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字词语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5842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选字词语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选字词语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选字词语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选字词语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选字词语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选字词语法.docx

《文选字词语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选字词语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选字词语法.docx

文选字词语法

祁奚荐贤(襄公三年)

一、字词

1.称,《说文·禾部》:

“称,铨也。

”即称量重量。

而《说文·冓部》:

“并举也。

”作举讲,本字为爯,后借“称”代替,爯字逐废。

2.卒,《说文·衣部》:

“隶人给事者衣为卒。

卒,衣有题识者。

”本义为奴仆穿的衣服,上有标志。

引申为士卒之卒,又借作大夫死之卒。

3.尉,《说文·火部》:

“尉,从上按下也。

从、又,持火以尉申缯也。

”段玉裁注:

“,古文仁。

仁又,犹亲手也。

”如此看来,尉之本义乃熨,“小”字乃火形之变化。

因熨烫须“从上按下”,故又引申出军官之义。

后又加“火”,以表示熨烫之本义。

段玉裁引《通俗文》云:

“火斗曰尉。

”即熨斗。

4.雠,《说文·言部》:

“犹应也。

”即答应呼应之义。

段玉裁注:

“雠者以言对之。

”因有对、对应义,引申出对头即仇人、怨仇之义。

6.比,《说文·比部》:

“密也。

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字形为二人亲密之状。

故比有亲近之义。

7.举,《说文·手部》:

“举,对举也。

从手举声。

”按,举之古字当为“与”,后借为连词、介词,对举义则加手旁。

《礼记·礼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即用古字。

二、语法

1.兼词:

晋侯问嗣焉。

2.词组“于是”:

于是羊舌职死矣、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

对比“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3.成份省略、判断句:

其雠也。

4.前置宾语:

其祁奚之谓矣。

5.焉相当于之;祁奚有焉。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

背景材料:

《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产)从政一年。

舆人诵之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

吾其与之。

’及三年,又诵之曰: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史记·循吏例传》: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曰:

‘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

一、字词

1.游,《说文·部》:

“旌旗之流(旒)也,从,汓声。

”原指旗之垂饰。

后借指在水中浮行。

亦同游,指各种活动。

2.乡,甲文、金文乡与卿同字,像两人相向共食,原指乡人共食,因指共食之氏族聚落,而乡则是卿老名称。

按此乡即为飨之初文,亦是向之初文,又有乡邑义。

3.校,《说文·木部》:

“木囚也,从木交声。

”本义为古代刑具。

又为栅栏名,又为古军队建制。

又引出比较等义。

《集韵·效韵》:

“校,教学之宫。

4.执,《说文·幸部》:

“捕罪人也。

”甲文象人手戴刑具形。

捕、捉为本义,持握为引申义。

5.遽,《说文·辵部》:

“传也。

”本义为驿站之传车,故有急速义。

二、古今字

1.不如小决使道(道后作导)

三、语法

1.偏义复词,兼词: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2.前置宾语:

何为?

3.主谓结构作谓语,连词“则”表对举: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4.判断句:

是吾师也。

5.意动用法: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6.小句作宾语:

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里仁

一、字词

1.贯,《说文·毌部》:

“钱贝之贯,从毌贝。

2.贤,《说文·贝部》:

“多才也。

”段玉裁校为“多财也”。

引申为凡多之称。

《诗·小雅·北山》: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言多劳也。

3.齐,《说文·齐部》:

“禾吐穗上平也。

象形。

”有学者以为甲文象蒺藜种子之形。

蒺藜合音即茨(《诗·卫风·墙有茨》。

借为平齐之义。

二、语法

兼词:

见贤思齐焉。

公冶长

一、字词

1.雕,本为猛禽,从隹周声。

但常用作雕画之义,雕画义虽有本字雕而不常用。

2.粪,《说文·部》:

“弃除也。

从廾推粪采也。

官溥说似米而非米者矢字。

”则本义为所扫除弃除之秽物。

墙,《说文·啬部》:

“垣蔽也,从啬丬声(塞从来,来者而藏之)。

3.听,《说文·耳部》:

“聆也。

从耳惪(段注:

会意,耳惪者,耳有所得也),声。

4.文,甲、金文象人文身形,本义即花纹。

引申指文章、文化、文明等。

5.耻,本作耻。

《说文·心部》:

“辱也。

从心,耳声。

”耻是后起的异体字。

从耳,止声。

6.斯,《说文·斤部》:

