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71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0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docx

合肥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

合肥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本来个性志趣就不同,分道扬镳实属必然。

B.刚踏进教学楼,泠泠淙淙的笑声就扑面而来。

C.不在背地里褒贬他人,也是一种善良。

D.文天祥风骨嶙峋,其至死不屈的节操传诵千古。

2.下面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绚烂(xuàn)栖息(qī)炽痛(chì)纷至沓(tā)来

B.佝偻(gōu)肆虐(nüè)地窖(jiào)参差不齐(chā)

C.呓语(yì)瞰望(kàn)招徕(lái)吹毛求疵(cī)

D.桑梓(zǐ)沉湎(miǎn)嗔视(chēng)姹紫嫣红(yān)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

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

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招摇撞骗  风口浪尖  瞬息万变  和颜悦色

B.天衣无缝  格物至知  五彩斑斓  安营扎寨

C.光明正大  自园其说  轻歌慢舞  历历在目

D.川流不息  阳奉阴纬  亭台楼阁  振耳欲聋

5.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社戏》出自小说集《朝花夕拾》。

(此句说法是正确的)

B.“5月2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5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在湖北蕲春隆重举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活动举行。

C.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称呼,如: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七十周岁。

D.“新中国70年的历程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写好作文,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和积累写作材料。

(将“留心”改为“用心”)

B.只要一听到节奏强劲的音乐,他时常会随着节拍舞姿优美地跳动起来,原来他竟然是个深藏不露的舞迷。

(将“时常”换为“就”)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

(改“关键在”为“取决”)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缩微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删去“将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敢于晾晒自己

程学武

①世间万物,大多喜欢阳光而厌恶阴暗,倘若在阴暗处久了,便免不了滋生出疾病。

因此,生活中的各种“晾晒”便不足为奇了——粮食晾晒后不会发芽变质,衣被晾晒后就会蓬松干爽,书籍晾晒后才会消除霉菌。

唯有晾晒,事物才能吐故纳新,保持其原有的丰润与神韵。

②人何尝不是如此?

③孔子的学生子贡说过: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就是说,一个人的缺点错误,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人都看得见,勇敢地“晾晒”不足,并自觉地加以改正,大家自然就会敬仰你。

④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重量级人物胡适,从小就接受了母亲让他“日省”的教育。

母亲冯氏时常教导他,要学会自律,每天找找自己的毛病,通过经常性地反省来约束自己。

每天临睡前,胡适都会站在窗前搁脚板上“省吾身”:

今日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该背的书是否背熟,该写的帖是否写完。

在自省之后,他又会思考如何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正是这种“日省”和“晾晒”,才使得胡适终身感念,并对他以后的治学乃至为人处世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⑤无可否认,每个人的灵魂,就像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样,总会有一个角落堆满了灰尘。

如不及时清理

打扫、晾晒,时间一长,就会发潮霉变,甚至滋生细菌、病毒。

如果一个人心理阴暗,尽管衣冠楚楚,混迹于人群之中,但机会一来,便贪婪得可怕,猥琐得可憎。

所以晾晒自己,汲取阳光,多看点美好,是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需要补充的能量。

⑥一个敢于晾晒自己的人,不需要解释。

就像日月经天,从不掩饰自己的缺蚀;像江河行地,从不说明自己的流向;像参天的树木,从不解说自己的年龄。

⑦谷物晾晒之后,就不会发霉糜烂;水果晒过之后,才能储藏得更加长久;人被晾晒,青涩变成甘甜,磨难成为坚强。

晾一晾缺点,能让人弥补不足;晒一晒成绩,会使人更加自信;反省一下灵魂,可以让人正气长存。

把潮湿的心情,祛霉除毒,能让心情豁然开朗,在知足和感恩中,平静而愉悦地享受幸福。

⑧敢于晾晒自己,是收存阳光、蒸发水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是沉淀也是浓缩,是提炼也是升华。

晾晒的过程,就是分享和刪除的过程。

⑨晾晒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而是接地气、续人脉。

所以晾晒不需要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晾晒更崇尚光明正大、表里如一。

⑩经常晾晒的人生,会更成熟、更稳重。

一个敢于经常在阳光下晾晒自己的人,一定会更自信、更强大。

(选自2018年12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7.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说说第⑤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无可否认,每个人的灵魂,就像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样,总会有一个角落堆满了灰尘。

如不及时清理

打扫、晾晒,时间一长,就会发潮霉变,甚至滋生细菌、病毒。

9.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就像日月经天,从不掩饰自己的缺蚀;像江河行地,从不说明自己的流向;像参天的树木,从不解说自己的年龄。

10.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由世间万物大多喜欢阳光引出本文的主要观点;

其次,________;

然后,________;

最后,揭示了“晾晒自己”的意义。

学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史铁生的其他文章感兴趣?

下面这篇文章节选自《我与地坛》,请按要求完成读书任务。

《我与地坛》(节选)

阅读批注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

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呜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

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

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地缓缓离去的背影。

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地没有找到我。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地没有找到我;地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我不知道地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他——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

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做。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

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

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海,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国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

“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2)“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是什么原因呢?

(3)“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你知道吗?

(4)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11.任务一:

按要求完成相关的阅读批注。

12.任务二: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或《秋天的怀念》说说你对文中母亲这一形象的理解。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读史铁生,我有一种背脊发冷,心头发热的感觉,我敬重身残志坚、发奋有为的史铁生,更钦佩朴实沉勇、聪慧、坚忍的伟大母亲。

《我与地坛》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母爱的光辉,犹如冬天的太阳,穿透阴霾破空而来,照亮你人生的希望。

三、句子默写

13.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6)有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叹惋将士们即使身经百战,最终真正能回归的人也是寥寥可数。

《木兰诗》中有与之相似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太丘舍去      舍:

              

(2)入门不顾      顾:

(3)人不知而不愠  愠:

              (4)三军可夺帅也  夺:

15.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传不/习乎

B.学而/时习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匹夫不可夺/志也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在与人交往上,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

从乙文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

五、诗歌鉴赏

1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