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69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docx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材人教新课标版精品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主题说明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切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转折点。

首先,从长期看,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开始,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想指导全党,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危害,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

其次,从近期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提出“二个凡是”,实际上拒绝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结束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承上启下。

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继承了八大的路线,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大大向前发展了。

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起步。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依法治国成为共识。

“改革开放”指的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

安徽有凤阳县小岗村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深圳经济特区迅速发展说明对外开放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思想渊源和形成发展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中共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小平南巡讲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意义。

◎内容标准1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导引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全会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决定在组织上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

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是非功过问题。

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理解探究

一、选一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召开于:

()

A、1976年10月  B、1978年底  C、1980年底  D、1986年初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  的种种罪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贺龙    D、老帅们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A、实验    B、实践 C、马列主义  D、毛泽东思想

二、填一填

5、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    ”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

三、做一做

6、请同学们查找1979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如全国或本地的工业或农业生产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制作成图表,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巨大变化。

 

四、试一试

7、试着复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链接

从“三尺讲台”到“六尺讲台”

侯老师说,他踏上讲台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几十年了。

改革开放以来,他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教育设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原先的“三尺讲台”已经变成了“六尺讲台”。

记得早几年,学校除了一幢仅有的三层教学楼之外,就只剩下破旧不堪的几间平房了,可想而知,教室里也谈不上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张讲台和学生上课必备的高矮不一的桌椅板凳。

如果要谈班级中还有什么电器设备的话,那只能用每班一个的广播喇叭充数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先是楼房取代了破旧不堪的平房,接着是添置教学设备。

因为那时我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几名男教师之一,所以添置教学仪器的活也就很自然的落在了我的身上。

现在想来,早些年经手的设备虽然也不少,但是却没有一件在今天看来算是值钱的,也就是些百八十块钱的小仪器。

老师们期盼已久的先进的教学条件终于在1998年、1999年变成了现实。

那时,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全面启动,学校大规模地在教室中安装教学设备,先是“两机一幕”进课堂,又为每个班级配置了相应的橱柜,让投影仪、收录机有个“安身之处”。

教室里的讲台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随后的一年,学校又开通了闭路电视系统,29寸的彩电怎么也不能再放在讲台上,只好将它悬挂在讲台的上方。

面对扩容的讲台,我和许多工作了好几十年的老教师都兴奋的说:

“这一下,我们终于可以在退休之前也用一用‘新式武器’了!

这样兴奋的间隔周期是越来越短。

2000年4月里的一天,我和同事一道跑到省城花了8万元搬回了多功能教室讲台必须的视频展示台和液晶投影仪。

当我们把这些仪器连同电脑等设备一起放置好以后,望着讲台里价值十几万的物品,那种高兴劲儿就跟自家添置了什么高档商品一样的,别提有多兴奋了。

去年,学校又投入近30万元配置了一个多媒体视听室,“校校通”工程的开通,更是让传统的三尺讲台成了昨天的故事。

◎内容标准2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习导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经济,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就是改革“一大二公”、单一经营、吃大锅饭的旧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建立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向商品化、现代化发展的新体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

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是由安徽凤阳的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

20多年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条件变迁,这种体制的适应性也发生了变化。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更多的探究。

★理解探究

一、试一试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小岗村农民。

()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农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二、想一想

材料一:

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

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

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

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如图)。

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

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

大地脱胎换骨。

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不意识”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

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18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3、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

①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生死契约”?

②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试一试

4、请同学们通过走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变化情况的亲身体会。

 

★相关链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口与劳动力比例分到农户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括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具体形式。

在包干到户责任制下,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

在包产到户责任制下,定产量,定投资,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克服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模式的集中经营、集中劳动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带来的弊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普遍推行是由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1)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劳动为主,劳动单位不宜太大。

(2)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我国现阶段的农业还不能控制自然条件,以农户为生产单位,便于劳动者根据复杂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及时采取灵活的对策和适宜的措施。

(3)有利于农民行使生产上的自主权,避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并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内容标准3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导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刮起了“改革开放”的旋风。

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继建立了“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又宣告成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事业锦上添花。

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地、走共同富裕的示范地,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市场竞争,走向世界的基地、桥梁和纽带。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

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全新思路和重大突破,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理解探究

一、选一选

1、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3、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广东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二、填一填

4、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个开放的“窗口”。

5、    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三、想一想

6、早期对外开放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四、试一试

7、联系家乡的实际,提出如何学习深圳经验的建议。

 

★相关链接

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地创办经济特区?