“析也。

从斤其声。

《诗》曰:

“斧以斯之。

”借为表承接的虚词。

7.盍,《说文·血部》:

“覆也。

”即“盖”字,象盖覆于器皿之上。

借为疑问代词。

8.敝,《说文·部》:

“帗也,一曰败衣。

9.怀,《说文·心部》:

“念思也,从心褱声。

”《尔雅·释诂上》:

“怀,至也。

”《释言》:

“怀,来也。

二、语法

1.前置宾语: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是以谓之文也

2.使动用法:

老子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雍也

一、字词

1、弟《说文·弟部》:

“韦束之次第也。

”古字像以韦束物。

“段玉裁注:

“以韦束物,如辀五束,衡三束之类。

束之不一,则有次弟也。

引申之则为次弟之弟,为兄弟之弟,为岂弟之弟。

2、孰,《说文·丮部》:

“食饪也。

从丮亯声。

”段玉裁改为“从丮亯”。

为熟之本字,借为疑问代词,后又为本义造加火之熟。

3、贰,《说文·贝部》:

“副益也。

从贝,弍声。

弍,古文贰。

”段玉裁改为“副也,益也,形声包会意。

”按段说是。

本义为副的,引申为辅助,又为增加、重复、再。

幸,《说文·幸部》:

“吉而免凶也,从屰,从夭。

夭,死之事,故死谓之不幸。

4、今按幸古字乃手械,即梏形,即摹字。

盖加于俘虏之刑具也。

执为罪人手束于械形,今徒余一幸,即意味罪人已免于桎梏矣,非幸而何?

命,《说文·口部》:

“命,使也,从口,从令。

”令、命一字,先有令,加口即为命。

5、亡,象人隐藏于凹地形。

《说文·匸部》:

“亡,逃也。

”通“无”。

堪,《说文·土部》:

“地突也。

”从土,甚声。

地上之突起处今称地台。

其上可放置器物、供奉神象等(此义后作龛),引申为承受、胜任之义。

凡胜任曰堪,不任受为不堪。

6、忧,《说文·夊部》:

“和之行也,从夊,声。

《诗》曰:

‘布政忧忧。

’”按,此字本义为平静安和地行走,故《商颂·长发》: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毛传:

“优优,和也。

”而《说文》引《诗》作“忧忧”。

故知今本《诗》用了借字,而《说文》所引为本字。

7、废,《说文·广部》:

“屋顿也,从广,发声。

”乃屋栋倾圮意。

《淮南子·览冥》: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裂。

”引申为破灭、败亡、瘫痪、停止等。

10.画,《说文·画部》:

“界也。

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二、古今字、通假字

弟子孰为好学?

(孰本义为食饪,这里借作疑问代词。

此熟之古字)

今也则亡。

(亡通无)

非不说子之道。

(说后作悦)

三、语法:

在主语或兼语后的语气词“者”:

有颜回者好学。

谓语前置:

贤哉回也!

用“而”连接的状语:

中道而废。

没有演变成量词的名词:

一箪食,一瓢饮。

述而

一、字词

1.默,《说文·犬部》:

“犬暂逐人也。

从犬,黑声。

读若墨。

2.德:

《说文·彳部》:

“德,升也。

”段玉裁谓升当作登。

道德字之古字为悳。

《说文·心部》:

“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从直从心。

”表示目有所见,心有所得。

后悳字废而借升、登之德表道德。

3.修,《说文·肉部》:

“脯也。

从肉,攸声。

”借作修。

4.枕,《说文·木部》:

“卧所荐首者也。

5.贵,《说文·贝部》:

“物不贱也。

从贝臾声。

臾,古文蒉。

”甲文象土筐。

古借蒉之古字臾表示贵贱之贵,后又加贝字。

6.对,《说文·丵部》:

“应无方也。

从丵口,从寸(寸,法度也)。

对或从士,汉文帝以为责对而面言,多非诚对,故去其口以从士也。

7.奚,《说文·亣部》:

“大腹也。

”但其甲金文象手牵绳索系人形,则当如罗振玉说,“罪隶”为奚之本义。

借为疑问代词。

8.老,甲文像长老形。

《说文·老部》:

“考也。

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9.将,《说文·寸部》:

“帅也。

从寸,省声。

”又假借为时间副词。

10.至,《说文·至部》:

“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而甲金文象矢落地。

引申为到、极等。

二、古今字、通假字

1.德之不修。

(修通修)

三、语法

1.判断句:

是吾忧也。

2.表结果的连词以:

乐以忘忧

3.主谓结构作宾语,语气词连用: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礼记苛政猛于虎

一、字词

1.妇,《说文·女部》:

“服也,作女持帚,洒扫也。

2.舅,《说文·男部》:

“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

”又,媳妇谓公公为舅,谓婆婆为姑。

3.是,《说文·正部》:

“直也。

”按石鼓文正为箭靶,“日”为圆靶形,中之一点为鹄的。

故对正箭靶则为是,对不正则为非是。

4.苛,《说文·艹部》:

“小也。

”故引申为繁琐,再引申为苛刻。

二、古今字、通假字

1.孔子式而听之。

(式后作轼。

式用为模范、法则之意。

二、语法

1.语气副词“壹”: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2.兼词:

吾夫又死焉。

3.前置宾语:

何为不去也?

4.介词“于”用于比较:

苛政猛于虎也。

大同

1、字词

1.矜,《说文·矛部》:

“矛柄也。

”音qn。

又音guān,通鳏。

《本草纲目·鳞部·鳡

鱼》:

“鳡,敢也……其性独行,故曰鳏。

”后因以称无妻的男子。

寡,《说文·宀部》:

“少也。

从宀,从颁。

颁,分赋也,故为少。

”按,此赋亦为

“分”义。

弃,《说文·部》:

“捐也,从廾推弃之。

从,,逆子也。

”今按,篆文

形为双手持弃倒子形。

倒子非必逆子,乃非正常状态之子,即夭折而死的婴儿。

以(畚之属)弃之,是常有的事。

闭,金文象门上有纵横的关键形。

《说文·门部》:

“阖门也,从门。

才所以闭门也。

门中之“才”,乃是两道横关贯穿着一条直楗。

故闭本义为上门栓。

藏,《说文新附·艹部》:

“匿也。

家,《说文·宀部》:

“居也。

从宀豭省声。

”按宀为屋宇形。

屋中养豕是古人家居

生活的重要特征。

今出土大元岗汉墓陶屋门上即有供猪狗出入之洞,是豕养家中之实物证据。

兴,《说文·部》:

“起也。

从舁,从同,同力也。

”按此字与“与”(举的古字)

同义。

康,《说文·禾部》:

“糠,谷皮也。

从禾,从米,庚声。

”康乃其省文。

郭沫若谓

本义为安乐,借为谷皮之糠。

据其字形,《说文》是,本义当为谷皮,假借为安乐。

2、古今字、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后作举)

2.矜寡孤独。

(矜通鳏)

3.讲信修睦。

(修通修)

4.在埶者去。

(埶后作势)

3、语法

1.前置宾语:

君子何叹?

丘未之逮也。

2.兼词:

而有志焉。

3.用于主谓之间的连词“而”: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4.使动用法: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5.意动用法:

以贤勇知。

寡人之于国也

一、字词

1、尽,《说文·皿部》:

“器中空也。

2、内,《说文·入部》:

“入也。

从冂自外而入也。

”此实为纳之古字。

即放入,引申为里面。

3、凶,《说文·凶部》:

“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原指凶灾,山崩地裂之类。

凶恶

义有凶字(下儿乃人形)

4、移,《说文·禾部》:

“禾相倚移也。

”倚移为连绵字,犹旑旎。

今多借为迁移字,移行而迻废矣。

5、然,《说文·火部》:

“烧也。

从火,肰声。

”肰,犬肉。

后借作虚词然,烧义再加火为燃。

6、无,《说文·亾部》:

“无,亡也。

”但据甲金皆象人舞形,此当为巫舞之古文。

借作没有之无,舞字下再加两脚形(舛)。

7、胜,《说文·力部》:

“任也。

从力,朕声。

”故有“胜兵”一词,指男子到能拿武器之年龄。

8、数,《说文·攴部》:

“计也。

”又引申出数目、多次等义,为同形同源词。

9、丧,《说文·哭部》:

“亡也。

从哭,从亡,会意。

10、寒,金文《说文·宀部》:

“冻也。

从人在宀下,以草荐覆之,下有仌。

11、莩,又音piǎo,本义为一种草,又为茎杆中之薄膜,故以喻轻薄。

通殍,饿死者。

二、古今字、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

(颁通斑)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莩通殍)

