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920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docx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

南方人物周刊讲座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高校巡回沙龙系列讲座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待定4月份,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

三、活动主办:

海之子网站

四、活动主题:

可选的有7个(拟及过往活动选题,也可另外设置选题)

1、记忆•7周年

2、公共危机事件与媒体的话语责任

3、人物背后的故事

4、封面人物报道的叙事策略

5、如何做好主流\反面人物报道

6、人物报道的现实与困境

7、当下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五、活动形式:

对话提问式(到时候会来7到14个名编名纪这些人是按照时间来安排的基本上就是谁有时间谁就会过来然后就是针对我们所选的主题进行讨论)

六、活动特色:

“名记名编”走进课堂,讲述“人物背后的故事”

知名记者编辑将走进校园,一维的铅字化作真实的交流。

读者粉丝零距离和记者编辑团队交流互动,共同点评那些让我们感动过、愤懑过、激动过、感慨过的新闻报道。

七、活动目的及意义:

1、讲座内容以人文精神为主,利于启发更多的海大学子关注社会,符合海大“建设综合型大学”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丰富海大的人文精神。

2、首开以学生为主体与校外国内知名媒体合作的先例,是海大学子关注社会的具体实践,也为海大校园文化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利于对海大师生“海纳百川”情怀的培养,同时海大走出校门,也是对海大自身形象的一次展示与宣传。

3、本次讲座由海之子网站主办,体现了网站“服务海大师生”的发展理念,也是对网站形象的软宣传;同时由于南方人物周刊专业做新闻,与海之子网站同属媒体,双方的交流对网站的内容发展是一次很好的指导机会与发展机会。

4、海大尤其是崂山校区地处比较偏僻的郊区,与外界交流较少,此次讲座有助于加强海大师生与外界的联系、与时俱进。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联系:

跟南方人物周刊联系,确定讲座时间、主题、地点以及接待要求等相关内容。

正在进行中。

【负责人:

蔡华旗】

(二)前期宣传:

提前2周开始线上宣传,包括海之子主站页面、海之子论坛、人人网、新浪微博等,提前一周进行线下宣传,包括制作喷绘2张(3*4),横幅2条(8米),海报2张,宣传单页700份。

【负责人:

郝鸣,预算见附件一】

(三)会场准备:

与南方人物周刊商量后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提前2周申请场地,保证当天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可正常使用。

【负责人:

曲鹏】

(三)嘉宾邀请、联系媒体:

提前3周拟定邀请出席嘉宾,讲座时间确定后的提前2周联系我校出席人员,提前1周发放邀请函;提前1周邀请校园各大媒体。

【负责人:

赵雅洁段亚萍】

(四)接待事宜:

活动提前一周学校周边预订旅馆及预订包车(用于从火车站将南方人物周刊7名左右来宾接到旅馆);来宾到校后妥善安排讲座及休息事宜;活动结束后注意联系包车送回。

【负责人:

郑瑞榜,具体情况及预算见附件】

(五)确定主持人,并提前准备并熟悉主持稿,要求有相关经验、能应对自如;准备讲座所需ppt【负责人:

刘雅倩】

(六)活动当天:

【预定晚上6:

30开始讲座,时长2个小时左右】

1、当天准备工作

(1)提前布置会场:

确保座席安排合理(根据嘉宾预设,留出媒体席)、话筒数量足够、电源充足(电池准备好)、饮用水等到位。

【负责人:

薛博洋】

(2)提前带主讲人熟悉场地,提前确定最终到场嘉宾及主要工作人员,安排礼仪做好接待工作。

【负责人:

刘雅倩】

2、主持人提前熟悉主持稿,

3、活动开始:

(1)6:

10分开始播放海之子网站的介绍,如果观众较多,可以播放视频组拍摄的视频。

6:

