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87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docx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

LT

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对当代中国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涉及到了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对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现状的研究

李培林指出:

“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相对平静,但是这种平静是建立在双方力量的平衡上”;冯同庆的《中国经验:

转塑社会的企业治理与职工民主参与》(2005)以大量的一手实证调研对“当前社会转型中企业职工民主参与的现状、前景及转向”作了系统研究。

谭规认为:

“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就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者处境艰难;劳动争议不断增强,部分劳动争议得不到及时解决;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趋向亟待解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农民工形成庞大的弱势群体,不稳定旳劳动关系明显上升”。

文魁、宋湛指出:

“企业经营者劳动保障意识薄弱;职工素质偏低,人力资源投资力度小;劳动合同的非规范化和非法制化;工资由雇主单方面制定,工资的市场竞争力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争议增加,但争议隐性化明显;工会尚不能在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2)对我国劳动关系问题产生原因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程延园教授认为有五个原因:

“一是普通员工工资增长缓慢、二是企业用工管理不规范且工作条件差、三是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不完善且劳资双方沟通机制普遍缺失、四是工会未能有效调节工作场所的劳动关系、五是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动法律陆续出台扩大了劳动者享有的法定权利范围”冯同庆指出:

“现阶段中国劳动关系的变迁是缘起于产权关系变化的特殊现象,劳动者身份的变化也有着向公民转变的特殊社会背景,劳动关系及其变化不是孤立的现象,注意联系产权的变化、劳动者公民身份的衍生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张彦宁、陈兰通主编的《2006年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报告》(2006)对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律与政策、企业的用工和薪酬、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社会保险的运行、劳动争议的处理,以及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现状予以系统分析,并对如何改善劳动关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赵薇介绍了劳动关系的三种理论模型,并认为,“各个国家、行业、企业、工会都将经历许多不同的复杂的影响劳动关系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3)改善劳动关系对策方面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指出:

“当前中国的强资本弱劳工的状态,仅靠工人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实现平衡的,这就需要政府干预,需要公权力介入,需要法律通过限制强者以扶持弱者”气常凯从法学角度考察了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以国际劳工标准为依据完善中国的劳动立法,实现中国的劳权保障。

常凯主编的《劳动关系学》(2005)在系统介绍和评述国内外劳动关系的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的劳动关系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分析,并对我国劳工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这也是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和构建我国劳动关系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并具体分析论证了劳动关系学科构成的相关内容。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王成认为:

“应建立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制定出台切实维护弱势劳动关系群体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监督制约和保障机制”气陈谊、吴江认为:

“国家对劳资关系的干预,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当前的劳动关系问题研究中,将劳动关系至于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

但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2004)指出:

“现阶段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而非对抗,现阶段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的创新应该贯彻这一精神”,这一观点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重要启示作用。

李培林在《和谐社会十讲》(2006)中从社会结构、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利益格局、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区域发展、社会风险、中国经验等十个方面,全面系统的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注重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他认为:

“社会就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对和谐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孙立平的专著《失衡》与《断裂》(2004)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分析、对“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的分析,对劳动关系出现诸多问题的社会背景予以剖析。

国外研究综述

西方学者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自身立场,对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派别,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新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

新古典学派也称新保守派或新自由派。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劳资双方虽然具有不同的标和利益,但劳资关系表现为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下,若雇员不满,可以自由地辞职,寻找新工作,若资方不满,也可以自由地替换工人,劳资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各自的利益;工会所起的作用是负面的,干扰了管理方与雇员之间的直接联系,使管理方处于劣势地位;主张减少政府和工会对市场的干预”。

(2)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企业管理者要特别重视和理解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满足度;不主张官员参加工会和以工会组织作为自己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主张釆用新的、更加弹性化的工作组织形式,强调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尤其赞赏高绩效模式中的‘高度认同’的内涵,包括工作设计改革、雇员参与改革,以及积极的雇佣政策”。

