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5870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47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ocx

上传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DGJ32/J16-2005

J10687-2006

1总则

1.0.1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其他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可参照本标准规定执行。

1.0.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省相关建筑工程标准、规范。

2术语

2.0.1住宅工程

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完工后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

2.0.3住宅丁程质量通病控制

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防治方法、措施和要求。

2.0.4裂缝

在开灯或自然光下,距检查面1m正视(天棚站立仰视),明显可见的裂纹。

2.0.5划痕

表面未破坏,目测观察有明显且无法清洁掉的的痕迹。

3基本规定

3.0.1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并不得随意压缩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在组织实施中应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保证本标准的执行.

3.0.2设计单位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设计措施,并将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交底。

3.0.3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核准后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0.4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出要求和监控描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3.0.5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审查报告应该说明质量通病控制技术措施符合情况。

3.0.6成品住宅应符合下列要求:

1装饰施工图宜在结构标高±0.00前完成。

当装修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时,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结构修改设计方案,并报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2成品住宅工程应先施工样板套,样板套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各责任主体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形成装修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后方可展开施工。

大面施工所用的主要材料、电气设备、卫生器具等应与样板套相一致,当有变更时,其品质不得低于样板套。

3建设单位应组织总承包施工单位,装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已具备成品住宅装修的工程进行交接验收,并形成书面验收意见。

未进行交接验收,不得进行装修施工。

4装修施工过程中和交付前,应采用覆盖、包裹、贴膜等措施,对地面、门窗等容易污染或损害的成品、半成品进行保护。

3.0.7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招投标文件和工程概预算,施工过程中由于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工程竣工结算中。

3.0.8本标准检查方法除有明确要求外,涉及建筑材料的要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本标准规定材料进场需复验的,应检查复验报告。

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

4.1.1设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基基础设计应明确沉降控制值(沉降和差异沉降),对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第3.0.2条等规定的,必须进行变形验算,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表4.1.1的相应允许值。

表4.1.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平均值

最大值

沉降量(mm)

150

砌体承重结构

基础的局部倾斜

中、低压缩性土0.002

高压缩性土0.003

0.003

0.004

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mm)

中、低压缩性土0.002t

高压缩性上0.003t

0.003t

0.004t

整体

倾斜

Hg≤24m

0.004

0.005

24m

0.003

0.004

60m

0.002

0.0025

Hg>100m

0.0015

0.002

沉降

速率

(mm/d)

验收标准(变形曲线逐步收敛且)

高层0.06

多层及以下0.10

0.08

0.12

稳定标准

高层0.01;多层及以下0.04

注:

t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

2同—结构单元不应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如天然地基、地基处理、摩擦桩、端承桩等),当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基础方案时,应采取设置沉降缝等措施控制差异沉降。

3建筑物地基基础采用桩基时,同一结构单元桩端应置于同—地基持力层上。

4层数相差超过10层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置沉降缝;确有困难的,必须设置沉降后浇带。

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项或沉降速率达到稳定标准、预估沉降差异可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设计认可后方可封堵。

5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

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设置沉降后浇带及软土地区的建筑物,测量精度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要求,其精度不低于Ⅱ级。

工程竣工验收时,沉降没有达到稳定标准的,沉降观测应继续进行。

4.1.2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主要工种旋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2采用桩基和地基处理的,若缺乏地区经验时,必须在开工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蓑力特征值Ra或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

应按规范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

3桩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

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

当以持力层控制时,预制桩、沉管灌注桩等应严格控制压力值(电流值、锤击数)来确保进入持力层和进入持力层深度,钻孔(人工挖孔)灌注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虚土)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入岩桩的岩性判定应由勘察单位的专业人员对每个孔底岩样进行签字确认。

4桩基(地基处理)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黏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

5桩基(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地基强度)、承载力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认可或出具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6地下室及承台四周应及时回填土,回填前应清除积水、垃圾,按设计要求选择填料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4。

地下室顶板覆土情况与设计工况一致。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

4.2.1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工挖孔桩不应用于软土:

或易发生流砂的场地。

地下水位高的场地,应先降水后施工。

在有砂卵石、卵石或流塑淤泥夹层的土层中,在没有可靠措施时,不宜采用挖孔桩。

2水泥土搅拌法不应用于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的土、地下障碍物多的杂填土、欠固结的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处理。

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用于坡地、岸边、液化扩展地段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较大拉应力的桩基工程。

用作抗拔桩的管桩接头应采用相关规范及图集要求的机械连接,接头数量不超过1个,装神纵向钢筋应直接锚入承台内。

4当桩尖位于基岩表面且岩层坡度大于10%时,桩端应有防滑描施。

4.2.2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基施工时应严格监测,垂直偏差应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一致;施工中遇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管)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

