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449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docx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

青海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

(总分:

8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B}}(总题数:

15,分数:

15.00)

1.当这些写作者们______书写一位女性眼中的“世界”和“现实”时,她们所______的不是边缘性、私密性与性别化,相反,她们试图在文本中生产出独具视点的公共议题,她们渴望个人的关注点能与“社会关注点”衔接。

这并不是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而是对文学的社会功能______的承担。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努力鉴别尽职尽责

∙B.试图谋求恰如其分

∙C.准备描写责无旁贷

∙D.着重渲染李代桃僵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根据“相反,她们试图在文本中生产出独具视点的公共议题”可知,第二空,应填入与“试图生产”意思相近的词,故排除A项。

第三空,“李代桃僵”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对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承担显然不能是李代桃僵,故排除D项。

再看C项,代入第一空,即“准备书写”,则第二空填入“描写”不符合语意,原因是“书写”这个动作还没有开始,用“描写”衔接下文不合逻辑,而且“边缘性”等是抽象的概念,与“描写”搭配也不合适。

故本题选B。

2.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______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______。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______:

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崎岖挥翰临池暴发

∙B.蜿蜒笔酣墨饱暴发

∙C.蜿蜒泼墨挥毫爆发

∙D.崎岖临池学书爆发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蜿蜒”是指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比喻(山脉、道路等)曲折延伸;而“崎岖”是指山路不平,有时也比喻处境艰难,因此用“蜿蜒”更为恰当。

“挥翰临池”指运笔写字,“泼墨挥毫”指写字或作画,“笔酣墨饱”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临池学书”指刻苦练习书法,根据文段第一句可知,画家是在作画,因此要选“泼墨挥毫”。

“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还表示个人力量、情绪等的突然发作或表现;“暴发”着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于与水有关的具体的自然物,用于人时,常与非分地突然发财或得势的人和事连用,因此第三个空用“爆发”。

故本题答案为C。

3.对于可乐能否去除铁锈这一问题,记者决定做试验,进行______。

记者将铁钉放进可乐里浸泡。

两枚铁钉所在位置上方的可乐不停地向外冒着气泡。

可乐“咕噜咕噜”地持续翻滚了约有10分钟,气泡才渐渐消失。

七八个小时之后,记者将铁钉拿出,惊奇地发现上面的锈迹都消失了,锈钉______,俨然成了两枚崭新的钉子。

试验结果证明,网传视频中,可乐能除锈不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探究焕然一新

∙B.研究弃旧迎新

∙C.探索枯木逢春

∙D.摸索返璞归真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本题第一空从词义上不太好区分,可以先从第二空入手分析。

“弃旧迎新”是指丢弃旧人,迎接新人。

指爱情不专一。

这里形容铁钉显然不恰当,可排除B选项。

“枯木逢春”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显然和陈述对象“铁钉”也不搭配。

排除C选项。

“返璞归真”是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虽然“返璞归真”有恢复原来面貌的意思,但是铁锈并非铁钉的装饰,故也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用在此处符合题意,是说铁钉经过除锈,变得像新的一样。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4.北京奥运会绝大多数本土赞助商均是国有企业,虽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可谓财力______,但是,它们斥巨资予以赞助更多的是出于______支持中国历史性举办奥运会的目的,而非______地借助奥运会全球影响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世界市场份额的目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丰厚竭力简单

∙B.浑厚全力单一

∙C.雄厚鼎力纯粹

∙D.丰富大力单纯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实词辨析题。

本题从第一个空入手。

“丰厚”是指多而厚实,丰富,价值高而数量多。

“浑厚”(诗文、书画的风格)以及人朴实雄厚。

“雄厚”形容(人力、物力、财力)充足,丰富,实力雄厚。

“丰富”是指种类多,数量大,资源丰富,涵盖面广泛。

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最恰当选项为C。

5.对群众投诉举报集中、医疗广告违法率______地区的治理保持高压态势,对部分地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媒体虚假违法医疗广告______、屡罚屡犯的现象,配合工商等部门,实施综合治理。

强化案件查办和跟踪督办制度,合力______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现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脱颖而出纷繁复杂控制

∙B.跃跃欲试铺天盖地阻止

∙C.层出不穷遮天蔽日遏止

∙D.居高不下屡禁不止遏制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成语和实词辨析题。

本题从第一个空入手。

“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正确,排除选项A。

“违法率”不能用“跃跃欲试”或“层出不穷”来修饰,只能用高低来修饰。

排除B、C;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

6.对于黄河来说,晋陕峡谷好像是铜墙铁壁,滚滚流淌的黄河水,一进入这道______在晋陕之间的天堑,就变得暴躁起来,若一队浩荡奔来的铁骑,在一道道关隘前,越战越勇,却越陷越深。

