更多的政治捐款等。

如果纳税人通过宪政民主制度控制了政府公共开支和公共融资的决策权,那么政府公务人员的自利行为就能够得到有效的限制,由于纳税人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的问题,决定公共财政决策的纳税人应该是委托人,而政府的公务人员则应该是纳税人的代理人,但在实践中,这一对关系被完全弄颠倒了。

     

——节选自《从维克塞尔到布坎南》(《读书》2012第4期)

15.在布坎南看,政府不受制约的税收和财政支出表现为

和。

(4分)

16.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税收负担过重有可能影响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

B.雇用大量税收工作人员,就减少了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人员。

C.不受制约的税收负担会导致“财政错觉”的出现。

D.政府的强制性的税收只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损失。

17.下面的哪句话最能体现布坎南的思想,请依据本文判断()

A.官僚不是天使。

B.税收是喂养政府的奶娘。

C.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不能避免:

税收与死亡。

D.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守岁

冯骥才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

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

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

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

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

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

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

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

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

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

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

但睁眼醒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

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

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

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

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

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

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

而首先是“辞”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

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

又是谁赐予我们的?

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

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

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

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

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

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

所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

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

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

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

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

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

由于对未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

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

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愈远,还是人类愈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守岁渐行渐远。

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

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

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守岁,不妨体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18.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愈远,还是人类愈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9.文中作者写到了自己小时候守岁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0.“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

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结合文本,请概括分析“守岁”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6分)

 

21.文中最后一段说“守岁渐行渐远”,对此,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面对?

请概括回答。

(3分)其实很多民俗都在渐行渐远,关于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4分)(共7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

“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不淡漠”;今天,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

“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狂就老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C(偌ruò刹chà溯sù)

2.B(唇枪舌剑城阙平心而论)

3.D

4.B(A“如”“万一”语意重复,须删去其一,且将“车辆”放在“如”或“万一”之后;搭配不当,“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应是“担任……职务”;D“生活用品”“床上用品”概念交叉)

5.A(诗歌给出的三句诗表明季节是早春,时间是白天,标题提示是小园中所见)

二、文言文阅读(28分。

其中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6、A过:

探望

7、B相:

8、D(题干中的“者”构成者字结构,D与之相同。

A表判断,B表停顿并提示原因,C助定语后置)

9、C(且:

并且/尚且以:

用/因为而:

但是于:

被/在)

10、B(作者不提自己的冤屈,并不是精神委靡,而是“有所待”,他一直不甘心就此终老,而是在等待机会。

见第一段。

11、C具体停顿:

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12、

(1)我即使想着力为自己向朝廷辩解,请求昭雪,也只不过是再次获得困窘和羞辱罢了。

(计分点:

虽、力、雪、徒)

(2)希望您向舆论和通晓法律并且公正的人询问。

(计分点:

幸、者、状语后置句式)

(3)这可以看出圣上的心里谨慎对待刑罚、厌恶杀戮到了极点。

(计分点:

见、慎、至)

译文:

我先前因为进奏院宴会的事,就被罢官驱逐,当日我就架着小船东行,隐居在江湖之上,每天与鱼鸟为伴,亲自耕作著书,不交接外界的老朋友,当天的事,完全不再提及,有时亲人旧友看望我,常常很同情地与我交谈,认为我因为并不存在的罪过遭到废黜,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为什么长久地离群索居,没有一句话为自己辩白,好像无心于仕途,这样岂不是个愚钝怯懦、不晓事理的人?

我完全不回应他们的话,并且制止他们的说法,然而我的内心其实是有所期待的。

做官而犯受贿罪,这是国家的法典永远抛弃、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我是个有心力有血气的人,一生砥砺名节,勤于文墨,还不曾施展一下胸中的才华,怎么会心怀冤恨,困处于无人之地,就这样终其一生呢?

是因遭受罪责的一两年内,诋毁非议我的声音还没有平息,中伤我的人,都是当权的志得意满之人,我即使想着力为自己向朝廷辩解,请求昭雪,也只不过是再次获得困窘和羞辱罢了。

所以我就像死灰枯木一样,昏昏然自我放逐。

去年听说天子用驿马传送文书召您入政事府议事,我熟悉您的道德声望很久了,心中油然开始产生重生的希望。

我就冒昧地用纸笔写下我的恳切的想法。

起初,御史府与杜少师(杜衍)、范南阳(范仲淹)有语言上的嫌隙,两边的势力相互倾轧,御史府心里自然不高兴,于是煸动制造谎言,向上迷惑主上的视听,并且倒行逆施,预设罗网机械,命令狡猾的狱吏从严审讯,严刑拷打,不惜造成冤狱。

发现事情没有根据,就苛刻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推究审问很明白,据以定罪的全部案卷全都还在,我没有一样物品收入私囊,但是最终被以监主自盗的罪名,比死刑减轻一等定刑。

司法官吏前后断案的惯例,以及本就有的正式法律条文并没有被采用。

您去明察,是有原因的。

我的一面之词,似乎不足以采信,希望您向舆论和通晓法律并且公正的人询问。

啊!

