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5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docx

高三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33

专题一力和运动

第2讲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太原模拟)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则物体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大致正确的是(  )

解析:

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水平力F(设大小为F0)等于滑动摩擦力f,即F0=f.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其水平力F可表示为F0-kt,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0-kt)-f=ma,解得a=-

,即加速度a随时间逐渐增大,所以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大致正确的是A.

答案:

A

2.(2015·广东卷)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解析:

该题图象为位移—时间图象,图象斜率大小代表速度大小,分析各段甲乙运动情况:

0~0.2h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相等,加速度均为0,选项A错误;在0.2~0.5h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加速度均为0,选项B正确;在0.5~0.6h内均静止,在0.6~0.8h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加速度均为0,甲的位移是-5km,大小是5km,乙的位移是-3km,大小为3km,选项C错误;整个0.8h内,甲的路程是15km,乙的路程是11km,选项D错误.

答案:

B

3.如图甲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随θ变化的图象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导学号59230072)

图甲     图乙

A.①、②和③   B.③、②和①

C.②、③和①D.③、①和②

解析:

小球受重力mg、支持力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a,a=gsinθ,而am=g,故

=sinθ;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N=FN,F′Nm=FNm,而FN=mgcosθ,FNm=mg,即

=cosθ,则

=cosθ;重力加速度的最大值gm=g,即

=1,故正确选项应为B.

答案:

B

4.(2016·潮州模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经过A点的速度为1m/s,AB段的长度为4m,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m/s和6m/s.则(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B.物体经过B、C两点的速度分别为7m/s和9m/s

C.物体经过AB段的时间为2s

D.BC段的长度等于AB段的长度

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AB=

得物体在B点的速度v2=2

AB-v1=5m/s,物体经过C点时的速度v3=2

BC-v2=7m/s,由v2-v

=2as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

m/s2=3m/s2,A、B选项错误;物体经过AB段的时间t1=

s,C选项错误;BC段的长度sBC=

m=4m=sAB,D选项正确.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在4s内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物体将做往复运动

B.2s末物体的加速度最大

C.2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

D.4s内物体的位移最大

解析:

0~2s内向一方向做匀加速运动,2~4s内仍向一方向做匀减速运动,由于对称性,2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4s末速度为0,4s内位移最大.故C、D正确.

答案:

CD

6.(2016·河南林州一中质量监测)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剪断细线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59230073)

A.物块B的加速度为

B.物块A、B之间的弹力为

C.弹簧的弹力为

D.物块A的加速度为

解析:

剪断细线前,对物块A分析,可得弹簧弹力F=

mg,剪断细线的瞬间,由于弹簧弹力还来不及改变,所以弹力仍为F=

mg,C正确;剪断细线的瞬间,细线对B的拉力消失,A、B将共同沿斜面向下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3mgsin30°-F=3ma,解得a=

g,A错误,D正确;以物块B为研究对象,可得2mgsin30°-FN=2ma,解得FN=

mg,B正确.

答案:

BCD

7.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相等,在恒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光滑,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N1;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粗糙,且物块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a2,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N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1=a2B.a1>a2

C.FN1=FN2D.FN1

解析:

接触面光滑时,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A+mB)a1,可得:

a1=

;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N1=mBa1=

.当接触面粗糙时,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f=(mA+mB)a2,可得a2=

;对B受力分析:

FN2=mBa2+

,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C、D正确.

答案:

BCD

三、计算题

8.(2016·湖北七校联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a=-2m/s2,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求:

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s0.

解析:

由题图可知:

a车的速度

va=

m/s=2m/s.

t=3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即此时b车的速度v′b=va=2m/s,

设b车的初速度为vb,对b车,vb+atab=v′b,

tab=3s.

解得vb=8m/s.

a车的位移sa=vatab=6m,

b车的位移sb=

tab=15m.

由题图知,t=3s时a车和b车到达同一位置,得s0=sb-sa=9m.

答案:

9m

9.(2016·四川卷)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θ=1,sinθ=0.1,g取10m/s2.求: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a1,则

f+mgsinθ=ma1①

f=μmgcosθ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得a1=5m/s2③

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s0=38m的过程中,用时为t,货物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1,在车厢内滑动的距离s=4m,货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货车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2.货车受到制动坡床的阻力大小为F,F是货车和货物总重的k倍,k=0.44,货车长度l0=12m,制动坡床的长度为l,则

Mgsinθ+F-f=Ma2④

F=k(m+M)g⑤

s1=vt-

a1t2⑥

s2=vt-

a2t2⑦

s=s1-s2⑧

l=l0+s0+s2⑨

联立①②④~⑨式并代入数据得l=98m.

