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496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

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

(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4•崇明县二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m甲、△m乙的关系是(  )

 

A.

△m甲一定小于△m乙

B.

△m甲可能等于△m乙

 

C.

△m甲一定大于△m乙

D.

△m甲可能大于△m乙

2.(2014•宝山区二模)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轻质、薄壁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一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如图所示,木块的横截面积为S1,容器的底面积为S2,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液与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的关系(  )

 

A.

△p液>

B.

△p液<

C.

△p液=

D.

△p液=

3.(2014•闵行区二模)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A和B,液面高度相同.容器底部用细线拉着相同实心物体C,浸没在液体中(ρC<ρA<ρB).当细线剪断,待物体C静止后,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P甲可能大于△P乙

B.

△P甲可能小于△P乙

 

C.

△P甲可能等于△P乙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2014•黄浦区二模)如图,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若要使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可行的方法是在(  )

 

A.

甲中抽取、乙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B.

乙中抽取、甲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C.

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高度的液体

 

D.

甲、乙中同时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5.(2014•闸北区二模)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有物体丙分别放在物体甲上和浸没在液体乙中(液体没有溢出),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若甲、乙和丙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ρ丙,则(  )

 

A.

ρ甲可能等于ρ乙

B.

ρ丙一定大于ρ乙

 

C.

ρ丙可能小于ρ甲

D.

ρ丙一定小于ρ乙

6.(2014•奉贤区二模)如图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已知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放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放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  )

 

A.

甲球所受浮力大于乙球所受浮力

 

B.

甲球的重力小于乙球的重力

 

C.

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D.

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7.(2014•松江区二模)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

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

 

C.

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

 

D.

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h乙

 

8.(2014•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1:

1,现将9个这样的长方体在水平面上叠放成一个正方体,然后抽走其中一块,在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其对地面的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  )

 

A.

1:

1

B.

9:

8

C.

3:

2

D.

8:

6

9.(2014•普陀区二模)如图,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的厚度等于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的高度,则关于甲、乙剩余部分体积V甲′和V乙′、质量m甲′和m乙′,以及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甲′和乙剩余部分对容器底压强p乙′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甲'一定大于p乙'

B.

P甲'可能等于P乙'

 

C.

m甲'可能等于m乙'

D.

V甲'可能大于V乙'

 

10.(2014•普陀区二模)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A′、hB′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A′、pB′的关系是(  )

 

A.

hA′>hB′,pA′<pB′

B.

hA′>hB′,pA′>pB′

 

C.

hA′<hB′,pA′>pB′

D.

hA′<hB′,pA′<pB′

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压强选择题专项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4•崇明县二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m甲、△m乙的关系是(  )

 

A.

△m甲一定小于△m乙

B.

△m甲可能等于△m乙

 

C.

△m甲一定大于△m乙

D.

△m甲可能大于△m乙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由图知,容器底面积和所盛液体的深度关系,根据压强公式p=

可得两容器中ρ液ghS的关系,进而得出ρ甲S甲与ρ乙S乙的大小关系;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h的液体,抽出液体的质量△m=ρ△hS,从而得出△m甲与△m乙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

∵p=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液ghS,

∵F甲=F乙,

即:

ρ甲gh甲S甲=ρ乙gh乙S乙,

∴ρ甲h甲S甲=ρ乙h乙S乙,

∵h甲>h乙,

∴ρ甲S甲<ρ乙S乙,

又∵S甲>S乙,

∴ρ甲<ρ乙,

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h的液体,

则抽出液体的质量△m甲=ρ甲△hS甲,△m乙=ρ乙△hS乙,

∴ρ甲△hS甲<ρ乙△hS乙,

∴△m甲<△m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学生对压强公式、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容器形状、液体深度和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关系得出ρ甲S甲与ρ乙S乙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2.(2014•宝山区二模)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轻质、薄壁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一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如图所示,木块的横截面积为S1,容器的底面积为S2,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液与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的关系(  )

 

A.

