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308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docx

北京市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答案解析14页

北京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考地理中国的地形必刷题

1、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75分)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A.秦岭B.天山C.阴山D.巴颜喀拉山

2.甲、乙两地存在的差异是()

A.甲地是中温带,乙地是暖温带B.甲地是半干旱地区,乙地是半湿润地区

C.甲地是草原,乙地是森林D.甲地是落叶阔叶林,乙地是常绿阔叶林

1.【答案】A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山脉是秦岭。

故选A。

2.【答案】D秦岭是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A错误。

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B错误。

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分界线,甲地是落叶阔叶林,乙地是常绿阔叶林,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

A.①为青藏高原B.②为四川盆地C.③为渭河平原D.④为太行山

4.图中()

A.①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②地地形崎岖、溶洞广布

C.⑤地远看成山、近看成川D.⑥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⑤地地貌成因,主要是()

A.断裂陷落——流水沉积B.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C.挤压凹陷——流水沉积D.挤压凹陷——流水侵蚀

3.【答案】B由图可知,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沿着108°E的地形剖面图,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可知,图中①是云贵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汉江谷地,④是秦岭,⑤是渭河谷地,⑥是黄土高原。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D根据上题结论,①是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A错误;②是四川盆地,地形崎岖、溶洞广布不符合其特征,B错误;⑤是渭河谷地,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特征,C错误;⑥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正确。

5.【答案】A⑤是渭河谷地,是因为地壳断裂陷落,再加上流水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堆积而形成,故A符合题意。

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可知,我国(  )

A.地形类型多样B.平原丘陵为主

C.人均林地广阔D.山地比例最小

7.d类型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  )

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D.沿海大陆架

6.【答案】A由图可知,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地比例最大,以山地高原为主,A正确,BD错误。

人均林地无法从图中看出,C错误。

故选A。

7.【答案】C从图中能够看出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地表平坦,耕地广布,因此地形为平原,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故选C。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下列字母与所对应的自然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a-贺兰山B.b-长白山

C.c-秦岭D.d-渭河

9.该区域为()

A.黄土高原B.东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D.四川盆地

10.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D.环境恶化

8.【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图中的a为祁连山,b为太行山,c为秦岭,d为汾河,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9.【答案】A由第1题的解析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是区域为黄土高原,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10.【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该区域的人口数量比较多且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快,过快的人口增长加速了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索取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可知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故B正确;“植被破坏”以及“环境恶化”的都是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的,可知AD错误;“贫困”并不是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的关键之所在,故C错误。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山脉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图中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的简称是陕或者秦B.②省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C.③省人口稠密、是我国壮族的集中分布地D.④省西侧与四川省相邻,东临东海

12.图中山脉均是我国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B.b山脉东侧是云贵高原

C.c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D.d山脉南侧是四川盆地

11.【答案】B从省的轮廓和城市、山脉可以判断省份。

①是山西省,简称晋,A错;②是福建,隔着台湾海峡海峡与台湾省相望,B对。

③是西藏,人口稀少,是我国藏族的集中分布地,C错;④是湖北省,西侧与重庆是相邻,属于内陆省,不临东海,D错。

故本题选择B。

12.【答案】Aa山脉是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A对;b山脉是武夷山,东侧不是云贵高原,B错;c山脉是昆仑山,北侧是塔里木盆地,C错,d山脉是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D错。

故本题选择A。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水田海拔高度都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14.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扩大高山灌丛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