答案:

(1)5m/s2,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98m

10.(2016·济南模拟)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放一木板PQ,木板的Q端放置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现用轻细线的一端连接木板的Q端,保持与斜面平行,绕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可悬挂钩码,钩码距离地面足够高.已知斜面倾角θ=30°,木板长为L,Q端距斜面顶端距离也为L,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若所挂钩码质量为2m,物块和木板能一起匀速上滑;若所挂钩码质量为其他不同值,物块和木板有可能发生相对滑动.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设接触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导学号59230074)

(1)求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物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所挂钩码质量m′应满足什么条件?

(3)选取适当质量的钩码可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向上滑动,试讨论木板Q端到达斜面顶端所用时间t与钩码质量m′之间的关系.

解析:

(1)整个系统匀速时

对钩码:

2mg=FT,

对物块和木板:

FT=2mgsinθ+2μ2mgcosθ,

解得:

μ2=

.

(2)要使二者发生相对滑动,则需木板的加速度a1大于物块的加速度a2.

对物块:

μ1mgcosθ-mgsinθ=ma2.

解得:

a2=

g.

对木板:

FT′-mgsinθ-μ1mgcosθ-2μ2mgcosθ=ma1.

对钩码:

m′g-FT′=m′a1,

解得:

a1=

g,

联立解得:

m′>

m.

(3)若m′>

m,物块和木板相对滑动,木板的位移:

L=

a1t2,

物块的位移:

s=

a2t2,

由于L-s

所以有t2=

若2m

m,物块和木板一起加速运动,

对钩码:

m′g-FT″=m′a3,

对物块和木板整体:

FT″-2mgsinθ-2μ2mgcosθ=2ma3,

解得:

a3=

g,

L=

a3t2.

解得:

t2=

.

答案:

(1)

 

(2)m′>

m (3)见解析

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物体甲、乙原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甲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乙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拉力作用.则在0~4s的时间内(  )

图甲    图乙

A.甲物体所受合力不断变化

B.甲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

C.2s末乙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D.2s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

解析:

由甲物体的v-t图象可知,物体加速度始终不变,故合力不变,A错误.甲物体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错误.由乙物体的F-t图象可知,乙物体2s末力的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方向并不改变,此时速度达到最大,C错误,D正确.

答案:

D

2.(2016·石家庄模拟)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4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在0~2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4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C.在t=2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

D.在t=4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解析:

在0~4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乙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在a-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因两车的初速度为零,故面积的大小等于两车的速度大小,即t=2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选项C正确;两车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运动,由a-t图象可知,4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此时两车的间距最大,选项B、D错误.

答案:

C

3.(2016·梅州模拟)小球沿某一斜面下滑,在斜面底端与垂直斜面的挡板相碰后又回到斜面上的某一位置,小球与挡板作用时间不计,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滑起点为位移坐标原点和t=0时刻,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运动的图象是(  )

解析:

由小球运动的v-t图象可知,小球下滑和上滑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两个阶段加速度大小不等,由图线斜率可以看出,下滑加速度小于上滑加速度,加速度方向都沿斜面向下(即正方向),C、D两项错误;下滑时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s=

at2可知,s-t2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且位移x随时间增大;上滑时末速度为零,可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减小,因此s-t2图象也是一条直线,由v-t图象可知,小球反弹初速度小于下滑末速度,运动时间比下滑时间短,因此小球速度为零时没有回到初始位置,A正确,B错误.

答案:

A

4.如图,弹簧吊着箱子A,箱内放有物体B,它们的质量均为m,现对箱子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4mg,而使系统静止.撤去F的瞬间,A、B的加速度分别为(  )(导学号59230075)

A.aA=aB=g

B.aA=g,aB=0

C.aA=2g,aB=g

D.aA=3g,aB=g

解析:

撤去F前:

设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0,根据平衡条件得

对整体:

F-2mg=F0,解得:

F0=2mg,

撤去F的瞬间:

弹簧的弹力没有来得及变化,大小仍为

F0=2mg,

假设A、B之间的弹力突变为零,

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箱子A:

F0+mg=maA,

解得:

aA=3g,

对物体B:

mg=maB,

解得:

aB=g,

所以aA>aB,

又因物体B处在箱子A的底板之上,因此假设成立,故选D.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5.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  )

A.物体的质量为m=2kg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

C.物体与水平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12N

D.在F为10N时,物体的加速度a=2.5m/s2

解析:

由题图可知,当F=7N时,a=0.5m/s2,当F=14N时,a=4m/s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f=ma,故7-f=0.5m,14-f=4m,联立解得:

m=2kg,f=6N,选项A正确,C错误;由f=μmg解得μ=0.3,选项B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在F为10N时,物体的加速度a=2.0m/s2,选项D错误.

答案:

AB

6.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的箱子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箱子底板上放一质量为m2=1kg的物体C,质量为m1=2kg的物体A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箱子B相连,在A加速下落的过程中,C与箱子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一切阻力,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处于失重状态

B.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

C.物体C对箱子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3N

D.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30N

解析:

假设绳子拉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m1g-F=m1a;对B、C整体有,F=(M+m2)a;联立解得,F=15N,a=2.5m/s2;物体A有向下的加速度,故是失重,A、B正确;对C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2a=1×2.5N=2.5N,故C错误;绳子的张力为15N,由于滑轮两侧绳子垂直,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对滑轮的作用力为15

N,故D错误.