△p液>

B.

△p液<

C.

△p液=

D.

△p液=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和浮力.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木块放入后水没有溢出,即增加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根据公式p=

以及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

解答:

解:

现将一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如图所示,则容器对地面压力的增加量△F=G木,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p液=

;由于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因此容器底增加的压力△F=F浮,故△p液=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压力、压强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知道放入木块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或木块受到浮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2014•闵行区二模)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A和B,液面高度相同.容器底部用细线拉着相同实心物体C,浸没在液体中(ρC<ρA<ρB).当细线剪断,待物体C静止后,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P甲可能大于△P乙

B.

△P甲可能小于△P乙

 

C.

△P甲可能等于△P乙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根据ρC<ρA<ρB,可知当细线剪断,实心物体C将漂浮在两种液体A和B上,此时液面都下降,因为S甲<S乙,液面高度相同,可以比较出二者的体积关系,由此可比较二者下降的高度关系,再利用p=ρgh分析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答:

解:

∵ρC<ρA<ρB,

∴当细线剪断,待物体C静止后,物体C将漂浮在两种液体A和B上,此时液面都下降,

∵ρC<ρA<ρB,

∴当细线剪断,待物体C静止后,物体C将漂浮在两种液体A和B上,此时液面都下降,

△P甲=ρAghA,△P乙=ρBghB,

∵SA<SB,液面高度相同,

∴VA<VB,

∴hA>hB

已知ρC<ρA<ρB,所以不能比较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因此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有三种可能:

△P甲可能大于△P乙;△P甲可能小于△P乙;△P甲可能等于△P乙;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浮力、液体压强、压力、质量、密度、体积的有关计算,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

 

4.(2014•黄浦区二模)如图,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若要使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可行的方法是在(  )

 

A.

甲中抽取、乙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B.

乙中抽取、甲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C.

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高度的液体

 

D.

甲、乙中同时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根据公式p=ρgh可求液体密度的大小;要想使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采取的办法就是抽出的液体产生的△p甲<△p乙,据此判断得出答案.

解答:

解:

已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且h甲>h乙,

根据公式p=ρgh可知,

ρ甲<ρ乙,

A、甲中抽取、乙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会使左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仍然小于右边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A不可行;

B、乙中抽取、甲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ρ甲<ρ乙,

∴△p甲<△p乙,

∴p甲+△p甲有可能等于p乙﹣△p乙,

但是若满足条件时倒入甲中的液体超过容器的高度,故B不可行,

C、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高度的液体,

∵ρ甲<ρ乙,

∴△p甲<△p乙,

∴p甲﹣△p甲有可能等于p乙﹣△p乙,故C可行,

D、甲、乙中中同时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ρ甲<ρ乙,

∴△p甲<△p乙,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仍然是p甲<p乙.故D不可行.

故选C.

点评:

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先根据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判断两液体的密度大小,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2014•闸北区二模)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有物体丙分别放在物体甲上和浸没在液体乙中(液体没有溢出),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若甲、乙和丙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ρ丙,则(  )

 

A.

ρ甲可能等于ρ乙

B.

ρ丙一定大于ρ乙

 

C.

ρ丙可能小于ρ甲

D.

ρ丙一定小于ρ乙

考点:

密度的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已知甲乙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ρ=

,可以确定甲乙的密度关系;

(2)物体丙放在甲上面时,根据增加的压力与丙的重力相等,F=G丙,增加的压强为p乙=

=

=

表示;物体放入乙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丙的体积相同,可表示出增加的液体的重力G乙=ρ乙gV丙,增加的压强p乙=

=

=

;又知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可比较出物体丙和液体乙的密度关系.