30主持人准时宣布讲座开始,并介绍活动主要内容及到场嘉宾,之后讲话题引入当天讲座;下边同步放映ppt。

【刘雅倩负责】

(2)由南方人物周刊开始讲座,因为是对话形式的,所以会涉及到师生问答,需要工作人员及时传递麦克并维护好现场秩序。

【准备好台下有2个活动麦杨婧负责】视频组拍摄全程视频,海之子记者团及观海听涛进行报道。

(3)主持人控制好时间,hold住全场。

讲座结束时,宣布结束并致谢所有在场嘉宾。

(4)讲座结束后,留出10分钟用来大家合影留念;之后由礼仪对老师们赠送纪念品(海之子十周年精华册)表示感谢并送走嘉宾及老师。

【蔡华旗薛博洋负责】

(5)讲座结束后,一部分人负责及时清理会场,向大活归还桌椅。

【刘小兵负责】

(6)安排南方人物人物周刊记者们回住处。

【苏捷负责】

4、活动结束:

讲座结束后及时总结,并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

名额定为5个(新人3个、老人2个),奖品计划为海之子十周年纪念品:

马克杯、鼠标垫以及徽章等。

【蔡华旗负责】

【附注】

1、该活动已成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许多985高校举行。

该活动已成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许多985高校举行;

2、主题由我们自己选择,或者自己设定;

3、活动当天为确保当天人数多,动员网站站员积极参加。

(尤其是涉及到新闻,要求记者团尽量都去)。

4、如果遇到主讲嘉宾晚到,可适当延长视频播放时间,但要对观众及时做出解释。

5、嘉宾邀请:

学生处老师、校报编辑王宣民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老师、社科院王付欣老师、校团委老师。

校学生会负责人、校研究会负责人。

附件一:

预算:

(1)宣传物料:

喷绘2张(3*4),横幅2条(8米),96元;海报2张,20元;宣传单页700份,70元【详见表格】

(2)来宾食宿:

一共7人,其中崂山2人去火车站接待,出租车(含往返):

60元*7辆/次

项目

单价

数量

价格(元)

备注

喷绘

12元/平米

3*4*2=24

488

横幅

6元/米

8*2=16

96

海报

10

2

20

宣传单

0.1元/张

700

70

出租车车费

70元/辆次

3*2=6

420

主要是火车站到崂山校区之间,中间在浮山附近中转(住宿在附近)

住宿费

100

7人*2晚

1400

餐费

50元/人/天

7人*2天

700

合计

3194

纪念品网站已有未列入经费

附件二:

来访嘉宾名单及简介

(主编根据时间安排会出席一位,北京新闻中心记者会根据采访时间出席不少于7位)

徐列,《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广东中山人,1989年河南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随后进入《南方周末》工作,历任新闻部主任、副刊部主任、副主编等职,其间著有《美国律师在中国》、《在追问中逼近真实》等专著。

徐梅,《南方人物周刊》主笔,北京记者站站长。

代表作品:

《被遮蔽和高悬的鲁迅》、《马寅初的远见和勇气》、《姚明:

穿球鞋的大使》等。

易立竞,《南方人物周刊》主笔。

代表作品:

《病人崔永元》、《催泪朱军》、《李亚鹏:

我不是个放浪形骸的人》、《黄秋生:

最毒的不是我的嘴,是我的思想》等。

出版书籍:

《中国导演访谈录》、《中国演员访谈录》。

2005年、2008年分别获《南方周末》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

吴虹飞,《南方人物周刊》创刊记者,幸福大街乐队主唱,作家。

出版书籍:

访谈录《这个世界好些了吗》《娱乐至死》《名流》三本。

小说随笔《小龙房间里的鱼》《伊莲》《再不相爱就老了》等七本。

发行唱片:

《小龙房间里的鱼》(2004),《胭脂》(2008),《再不相爱就老了》(2010);《魏晋》(2011)

姜晓明,《南方人物周刊》首席摄影。

杨潇,《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

代表作品:

