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4775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docx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编号:

___

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学前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

它以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融合了先进学前教育理念,参照幼儿教师行业要求,以专业知识+现代化教育技能+职业素养构建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为实现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与实践基础。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欲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的成长。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既突出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活动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定位于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三大领域,以幼儿教师的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完善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引领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手段将培养职业信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最终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职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参考课时

本课程开设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联系幼教的实际运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原理,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接轨”。

1.知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雏势;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我国幼教工作的政策和法规,熟悉关于儿童权利的内容以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途径。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观察了解幼儿和与幼儿以及家长、社区沟通的技能,并且能根据幼教基本原则去选择、利用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3.情感态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的应对能力,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

任务

知识内容和要求

专业能力内容和要求

教学设计建议

课时

第一模块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1.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2.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了解课程的内容、学习规律及方法以及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3.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1.能精炼而明确地说明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能全面地介绍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能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应作较详细地阐述

3.能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提出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1.整体把握课程概貌,重点突出

2.用画概念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经验

3.充分介绍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操作,以获得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与支持

理论(2课时)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1.识记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基本类型

1.能识别学前教育对人类发展、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2.具有分析学前教育的功能的能力

讲解法、任务驱动法

1、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理论(2课时)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2.理解掌握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3.认识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会描述学前教育基本观念

2.能掌握儿童发展的因素,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3.能形成联系其他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第二模块

第四章

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

1.了解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德育和智育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3.掌握学前儿童体育和美育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4.掌握学前儿童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1.运用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原则来分析学前儿童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实施过程

2.具备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和智育的能力

3.具备对学前儿童进行体育和美育的能力

4.能具备进行学前儿童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实施方法

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第三模块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与班级管理

1.了解学前儿童班级的构成和功能,理解班级管理的含义和内容,理解并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班级保教人员协同工作的内容,了解各类型班级的儿童发展特点和所构成的班级特点,掌握各班级管理的重点。

2.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内容,锻炼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了解各年龄班不同的特点、管理重点,激发学生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

1.具有班级管理的能力,能够根据班级儿童特点做好不同类型班级常规工作;

2.能够做好日常班级保育常规工作;

3.能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内容,锻炼综合归纳的能力。

1.利用见习,观察各年龄班保教工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观察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以及教师的家长工作。

2.广泛查阅国内外学前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关资料。

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第四模块

第六章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1.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涵义和意义,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功能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我国创设幼儿园环境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树立大环境观、大教育观的思想。

2.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并能运用此原则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够独立进行相关主题的环境布置;

2.能够运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来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具有启发性,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活动组织的理论依据,而不在于各活动的实施。

2.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第五模块

第七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了解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任务。

形成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教育观。

2.初步掌握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内容与方法,并分析教育实际。

3.理解学前教育机构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初步掌握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尝试运用于实践。

1.会描述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任务;

2.能够运用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方法,来分析教育实际;

3.能基本做好学前教育机构幼小衔接工作。

1.开展关于家园共育、幼小衔接等主题的调查活动。

2.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系列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的共育活动方案。

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第六模块

第八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1.识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了解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2.理解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因素。

3.学会运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及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方法和指导策略等理论。

4.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

1.能运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及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方法来进行课堂活动设计;

2.能组织一节模拟课堂活动;

3.具备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1.教学具有启发性,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活动组织的理论依据,而不在于各活动的实施。

2.在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模拟组织各种学前儿童活动

3.阅读幼儿园活动教材、观察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学习与行业紧密结合。

理论(4课时)实践(2课时)

第七模块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具备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尝试运用于实践活动中。

1.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2.阅读幼儿园活动教材、观察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学习与行业紧密结合。

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第八模块

第十章

学前教育的评价

1.理解幼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涵义、作用;

2.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3.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方法与步骤。

1.能运用幼儿园教育评价标准对幼儿园活动进行评价,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2.具有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法与步骤的能力。

1.教学具有启发性,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活动组织的理论依据,而不在于各活动的实施。

2.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理论(2课时)实践(2课时)

(三)考核标准

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

(1)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

(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

(3)其他(出勤、表现)20%

2.综合评价

(1)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

(2)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

(3)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设计

教学围绕“教育”这个核心能力来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侧重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并且注重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爱心、细心、耐心、吃苦精神、责任感等职业情感和职业品质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生职业核心能力形成。

(二)教学方法建议

采取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分析、模拟教学、微格实验教学、课外实践、见习、小调查、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方法建议

1、搭建多方评价平台,实现评价多元化。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见习成绩、实习成绩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建立“幼儿园、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2、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在实践训练项目中综合评价。

改原有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或活动对接的“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最大限度缩短“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差距。

(五)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基本要求

1、建设校内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提供了充分条件和有力保障。

2、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了网络教学网站供学生课外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