我国首先选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而不是其他地方创办特区,是由于这些地方的独特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因素等。

首先这些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当年设立经济特区,关键的一点就是它们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靠近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发挥对外窗口这一职能。

二是广东、福建两省均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在广东、福建这两省办特区,对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三是港澳台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迟或早都要回归祖国。

加强与他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增强经济关系上的紧密性,并通过这种关系增进相互了解,无疑可为日后解决政治上的问题和经济上的衔接提供必要的基础。

四是这些地区濒海,面向南海和台湾海峡,交通尤其是水运极为畅通和便利,可以发展便利的海上交通。

最后,从特区的试验性质以及当时全国的思想状况来看,刚开始也只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先行先试。

我们所要进行的改革,“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8页)因此处于沿海边陲的四个特区一旦有什么闪失,也会由于它们独处一隅而对全局不会造成太大的消极影响;倘若一举成功,则会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影响深远。

◎内容标准4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导引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制度创新、配套改革的新阶段。

1994年国务院决定,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试点。

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到2000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理解探究

一、选一选

1、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2、1992年,党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二、填一填

3、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即把原来单一的    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    ,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三、想一想

阅读材料:

国家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项措施包括,积极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对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安置富余职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最近3年全国2000多万人参加了再就业培训。

其中,去年培训518万人,合格率为90%,培训后再就业率达60%以上;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达到31万,其中有18万人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创业成功率达64%。

5、你如何看待职工下岗这件事?

对下岗职工再就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试一试

6、走访一下亲朋长辈,了解身边的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相关链接

“再就业创业者语录”

“人不怕有困难!

人活着就是解决困难的,越有困难就越锻炼自己。

把困难解决了、排除了,人本身也就前进了。

” 这句话不是引用哪位名人大家的,而是北京市市民陈恩洪的凡人小语。

今年40岁不到的陈恩洪,1996年从北京印染厂下岗后,先后从事过推销员、经营小吃部、开快餐店以及到目前创立“恩洪创业者劳务服务公司”,还设想将来开一个前店后厂的餐饮连锁。

这些年来,他经历了很多坎坷,也品味着常人体会不到的“含泪的微笑”。

除了上面一句话外,记者还摘录了他多年的创业心得和感悟,权作“再就业创业者语录”。

 

“同样的活,别人能做好,你如果干不好,只能说明你没本事,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反思。

” 

“虽然生意不好做,人啊,只要努力,还是行。

豁出去干,你就一定能成功。

有了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

” 

“如果你怕吃苦,你可能吃一辈子苦;如果你不怕吃苦,你可能只吃三年苦。

” 

“靠山山倒,靠人人歪,关键还要靠自己。

” 

“人要学会适应社会,而不能强求社会来适应你。

” 

“这些年虽然赚的钱不算多,但心理觉得平衡。

因为所赚的钱与自己对社会的奉献也是成比例的。

” 

“如果你偶尔错过了星星,就老是去责怪自己,那你很可能还会失去太阳,因为机会是自己创造的。

◎内容标准5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学习引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

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朝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制化建设轨道迈进。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9年年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7月6日公布,并于1980年1月1日起施行;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

★理解探究

一、选一选

1、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他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D、十一届三中全会中

2、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

A、第一部    B、第二部    C、第三部   D、第四部

3、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

二、试一试

结合你身边发生的事情,谈一谈不遵守法制的危害性。

 

★相关链接

未成年人犯罪的六大特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98年至2001年上半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与前几年相比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的类型达20多种,犯罪的特点继续向团伙化、低龄化、成人化、残忍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

少年犯罪团伙化: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

犯罪成员低龄化:

过去,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大多数在15岁到18岁之间,而现在一些12岁至16岁的孩子也胆大妄为去实施犯罪。

少年犯罪成人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少年犯罪具有成人化性质的案件,已露出苗头,其犯罪的原因不光是孩子在生理上的性早熟,还来自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犯罪方式智能化:

未成年人犯罪有些已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并采用现代化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具体表现在犯罪嫌疑人伪造证件、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译和盗用他人密码窃取钱财。

在校生犯罪数量增多:

从北京市某法院去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看,在校生占的比重增多,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1%。

调查显示,在校生犯罪,主要是以职高生和中专生居多,他们没有升学压力,且有一部分学生厌学,认为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因此就得过且过,过一天混一天,有的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流失生犯罪率上升:

流失生犯罪人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长要履行好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做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全社会都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内容标准6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引导

都有其思想渊源和形成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也不例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又明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他在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7年,小平逝世后,中共十五大通过新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史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理解探究

一、选一选

1、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3、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在:

()

A、1979年   B、1982年     C、1992年   D、1997年

4、邓小平逝世于:

()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5、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