2预应力管桩进场检验时,对同一项目、同期施工的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抽取数量不宜少于总节数的0.1%且不得少于1节,对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和直径,螺旋箍的直径、间距和加密区长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应进行破损检验和见证取样抗弯试验。

3灌注桩混凝上浇筑

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0.5m以上;水下关注混凝土时,超灌高度不宜小于设计桩长的5%且不得小于1.5m;混凝土浇筑应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小于1.0或大于1.3)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坍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

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水下混凝土每2~3m设立一层,每层3~4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位置。

4沉管灌注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桩尖的强度和配筋应符合要求,拔管之前,先测量孔内深度,以防预制桩尖进入桩管。

2)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土层1m/min,软土地区0.6~0.8m/min,在地质软硬层分界处,可采用停振反插工艺,对充溢系数小于1.0的桩应全程复打;

3)复打桩应采取全长复打工艺,第一次混凝土应浇到地面,复打拔管后,应清除管壁泥土。

5钻孔灌注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护筒底部应安置在不透水层,并保证稳定。

2)泥浆护壁钻孔桩在钻进过程中及清孔前,应测量顶部和孔底的泥浆性能,泥浆比重一般为1.1~1.3,在卵石、砂卵石或塌孔回填重钻孔时,应为1.3—1.5;钻进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内的水头高度高于地下水位1~2m以上。

3)成孔后应采用井径仪和沉渣仪分别测量孔径和沉渣厚度,数量均不少于总桩数的10%:

挤扩桩成孔后,应采用井径仪全数检查扩径尺寸。

4)泥浆护壁钻孔桩二次清孔后1h内(嵌入遇水软化、膨胀岩中的桩基0.5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清孔;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导管连接密封性进行水压试验,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应控制在l~6m,每次拆除导管长度不应大于5m,在每次拔管和拆除导管前,应测量导管内外的混凝上标高。

6人工挖孔桩

1)采用砖砌护壁时,不应干码堆砌,砌体、砌筑质量及砂浆试块的留置应符合砌体验收规范的要求,砌体与土体之间必须用M5.0以上的砂浆填实。

2)持力层为泥岩等遇水软化岩层时,验孔后应采用高于桩身强度一个等级或以上,且不低于C30的干硬混凝土封底。

3)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孔中积水排除干净。

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每次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不大于振捣棒影响深度的1.5倍,当孔中积水或帮淋水较多时,必须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

7水泥土搅拌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对局部泥炭土、有机质土、暗塘(浜)进行挖除换土,对松散填土区宜采取压实处理措施。

2)计量(压力、灰浆泵入量、深度等)器具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应经计量部门标定合格。

3)施工中保证供浆的连续性,控制水灰比、喷浆压力(0.4~0.6MPa)、喷浆提升速度(0.3~0.5m/min)和每米每次的喷浆量并专人记录;因故停浆时,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时提升喷浆。

4)在基础和水泥土桩之间应设置200~300mm厚的褥垫层,材料可选用中粗砂、级配砂石等,褥垫层的夯填度不应大于0.9。

8桩基(地基处理)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机械行走路线,避免压坏(偏)已施工的桩基等,表层土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保证机械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

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在表层采取铺垫等压实处理措施。

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

5.1.1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2地下室墙板应采用变形钢筋,钢筋间距应≤150mm,分布宜均匀;设计应明确地下室墙板水平钢筋设置的位置。

对水平断面较大变化处,宜增设抗裂钢筋。

3结构设计时,应根据下面形状、荷载、地区变化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诱导缝)。

4地下工程的变形缝(诱导缝)、后浇带、施工缝、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应加强防水措施,设计文件中应有细部构造详图。

5.1.2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

2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

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3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台班至少检查两次,并做好记录。

混凝土在运输后若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可加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加减水剂,但混凝土二次搅拌时禁止加水。

4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

5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水平构件表面宜采用覆盖养护的方式;竖向构件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带模养护结束后继续养护宜采用喷涂养护液方式。

5.2变形缝渗漏控制

5.2.1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优先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措施。

5.2.2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5.2.3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中埋式止水带应固定牢固,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2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避免金属类的硬物划破或损伤止水带。

3橡胶止水带接长时宜采用热压焊接方法。

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1m以外搭接。

5.3施工缝渗漏控制

5.3.1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不宜留垂直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界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5.3.2模板支设前应将施工缝表面松散混凝土、浮浆凿除,并清除杂物,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5.3.3防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检查施工缝是否清理干净。

水平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时应先铺设30~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

