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00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docx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

(一)

(限时:

45分钟分数:

8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8分)

阮郎归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

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

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

我家。

(1).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题(共13分)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指。

(3分)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5分)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

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11分)

青玉案·送山谷弟贬宜州黄大临

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垂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

黄大临,黄庭坚之兄。

此词是词人在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

(1).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词人的离别之痛?

请简要概括。

(5分)

 

(2).词的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泷中

清·屈大均

舟随瀑水天边落,白浪如山倒翠微。

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

注:

《泷中》是一组诗,共十一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诗前原有小序云:

“泷在乐昌县(在今广东省)北,凡有六——曰穿腰泷,曰梅泷,曰寒泷,曰金泷,曰白茫泷,曰垂泷。

”泷,湍急的河流。

此诗写的是垂泷。

(1)赏析第二句“白浪如山倒翠微”中“倒”字的妙处。

(4分)

答:

(2)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8分)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

(4分)

 

(2)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①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

①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

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

“雨虽多,不害稼。

”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

②决明:

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

请简要分析(2分)

(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4分)

(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诗中有何作用?

(5分)

(2).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

流落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诗中景物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景物描写构成了怎样的环境?

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5分)

 

(2).有人说,是个的第三句“岭色千重万重雨”与全诗关联不大。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6分)

 

参考答案:

1.

(1)答案:

“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热烈景象,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春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分)

或:

“春”运用借代的手法,作者借“春”代指梅花。

(2分)既写出梅花热烈绽放的景象,又暗示着春天的来到,为下面写春风入西邻进行铺垫。

(2分)

解析:

解答这类题:

①解释“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答案: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

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让她怅惘伤感。

(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2分)

或: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

(2分)她整日闭门不出,也没有心绪打扮自己;看到梅花盛开,想折寄远行之人,却因日暮而不能。

(2分)

解析:

解答这类题:

先总写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

(1)答案:

这句诗的意思是:

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解析:

关键是对“当家”的解释,由全诗意思不难得出“当家”的意思“干农活”。

(2)答案:

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2分),以白描的手法(1分),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2分)。

解析:

先概括一、二句描绘的景象,抓住“耘田”“绩麻”,可知描绘的是农村生活;再说说表现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3)答案:

儿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2分),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2分)。

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2分)。

解析:

“也”“学”,说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也表现诗人的赞美之情。

注意,对诗句的理解不能想当然,一定要立足全诗。

3.

(1)答案:

①路途的艰难遥远;(2分)②环境的凄凉惨淡;(2分)③兄弟年老,相会无期。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离别之痛”在题干中已经点明,实际上市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千峰百嶂”“”写路途的艰难遥远;“天黯淡”写环境的凄凉惨淡;“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写兄弟年老,相会无期。

(2)答案:

前两句实写送别的情景:

长亭饯别,直至日暮;别语缠绵,语无伦次。

(2分)后四句虚写别后的孤寂,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

(2分)别后的孤寂,更加衬托了现实中送别的伤感。

(2分)

解析:

题干明确了考查虚实结合的方向。

先明确诗句中虚实结合手法的具体运用。

前两句实写送别的情景,后四句虚写别后的孤寂。

最后点明其中的效果。

4.

(1)答案:

“倒”,倒塌,崩倒(1分)“白浪如山倒翠微”写青翠的山峰倒映在泷中,泷中的波浪掀涌成山,随即又崩倒坠落在泷中(把“倒”解释为“倒映”可酌情给分)(2分)“倒”字既写出了水流的湍急壮观,又抒发了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解析:

解答这类题:

①解释“倒”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答案:

①夸张(1分)第一句写轻舟随着瀑布冲下,好像从天边坠落;第三句写泷中的巨石有时竟会倒退几步才立住(1分),夸张手法写出了泷中水位之高和水流的迅猛(1分)②比喻,第二句写白浪汹涌,攒立如山,写出了泷中的壮观景象(1分)。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①明确手法,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5.

(1)答案:

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

次句为视觉描写,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解析:

“数里”就可以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村的“寂静”,而“水”又是“寒”的,可见环境的“冷落”。

映在眼前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可见山村的“荒凉”。

诗的首联从视觉与听觉点出了诗题“暮过山村”。

(2)答案:

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七八句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第三点可不答)

解析:

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

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

颈联转写夜景,然后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

6.

