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4771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docx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

1、安全生产的文章应注意什么?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通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理与原则实质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通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

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的作用。

反馈原则是指成功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规律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2、四大安全原理有哪些

四大安全原理,人、机、环境、管理。

安全生产五规律(Thefivereguleritiesofsafeproction)

1、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安全规律。

承认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并对制订安全条例及其实施创造了原则上的可能性。

这一规律将在劳动保护有组织有系统的机构中,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付诸实现。

2、关于劳动条件适应人的特点的规律。

人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

要求构思新技术或设计新工艺过程,以及解决其他任务之时,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必须首先设计操作者的活动,而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术。

要重点研究以人为主体的能量系统中的危险及其消除。

3、关于不断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律。

这一规律是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产方式的完善,而不断地改革劳动安全管理,降低生产中的有害后果。

4、关于物质技术基础与劳动条件相适应的规律。

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善着劳动条件,但不排除新的危险因素的出现,或者有扩大其有害影响的可能性,将导致新技术效果的下降。

这一规律的实质是劳动条件的改善在时间上要与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关于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规律。

安全的科学管理,其目的是以个人或集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地探讨人的行为,排除妨碍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的不安全因素,使之达到按计划进行生产的安全概率为最高。

3、求一篇安全生产的文章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通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理与原则实质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通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636f70797a6431333332643933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

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的作用。

反馈原则是指成功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规律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4、安全生产管理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包括哪些

 第二章安全管理原理第一节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原则

一、安全科学管理的组织原则1.计划性原则2.效果原则效应,3.反馈原则4.阶梯原则5.系统性原则6.不得混放并存原则7.单项解决原则8.同等原则9.责任制原则10.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11.干部选择原则劳动保护干部应具有非常广泛的专业技能,劳动保护工程师应当掌握生产组织、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和系统工程学。

二、安全生产五规律1.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的安全规律

这条规律的实质是,承认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并对制订安全条例及其实施创造了原则上的可能性。

这一规律的作用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它将在劳动保护有组织有系统的机构中,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付诸实现。

2.劳动条件适应人的特点的规律

人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

这一规律则要求构思新技术或设计新工艺过程,以及解决其他任务时,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必须首先设计操作者的活动,然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术。

要重点研究以人为主体的能量系统中的危险及其消除措施。

3.不断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产方式的完善,坚定不移地改革劳动安全管理,减少生产中的有害后果。

这一规律可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总规律的局部体现。

4.物质技术基础与劳动条件相适应的规律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善着劳动条件,但不排除新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的出现,或者有扩大其有害影响的可能性。

破坏这一规律,将导致新技术的效果的下降。

这一规律的实质是劳动条件的改善在时间上要与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规律事故防止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它是以经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经验是掌握客观事物所必须,将个别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加以科学整理,明确经验诸事实的相互关系而形成了一门知识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是以人的能量系统为主体,结合外部能量作为附带方面的人的行为科学。

与防止事故科学相关的事物相当广泛。

首先是行动着的人的生理与心理的深入探讨;其次是应用数学的概率论来研究发生事故的几率;第三是作为劳动手段的体系,有机械、电机、化学等工程技术以及设备环境安全化的“系统安全工程”。

此外,还必须开拓人机工程,这也是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门径。

安全的科学管理,其目的是以个人或集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地探讨人的行为(Behavior);排除妨碍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的不安全因素,使之达到按计划进行生产的安全概率为最高。

安全管理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有计划、纲领明确的、方法论正确的基础之上。

这一规律认为,形成劳动安全计划指标是可能的。

指标(目标)必须满足现实,对象明确,定量清楚,与客观条件相符,经济而有效,可以整体检查,并能显示以确保安全为目的作用的整体性。

总之,上述五规律表明:

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劳动保护都具有计划性质,而且有确切表述的既定目标。

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正式设计、投入生产、企业改造和生产改革等各阶段上,要真正保证安全生产,只有在认清和运用安全原则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

三、防止事故五原则

(一)可能预防的原则

人灾的特点和天灾不同,要想防止发生人灾,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原则上讲人灾都是能够预防的。

因而,对人灾不要只考虑发生后的对策,必须进一步考虑发生之前的对策。

安全工程学中把预防灾害于未然作为重点,正是基于灾害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基点上的。

但是,实际上要预防全部人灾是困难的。

为此,不仅必须对物的方面的原因,而且还必须对人的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

归根结底,要贯彻人灾可能预防的原则,就必须把防患于未然作为目标。

在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常常见到记载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

所谓不可抗拒,也许是认为对于受害者本人来说不能避免的意思,而不是从被害者的立场考虑的。

如果站在防止这个事故再次发生的立场考虑,则应该存在另外的原因,而且那绝不是不可抗拒的,而是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可以防患于未然。

