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4484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试题

2017.5

注意事项: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Ⅱ卷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方,无雪不成冬。

每当天降大雪时,乱云便早早落下帷幕,把天空酝酿成一片沧茫。

不久,雪花翩跹而至。

那一羽羽雪花,是从天籁之际而来的精灵,似凝脂的容颜,    ,盈动着我的心弦。

冬雪覆盖的小屋,伫立在原野里,    。

原野是动物的天堂,野兔轻盈跳跃,在雪地觅食;狐狸狡黠地四处张望,找寻目标……冬,正在频频为大地着色,描摹着(简单/简约)流畅的线条,用圣洁的飞花,将(喧闹/喧哗)的凡尘冰封素裹。

皑皑白雪,是北国“特产”的安琪儿,与北方人溶为一体,共同经营着整个冬季,(所以/只是)与其他地域那些转瞬即融的雪,有着天壤之别。

最刺激的是朋友之间,互抛雪球,雪灌满脖颈儿,热闹极了。

再看看被我们践踏成一片狼藉的雪地,不禁又黯然神伤,多美多纯的雪地呀,那种怜香惜玉的情感溢满心头缠绵许久。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帷(wéi)沧茫B.跹(xiān)溶为一体

C.黠(xié)描摹D.藉(jí)黯然神伤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单喧哗 只是B.简约喧闹   所以

C.简单喧闹 所以D.简约喧哗   只是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染尘埃的气质,不与世争的品行  如痴痴守望的老者

B.不与世争的品行,不染尘埃的气质  如静静思考的学者

C.不与世争的品行,不染尘埃的气质  如痴痴守望的老者

D.不染尘埃的气质,不与世争的品行  如静静思考的学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过90分钟苦战,中国男足在主场1:

0兵不血刃地战胜韩国队,奇迹般地取得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的首场胜利。

②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③国家设立的雄安新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新区如何定位?

官方通告中透露出的只言片语,让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神秘。

④参加青岛市第十届“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书画大师们着手成春,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呈献给了孩子们。

⑤《华盛顿与樱桃树》《爱迪生救妈妈》等课文因真实性存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么多“假课文”被指出,给人一种小学语文教材泥沙俱下的感觉。

⑥2月7日,“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在寒冷的冬天绽放,稍纵即逝,赢得了观众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B.日前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认为,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完善扶持优秀原创的政策,形成打击盗版的查证、处罚力度。

C.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中国的航道,埃塞俄比亚和老挝的成功崛起就归功于复制中国模式并引进中国投资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D.《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节目的相继播出,让文化节目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对象,这在文化学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

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

它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

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

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

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

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

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

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

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

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

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

(选自2017年3月《人民论坛》,作者范如国,有删改)

6.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

B.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

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有助于留住乡土情怀。

D.中国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7.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冷清、随意”原因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B.我们不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不能系统地认识、不能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C.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生动的节日符号,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建设不到位,更不必说举行节日仪式。

D.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人们不能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存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形成、内涵、意义,国人对其的淡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方面阐释了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论点。

B.建设节日文化载体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使人感受到欢娱,体会到亲情;举办隆重的节日仪式,可让人领略到美好,体会到善良。

C.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更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相符。

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田,字公载,澶渊人。

登进士第,知应天府司录。

欧阳修荐其才,通判广信军。

夏竦、杨怀敏建策增七郡塘水,诏通判集议,田曰:

“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因奏疏极论,谪监郢州税。

久之,通判冀州。

内侍张宗礼使经郡,酣酒自恣,守贰无敢白者,田发其事,诏配西陵洒扫。

摄度支判官。

袷享太庙,又请自执政下差减赉费,唐介论其亏损上恩,出知蕲州。

俄提点湖南刑狱,介与司马光又状其倾险,改知湖州,徙庐州,治有善迹。

移桂州。

异时蛮使朝贡假道,与方伯抗礼,田独坐堂上,使引入拜于庭,而犒贿加腆。

土豪刘纪、庐豹素为边患,讫田去,不敢肆。

京师禁兵来戍,不习风土,往往病于瘴疠,田以兵法训峒丁而奏罢戍。

或告交耻李日尊兵九万,谋袭特磨道,诸将请益兵,田曰:

“交耻兵不满三万,必其国有故,张虚声以吓我耳。

”谍既得实,果其兄弟内相残,惧边将乘之也。

宜州人魏利安负罪亡命西南龙蕃,从其使入贡,凡十反,至是龙以烈来,复从之。

田因其入谒,诘责之,枭其首,欲并斩以烈,叩头流血请命。

田曰:

“汝罪当死,然事幸在新天子即位赦前,汝自从朝廷乞恩。

”乃密请贷其死。

熙宁初,加直龙图阁、知广州。

广旧无外郭,民悉野处,田始筑东城,环七里,赋功五十万,两旬而成。

初,役人相惊以白虎夜出,田迹知其伪,召戒逻者曰:

“今夕有白衣人出入林间者,谨捕之。

”如言而获。

城既就,东南微陷,往视之,暴卒,年五十四。

田为人伉直自喜,临政以清,女弟聘马军帅王凯,欲售珠犀于广,顾曰:

“南海富诸物,但身为市舶使,不欲自污尔。

”作钦贤堂,绘古昔清刺史像,日夕师拜之。

苏轼尝读其书,以侔古廉吏。

(选自《宋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九十二,有删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贰无敢白者,田发其事发:

揭露,揭发

B.讫田去,不敢肆讫:

到,至

C.乃密请贷其死贷:

代替

D.田迹知其伪迹:

考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久之,通判冀州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B.①往往病于瘴疠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今夕有白衣人出入林间者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苏轼尝读其书,以侔古廉吏②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B.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C.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D.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田在担任冀州通判期间,有一位叫张宗礼的内侍在冀州纵酒放肆,张田告发了这件事,结果得罪了执政大臣,被唐介和司马光弹劾,改为湖州知州。

B.张田分析问题常有独到见解,有人报告说交耻国将要袭击特磨道,许多将领认为应该增加兵力以防不测,张田认为他们是因为国内有变故在故意虚张声势。

C.张田在修筑广州东城的时候,有人传言说有白虎在夜间出现,张田经过一番查证,认为这一定是有人假扮,让巡逻的人按照自己的话在树林中抓到了白衣人。

D.张田的妹妹许给马军将领王凯,南海特产丰富,张田又担任市舶使,有着便利条件,他们打算去广州卖珠子和犀角,可是张田不想玷污自己,没有参加。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异时蛮使朝贡假道,与方伯抗礼,田独坐堂上,使引入拜于庭。

(5分)

 

(2)谍既得实,果其兄弟内相残,惧边将乘之也(5分)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叹新丰孤馆人留:

《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不拘行节,为人所鄙薄,恨不得志,“舍新丰逆旅,主人又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独酌而醉”。

(1)这首元曲善用数量词,请结合前三句赏析其运用的妙处。

(4分)

 

(2)曲子以“都到心头”收束全篇,请概括结句包含的情感内容。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

(2)《扬州慢》里的“,”描写出了词人眼前的扬州一片荠麦丛生、萧条荒芜的景象。

(3)《赤壁赋》中,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面对波涛滚滚、无尽无休的长江,发出了“,”的人生短暂的慨叹。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5个字。

(4分)

对伦敦空气污染问题感到“羞耻”的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已经决意有针对性地推出环保措施。

①,他近日提出,计划让更多司机接受政府3500英镑的奖励,进而放弃旧款柴油车,选购更加环保节能的汽车。

同时,在伦敦搭乘公交车的乘客,一个小时内第一次换乘免费。

②,伦敦也在建设更多环保住宅。

伦敦市中心的巴特西地区的一些新建住宅,最大特色就是“零排放”。

房屋的屋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和发电涡轮,为房间源源不断提供电力;卫生间有地热源泵,常温水在室内循环,室内保持恒温。

 

17.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意连贯,内容统一。

(4分)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初夏的早晨打开窗户时迎面吹来的那股清风,是你独坐一隅聆听歌曲时那种心灵的静谧,,。

幸福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

 

18.下列甲、乙、丙、丁、戊五副对联分别描述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

请把对联对应的节日的正确序号填在横线上。

(4分)

甲: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乙: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丙:

元夕万家宴,宵月千里明。

丁: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清明节④重阳节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_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眼镜

老舍

宋修身有对儿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

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

本打算把盒子放在袋里,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

笔记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占住了地盘。

一拐弯,碰上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

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手一躲,本来没有躲的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

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怕迟到。

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

登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

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

问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

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的土。

心里别扭透了!

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

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碎?

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

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

巧!

越巧心里越堵得慌!

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界!

天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里?