C.控制水田面积D.扩大梯田面积

15.该水源地,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

13.【答案】AA项,阴坡所有覆被比重均小于阳坡,且阴坡水田和砾石地比重非常小,说明其地势较陡,不适宜开辟水田,故A项正确;B项,由题中的统计图分析,当地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阴坡和阳坡,旱地也是主要分布在河谷、阴坡和阳坡,所以阴坡、阳坡的水田海拔可能会高于河谷的旱地,故B项说法错误;C项,根据材料,石砾地大部分分布于河谷之中,并非大多分布于山坡上,故C项错误;D项,根据材料,河谷中的阔叶林面积比重最小,但不能说河谷中的阔叶林的面积最小,还要看河谷、阴坡、阳坡的面积大小,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BA项,阳坡的高山灌丛面积最大,不适宜再扩大,A项错误;B项,该地阳坡有大面积的裸地、旱地、石砾地,对水土的保持能力有限,遇到暴雨时期,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应该是防治水土流失,B项正确;C项,阳坡水田面积比重较小,因此造成其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水田开发,C项错误;D项,扩大梯田面积,增加开垦,破坏植被,易加重水土流失,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15.【答案】CA项,长江三峡谷地山高谷深,河流水量大,水位高,河谷地区不利于耕地开发,与题干中土地利用类型不一致,A项错误;B项,南水北调西线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耕地面积小,无箭竹分布,图示该地有较大的耕地面积及箭竹等亚热带植物,所以不可能是西线工程所在的青藏高原。

B项错误;C项,该地水田和旱田并存,阔叶林和灌丛面积类似,可以判断该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汉江谷地。

C项正确;D项,该水源地有高山灌丛草甸,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所以不可能为东线工程,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B.地表崎岖,谷深坡陡

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17.在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

①地形崎岖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寒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6.【答案】D丙、丁分别为湖南、江西两省,境内分别有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以及江南丘陵,故D项正确。

选项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景观,故A项错误。

选项描述的是横断山区的景观,故B项错误。

选项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景观,故C项错误。

故选D。

17.【答案】A甲是陕西,乙是山西,都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形崎岖,修路难度大,①正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泥石流发生,影响修路,②正确;台风对该地影响小,③错误;寒潮对交通线路建设影响不大,④错误。

故选A。

读我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8.下列关于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为柴达木盆地,属于第一级阶梯B.①为云贵高原,属于第二级阶梯

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第三级阶梯D.④为太行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9.有关我国地形、地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夏季风的深入B.使大河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交通

C.有利于形成充足的耕地D.在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18.【答案】C我国地势起伏较大,以32°N纬线形成的剖面图,掌握我国具体的地形分布情况,根据图示,可判断该纬线穿过我国南部地区的部分地形区。

②海拔较高,为我国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地区;且是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上的横断山脉;①是位于我国南部地区的四川盆地;④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属于巫山;③为我国南部重要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属于第三级阶梯。

因此答案选C项。

19.【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剖面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通过观察,可以明显观察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我国东部低,东临海洋,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A正确;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沿海和内地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B正确;阶梯交界处,海拔高低不同,落差大,水流急,蕴藏丰富的水能,D正确;耕地面积的大小,与地形类型有关,我国山地众多,耕地面积较小,C错误。

故答案选C项。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B.5°C.8°D.10°

21.图中山脉()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③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D.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22.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A.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B.河北省、山西省

C.落叶林带、草原带D.外流区、内流区

20.【答案】B根据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图示最南端与最北端间隔10格,故判断纬线的间隔约为5°,选B。

21.【答案】D根据图示信息,①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A错;②是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和我国一二阶梯的界线,巴颜喀拉山是我国黄河的发源地,B错;③是太行山,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界线。

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它大致经过:

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C错;④是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据此本题选D。

22.【答案】B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山脉③为太行山,该山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北省、山西省;两侧均为落叶林带、外流区。

据此分析选B。

成都一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一路向西北骑行前往嘉峪关市。

沿途可见雪山在身旁绵延伸展,仿佛触手可及。

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

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绵延伸展的雪山可能是()

A.祁连山B.昆仑山C.天山D.阿尔泰山

24.“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水分D.热量

25.“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度位置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地势

23.【答案】A题意表明,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骑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沿途的绵延伸展的雪山只可能是祁连山,选项A符合题意。