国家制服驾驭奸邪欺诈之人、示信于天下人的,现在只有法律了。

法律写在文书上,众人都知道,如果受到一点破坏,人们都会知道。

所以主上非常谨慎,不敢一个人独自断案,怎么会容许相关的官员自己确定罪责的轻重,只要能够让自己快意,就毁坏旧有的法典,污辱善良的士人,伤害无辜的百姓?

况且我朝自从符祥年间以,一直使用宽典,官吏有作奸贪赃之事的,也不曾对他们使用严酷的刑罚。

现在皇上仁慈英明、爱惜臣民,超过了前代,官吏一旦误判好人有罪,常常十多年不能提拔,有的在考察选调时列为末等,不让他改任官职。

这可以看出圣上的心里谨慎对待刑罚、厌恶杀戮到了极点。

而我遭受这一冤案,又有原因,只是没有向皇上陈述并建议禀告。

皇上一听说这件事,一定会非常高兴,您凭借英明杰出的度量,掌握着朝廷的大权,一定会以安民济世、雪洗以前的冤案为己任,所以我不避冒犯亵渎,写下这些话。

况且我潜心于书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前代治乱的原因,当今文治武功的策略,粗略地懂得一些,也能够为朝廷出谋划策,只是因为被罢了官,被朝廷疏远,地位低贱,未被时人信任。

您收容我或是抛弃我,我俯身伏地等待您的命令。

我恭敬地献上亲手写下的这封信。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6分)

13、

(1)是远观所见。

(1分)上句“霜落”交代时令已是深秋,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山中树木都光秃秃的,显得疏朗空旷。

“林空”表明诗人是透过稀疏的树枝,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3分)(回答鹿是很警觉的动物,诗人只可远观,得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或闲适自得)的思想感情。

(1分)可结合任意一联分析,答案要关涉“景”与“情”两个方面。

如首联: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座山峰时高时低。

表明诗人正有寄情山野的闲适之情,而时高时低的山峦刚好合乎诗人的心意。

如颔联: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独自出行的我迷路。

“好峰”“幽径”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愉悦心境。

如颈联,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写出了山林的空旷和生机,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如尾联:

云外传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诗人心中的疑问。

景与情契,表现了诗人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

(3分)

 

14、

(1)雄飞雌从绕林间

(2)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一尊还酹江月

(5)而相如廷叱之相如虽驽

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5、违反纳税人的意愿增加税收根据自己的偏好加大公共支出(每空两分,共4分)

16、B(A文中说“税收负担过重会影响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必定),而不是“有可能”,C比对“人们会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债务和未税收之间的关系吗?

知道目前政府的借贷活动会增加自己的子孙的负担吗?

若知道,人们就可能表示不接受这样的公债政策,若不知道,就会出现布坎南所强调的‘财政错觉’”可知,产生“财政错觉”是因为人们不明白政府债务和未税收之间的关系,D税收本就是强制性的,“只会”说法错误)

17、A(A本文旨在说明应该对政府的行为加以约束,B强调税收的重要性,C强调税收是每个人的义务,D表明人类的逐利行为与动物的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18、

(1)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守岁等民俗渐行渐远的思考,作者认为有农耕文明愈愈远离的客观原因,更有人类愈愈不在乎大自然的主观原因。

(2分)

(2)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愈愈不在乎大自然导致民俗渐行渐远的遗憾之情。

(2分)(第一句要解读内容,第二句解读情感)

19、

(1)叙写生动,丰富了过去一家人执着守岁的画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分)

(2)由儿时记忆中大人们通宵守岁引发思考,揭示守岁这一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题。

(2分)(要抓准丰富内容和深化主题这两个关键词)

20、

(1)守岁是“辞旧迎新”,既告别旧岁,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依依不舍,又笑容满面、小心翼翼地迎接生命中崭新而又充满未知的一段时光的到。

(2分)

(2)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分)

(3)守岁是以一种特殊的风俗完成岁月的转换,并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2分)

21、

第一问: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