答案:

AB

7.(2016·湖北七校联考)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直杆AB,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0°≤θ≤90°),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套在直杆上.给小圆环施加一与该竖直平面平行的恒力F,并从A端由静止释放.改变直杆和水平方向的夹角θ,当直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重力加速度为g,则(  )(导学号59230076)

A.恒力F一定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下的方向

B.恒力F和小圆环的重力的合力一定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下的方向

C.若恒力F的方向水平向右,则恒力F的大小为

mg

D.恒力F的最小值为

mg

解析:

小圆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光滑直杆AB对小圆环的支持力和恒力F,把光滑直杆AB对小圆环的支持力正交分解,沿直杆方向无分力.由L=

at2可知,要使小圆环在直杆上运动的时间最短,小圆环运动的加速度必须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恒力和重力的合力沿光滑直杆方向时,加速度最大,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若恒力F的方向水平向右,由tan30°=

,解得F=

mg,选项C正确;当合力F的方向垂直光滑直杆时,恒力F最小,由sin60°=

,解得F的最小值为Fmin=mgsin60°=

mg,选项D正确.

答案:

BCD

三、计算题

8.某大型游乐场有飞碟射击娱乐游戏,抛碟机将飞碟随机向上抛射出去,射击者用气枪将飞碟射中并击碎.由于飞碟抛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游戏充满挑战性和乐趣.假设有一游戏爱好者站在距离抛碟机20m远处练习射击,射击点与飞碟抛出点近似在同一水平线上,气枪子弹在空中飞行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为100m/s.某次,抛碟机将飞碟以20m/s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射击者要在飞碟到达最高点时刚好将其击中(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射击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应该是多少?

(2)他必须在飞碟抛出后经多长时间发射子弹(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字)?

解析:

(1)飞碟抛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设飞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v

=2gh可得,h=

=20m①

由于飞碟抛出点与射击点的水平距离d=20m,所以可得:

tanθ=

=1②

所以射击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45°.③

(2)设飞碟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1

t1=

=2s④

子弹击中飞碟的位移s和飞行时间t2为

s=

m=20

m⑤

t2=

s=0.28s⑥

飞碟抛出后到发射子弹的时间间隔t为

t=t1-t2=2s-0.28s=1.72s.

答案:

(1)45° 

(2)1.72s

9.(2016·大同模拟)质量为3kg的长木板A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2kg的木块B(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A的左端,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如图甲所示.A、B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

图甲      图乙

(1)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2)4s末A、B的速度;

(3)若6s末木板和木块刚好分离,则木板的长度为多少?

解析:

(1)由题图知4s末A、B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a=2m/s2

对应A板μmBg=mAa

A、B间动摩擦因数μ=

=0.3.

(2)由图象知4s末二者的速度等于图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v=

at1=

×2×4m/s=4m/s.

(3)4s到6s末t2=2s,

木板A运动的位移

sA=vt2+

aAt

木块B运动的位移sB=vt2+

aBt

木板的长度l=sB-sA=4m

答案:

(1)0.3 

(2)4m/s (3)4m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37°,传送带乙长为4m,传送带甲比乙长0.45m,两传送带均以3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运动,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从传送带甲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由传送带乙的顶端以3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质量相等,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导学号59230077)

图甲   图乙  

(1)物块A由传送带顶端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

(2)物块A、B在传送带上显示的划痕长度之比.

解析:

(1)物块A一开始受重力、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mgsin37°+μmgcos37°=ma1,

代入数值得a1=10m/s2.

设经时间t1物块A与传送带共速,则由运动学规律知

v带=a1t1,即t1=0.3s,

此过程中物块A的位移为

s1=

a1t

=0.45m,

物块A与传送带共速后,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mgsin37°-μmgcos37°=ma2,

代入数值得a2=2m/s2.

由运动学规律知L甲-s1=v带t2+

a2t

代入数值得t2=1s,

所以物块A由传送带顶端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为

t=t1+t2=1.3s.

(2)在物块A的第一个加速过程中,物块A在传送带上显示的划痕长度为L1=v带t1-s1=0.45m,

在物块A的第二个加速过程中,物块A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L2=v带t2+

a2t

-v带t2=1.0m.

所以物块A在传送带上显示的划痕长度为LA=L2=1m.由分析知物块B的加速度与物块A在第二个加速过程的加速度相同,从传送带顶端加速到底端所需时间与t2相同,所以物块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LB=v带t2+

a2t

-v带t2=1.0m,

故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

LA∶LB=1∶1.

答案:

(1)1.3s 

(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