解答:

解:

(1)如图所示,V甲>V乙,m甲=m乙,由ρ=

可知,所以ρ甲<ρ乙,故ρ甲不可能等于ρ乙,A选项错误;

(2)物体丙放在甲上面时,增加的压力与丙的重力相等,即F=G丙,

增加的压强为p乙=

=

=

物体丙浸没在乙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丙的体积相同,由G=mg,ρ=

得,容器中增加的液体的重力G乙=ρ乙gV乙=ρ乙gV丙,增加的压强p乙=

=

=

又知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所以:

从图中可以看出S甲>S乙,所以ρ丙>ρ乙.

又因为ρ甲<ρ乙,所以ρ丙>ρ乙>ρ甲.

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的关键点在灵活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表示出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和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列不等式解答.

 

6.(2014•奉贤区二模)如图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已知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放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放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  )

 

A.

甲球所受浮力大于乙球所受浮力

 

B.

甲球的重力小于乙球的重力

 

C.

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D.

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SA<SB,根据F=pS,可判断容器A和B底部受的压力大小,因为容器A和B是圆柱形,底部受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可判断出两容器液体重力大小.

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漂浮或悬浮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与球重力之和,可判断两球的质量和重力大小.若下沉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液体重力与球重力之和.

(2)因为放入球之前,容器A和B液相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P=ρgh可知,液体密度相等.放入球后,压力F=pS=ρghS,又压力相等,所以hS相等,即两容器液体体积与球的体积之和相等.又因为因为放入球之前,容器A和B液相平,SA<SB可知A容器中液体体积小于B容器中液体体积.即可判断两球体积大小;

又因两球浸没有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判断浮力大小.

解答:

解: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SA<SB,

GA=FA=pSA,GB=FB=pSB,

可见GA<GB,

放入小球后,若小球漂浮或悬浮,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GA+G甲=GB+G乙,因为,GA<GB,

若小球下沉,液体对容器A底部的压力:

FA′<GA+G甲,

液体对容器B底部的压力:

FB′<GB+G乙,

虽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但是,GA+G甲与GB+G乙的关系不能确定.即G甲与G乙的关系也不能确定.

因此不能确定甲球和乙球质量的大小,故BD错误.

(2)因为放入球之前,容器A和B液相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根据P=ρgh可知,ρA=ρB,

放入球后,FA=ρAghASA,FB=ρBghBSB,

又压力相等,所以hASA=hBSB,

即两容器液体体积与球的体积之和相等.

又因为,放入球之前,A容器液体体积小于B容器液体体积.

所以,甲球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球排开水的体积,但是不能确定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故C错误.

(3)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两种液体密度相同,甲球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球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甲球所受浮力大于乙球所受浮力,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

(1)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及压强公式的运用,难度较大.

(2)要判断B选项,需要分情况讨论,然后找出圆柱形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与容器内物体的重力的关系,再做出判断.

 

7.(2014•松江区二模)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

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

 

C.

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

 

D.

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h乙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由题意分析:

因为P甲=P乙,可得

=

,又因为SA>SB,所以原容器所装的甲液体质量大于乙液体,所以现在抽出或倒入时都要使得乙溶液装入B瓶的质量多一些才符合题意;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倒入或抽出体积越多,倒入或抽出的液体质量也应越多,但因为P甲=P乙,可得ρAghA=ρBghB,所以ρA>ρB.然后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

因为P甲=P乙,可得

=

,又因为SA>SB,所以原容器所装的甲液体质量大于乙液体,即FA>FB,现在抽出或倒入时都要使得乙溶液装入B瓶的质量多一些才符合题意;因为P甲=P乙,可得ρAghA=ρBghB,由hA<hB,可得ρA>ρB.

