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5085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docx

济南高新区和天桥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整理版

济南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填空

1.记忆的过程:

2.智力的核心:

3.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方面的著作:

4•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5.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

6.教师的根本任务:

7•“鱼与熊撑不可兼得”说的是成就动机中的哪个冲突:

9.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单项选择(20分)

1.某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来的快去的也快,指出他是哪种气质类型:

2.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5•《大教学论的》作者:

6.儿童发展具有一个关键期,要抓住关键期来教育学生,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

差异性

C不平衡性.D.

互补性

7.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教育家是:

A.奥苏泊尔B.

班杜拉

C.安德森D.

加涅

8.()被成为课程评价之父。

A.杜威B.

夸美纽斯

C.泰勒D.

裴斯泰洛奇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赛尔B.

杜威

C.华生D.

霍尔

10.教学过程最重要的阶段是:

A.引发动机B.

巩固知识

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D.

运用知识

11.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

A.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

12.“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使用的教育方法:

A.说服法B.

陶冶法

C.榜样法D.

锻炼法

13.人骑车时手,眼,耳并用是利用了:

A.注意的分散B.

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集中D.

注意的转移

14.看书时开始的内容忘的较少,中间的忘的多,这是因为开始的内容只有一种影响:

A.记忆的前摄抑制B.

遗忘

C.记忆的倒摄抑制D.

迁移

15.看书时用笔画出重点,便于以后读,

这是利用了:

A.知觉的理解性B.

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性D.

知觉的的选择性。

1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含(

A.教育者B.

C.教育内容D.

17.创新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B.

C.智力D.

18.高兴,心情舒畅属于情绪状态中的:

A.应激B.

C.情感D.

A.自觉性B.

C.自制性D.

20.奥苏泊尔的提出了()理论: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

C.认知结构学习理论D.

二、多项选择

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B.

C.独创性D.

2.情绪状态分类有:

A.心境B.

C.激情D.

3.长时记忆中的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A.视觉编码B.

C.表象编码D.

4.情感的一般形式是:

A.道德感B.

C.美感D.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A.顺序性与阶段性B.

C.发展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三、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

2.智力技能

3.学校教育

4.教学原则

5.正迁移

四、简答

1.结合遗忘规律,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的复习

2.能力的个性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5.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

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2.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观点

3.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2011年济南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识记、保持、再现

2.抽象思维能力

3.《学记》

4.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5.注意的分散

6.教书育人

7.双趋冲突

8.环境

9.形成了正确的舆论氛围

10.先快后慢

二.单项选择题

1.B2.A3.A4.D5.A6.C7.A8.C9.C10.C11.D12.B13.B14.C15.D16.D

17.B18.D19.B2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2.ABC3.CD4.ABC5.ACD

四.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

阿特金森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分两类:

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2.智力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3.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五.简答

1.结合遗忘规律,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的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方式多样化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4)复习要适量(过度学习)

(5)采用尝试回忆法

2.能力的个性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表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5、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六.论述

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案要点:

1、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方面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学上有四种

气质类型: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4.了解气质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它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

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

人应当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气质特点,发扬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使自己成为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的人。

其次,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当中,都可以找到各种气质类型的人。

第三,气质对实践活动的

性质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依据。

3.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做好教育工作。

第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第二,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第三,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第四,指导学生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2.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观点

答案要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德育;

(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案要点:

1.改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3.精选教学内容

4.改进教学方式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6.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7.

济南市天桥区教师考试真题

.选择题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3.有的学生虽然身患残疾,但他们的思维反应却明显快人一筹,这说明个人身心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

B.

顺序性

C.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4.“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是贯彻(

)原则的基本要求

A.导向原则

B.

疏导原则

 

A.课程目标

B.

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

教科书

6.加涅提出了(

)的模式

A.积累学习

B.

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

接受学习

只猫时”

7.当某儿童看见一只小花猫而说“这是

,他所进行的理解活动是(

8.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10.一般而言,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是

11.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

12.

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前西德等学制属于

13.1903,清政府颁布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是

 

15.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B沉思型

C场依存型D冲动型

16.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

C.理想

D.

空想

1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

共同的活动

18.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

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

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A.民主管理

B.

平行管理

c.集体管理

D.

目标管理

19.关于智力发展的基本过程,

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论述的是(

A.斯滕伯格

B.

桑代克

C.维果茨基

D.

皮亚杰

20.元认知是思维的(

)系统

A.动机

B.

联想

C.发生

D.

监控

A.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B.

,这种

二.名词解释

1.范例教学

2.学习迁移

3.美育三.简答

1.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影响知识运用的因素?

4.如何建构学校文化?

四.论述

1.谈谈如何建立和谐、良好的班风?

2.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材料略)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材料略)

济南市天桥区教师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I.D2.A3.C4.B5.C6.A7.B8.A9.D10.B

II.A12.D13.A14.A15.D16.B17.A18.B19.D20.D

二•名词解释

1.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

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

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

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方法。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联邦德国兴起的教学理论流

派之一。

2.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美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上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三•简答题

1.谈谈如何实现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1)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2)提高自主反思能力

(3)进行教育研究

(4)丰富专业知识

2.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

门,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

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用性。

3.影响知识运用的因素?

(1)课题的性质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水平

(3)学生的智力因素

(4)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

(5)解决问题的策略

4.如何建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

安排的文化,即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学校和教师必须对进入学校领域的各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精心取舍、组织,建立适宜的文化环境,这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主要是来自学生团体中的各种习惯、风俗、民约、传统、时尚、规范、语汇、价值观念等,这种文化就其本源而言是成人文化的一种反映,但其内容则与成人文化有别,是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3.谈谈如何建立和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和表现。

良好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设良好的班风:

a.讲道理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反复实践

4.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a)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b)设置合适的目标

c)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d)训练归因

e)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反馈

f)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3.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材料略)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a.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b.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c.重视常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