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452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docx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发达,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发生局部感染。

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2.胃婴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加上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和呕吐。

3.肠小儿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4.肝肝细胞发育尚不完善,肝功能亦不成熟,解毒能力较差。

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5.肠道细菌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致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1.小儿出现生理性流涎的年龄为

A.1~2月B.3~4月C.5~6月D.7~8月E.9~10月

2.婴儿易发生溢乳和呕吐的原因不包括

A.胃呈水平位B.贲门较松C.幽门括约肌较紧张

D.胃肠逆向蠕动E.胃酸分泌多

1

2

C

E

 

第二节口炎病人的护理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如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

一、病因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

二、临床表现

(一)鹅口疮

本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

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

(二)疱疹性口腔炎

多见于1~3岁婴幼儿,全年可发病,传染性强。

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

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本病应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鉴别。

后者常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三)溃疡性口腔炎

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

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原则

以清洁口腔和局部涂药为主,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

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四、护理问题

1.口腔黏膜受损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及病原体感染有关

2.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损伤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五、护理措施

(一)促进口腔黏膜愈合

1.保持口腔清洁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

鹅口疮患儿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

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后漱口。

温馨提示:

不同学科中碳酸氢钠的作用总结如下:

1%~2%的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去污防锈;1%~4%的碳酸氢钠可用于口腔真菌感染;2%~4%的碳酸氢钠可用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灌洗;2%的碳酸氢钠可用于鹅口疮患儿口腔的清洗。

美曲膦酯(敌百虫)农药中毒者禁忌使用1%~4%的碳酸氢钠洗胃。

2.按医嘱正确涂药鹅口疮患儿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局部可涂碘苷(疱疹净)抑制病毒。

溃疡性口腔炎可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等。

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再用干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后方能涂药。

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再去除棉球或纱布,然后取出隔离唾液的纱布或棉球,嘱患儿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二)减轻口痛

以微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

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要轻、快、准,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摩擦。

因疼痛影响进食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三)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

护士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

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以防传染。

温馨提示:

丹毒和疱疹性口腔炎都具有传染性,需隔离。

考点练习

考点:

口腔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A1、A2型题)

1.鹅口疮的致病菌为

A.单纯疱疹病毒Ⅰ型B.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肺炎链球菌E.白色念珠菌

2.患儿女,出生后25天,因发热应用抗生素治疗10余天,查体时护士见其口腔颊黏膜有乳凝块样附着物,不易擦掉。

应考虑为

A.疱疹性口腔炎B.溃疡性口腔炎C.单纯性口腔炎

D.鹅口疮E.口角炎

3.疱疹性口腔炎口腔溃疡面覆盖

A.黄白色膜样渗出物B.灰白色假膜C.白色乳凝块样物

D.白色片状物E.黄白色小水泡

4.溃疡性口腔炎糜烂面表面有

A.黄白色膜样渗出物B.灰白色假膜C.白色乳凝块样物

D.白色片状物E.黄白色小水泡

考点:

口腔炎的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A1型题)

5.关于口腔炎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鼓励患儿多饮水以清洁口腔B.清洗口腔应在饭后立即进行

C.局部涂药后勿立即饮水或进食D.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

E.清洗口腔时动作应轻、快、准

6.下列哪种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需隔离

A.疱疹性口腔炎B.溃疡性口腔炎C.鹅口疮

D.口角炎E.细菌性口腔炎

7.鹅口疮患儿使用的奶瓶在消毒前应使用下列哪种溶液浸泡

A.3%的过氧化氢B.5%碳酸氢钠C.复方硼酸溶液

D.生理盐水E.0.1%醋酸溶液

8.为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时应选择的溶液是

A.3%过氧化氢B.0.1%依沙吖啶C.2%碳酸氢钠

D.0.9%氯化钠E.10%氯化钾

(9~10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1岁半。

患口腔炎,食欲差。

9.患儿进食时口痛,护士应指导家长进食前为患儿涂

A.0.1%依沙吖啶B.2%利多卡因C.3%过氧化氢

D.5%金霉素鱼肝油E.1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

10.护士给家长做健康指导,不恰当的是

A.勤喂水B.进普食C.避免擦拭口腔

D.注意保持口周皮肤干燥

E.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

参考答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E

D

A

B

B

A

B

C

B

B

第六节小儿腹泻的护理

考点导航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易感因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生长发育快,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肠道菌群失调,人工喂养患儿不能从母乳中获得SIgA等成分。

2.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

(2)肠道外感染:

如肺炎等疾病可引起腹泻。

3.非感染性因素饮食因素,过敏因素,气候因素。

(二)发病机制

1.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食物被细菌分解(腐败、发酵),其产物造成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

二、临床表现

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根据病情分为轻型腹泻及重型腹泻。

(一)轻型腹泻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每日在10次以内,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二)重型腹泻

1.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常有呕吐,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量多,有少量黏液。

2.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主要表现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

(1)脱水

1)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表3-1)。

 

表3-1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

3%~5%

5%~10%

>10%

精神状态

稍差,略烦躁

烦躁或萎靡

昏睡甚至昏迷

皮肤弹性

稍差

极差

口腔黏膜

稍干燥

干燥

极干燥

眼窝及前囟

稍凹陷

明显凹陷

深凹陷,眼睑不能闭合

眼泪

尿量

稍少

休克症状

2)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而导致不同性质的脱水,以等渗性、低渗性脱水多见(表3-2)。

表3-2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

血钠(mmol/L)

<130

130~150

>150

口渴

不明显

明显

极明显

皮肤弹性

极差

稍差

尚可

血压

明显下降

下降

正常/稍低

神志

嗜睡/昏迷

萎靡

烦躁/惊厥

(2)代谢性酸中毒(表3-3)

表3-3代谢性酸中毒的分度及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精神状态

正常

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昏睡、昏迷

呼吸改变

呼吸稍快

呼吸深大

呼吸深快、节律不整、有烂苹果味

口唇颜色

正常

樱桃红

发绀

(3)低钾血症:

主要表现为:

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②心脏损害:

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U波等。

(4)低钙和低镁血症:

出现低钙症状,表现为抽搐或惊厥。

温馨提示:

下列几种情况下可出现低钾血症:

小儿腹泻、急性肾衰竭等。

低血钾首要的表现为疲乏无力。

下列几种情况下可出现低钙血症:

小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搐搦症、甲状旁腺误切、枸橼酸钠中毒等。

三、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轻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度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红细胞。

2.血液生化检查血钠测定,血钾测定,血气分析。

四、治疗原则

(一)调整饮食

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需要量增加,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

(二)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口服补液口服补盐液(ORS)溶液:

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用前以温开水1000ml溶解,总渗透压为245mOsm/L。

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

温馨提示:

关于口服补盐液中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的含量,考生可简单地记为“价格越高,含量越低”。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呕吐或腹胀明显的患儿。

(1)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

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

2)电解质溶液:

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

①生理盐水(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