三、语法

1.语气词连用:

尽心焉耳矣。

2.副词“加”: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3.凑足音节的“之”:

填然鼓之。

4.无定代词“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5.主谓结构作宾语: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成分省略,判断句:

王道之始也。

7.前置宾语:

未之有也。

8.复杂的补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许行

一、字词

1、褐,《说文·衣部》:

“编枲袜。

一曰粗衣。

从衣曷声。

2、氓,《说文·民部》:

“氓,民也。

”又“民,众萌也。

”二字为转注。

3、处,《说文·几部》:

“处,止也。

得几而止,从几,从夊。

处,处或从虍声。

”象人戴虎皮冠依几之形。

4、陶,《说文·阜部》:

“再成丘也。

在济阴。

匋声。

”后为地名,今山东定陶。

陶器之陶,本作,象人作陶器之形。

后陶行匋废。

5、率,《说文·率部》:

“捕鸟毕也。

”以网捕鸟亦为率。

张衡《东京赋》:

“悉率百禽。

”假借为率领之率。

6、登,《说文·癶部》:

“上车也。

从癶豆,象登车形。

”按另有豋。

《说文·豆部》:

“礼器也。

从廾持肉在豆上。

”五谷丰登,当是此豋。

冶,《说文·仌部》:

“销也。

7、艺,《说文·部》:

“埶,种也。

”后作艺。

8、难,《说文·鸟部》:

“鸟也。

”后作难,借作困难之难。

9、则,《说文·刀部》:

“等画物也。

从刀从贝。

”但金文则象以刀刻鼎形。

当为

在鼎上刻画文字,即刑鼎,故有法则义(或说为宰之本字——郭沫若)

二、古今字、假借字

1.禽兽偪人(偪后作逼)

2.圣人有忧之(有通又)

3.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贾后作价)

4.或相什百(什同十)

三、语法

1.兼类词:

许子冠乎?

益烈山泽而焚之。

2.双宾语:

文公与之处。

3.兼词:

尽弃其学而学焉。

4.前置宾语:

奚冠?

奚为不自织?

未能或之先也。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子是之学,莫之或欺。

5.使动用法:

匡之直之。

6.被动句:

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未闻变于夷者也。

7.所字结构: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8.副词连用:

周公方且膺之。

墨子非攻

一、字词

1.窃,《说文·米部》:

“盗自穴中出曰窃。

从穴米,廿禼皆声也。

2.罚,《说文·刀部》:

“辠之小者,从刀,从詈。

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

”此许慎意。

徐灏注笺谓“罚,从网从言从刀。

网者罪之省也,言者爰书定其罪也,刀者自大辟以至劓剕髡黥之属,皆刑其肢体也。

析言之,则重者为刑,轻者为罚。

3.亏,《说文·亏部》:

“气损也。

从亏雐声。

《说文·亏部》之字皆与气息、助词有关。

4.义,《说文·我部》:

“己之威仪也。

”乃仪之古字。

而后用作谊字(谊古义字),又加人旁造威仪字。

5.辜,《说文·辛部》:

“辜,辠也。

”《书·大禹读》: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伪孔传:

“辜,罪也。

6.别,《说文·冎部》:

“别,分解也。

7.甘,《说文·甘部》:

“美也。

从口含一,一,道也。

”按此一乃指食物。

8.攘,《说文·手部》:

“推也。

”此即推让、揖让字之本义。

又有止义,又有窃义。

9.杀,《说文·杀部》:

“戳也,从殳杀声。

二、通假字、古今字

1.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辩通辨)

2.其不仁兹甚(兹后作滋)

三、语法

1.表假设的连词“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2.小句作宾语: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老子小国寡民

一.字词

1.伯,《说文·人部》:

“长也。

”《左僖十九年》:

“诸侯无伯(后作霸)。

”又为兄弟中排行一者。

2.用,《说文·用部》:

“可施行也。

”按即古甬字。

引申为使用。

甬在加木成桶。

3.乘,甲文象登树形。

4.服,甲文象手使人乘舟形。

引申为使用、从事,故《易系辞》: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5.望,甲文象人直立瞪目瞻望形,后加声旁亡,日变为月。

二、通假字

1.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什同十,佰通百)

2.使动用法:

小国寡民

3.意动用法: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庄子北冥有鱼(逍遥游)

一、字词

1、怒,《说文·心部》:

“恚也。

从心,奴声。

”引申指气势盛:

怒马、怒涛、怒放,再

引申为振奋。

2、垂,《说文·土部》:

“远边也。

”后以陲为之。

3、冥,《说文·冖部》:

“幽也。

”引申为夜晚,又引申为海。

4、极,《说文·木部》:

“栋也。

”徐锴系传:

“极,屋脊之栋也。

”登极,即上屋顶。

引申为极点:

登峰造极。

假借为(惫也)。

5、抢,《广韵·阳韵》:

“突也。

”《战国策·魏策四》:

“以头抢地耳。

”引申为推、逆、集、落。

6、果,《说文·木部》:

“木实也。

象果形在木之上。

”引申为因果、实现、饱足等。

7、春,篆文像日下草初生形。

《说文·艹部》:

“推也。

从艹、从日。

艹春时生也。

屯声。

8、特,《说文·牛部》:

“朴特,牛父也。

”乃公牛。

引申为独特等义。

9、匹,《说文·匚部》:

“四丈也。

”字象一布数揲之形。

10、虽,《说文·虫部》:

“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

”借为连词虽。

二、假借字

1、辩乎荣辱之境。

(辩通辨)

2、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三、语法

1、主谓结构作主语:

且夫水之积也不2、厚、汤之问棘也是已。

3、双宾语:

则芥为之舟。

4、“之”作指5、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

6、前置宾语:

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

庖丁解牛(养生主)

一、字词

1.奏,《说文·夲部》:

“进也。

2.莫,《说文·茻部》:

“日且冥也。

”后借作无定代词,又为本义造暮。

3.释,《说文·釆部》:

“解也。

从釆,取其分别物也。

睪声。

”(《幸部》:

“睪,司视也。

”从横目从幸)按:

釆,辨别也。

象兽指爪分别也。

4.方,《说文·方部》:

“方,并船也。

象两舟省总头形。

”本义当为并船。

亦指泭(桴),即筏子。

引申为齐等、相当义,故有当义。

5.肯,《说文·肉部》有肎:

“骨间肉,肎肎着也。

”《尔雅·释言》:

“肯,可也。

6.岁,《说文·步部》:

“木星也。

越历二十八宿,宣遍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

”古人以周天分为十二次,岁星每十二年行一周天。

7.发,《说文·弓部》:

“射发也。

从弓发声。

8.新,《说文·斤声》:

“取木也。

从斤从木,辛声。

”借为新旧之新,取木加艹成薪。

9.族,《说文·部》:

“矢锋也。

”即镞本字。

而依字形,象旗下众矢凑集形。

故其本义似当为丛聚。

《尔雅·释木》:

“木族生为灌。

”又引申为众,如本课“族庖月更刀”,又为筋骨聚合处。

10.微,《说文·彳部》:

“隐行也。

从彳,声。

《春秋传》曰:

白公之徒微之。

”故有隐藏义,又有秘密义:

微行。

微小义本作,《说文·人部》:

“妙也。

从人从攴,岂省声。

”高鸿缙《散盘集解》谓应从攴、长会意,长为发之初文,……发既细小矣,攴之则断,而更微也。

后微行而废。

二、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

1.肩之所倚,足之所踦(倚、踦同源)

2.砉然向然(向通响)

3.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

4.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通枝)

5.彼节者有闲。

(后作间)

三、语法:

1.否定的无定代词作主语:

莫不中音。

2.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

3.前置宾语:

技经肯綮之未尝。

4.介词“为”: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为之四顾,为之踌躇。

百川灌河(秋水)

一、字词

1.川,《说文·川部》:

“贯穿通流水也。

《虞书》曰浚巜。

言深巜之水会为川也。

2.泾,《释名·释水》:

“水直波曰泾。

泾,径也。

言如道径也。

3.涘,《说文·水部》:

“水厓也。

从水,矣声。

4.崖,古字厓。

《说文·厂部》:

“山边也。

”段注:

“高边则曰崖(岸,水厓洒而高者)。

5.旋,《说文·部》:

“周旋,旌旗之指麾也。

从从疋。

”徐锴系传:

“疋者足也……人足随旌旗也。

6.穷,《说文·穴部》:

“极也。

从穴躬声。

”意即尽。

7.矣,《说文·矢部》:

“语已词也。

从矢以声。

二、通假字

1.不辩牛马(辩通辨)