《石原慎太郎,日本已经没有右翼了》、《86条规定》等。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腾讯华语传媒年度盛典《最佳人物报道奖》。

2010年南方周末传媒致敬最佳国际报道。

卫毅,《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

代表作品:

《八十李泽厚——寂寞的先知》、《寻找萧望野》、《生于5.12-四个地震遗腹子的一年》等。

彭苏,《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

代表作品:

《柳智宇:

北大数学奇才出家前后》、《随他们去吧我丁玲就是丁玲》、《梅兰芳的魅与力》、《“苦难的女儿”虹影》等。

 

王年华,《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

代表作品:

《范伟的幸福》、《桑兰的十年》、《英雄暮年-卡扎菲》等。

余楠,《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

代表作品:

《<三国>的难产和胜利》、《狄仁杰的两个父亲》、《贾樟柯:

拿什么守护我们的梦想》等。

刘欣然,《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财经记者。

代表作品:

《阙志东沉浮》、《另类富豪刘益谦的财富密码》等。

刘珏欣,《南方人物周刊》社会新闻记者。

代表作品有:

《南平.杀童事件》、《更盲的井》、《史铁生:

最后的聚会》等。

薛芳,《南方人物周刊》财经记者。

代表作品:

《沈南鹏,机会主义者》、《王公权,不当大哥好多年》等。

李珊珊,《南方人物周刊》科学记者。

代表作品:

《碘盐,那些事实与误读》、《霍金,明星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等。

李超,《南方人物周刊》财经记者。

代表作品:

《不归路,泰安袭警调查》、《“白天鹅”,霍英东的中国梦》等。

附件三:

在其他高校的活动报道情况

1、

《南方人物周刊》高校巡回沙龙暨大篇

2010年05月17日16:

19南方新闻网我要评论

(1)字号:

T|T

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发言:

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

本刊记者王大骐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更多的是面临一个困境。

我们要研究的主要是传统媒体的对策和怎样突破这一困境。

首先对在场的同学们获取新闻途径进行调查,通过网络了解新闻的学生有70%--80%。

这也和南方周末的一项调查结果很吻合。

工薪阶层可能还会在下班后通过电视来了解新闻,但白领、高端阶层主要是通过网络、手机来获取新闻。

报纸不像国外,现在虽还未大量下滑,但已是必然趋势。

传统媒体的冬天毫无疑问已经来了。

现在很多国外的报纸只有电子版,已经没有纸质版了。

更糟糕的是,传统纸质媒体广告大量下跌。

报纸的生存要靠广告,否则难以维持其运作。

但现在其经济来源广告已经被网络吃掉了一大半。

中国的报纸下滑的幅度不是很大,还有生存空间。

一些报纸还保持着优势。

比如《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日子越来越好过。

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的平面媒体没有遇到互联网的冲击,而是中国的报纸发展的还不成熟,天花板相对国外可能更高一些,还有增长空间。

但天花板很快就到头了,下一步怎么办?

中国的平面媒体和国外不一样。

《纽约时报》的报纸发行量110万,网络版超过150万。

它现在主要靠网络的增量来获得读者和广告。

这是比较好的模式。

最终平面媒体会不断的萎缩,但是不是就会消亡呢?

不是这样的。

在电视刚兴起时,就有怀疑说,报纸就此消失了。

但事实是报纸和电视都生存的好好的。

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就消亡了么?

我相信纸质媒体还有戏。

因为很多人会保持纸质媒体的阅读习惯。

就像当年,也有人说电台会消失。

确实有段时间,电台日子不好过,但现在电台又复苏了,因为汽车使用的增长。

在堵车时,你不听电台干吗呢?