5.3.4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1m意外搭接。

5.4后浇带渗漏控制

5.4.1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列后浇带构造措施,并设计构造详图:

1)地下室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下设置抗水压垫层,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设置附加保护层构造。

2)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

2设计文件应明确后浇带封闭条件。

5.4.2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

5.4.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两侧接缝应符合施工缝处理的相关规定。

2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吗,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

3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5.5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控制

5.5.1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耐久性和延伸性好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作地下柔性防水层,且柔性防水层应设置在迎水面。

2在转角处、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设附加防水层。

3柔性防水外侧应设置保护层。

5.5.2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层表面应平整、密实、洁净、干燥,如有污物、油渍等,应洗刷干净、晾干后方可施工。

2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300mm以下。

3防水卷材施工前,应先涂刷基层处理剂;若基面潮湿,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4地下室外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防水涂料应薄涂多遍成活。

4地下室四周回填土施工过程不得损坏柔性防水层及保护层,回填土应按照本标准第4.1.2条第6款的要求施工。

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

6.1.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采用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时,伸缩缝间距不大于32m;有保温隔热及构造措施的砌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应待遇50m。

2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少于4,10,箍筋中,6@200;其他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8。

3顶层门窗洞口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深入两端墙内每边不应小于600mm或锚入构造柱内。

4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或采用预拌砂浆。

5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

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少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6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

7砌体结构工程中,顶层圈梁、卧梁高度不宜超过300mm。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应大于240mmX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大于300mm。

8混凝土结构工程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除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外,每层墙面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墙体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但采用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等砌体材料时,若预留的门窗洞口宽度大于1500mm,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9当使用石膏砌块作为内隔墙体时,内个墙体的抗震构造要求满足国家、航和及江苏省标准规范,墙体的抗裂措施(如构造柱、腰梁、表层抹面等)执行《石膏砌块内隔墙》04J114-2、《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JGJ/T201和《石膏砌块内隔墙应用设计》苏J/T46。

10除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外的顶层填充墙,墙面粉刷应采取满铺增强网等措施。

6.1.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石(屑)粉和海沙。

2砌筑砂浆宜优先适用预拌,预拌砂浆的性能应满足设计和现行标准相关规定。

加气混凝土、混泥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筑砂浆宜使用专用砂浆。

3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不宜小于45d: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小应小于28d。

4石膏砌块在满足《石膏砌块》JC/T698的同时,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含水率不大于8%,软化系数不小于0.6,超市环境不小于0.90,断裂荷载不小于5.0kN。

6.1.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4d以后,优先采用水平塞方方法将其塞紧嵌实。

2框架柱问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

3填充墙与框架柱或剪力墙边交接处的竖向灰缝两侧,砌筑时应用抽缝条勒出15~20mm深的槽口,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

2.5水泥砂浆嵌实。

4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5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6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7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抗裂网片等抗裂材料。

8宽度大于300mm的顸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9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

10施工洞、脚手眼等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膨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表面采用1:

3防水砂浆粉刷。

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及时进行隐蔽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2砌筑标高、轴线等尺寸偏差控制

6.2.1门窗框安装前,应弹出门窗洞中心线,认真复核洞口尺寸,若有偏差,应及时处理。

施工预留门窗洞时,应增加装饰面层厚度的尺寸。

当门洞两侧地面有高低差时,应以高地面为计算高度。

6.2.2装饰施工前,应弹出轴线、标高控制线,并对轴线、标高进行复核,发现超标应及时进行处理。

6.2.3室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净高度为±20mm。

2室内方正与垂直线偏差小于0.3%,且小于15mm。

3楼板水平度为5mm/2m。

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7.1.1设计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现浇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形状或采取构造措施。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90mm。

3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且采用悬挑板时,悬挑板根部板厚不应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m,板面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高层建筑阳台的转角柱必须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4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630MPa及以上带肋高强钢筋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其他开间已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未设置双层双向钢筋板块的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mm。

5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部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抗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边配置附加钢筋,上、下层钢筋数量不宜少于2,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

6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L≥400mm、宽度B≥3000mm时,应配抗裂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7粱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两侧面设置腰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每侧腰筋配筋率AS>bhw/1000,间距不大于200mm,如图7.1.1所示。

图7.1.1(hW≥450mm时在梁的两侧面设置腰筋示意)

8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长度超20m时,钢筋应采用细而密的布置方式,钢筋的间距宜≤150mm。

9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7.1.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小应低于12%。

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2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4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坍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上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坍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做检查记录。

高层住宅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

7.1.3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的要求。

7.1.4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和支撑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工期要求,工程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确保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后浇带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