所以△F=ρg△h,

△h甲<△h乙,故B错;

△m=ρ×△V,△V甲<△V乙,故A错;

如果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由于(SA>SB),所以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不一定等于h乙,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也可以这样解答:

倒入液体时F'=F+△F,所以△F甲<△F乙.抽出液体时F'=F﹣△F,所以△F甲>△F乙.分两种情况讨论.而且倒入时,

△F甲必须<△F乙,就是ρA△V甲<ρB△V乙,因为ρA>ρB,所以△V甲必须小于△V乙,又因为SA>SB,所以△h甲<△h乙,

第二种抽出液体,△F甲必须大于△F乙,就是ρA△V甲>ρB△V乙,因为ρA>ρB,所以△V甲和△V乙大于、小于、等于都可能,又因为SA>SB,所以1:

体积相等,则△h甲<△h乙,2:

体积甲大于乙,则△h甲和△h乙大小相等都可以,3:

体积甲小于乙,则△h甲<△h乙,

故选C.

点评:

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先根据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判断两液体的密度大小和两容器底部所受压力的大小,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2014•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1:

1,现将9个这样的长方体在水平面上叠放成一个正方体,然后抽走其中一块,在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其对地面的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  )

 

A.

1:

1

B.

9:

8

C.

3:

2

D.

8:

6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由题意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1:

1,现将9个这样的长方体在水平面上叠放成一个正方体,然后抽走其中一块,在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最下层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大;一种是从上面两层任意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小.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可求得与地面的最大接触面积与最小接触面积之比,利用压强公式可求得最大压强和最小压强的比值.

解答:

解:

由题意知,不管从哪里任意抽取一块,其重力都相等,因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所以其对地面的压力都相等;

从最下层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大,从上面两层任意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小,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1:

1

∴最大受力面积和最小受力面积为3:

2,

由p=

可得,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3:

2.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析出从什么地方抽取时压强最大,从什么地方抽取时压强最小,此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道好题.

 

9.(2014•普陀区二模)如图,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的厚度等于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的高度,则关于甲、乙剩余部分体积V甲′和V乙′、质量m甲′和m乙′,以及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甲′和乙剩余部分对容器底压强p乙′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甲'一定大于p乙'

B.

P甲'可能等于P乙'

 

C.

m甲'可能等于m乙'

D.

V甲'可能大于V乙'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先根据规则物体压强变形公式p=ρgh和p=

得出甲乙密度的关系,然后再利用p=ρgh得出剩余部分压强的关系,

根据甲、乙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变形,结合甲、乙的体积关系得出甲、乙剩余部分质量m甲′和m乙′的关系.

根据V=sh得出体积关系,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的厚度等于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的高度,然后可得出甲、乙剩余部分体积V甲′和V乙′.

解答:

解:

(1)因为甲为规则固体,乙为规则容器,则甲对地面的压强:

p甲=ρ甲gh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强:

p乙=ρ乙gh乙,

因为甲、乙质量相等,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力和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重力,而S甲>S乙,由p=

可得,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的压强;

∵h甲>h乙

∴ρ甲<ρ乙,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的厚度等于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的高度,

则P甲'=ρ甲g(h甲﹣h),P乙'=ρ乙g(h乙﹣h)

∴P甲'可能等于P乙',P甲'也可能大于于P乙',P甲'也可能小于P乙'

故A错误,B正确.

(2)∵甲、乙质量相等,

∴由ρ=

,可得

ρ甲V甲=ρ乙V乙,

∴ρ甲h甲S甲=ρ乙h乙S乙,

∵h甲>h乙,

∴ρ甲S甲<ρ乙S乙,

又∵S甲>S乙,

∴ρ甲<ρ乙,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的厚度等于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的高度,则

则抽出液体的质量△m甲=ρ甲△hS甲,△m乙=ρ乙△hS乙,

∴ρ甲△hS甲<ρ乙△hS乙,

∴△m甲<△m乙.

故C错误.

(3)由图可知,S甲>S乙,h甲>h乙,

则V甲>V乙,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的厚度等于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的高度h,

则S甲(h甲﹣h)>S乙(h乙﹣h)

所以甲、乙剩余部分体积V甲′一定大于V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两物体ρ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10.(2014•虹口区二模)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A′、hB′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A′、pB′的关系是(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