2.小句、主谓结构作宾语: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3.“焉”作句中语气词: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4.连绵字:

望洋向若而叹。

5.前置宾语:

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6.意动用法: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7.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荀子劝学

一、字词

1、青,从丹,生声(丹亦青类颜料)。

2、蓝,《说文·艹部》:

“染青草也。

”按,白居易《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知蓝草生长期为绿色。

3、輮,《说文·车部》:

“车辋也(据段玉裁说改),从车,柔声。

”即车轮外框,以三条直木煣制而成。

4、受,象双方有所授受之形。

《说文·部》:

“相付也。

”故有授予、接受二义,后分化出授。

5、参,《说文·晶部》:

“晋星也(据段玉裁说改)。

从晶声。

本三星名。

后为“三”字,又为参验字。

6、临,《说文·卧部》:

“监临也,从卧,品声。

”林义光《文源》:

“品,众物也,象人俯视众物形。

”引申为俯视、面对等义。

7、跂,《说文·足部》:

“足多指也。

”义为踮起脚来,乃通“企”。

8、秽,《说文·艹部》作薉,指田间杂草。

引申为污垢。

9、渐,古水名。

《说文·水部》从水,斩声。

有渐进,逐步义,又为沾湿。

10、备《说文·人部》:

“慎也。

”象人倚箙(盛失器)形。

又有预备、措施、完成等义。

二、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

1、輮以为轮。

(輮通煣。

2、二者亦同源)

3、故知明而4.行无过矣。

(知后作智)

5、靖共尔位(共后作供)

6、.吾尝跂而7、望矣。

(跂通企)

8、君子生非异也。

(生后作性)

9、强自取柱。

(柱通祝,断也)

10、故不积蹞步。

(蹞同跬)

三、语法

1、不同语法作用的“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用语气词“者”放在果句后引出原因分句的因果复句,亦有不用“者”的:

干越夷之子,生而同声,长而亦俗,教使铺然也。

3、副词“加”:

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

4、省略主语,谓语是所字结构的判断句: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5、否定的无定代词“莫”: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6、兼词“焉”:

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蛟龙生焉。

7、语法句: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韩非子五蠹

一、字词

1、儒,《说文·人部》:

“柔也,术士之称。

从人,需声。

”《周礼·天官·太宰》:

“四曰儒,以道得民。

2、侠,《说文·人部》:

“俜也。

”甹,《说文·丂部》:

“侠也,三辅谓轻财者为甹。

”段玉裁注引荀悦曰:

“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如淳曰:

“相与信为任,同是非曰侠。

所谓权行乡里,力折公侯者也。

”按,侠则品类非一,有节侠,有暴虐阴狠之侠。

见《史记·游侠列传》。

3、禁,《说文·示部》:

“吉凶之忌也。

”引申为法律之条文。

4、法,《说文·廌部》:

“灋,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法,今文省。

5、吏,《说文·一部》:

“治人者也。

从一从吏,史亦声。

”其实,吏、史、事一字,都象手持笔形,后分化为三字。

6、报,《说文·幸部》:

“当罪人也。

7、北,《说文·北部》:

“乖也。

从二人相皆。

”此为背之古字,因人之天性,喜阳而恶阴,故以背常所向之方为北。

又战败则背向敌而逃,故又有战败、败逃义。

8、降,《说文·阜部》:

“下也。

从阜夅声。

”其实夅不仅是声,乃是两止(脚)向下形,从阜上走下,是为降。

与陟(两止向上)意正相反。

引申为投降。

9、兼,《说文·秝部》:

“并也。

象手持两禾。

10、福,《说文·示部》:

“祜也。

”甲金文字形皆象供桌上置酒,是本义为向神献的酒肉祭品,即福礼。

向神献福,神享用了福,才能福佑祭祀者。

大家分食福礼,而共同享福。

11、尊,古字作奠。

《说文·酋部》:

“奠,酒器也。

从酋,廾以奉之(酋,酒也)。

引申为尊敬。

12、农,《说文·晨部》:

“耕也,从晨囟声。

”(徐锴说从凶声)按,晨,《说文·晨部》:

“早昧爽也。

二、古今字、通假字

1、夫离法者罪。

(离通罹)

2、法趣上下。

(趣通取)

3、莫如修行义而4、习文学。

(修通修)

5、坚甲厉兵以备难。

(厉后作砺)

6、而美荐绅之饰。

(荐通搢)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