(1)答案:

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①明确手法,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答案:

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外在形象2分,内在形象2分)

解析:

①抓住诗中描写“决明”诗句,概括他的特点,分析外在形象;结合注解,分析内在形象。

(3)答案:

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2分)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2分)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诗句,结合注解。

分析诗人情感。

7.

(1)答案:

这句诗的意思是:

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

(1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

(2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2分)

解析:

解答这类题,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内容上考虑这两句诗的作用,二是从结构上。

开头句有引起下文,为下文作感情铺垫的作用。

(2)答案:

“情”包括:

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

“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

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

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

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

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解析:

本诗一句一情,抓住意象,进行分析。

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8.

(1)答案:

(1)枫林暗示了是秋季。

(1分)

(2)孤舟、微风、枫林三个意象集中构成了一片肃杀、凄凉的意境。

(2分)(3)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愁情。

(2分)

解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答案:

不同意。

此句不仅写岭色,也兼写筝声。

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

(2分)“千重”“万重”的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

解析:

①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

②联想与想象,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景。

③点明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过关检测

(二)

(限时:

45分钟分数:

67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有人说,诗中“逼”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

(4分)

(2)概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4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宋]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②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②顾藉:

顾念。

1对首联中的“拥”字进行赏析。

(4分)

 

2结合全诗,分析“倦鹊”“飞鸿”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南

[清]吴梅村

  江南好,绣帅①出针神。

雾鬓湘君②波窈窕,云幢③大士④月空明,刻画类天成。

【注】①绣帅:

最好的绣工。

②湘君:

湘水之神。

③云幢:

用作仪仗的一种饰有云纹的旗帜。

④大士:

指菩萨。

(1)这是一首难得的以民间刺绣工艺为题材的佳作,词中“雾鬓湘君波窈窕,云幢大士月空明”一句描绘了能工巧匠们手下的绣品的什么特点?

(4分)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是如何表达的?

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

 

4.阅读下面诗词,完成

(1)~

(2)题。

(8分)

望江南·池阳道中

李纲

归去客,迂骑过江乡。

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

一望楚天长。

春信早,山路野梅香。

映水酒帘斜扬日,隔林渔艇静鸣榔。

杳杳下残阳。

(1).结合词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词人的两种主要情感。

(4分)

 答:

(2).上片中“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两句,化用了唐朝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你认为是诗句好,还是词句好?

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8分)

登楼感怀①

于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

①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

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

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2).“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4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5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

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6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8分)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谴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

(4分)

 

(2).《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迭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11分)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②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③巧伺游人影,飓母④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十年,作者因谗被贬柳州。

②瘴江:

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

③射工:

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代含沙射影的动物。

④飓母:

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

(1).请简要分析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5分)

 

(2).请比较“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句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

1.

(1)答案:

“逼”字有“逼迫”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晚秋天凉,秋虫被逼无奈叫声的悲凉传神地显示出来(1分),衬托主人公寂寞难耐,夜不在眠(1分)。

解析:

解答这类题:

①解释“逼”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个秋夜之中独守空房(2分),思念、关爱远征的丈夫的女子形象(2分)。

解析:

解答这类题:

先总写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

(1)答案:

“拥”字在句中是“拥抱”的意思,(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展示出一幅落叶纷纭紧贴台阶的画面,营造了冬日里阴冷凄寒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愁苦悲凉的心情。

(1分)(或:

“拥”字在句中有“聚集、堆积”之意,(1分)与“深”字紧密配合,化静态为动态,(1分)描绘出落叶满阶、紧贴阶前的情景,营造了阴冷凄寒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愁苦悲凉的心情。

(1分))解析:

3分。

字义1分,手法1分,效果1分。

先确定“拥”的意思,“拥”有“拥有”“拥抱”的意思,这里“拥有”讲不通,所以应是“拥抱”的意思。

确定是“拥抱”的意思,显然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说拟人的效果即可。

(2)答案:

乌鹊在冬夜里绕枝翻飞,欲求栖息却无枝可依,呈现出疲倦、疲惫的情态;(1分)鸿雁掠过清冷的月亮,投下一声孤独悲切的哀鸣,(1分)诗歌借景抒情(1分),借“倦鹊”、“飞鸿”表现了诗人在贬谪中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困顿失意的心情。

(1分)解析:

4分。

两个意象解说各1分,手法1分,感情1分。

先立足全诗理解这两个意象的具体含义,物象很简单是“乌鸦”“鸿雁”,关键是它们身上所寄托的诗人的情感。

抓住“绕”“冻”“堕”“孤”等字,显然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悲凉的,寂寞的,凄苦的。

3.