在岩石与激流的______中,碰撞出______的气势,又绘制出一幅幅令人心荡神驰的美景。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横亘对抗惊心动魄

∙B.横跨对立惊天动地

∙C.贯穿抗争惊世骇俗

∙D.贯串抵抗胆战心惊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第一空,“横亘”指绵延横陈。

“横跨”指两脚分跨在物体两边站立支撑着。

今多指桥梁等建筑物横向跨越。

“贯穿”指穿过,连通。

“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由文意可知,“横跨”和“贯串”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B、D两项。

第二空,“对抗”指对立起来相持不下。

“抗争”指抗拒,争辩,争斗。

文段强调岩石与激流对立起来相持不下的情形,故排除“抗争”。

验证第三空,“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符合句意。

故本题答案为A。

7.不必惭愧于学识的浅薄和视点的狭隘,我们应秉着“我手写我心”的平实心态、______功名利禄的庸俗观念,尽情尽兴地抒写自己追寻理想的心迹;无须______生活的艰辛和作息的紧迫,我们理应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优雅姿态直面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状;更永不应______现实和理想的偏差,追梦途中必然荆棘丛生,我们要有“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执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摈弃怨怼责难

∙B.抛弃怨恨指责

∙C.舍弃埋怨责备

∙D.丢弃抱怨责令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通过阅读文段,第一空后“功名利禄的庸俗观念”可知用“舍弃”不符合文意。

因为“舍弃”的往往是好的事物或从心理上不愿意抛弃,但由于客观原因不得不弃之的事物。

而“庸俗观念”是应该抛弃的,而不会有心理上的不舍。

故可排除C选项。

“怨恨”是指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满或仇恨。

该词用在此处语意过重,故可排除B选项。

“责令”指命令(某人或某机构)负责做某事。

该词在这里和“理想和现实的偏差”不搭配,可排除D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8.某日,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名校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突发心脏病,出现了抽搐和窒息的______,随即昏倒;危难时刻,车上一名13岁男孩______,设法将校车开到路边安全停下,并和其他同学一起为昏迷不醒的校车司机实施了胸外按压的抢救措施。

这与学校每学年安排学生进行针对多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症状处之泰然不无裨益

∙B.情况临危不惧密不可分

∙C.病状挺身而出息息相关

∙D.情形自告奋勇休戚相关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第一空,“症状”和“病状”放在第一空都合适,而“情况”和“情形”不够贴切。

故排除B、D两项。

第二空,“处之泰然”形容面对紧急情况,安然自得,毫不在乎。

“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由词义和语境可知,“挺身而出”用在第二空更合适,故排除A项。

本题答案为C。

9.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多措并举、______,各有关监管部门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网民也应增强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防范意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以防为主

∙B.全面出击

∙C.多管齐下

∙D.独辟蹊径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根据空格前的顿号提示,空格处应填入与“多措并举”语意相近的词语,C项“多管齐下”最为恰当。

A项,文段并没有指出方法的侧重点,所以“为主”表达不准确,同样B项的“出击”侧重点比较明显,不能概括后面的内容,排除;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文段是要各有关部门切实行动,没有强调采取新的方法的意思,D项不符合语境,排除。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项。

10.大学校园建筑有两种功能:

一是美育,二是传承。

美育是就建筑本身的外形而言的,好的建筑必然给师生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

而传承则既包括外形,又与______相关。

由于建筑留存着的岁月流痕,作为一代又一代前辈师生动人心弦的故事的实物布景,后人不仅可以______,也可感受到校园内的审美______过程。

因此,大学校园建筑是大学历史的活化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内容触景生情发展

∙B.内涵睹物思人演变

∙C.记忆浮想联翩优化

∙D.文化推陈出新成长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先看第一空,根据句意,应填入与“外形”相对的词语,因此首先排除C、D项。

第二空填入的词应该可以说明建筑对于后人的意义,故“触景生情”和“睹物思人”均可,都表明了建筑可以让后人回想从前。

第三空,对比“发展”和“演变”,“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而“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

比较而言,“发展”所强调的变化的趋势是上升的,而“演变”强调的是时间的久远。

由“岁月留痕”“活化石”等表述可知,应选择“演变”,故排除A项。

11.对任何真正的信仰来说,重要的是精义,而不是表面的文字,任何代替文字理解的偶像,那更不过是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残余。