随着收听人数的增加,广告也跟进来。

电台的兴起告诉我们,不同环境中,不同状态下,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是不同的。

平面媒体可以生存下去,但活下来的一定是最优秀的报纸。

在国外,平面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络版。

但在大陆,所有媒体的网络版都不成功。

主要原因是,中国有很强的几大门户网站。

他们也以做新闻为主。

各大媒体自己的网站点击率都很低,还没找到盈利模式。

一是信息量太小,无法与新浪、搜狐竞争。

二是体制不同。

搜狐、新浪都是私有体制,比较灵活一些。

未来中国传统媒体的出路,不能全部复制国外模式。

国外任何报纸的网络版都是独立的。

中国的媒体很难独立去经营网站。

与门户网站相比,竞争力很弱。

南方报业未来的机遇在那里?

近来南都打出广告说南都无处不在,要做全媒体。

有文字也有视频。

但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全媒体的盈利模式,投入太大。

中国平面媒体在应对互联网冲击、寻求对策时,都在寻找多样的盈利模式。

现在的盈利主要靠报纸发行量和内容,广告,这很危险。

平面媒体都在做战略转移。

不仅是向互联网转移,而是做房地产,户外广告,展会经济,演出业务。

还有与平台相关的出版业务。

印刷宣传书等的商务印刷。

当然,这些只是拓宽集团业务的方式,是一个战略构想。

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是根本关键,带来新的机遇。

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科技方式都不知道,可能会取代互联网。

现在又有了新的网络阅读器。

在这里阅读的感受和纸质媒体感觉很接近。

这样纸质媒体和互联网共生共容。

新的技术、网络阅读器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未来平面媒体的机会在哪里呢?

这个要把握。

平面媒体要和互联网合作,共享。

中国的搜狐、新浪没有采访权,内容都是要靠平面媒体来提供。

而平面媒体又要依靠互联网来扩大影响力。

两者相互促进成长。

新闻学院的同学们都是做媒体的,不管将来是新做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我想你们都能活下去,而做得好永远都要靠内容。

内容要越精越好,如果做的产品是最好的,将来不管是把内容嫁接到哪种科技上,都有生存的必然性。

人人都可以做记者,但是真正好的东西一定要有专业水准,专业素质,未来是专业化的时代。

未来同学们都会有饭碗,关键是你你们为这个饭碗做了多少准备。

学生现场提问

1,虽然现在说纸质媒体与互联网合作共荣,纸质媒体为网络提供内容,但传统媒体只是网络平台的一个棋子,受制于网络平台,怎样保持其自身发展的独立性?

徐列:

现在传统媒体的内容无偿提供给网络,也是因为竞争的需要,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

其实纸质媒体采访制作成本很高。

为了在未来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有内容的必读性、独特性。

2,《南都周刊》和《南方人物周刊》内容定位有什么不同?

徐列:

南都周刊新闻方面比较出色,人物周刊的个性化是以人物为切入,有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

大千世界都是人作为主体,把人讲清楚了,很多事也就明白了。

人本身有很强的故事性。

杂志的叙事性很强。

当然这个故事不是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定要是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

只是新闻点,太单一,无法说明这个人。

人是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的。

3,上面您讲到说南方报业盈利模式的转型,与内容有关吗?

徐列:

已经开始转型了,开始建印刷厂,这些与内容无关,这是借助这个平台。

4,学生提问本刊主编徐列:

在新世纪周刊和人物周刊中有何工作感悟?

徐列:

在新世纪周刊里我明白了杂志这个载体是怎么回事,杂志的个性。

学会揣摩杂志的独特之处、版式、文章等。

在人物周刊里扩宽了对新闻、对社会更深层的理解。

社会呈现通过人物这个方式有更清楚的表达。

5,南方人物周刊如何应对电子媒体的挑战?

徐列:

现在跟龙源网合作,点击率据说是在时政类杂志中最高的。

未来我们可能会学时代周刊。

注重内容与核心技术的嫁接,这个符合我们的能力,也具有前瞻性。

6,南方人物周刊接受投稿吗?