(3)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

正统多元论学派又称新制度学派。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与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这种冲突仅仅限于诸如收入和工作保障等具体问题,而且,这些具体利益上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双方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加以解决的”“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工会和集体谈判、共同瞎商就是这种防止有害冲突的有效解决方法和机制,因而,工会和集体谈判是必要的、合理的,工会只不过是一种表达存在的阶层利益要求的高度组织化和连续性的一种形式”。

(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观点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主要是由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劳动关系是一种不均衡的关系,管理方凭借其特殊权利处于主导地位,而现存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却不能为工人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关注员工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问题,对劳资关系中普遍存在的歧视、不公平、拖欠工资福利、危险工作环境以及劳动法和集体谈判体系中的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真正解决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冲突,为工人提供更多的权利保护,就要求政府在工会和法律之外,更多的干预劳动力市场”。

(5)激进派主要观点

激进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秉承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提出了自己较为完整的劳资关系理论。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有:

“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尽管工会可能使工人的待遇得到某些改善,但是这些改善是微不足道的;工人要想得到真正公正、合理的利益,必须直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要建立一种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工人们也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也能参加企业的有关决策和利润分成;工人及其代表必须在政策决策一级有自己的代表席位,要对经济目标、资源配置、社会成果分配等宏观层次的问题在劳动关系三方之间实行国家级谈判”。

通过对这些学派的分析可以发现。

这些学派都承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目标与利益的差异。

其主要区别体现在:

首先,对劳动关系的性质、雇员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与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的认识不同。

其次,针对市场经济中因这些差异带来的各种劳动关系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法。

再次,对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冲突的重要程度,对劳动双方的力量分布与冲突的作用以及雇员内在力量相对于雇主是否有明显劣势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最后,在工会应当发挥的作用以及当前工会该如何改进等方面也意见不一。

对劳动关系性质研究,新保守学派认为劳资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管理主义学派和正统多元论学派认为劳资之间的经济利益是基本一致的,劳资双方不存在根本性的阶级对立,劳资冲突只是体现在具体利益上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双方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加以有效解决的。

而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劳资双方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对劳资冲突产生原因的研究。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认为劳动关系是一种不平衡的权力关系,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失衡,正是这种权力关系的失衡导致员工受到了种种不平等、不公平的待遇。

新制度学派则认为劳动关系问题主要是由不完善的市场体制和雇主的绝对专制权两个因素引起的。

对解决劳资冲突途径的研究。

新保守学派认为工资是调节雇主和雇员关系的重要手段。

新制度学派认为,工人要联合起来,共同组建工会,开展各种工会运动,以集体的方式与雇主谈判,进而抵制雇主的蛮横和不合法的行为。

管理主义学派对于解决劳动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如果雇主与雇员双方都想获利,必须建立起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以及获取长期利润的劳工政策,制定这样的劳工政策,不仅是出于高尚道德的需要,更是出于组织长期绩效的需要。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认为,解决企业经营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矛盾冲突的途径是要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有效干预。

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则认为,要建立一种将工人们纳入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并能参加企业的有关决策和利润分成的新型体制。

二、研究意义

第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

本文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针对我国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

第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实现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广泛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因此,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第三,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和谐的劳动关系可以化解劳资冲突,协调好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利益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文.社会劳动关系演变过程的考察与分析[M].北京:

红旗出版社,1993

[2]陈延园.劳动关系[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M].北京:

同心出版社,1996

[4]石惊涛.劳动关系紧张的成因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5][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2

[6]常凯.劳动关系[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局出版社,2006

[7]程延园.员工关系管理[M].北京: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8]冯同庆.中国经验:

转型社会的企业治理与职工民主参与[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程延园.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J].人民大学学报,2022(5)

[10]徐长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中国劳动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12)

[11]赵薇.劳资关系系统模型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J].管理科学,2002(7)

[12]朱超.转型期群体性劳动争议的成因及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2005(5)

[13]唐鑛.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战略劳动关系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