昆仑山位于新疆与西藏边境,离河西走廊太远,排除B。

天山和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境内,位于河西走廊以西,离此地很远,排除C、D。

所以选A。

24.【答案】D材料信息表明,该驴友的家乡位于南方地区的成都,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来得早,鲜花开得早,而河西走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春季来得迟,树木枝头发芽迟,选项D符合题意。

地形、光照、水分对这种现象影响不大,排除A、B、C。

所以选D。

25.【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经度接近120°E,而河西走廊位于100°E附近,两地地方时相差1个多小时,当北京为20点时,河西走廊可能才18点多,因此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选项A符合题意。

河西走廊与北京都位于40°N附近,纬度相当,排除B。

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对昼夜影响不大,排除C、D。

所以选A。

二、综合题

26.读“我国沿北纬30°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表中相应处。

数字

地形区的名称

(2)据图说出我国地势具有的特点,并分析该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简述对农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26.

(1)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②为巫山;③为四川盆地;④为横断山脉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3)不利影响:

我国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地表水资源也较缺乏。

下图为贵州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近年来,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高技术企业的巨额投资。

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

(1)描述贵州的地形特征。

(2)分析贵州土地贫瘠且缺水的原因。

(3)评价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的条件。

(4)说明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企业集聚贵阳的理由。

27.

(1)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崎岖。

(2)贵州高原地貌,地表崎岖,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多,流水速度快,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导致土壤养分难以积累;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多溶洞,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

(3)有利:

贵州蕴藏有丰富的水能、煤炭等能源资源,能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贵州气候凉爽,可减少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远离地震高发区,地质条件稳定;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等。

不利:

工业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高科技人才短缺等(4)共用基础设施;共享国家优惠政策;共享大数据信息(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3中国的地形参考答案

1-25ADBDAACCABBAABCDACCBDBADA

1.【答案】A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山脉是秦岭。

故选A。

2.【答案】D秦岭是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A错误。

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B错误。

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分界线,甲地是落叶阔叶林,乙地是常绿阔叶林,C错误,D正确。

故选D。

3.【答案】B由图可知,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沿着108°E的地形剖面图,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可知,图中①是云贵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汉江谷地,④是秦岭,⑤是渭河谷地,⑥是黄土高原。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D根据上题结论,①是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A错误;②是四川盆地,地形崎岖、溶洞广布不符合其特征,B错误;⑤是渭河谷地,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特征,C错误;⑥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正确。

5.【答案】A⑤是渭河谷地,是因为地壳断裂陷落,再加上流水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堆积而形成,故A符合题意。

6.【答案】A由图可知,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地比例最大,以山地高原为主,A正确,BD错误。

人均林地无法从图中看出,C错误。

故选A。

7.【答案】C从图中能够看出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地表平坦,耕地广布,因此地形为平原,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故选C。

8.【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图中的a为祁连山,b为太行山,c为秦岭,d为汾河,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9.【答案】A由第1题的解析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是区域为黄土高原,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10.【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该区域的人口数量比较多且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快,过快的人口增长加速了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索取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可知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故B正确;“植被破坏”以及“环境恶化”的都是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的,可知AD错误;“贫困”并不是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的关键之所在,故C错误。

11.【答案】B从省的轮廓和城市、山脉可以判断省份。

①是山西省,简称晋,A错;②是福建,隔着台湾海峡海峡与台湾省相望,B对。

③是西藏,人口稀少,是我国藏族的集中分布地,C错;④是湖北省,西侧与重庆是相邻,属于内陆省,不临东海,D错。

故本题选择B。

12.【答案】Aa山脉是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A对;b山脉是武夷山,东侧不是云贵高原,B错;c山脉是昆仑山,北侧是塔里木盆地,C错,d山脉是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D错。