有些是特邀作者,一些个人化的栏目也接受公众的投稿,采用稿件时主要考虑个人观点和社会意义。

7,南方人物周刊的采编人员都有什么个人特质来展现人物周刊?

徐列:

南方人物周刊的人员气质比较接近,人文气质浓。

对人关注,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是这个团队最具核心价值的精神。

对人平等,尊重,宽容,是这个团队的文化内涵。

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是使人民有尊严,也努力使这个团队的人员活的有尊严。

不仅是物质的回报,也更是精神、工作的满足。

8,挑选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时会怎么把握度?

是否会面临风险?

徐列:

做人物杂志和时政杂志都有风险,新闻有一定的政治管制性,刚创刊的前三年写检查多一点,这三年少一点,并非开始是比较激进和大胆,这几年保守,而是这几年逐渐成熟了,知道政治的把关度在那里,要像政治家一样,知道哪里有风险,话能说到什么地步。

这些主要是靠经验积累。

确实有些人物比较敏感,我们为此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但我们不能不做吧,关键是看怎么做。

9,历史人物和时代人物是怎么选择的呢?

好像人物周刊的实效性并不很强?

徐列:

历史人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口述史,呈现还原当时的环境。

另一方面是历史人物的当下价值。

历史和现实可能会有微妙的相似。

时效性现在主要是靠网络,像人物周刊这种周刊的杂志,强调的主要是时代性,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的问题,当然,时效性和时代性的结合最好。

2、

走进人物,走进人物背后的故事——南方人物周刊创刊七周年高校巡回沙龙武汉行稿源:

南方人物周刊|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日期:

2011-06-27

6月12日-13日,《南方人物周刊》的优秀采编团队由主编徐列率领,赶至武汉,参加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三所大学举办的创刊七周年高校巡回沙龙活动。

三场沙龙演讲,主题不同但现场同样火爆,他们不仅与高校的大学生读者一起分享了“人物背后的故事”,还近距离地向读者诠释了新闻理想的意义。

“只有纯粹的人,才能做纯粹的报纸”

2004年,时任《南方周末》副主编的徐列,带着一群同样富有新闻理想的媒体人创办了《南方人物周刊》。

“记录我们的命运”,是徐列在创刊伊始就给杂志确定的宗旨。

《南方人物周刊》走过的这7年,主编徐列用了8个字来总结:

“政治负重,商业忍辱。

同所有的中国传媒一样,《南方人物周刊》从创刊初期就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

一方面,公平、正义、发掘和传播真相,是媒体社会职能的根基,但在触及沉重复杂的社会现实时,这些理念屡屡受到挑战,这个时候,新闻理想还能坚持多久?

另一方面则是生存压力,面对商业资本的侵蚀。

徐列常常心怀愧疚,他说自己坚持要做到的只是:

“不去触碰底线。

”就像白岩松的那句描述,‘在中国做传媒,是痛并快乐着’。

“做新闻,要有耐心和持久力,要让内心有强大的力量。

从《南方周末》到《南方人物周刊》,从纯粹的采编专业人士变成掌管全局的管理者,徐列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已经呆了22年。

“前面的15年,《南方周末》教我做人做事的知识,怎样做一个好人,怎样去做一个好的新闻人。

”他说,“做人就要从对人的尊重做起。

这是《南方周末》教会我的最重要的知识。

当我成为《南方人物周刊》的管理者时,我的信条自然就变成‘不是你的权威使大家尊重你,而是你的人格魅力使大家尊重你。

’”

通过深入全面的采访、精致优美的写作、严谨的编辑流程,《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新闻、时政、经济、文化、公共等一切中国读者应该知道的东西,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读者认识世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索中,杂志逐渐走向成熟。

如今,每年年底的编辑部年会,都是全体采编同仁们最开心的时刻。

徐列说,在中国当代,新闻记者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无限光荣的职业,记者有机会也有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精神上就会有愉悦感。