弗洛伊德把禁止制作偶像看做文化和理智的进步,把那些有崇拜无信仰的偶像、奉承、虚伪、乞求看成是向着奴役本性的后退。

人们供奉偶像,无条件地狂热崇拜,不仅把一切自由和权利,而且把一切愿望、向往,甚至对未来世界的希望都交付给了他。

这段文字最想表达的意思是______。

∙A.要做到真正的信仰,应该摒弃偶像

∙B.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信仰上的做法是不理智的

∙C.供奉偶像的行为是向着奴役本性的后退

∙D.真正的信仰不应浮于形式,而应看其内在精义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真正的信仰重在精义,并通过弗洛伊德对偶像崇拜的观点,从反面说明人们供奉偶像只不过是向着奴役本性的后退,是一种浮于形式的信仰,而非真正的信仰,故D项是文段最想表达的内容。

A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并未说真正的信仰就要摒弃偶像;B项偏离了文段的主旨;C项并非文段重点强调的内容。

故本题选D。

12.对很多人来说,低配并不影响生活质量。

而对一个团队或一个企业来说,低配生活不但不会影响战斗力,反而会以艰苦生活的锤炼、简捷高效的作风催生强大的战斗力。

西柏坡时期,中央军委的作战室只有4间平房,内设1部电话、2张地图、3个科室、4张桌子,却指挥打赢了世界上最雄伟壮阔的三大战役。

如今以色列高级军官的办公室通常只有办公桌、电脑和文件柜三样东西,美国西点军校任何场所都不装空调,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战场、能打胜仗的军人。

当然,多些低配意识,并不是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品位,没有苦去找苦,而是让你在这个充满欲望、太多选择的世界里,学会辨别、学会取舍、学会真正拥有。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______。

∙A.低配对于个人或者团队都是有益无害的

∙B.低配意识能让人们在充满欲望的生活里不迷失方向

∙C.低配意识要求人们学会更好地选择

∙D.人们应该培养低配意识,拒绝不必要的浪费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文段在最后引出主旨,即低配意识要求我们在充满欲望和选择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辨别、取舍、拥有。

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换。

A项所述非文段重点。

B项,文段中并未涉及“不迷失方向”的内容。

D项引申过度。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我们生活在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

我跑遍了世界各地去寻找那些成功的人,要去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

我采访了500多位精英人士后,对成功的定义有了质疑。

到底什么算成功?

更成功又怎样?

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患了“成功综合征”?

为了“成功”,我们急急忙忙地赶路,经常撞着这个碰到那个,我们是不是想过把他们扶起来,说声对不起?

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了身边的人,我们能不能停下脚步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拥抱?

我曾接到一条短信:

“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大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本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_。

∙A.渴望成功的冲动让我们失去了更多可能对我们而言更珍贵的东西

∙B.现代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错误的

∙C.我们的社会患上了“成功综合征”,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

∙D.真正的成功与身份无关,而是得到身边人的珍视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文段在最后得出主旨,即成功真正的含义。

文段论述的主体是成功,A、B、C项论述主体错误,且B、C项说法不符合文意。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事实上,如果科学家完全禁锢在“自然”条件下观察,那么一些现象就不可能被发现。

探索物质本质特征的物理学家们建造巨大的加速器来诱发基本粒子之间的碰撞。

碰撞中产生的一些副产物是存在时间不到十亿分之一秒的新粒子。

然而,这些新粒子的属性却有助于解释原子结构理论。

许多新粒子在世界上一般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我们在自然状况下也没有机会观察到它们。

因此,几乎没有人质疑物理学家们的研究方式。

为了对宇宙有更深刻的理解,即使采用一些不常见的甚至是怪异的方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不知为什么,物理学家用起来合理的方法,心理学家使用起来,就常被认为是不合理的。

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______。

∙A.很多人并不了解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B.科学家经常会借助一些怪异的方法做科学研究

∙C.一些科学研究必需的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具备

∙D.心理学家的地位不及物理学家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文段最后一句话为作者的观点,即相较于物理学家,心理学家使用一些不常见的甚至是怪异的方法常常被认为是不合理的。

换言之就是很多人不了解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但这并不能得出心理学家地位不及物理学家这一观点,D项属于无由推断。

B、C项都只是对现象的陈述,而非作者的观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5.“早上不起床,起床就上网,上网到天黑,天黑不上床”,社交网络带来的是真实生活的缺失,面对面的接触交流日趋减少,孤独感蔓延倍增。

生活需要放慢脚步,停下来跳脱手机的取景框,用双眼去看周围的风景;放下IPAD,陪老爸老妈或者孩子一起做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回想儿时的游戏,同学聚会上再玩一次拍洋画、弹弹珠,朋友见面时给个温暖的拥抱。

适时地抽离社交网络,感受真实的离线社交状态。

小小的改变,点点累积,可能就会让你周围的世界改变。

你肯定会发现,现实生活比虚拟世界更加阳光,更容易感受到真实的快乐,让你的心灵补充实实在在的能量。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______。