故本题选择A。

13.【答案】AA项,阴坡所有覆被比重均小于阳坡,且阴坡水田和砾石地比重非常小,说明其地势较陡,不适宜开辟水田,故A项正确;B项,由题中的统计图分析,当地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阴坡和阳坡,旱地也是主要分布在河谷、阴坡和阳坡,所以阴坡、阳坡的水田海拔可能会高于河谷的旱地,故B项说法错误;C项,根据材料,石砾地大部分分布于河谷之中,并非大多分布于山坡上,故C项错误;D项,根据材料,河谷中的阔叶林面积比重最小,但不能说河谷中的阔叶林的面积最小,还要看河谷、阴坡、阳坡的面积大小,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BA项,阳坡的高山灌丛面积最大,不适宜再扩大,A项错误;B项,该地阳坡有大面积的裸地、旱地、石砾地,对水土的保持能力有限,遇到暴雨时期,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应该是防治水土流失,B项正确;C项,阳坡水田面积比重较小,因此造成其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水田开发,C项错误;D项,扩大梯田面积,增加开垦,破坏植被,易加重水土流失,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15.【答案】CA项,长江三峡谷地山高谷深,河流水量大,水位高,河谷地区不利于耕地开发,与题干中土地利用类型不一致,A项错误;B项,南水北调西线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耕地面积小,无箭竹分布,图示该地有较大的耕地面积及箭竹等亚热带植物,所以不可能是西线工程所在的青藏高原。

B项错误;C项,该地水田和旱田并存,阔叶林和灌丛面积类似,可以判断该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汉江谷地。

C项正确;D项,该水源地有高山灌丛草甸,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所以不可能为东线工程,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16.【答案】D丙、丁分别为湖南、江西两省,境内分别有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以及江南丘陵,故D项正确。

选项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景观,故A项错误。

选项描述的是横断山区的景观,故B项错误。

选项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景观,故C项错误。

故选D。

17.【答案】A甲是陕西,乙是山西,都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形崎岖,修路难度大,①正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泥石流发生,影响修路,②正确;台风对该地影响小,③错误;寒潮对交通线路建设影响不大,④错误。

故选A。

18.【答案】C我国地势起伏较大,以32°N纬线形成的剖面图,掌握我国具体的地形分布情况,根据图示,可判断该纬线穿过我国南部地区的部分地形区。

②海拔较高,为我国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地区;且是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上的横断山脉;①是位于我国南部地区的四川盆地;④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属于巫山;③为我国南部重要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属于第三级阶梯。

因此答案选C项。

19.【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剖面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通过观察,可以明显观察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我国东部低,东临海洋,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A正确;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沿海和内地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B正确;阶梯交界处,海拔高低不同,落差大,水流急,蕴藏丰富的水能,D正确;耕地面积的大小,与地形类型有关,我国山地众多,耕地面积较小,C错误。

故答案选C项。

20.【答案】B根据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图示最南端与最北端间隔10格,故判断纬线的间隔约为5°,选B。

21.【答案】D根据图示信息,①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A错;②是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和我国一二阶梯的界线,巴颜喀拉山是我国黄河的发源地,B错;③是太行山,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界线。

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它大致经过:

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C错;④是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据此本题选D。

22.【答案】B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山脉③为太行山,该山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北省、山西省;两侧均为落叶林带、外流区。

据此分析选B。

23.【答案】A题意表明,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骑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沿途的绵延伸展的雪山只可能是祁连山,选项A符合题意。

昆仑山位于新疆与西藏边境,离河西走廊太远,排除B。

天山和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境内,位于河西走廊以西,离此地很远,排除C、D。

所以选A。

24.【答案】D材料信息表明,该驴友的家乡位于南方地区的成都,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来得早,鲜花开得早,而河西走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春季来得迟,树木枝头发芽迟,选项D符合题意。

地形、光照、水分对这种现象影响不大,排除A、B、C。

所以选D。

25.【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经度接近120°E,而河西走廊位于100°E附近,两地地方时相差1个多小时,当北京为20点时,河西走廊可能才18点多,因此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选项A符合题意。

河西走廊与北京都位于40°N附近,纬度相当,排除B。

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对昼夜影响不大,排除C、D。

所以选A。

26.

(1)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②为巫山;③为四川盆地;④为横断山脉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