“即便你的工作也许不会带来太多的金钱、名誉,但一旦你对新闻工作带有浓厚兴趣时,自然就会抱持新闻理想主义的使命感。

记者最重要的特质是“好奇心”

“中国的言论空间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距离。

”优秀的青年调查记者、《南方人物周刊》主笔陈磊,讲述了自己对新闻理想的理解。

“重新打量每一个生命,保持一颗旺盛的好奇心,把观察的触角延伸到你能接触到的每一个角落,逼近采访对象的内心,永无止境地接近真相,挖掘出未曾报道的故事,然后用客观的文字描述出来。

仅此而已。

长期浸润于新闻调查领域,陈磊对近年来的几乎所有重大社会新闻事件,都有近距离的记录和观察,他也分享了近期社会新闻中的热点话题。

谈及报道经验,陈磊认为,“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以及“客观公正”很重要,不管采访中是否受阻,都不要与采访者发生冲突,保持冷静。

他说,“最大程度地还原事件真实,就是我所恪守的新闻理想。

我们的娱乐报道从来不八卦

《南方人物周刊》主笔易立竞主要负责娱乐文化的报道,她的经验是:

“我一直坚持一对一的采访习惯,我认为,比较私密的空间,才能给受访者一个相对的安全氛围,让他卸下思想包袱,尽可能地多说真话。

易立竞还和同学们分享了采访崔永元的经历。

原本编辑只是要求写一篇采访配文,但没想到她的采访最后持续了7个小时,直到半夜才结束。

这次采访后来成了《南方人物周刊》长达20000字的封面报道《病人崔永元》。

易立竞将其比喻成“武林中人过招”,事后崔永元评价她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手”。

针对有些娱乐明星“耍大牌”,只给记者很短的采访时间,她的态度是,“你可以不对自己负责,但是我却要对你负责。

”她说,采访就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淘得越多,金子也就越多。

专注自己擅长的、最感兴趣的领域

“做记者最开心的是,你能从采访对象身上不断地吸收,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与收获。

”《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余楠和读者分享了采访电影导演贾樟柯的经历。

“贾樟柯青年时代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想做电影导演。

在拍摄第二部片子《站台》时,他没有得到广电总局的许可证,于是只能孤注一掷坚持拍摄。

电影的拍摄过程非常艰苦,他妈妈那时是第一次去剧组探班,看到儿子在冰天雪地里泡着,非常心疼:

为什么不把剧本写成春天呢?

“贾樟柯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一直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余楠认为。

跃然纸上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人心和灵魂

“08年我回武大采访刘道玉老校长时,他让我有机会去印度理工学院看看,没想到日后我真有了将近两个月的印度采访经历。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彦炜分享了自己采访印度理工学院校长的经历。

他给校长办公室打电话,却没有人接。

后来工作人员介绍说,校长去开会了,他不是官员,没有秘书,所以就没人接电话。

后来印度理工学院的校长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而推掉了同其他人士的会面。

不放过任何一个采访机会

《八十李泽厚寂寞的思想者》是本刊去年的一个重头封面报道,在思想文化界激起了一定反响。

而这次采访,其实源于编辑的一次意外派题。

资深记者卫毅借机看完了李泽厚几百万字的哲学著作,因此在采访中,提出了很多与哲学研究有关的各种现实问题,激起了李泽厚的兴趣,这才为他争取到了后来更多的采访机会。

“原本李先生觉得自己早被年轻人遗忘了,没想到一个年轻人对他的学说有如此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对他的著作又很了解,所以后期的采访就很顺利。

这次采访也让他与李泽厚先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

李老先生回美国后,甚至邀请卫毅前往美国,并为他介绍了更多的采访机会。

卫毅打趣说:

“我只是没拒绝一个编辑打给我的选题电话,于是,就像一颗种子不经意落到了地上,开出了奇异的花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