∙A.过度依恋社交网络让人们面临真实生活的缺失

∙B.适时抽离网络,可以让人们得到更真实的快乐

∙C.现代人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

∙D.现实生活比虚拟世界更值得人们去感受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文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最后得出文段的主旨,即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相比更能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A项是对文段部分内容的复述。

B项表述错误,抽离网络的同时,也要去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才能得到快乐。

C项表述并非文段重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B}}第二部分数量关系{{/B}}(总题数:

0,分数:

0.00)

三、{{B}}数学推理{{/B}}(总题数:

2,分数:

2.00)

16.71,82,93,104,______。

∙A.105

∙B.107

∙C.111

∙D.115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这是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空缺项为104+11=115。

故选D。

17.1,1,3,4,9,7,______。

∙A.11

∙B.5

∙C.27

∙D.10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奇数项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故空缺项为9×3=27,选C。

四、{{B}}数学运算{{/B}}(总题数:

3,分数:

3.00)

18.某草场有480只兔子,其中白兔、黑兔、灰兔和棕兔分别有160、128、100和92只。

问至少要放出多少只兔子,才能保证放出的兔子中一定有100只颜色相同?

______

∙A.101

∙B.191

∙C.389

∙D.390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抽屉原理,取极端情况,白兔、黑兔和灰兔各放出99只,棕兔全都放出,此时,再多放1只兔子,必然有一种颜色超过100只,因此所求数目为99×3+92+1=390(只)。

19.某超市购进一批原来单价是2.5元的方便面,现价3元,那么半个月可以售出200桶,据以往经验,提高单价会降低销售量,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对减少20桶,问当单价提高多少时,利润最高?

______

∙A.5.75

∙B.4.75

∙C.5.5

∙D.4.5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设提高单价时每件价格提高x元,利润为y元,则y=(3+x-2.5)×(200-20x),此式可以变形为x的二项式,y=-20×(x-4.75)2+100+20×([*])2,所以当单价为4.75元时利润最高。

所以本题选择B。

20.一盒子里装有若干个黄球和蓝球,如果从中取出2个黄球后,袋中剩下的球数的是黄色的球;把这两个球放入袋中,再从袋中取出5个蓝色球后,袋中剩下的球数的是黄色的球,那么袋子中原有黄球和蓝球的数量是______。

∙A.19119

∙B.25117

∙C.25119

∙D.26117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设有黄球x个,蓝球y个,则有[*]得x=19,y=119,因此,袋子中原有黄球19个,蓝球119个。

五、{{B}}第三部分判断推理{{/B}}(总题数:

0,分数:

0.00)

六、{{B}}图形推理{{/B}}(总题数:

2,分数:

2.00)

2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B.C.D.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图形交点个数。

题干所给出的5个图形的交点个数依次是10、9、8、7、6,故问号处图形交点数应为5,只有D项符合。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B.C.D.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题干给出的五个图形中,前一个图形的内部图形为后一个图形的外部图形,且各图的内部图形均不相同。

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七、{{B}}定义判断{{/B}}(总题数:

4,分数:

4.00)

23.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抢夺罪的一项是______。

∙A.余某持水果刀冲入一农村信用合作社,将刀架在柜台职员段某的脖子上,喝令其交出现金5万元

∙B.郝某在一金店选购项链,正在为项链进行包装的店员杜某趁郝某接电话之际,将其选购的项链调换成了款式相同的劣等品,两条项链的差价约5000元

∙C.钱某见一商店门前有一辆尚未熄火的名牌摩托车,车主宋某正在车旁抽烟,钱某最近手头比较紧,陡升歹意,于是快速骑上摩托车逃跑

∙D.田某到潘某开的饭店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放入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然后以潘某饭菜中有苍蝇为由,拒不支付100元的饭钱,并且向潘某索要精神损失赔偿4000元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A项,余某将水果刀架在柜台职员段某脖子上的行为不符合“不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这一要件,排除;B项,杜某实施调包行为的时候是“趁郝某接电话之际”,采用的是不被郝某所知的手段,其行为不是“公然夺取”,排除;D项,田某以苍蝇为由拒绝支付饭钱和诈骗精神损失赔偿的行为不涉及“公然夺取”,排除;C项,钱某的行为符合抢夺罪的所有要件,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C。

24.角色承担是指个体对他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学习,并将这种学习应用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中的过程,其是在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一项不涉及角色承担?

______

∙A.小可经常看到爸爸细心照顾弟弟,于是慢慢地也开始照顾弟弟了

∙B.李总处理事务雷厉风行,作为李总助理的小陈也渐渐改掉了初入职场时的优柔寡断

∙C.夏果想成为像雷锋一样的好人,她经常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D.李木子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常常能左右她的行为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李木子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不能体现出“对他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学习”,也就谈不上“将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