(1)答案:

绣品具有形神俱肖(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的精妙。

(1分)绣品中,以深渺浩瀚的波涛为背景,湘君云鬓乌黑动人;(1分)在云纹旗幡衬托下,菩萨庄严空灵。

(1分)

解析:

先整体理解词意,显然是赞美“绣帅”技艺的高超的;再结合具体诗句,知道绣品的主题是“湘君”;再根据题目要求描绘“绣品”特点即可(可从内容角度分析)。

(2)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绣工精湛技艺(1分)的赞叹之情。

(1分)诗人表达赞叹之情的方法,一是直抒胸臆(或:

直接抒情),如“绣帅出针神”,将善绣之人称为“帅”,并称赞其“出针”如神,又如“刻画类天成”,称赞其绣品恍如“天成”,非是凡人能及。

(1分)一是借助描写间接赞美,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绣品上的形象,各具特点,形神兼似,从侧面表达赞美之情。

(1分)解析:

抓住“神”字,在阅读全词后,显然本词表达的是对“绣帅”技艺的赞叹之情;再看表达方式,“绣帅出针神”“刻画类天成”显然属于直接的赞美;而对绣品内容的细致描绘又从侧面烘托了绣工技艺的高超。

4.

(1)答案:

(1)披星戴月,一路风霜,天长地迥,残阳漠漠,表现了人在他乡,前路漫漫的孤寂之感;

(2)江南春早,野梅飘香,酒帘飘扬,渔艇鸣榔,则表现了对江乡美好风物的喜爱之情。

解析:

抓住主要诗句,进行分析。

(每点2分,内容和情感各1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

示例一:

词句好。

(1)更具体细致,“寒”“晓”二字点明了季节和时间,更具体地表现了行旅的艰辛;

(2)更生动形象,“逗”“凝”二字,化静为动,微妙地表达了词人内心孤寂中的兴味。

示例二:

诗句好。

(1)更简洁凝练,纯用名词,不事修饰,留给读者以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2)更含蓄隽永,无“寒”而寒自见,因为有“霜”,无“晓”而“晓”自明,因为有“月”与“鸡声”。

(4分)

解析:

解答这类题:

①先明确观点,②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③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

(1)答案:

(4分)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他感受到了归隐不得之愁;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

解析:

由“茫茫天地”可以联想到人生,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由“华发苍颜”联想到作者四处奔波之苦;由“漫登楼”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由“辜负钓鱼舟”表达作者归隐不得之愁;由明王朝国势渐颓可感受作者的盛世不再的忧思。

总之,作者的情感复杂,结合诗句切合2点分析即可。

(2)答案:

(4分)“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

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愁”张本。

解析:

在诗句中,“漫”的意思是随意、漫无目的。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诗人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百无聊赖,“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表现自己的“愁”铺垫。

每点1分。

6.

(1)答案:

得分要点:

营造氛围:

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

孤独、寂寞、伤感

解析:

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答案:

共同点:

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或:

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臵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分)

 感情:

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

将"愁鬓"的生命体验臵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

)(意思对即可,2分)

7.

(1)答案:

相同点:

这两首诗都含有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

(2分)

不同点:

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2分)后者取象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

“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

(2分)

解析:

《金缕衣》一诗中作者抓住“花”这一意象,写花开、花空,告诉读者“珍惜当下、及时行乐”和《自遣》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结合全诗看,出现同一情感的原因是不是一样。

(2)答案:

情感上重迭而富于变化。

首句说的是得意时诚可高兴,失意时也不必悲伤,次句则是从反面说同一意思:

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

三四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

总之,从头到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

字词上重迭而富于变化。

首句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迭,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迭形成同意反复。

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两字重迭,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迭,但前一个“愁”是名词,后一个则是动词,词性亦有变化。

8.

(1)答案:

诗中借岭南的特异风物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

(3分)也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处境的险恶。

(2分)

解析:

解答这类题:

①分析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意象的特点;②结合意象特点,得出答案。

(2)答案:

不同点:

柳诗意志不消沉,情感不低回,欲趁暮年有所奋发;(3分)苏词从“故国神游”跌入现实,自感苍老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