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053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docx

诗词鉴赏个人总结版

一、意境品味321

提问形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

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答题模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例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

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二、意象赏析

提问形式: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例题:

鹧鸪天[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

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三、人物形象

提问形式: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模式: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5.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

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四、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即物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人们也将这一类的诗歌称为咏物诗。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诗中琴的特点为“弦直”,棋的特点为“局方”。

2、深入其里,挖掘物象的内在的品格、精神,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

 

3、体悟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2011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作者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示例2:

张渭《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迎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提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一)“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迎”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二)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五、炼字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2)从某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何?

(4)某字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5)某字(某词)妙在何处?

或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6)简析“×”字在诗中的作用。

或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7)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

(8)第几联中的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

(9)诗歌开篇用一“×”字,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10)这首词上阙有一个字统摄了下阙的内容,这个字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2.答题步骤:

(1)肯定好或者肯定哪一个更好,或答出是哪一个字。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在结构上(主旨上)起什么作用。

(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答题模式:

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①同意。

“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

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

“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

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

“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语言作用:

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六、语言风格

提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答题示例: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①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风格特征:

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委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洒脱等。

附:

著名诗人的风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诗中有画”);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且情思婉约;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奇诡变幻、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雅俗共赏;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农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风的颓靡伤感、细腻感人;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语近情深;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流畅自然;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之外,还不乏婉转悱恻;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

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七、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

设问方式及变体:

1)“×××××”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3)“×××××”被誉为千古佳句,妙在何处?

4)“×××××”在本诗(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6)某某句是什么意思?

答题要点:

阐明语表义,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1: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荦头:

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明确: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示例2:

(08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高蟾·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韦庄·金陵图》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八、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类单列)。

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设问方式及变体: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3)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4)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5)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答题策略及要点: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

指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内容上和表达上)

赏析表达方式:

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赏析表现手法:

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意境、情感、主旨)。

【解题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

看有没有用修辞。

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

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

示例1:

(09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

花萼。

这里指花瓣。

简析这首词的手法和情感。

(4分)

【答案分析】通过雪花与梅花的对比,着意歌颂梅花的品格。

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

“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

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

“雪花不似梅花薄。

”“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

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例2、【2011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

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4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例3、(09广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第一步)颔联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写得非常细致。

(第二步)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微风初起,或水底游鱼微动,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小船划过时,能听到草丛传来的声音。

(第三步)这两句,极写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表现了环境的寂静和作者内心的宁静,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2011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

杭州西湖。

②折:

弯曲。

③景:

影。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①对比:

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

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011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2.简析画线句(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4分)

【参考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010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o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2010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

阻隔;阻拦。

②直饶:

纵使。

分付:

交付。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

   【参考答案】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

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次重点是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想象、双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用典、叠词、化用、互文、曲笔、借古讽今、寓褒于贬、明褒实贬、化动为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以小见大、含蓄蕴藉等。

考查的重点是衬托(正衬或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次重点是对比(对照)、虚实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③修辞方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等。

考察的重点是比喻,对比,比拟。

④结构方法:

首句标目、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意象组合、倒装、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的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属于抒情。

又如: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

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

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

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又如: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小松”,实际上在写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这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

诗人通过描写“小松”坎坷的经历描写,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思考。

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例如: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

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又如《翁卷·野望:

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自上山来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此诗中的意象有:

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

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此诗的意境:

山区秋色之壮——天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里,绿水绕着青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全无一些诗人笔下的秋天萧条肃杀之气。

这种写法就是寓情于景。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九、篇章结构(结构思路)类鉴赏题

提问方法:

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题要点】①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示例1:

唐·岑参《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提问: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

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