因而从可能预防的原则来看,人灾的原因调查可以不使用“不可抗拒”这个字眼的。

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

例如作为火灾、爆炸的对策有:

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限制危险物贮存数量、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等,以便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害;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筹,以便早期发现、扑灭火灾;设立避难设施、急救设施等,以便在灾害已经扩大之后作紧急处理。

即使这些事后对策完全实施,也不一定能够使火灾和爆炸防患于未然。

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妥善管理发生源和危险物质是必需的,而且通过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的。

当然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对策也是必要的。

但是,防止灾害只着眼于事后对策的作法,可以说是从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观点出发的。

而这些则是基于把可能预防的人灾和天灾一视同仁来考虑的。

总之,作为人为灾害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的对策,比事故后处置更为重要。

安全工程学的重点应放在事故前的对策上。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

分析灾害这个词的概念,包含着意外事故及由此而产生的损失这两层意思,现分别论述如下。

如前所述,所谓事故就是在正常流程图上所没有记载的事件。

例如,内装物质从管道内漏出或喷出,高压装置破裂,可燃性气体爆炸,易燃气体发生火灾,锅炉过热,电气设备漏电,钢丝绳断裂,堆积的货物倒塌,物体从高处落下,货车脱轨等种种事件,都列为事故。

这些事故的结果将造成损失。

所谓损失包括人的死亡、受伤、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除此以外,还包括原材料、产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的支付及市场的丧失等物质损失。

可以把造成人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人的事故,造成物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物的事故。

人的事故可分为如下几类:

(1)由于人的动作所引起的事故:

例如,绊倒、高空坠落、人和物相撞、人体扭转等。

(2)由于物的运动引起的事故:

例如,人受飞来物体打击、重物压迫、旋转物夹持、车辆撞压等。

(3)由于接触或吸收引起的事故:

例如,接触带电导线而触电,受到放射线辐射,接触高温或低温物体,吸入或接触有害物质等。

这些人的事故的结果,在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引起骨折、脱臼、创伤、电击伤害、烧伤、冻伤、化学伤害、中毒、窒息、放射性伤害等疾病或伤害,有时造成死亡。

对于人的事故,有海因里希(Heinrich)法则,例如跌倒这样的事故,如反复发生,将会遵守这样的比率:

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1:

29:

300的法则”。

这个比率是学者海因里希从很多次伤害事故统计数字中总结出来的。

实际上,这个比率随事故种类不同而不同,例如坠落、触电等事故的重伤比例非常高。

因此,这个法则并不只是数学比率的意义,而是意味着事故与伤害程度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因而,事故和损失之间有下列关系:

“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由偶然性决定”。

反复发生的同种事故常常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损失。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被破坏设备的种类,有无负伤者或人数多少,负伤部位或程度,爆炸后有无并发火灾等以及所有的爆炸事故当时发生的地点、人员配置、周围可燃物数量等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一律不能预测。

也有在事故发生时完全不伴有损失的情况,这种事故被称为险肇事故(nearaccident)。

即便是像这种避免了损失的危险事

5、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有哪些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

1、系统原理

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

4、强制原理

6、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基本原理的五要素是什么?

1、制定安全政策;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3、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和实施;百

4、安全生产管理业绩考核;

5、安全管理业绩总结。

(6)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原理扩展资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安全计划内容:

1、工度程概况;知

2、管理目标;

3、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

4、规章制度;

5、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6、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7、应急准备与响应;

8、资源配道置与费用投入计划;

9、教育培训;

10、检查评价、验证与持续改进。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其管理的内容涉及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必须坚持“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安全政策、计划和措权施,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和检查体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7、安全第一原则运用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什么原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原理第一节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原则一、安全科学管理的组织原则1.计划性原则2.效果原则效应,3.反馈原则4.阶梯原则5.系统性原则6.不得混放并存原则7.单项解决原则8.同等原则9.责任制原则10.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11.干部选择原则劳动保护干部应具有非常广泛的专业技能,劳动保护工程师应当掌握生产组织、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和系统工程学。

二、安全生产五规律1.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的安全规律这条规律的实质是,承认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并对制订安全条例及其实施创造了原则上的可能性。

这一规律的作用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它将在劳动保护有组织有系统的机构中,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付诸实现。

2.劳动条件适应人的特点的规律人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

这一规律则要求构思新技术或设计新工艺过程,以及解决其他任务时,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必须首先设计操作者的活动,然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术。

要重点研究以人为主体的能量系统中的危险及其消除措施。

3.不断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产方式的完善,坚定不移地改革劳动安全管理,减少生产中的有害后果。

这一规律可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总规律的局部体现。

4.物质技术基础与劳动条件相适应的规律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善着劳动条件,但不排除新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的出现,或者有扩大其有害影响的可能性。

破坏这一规律,将导致新技术的效果的下降。

这一规律的实质是劳动条件的改善在时间上要与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规律事故防止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它是以经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经验是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