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

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

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一声,可是一看是“他”:

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

话到了嘴边,又回去了。

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

拾了就是拾了,活该。

学生反正比拉车的阔。

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

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

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

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

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

越看不清,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

他越发心里堵得慌。

第二堂是算术习题。

他把眼差不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

他好像把自己丢失了。

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

心中熟记的那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眼镜,汽车,车夫。

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

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

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都在心中冒出来。

一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

可是竟自拾去!

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的。

不怨那个车夫了。

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

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天当然还是头疼。

配镜子去,做不到。

学期开始时,只由家中拿来七十几块钱,下俩月的饭费还没有着落。

家中打的粮不少,可是卖不出去。

想到了父亲、哥哥,一天到头受苦受累,粮可是卖不出去。

平日他没工夫想这些,也不肯想这些问题;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方。

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

他不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

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

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那是掌权立业、袋中老带着几块现洋的象征。

王四想起来了:

“小赵,给你这个。

”从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

“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艺儿。

”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

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

戴上试试,不行,“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

”“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

小赵觉得不上算,可是又真爱眼镜。

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

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体面。

王四领着头说:

“真有个样儿!

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

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

“送给我的?

”小赵钉了一句。

“真送给你!

小赵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

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

回头看了看,拉车的们并没把眼看着他。

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

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戴惯就好了。

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

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

况且掌柜们都必须戴镜子的。

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

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

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

他急于摘镜子……

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

19.小说开头,作者是如何为宋修身丢眼镜作铺垫的?

请简要概括。

(4分)

 

20.这篇小说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析。

(4分)

 

21.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王四这一人物形象。

(4分)

 

22.本文是一个围绕眼镜展开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无良商家最害怕的时候,但过后制假贩假又死灰复燃。

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一旦“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

于是出现了职业打假者,他们知假买假,通过摸查确定目标,大量买进后索赔。

对于职业打假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职业打假是一个打假利器,有人将其视为投机行为。

对此,你怎么看?

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作文,选好角度,确定利益,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潍坊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第六次过关检测参考答案

一、(每题3分,共15分)

1.D【解析】A应为“苍茫”B应为“融为一体”C应为xiá

2.B【解析】简单,指不复杂,头绪少,是相对复杂而言;简约,指简略、简省,常用于指一种风格。

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多含贬义,多指杂音、噪音等;喧闹,中性词,形容有些嘈杂、热闹。

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只是,表示转折关系,根据上下文语境看,选择“所以”,与上文构成因果关系更恰当。

3.A【解析】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由外显的“容颜”到能感知的“气质”,再到抽象的“品行”,按照认识逻辑递进。

继续结合语境分析,痴痴守望强调长时间了望之态,老者让人联想到须发皆白的样子;静静思考强调安静地沉思状,学者无法判定年龄,但会让人联想到外在的儒雅之貌,结合上文语境“白雪覆盖的小屋伫立空旷的原野”,选“如痴痴守望的老者”更恰当。

4.C【解析】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此处不合语境。

实至名归:

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就随之而来。

也说实至名随。

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往往指信息不完整,符合语境。

着手成春,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

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此处不符合语境。

泥沙俱下,比喻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符合语境。

稍纵即逝:

形容机会和时间“稍一放松就会消失”。

这里形容笑脸则不当。

5.D【解析】D(A项成分残缺,缺介词,应为“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B项搭配不当,“形成……力度”应为“增强……力度”。

C项杂糅,应去掉“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每题3分,共9分)

6.C【解析】必然与或然,选项中的“必然”应为原文的“往往”)

7.A【解析】答非所问,此项并不能导致传统节日冷清,因为对西方节日热情的同时也可以重视传统节日)

8.B【解析】A项论点理解不准确,本文的论点应是,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应当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重视文化载体与仪式;C项“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无中生有;D项“母亲节”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三、

翻译成乘机、趁着、凭借,均可,1分,语意1分)

14.(8分)

(1)①一声、一点,强调滴滴细雨,敲击着无眠者的心(1分),渲染了静夜愁思的气氛(1分)。

②“三更”表明夜深(1分),突出愁思难寐,心潮难平(1分)。

评分标准:

内容2分,效果2分。

(2)光阴易逝的感慨,羁旅漂泊的愁怀,怀才不遇的伤感,怀乡思亲的衷情。

(4分)

评分标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6.(4分)①由于旧柴油车排放的尾气是伦敦主要的空气污染源②除大力推广环保汽车和公共交通之外(除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之外)

评分标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示例略。

评分标准:

每句2分;内容1分,形式1分。

内容要扣住“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

评分标准:

每句2分;内容1分,形式1分。

内容要扣住“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

18.(4分)②③①④

五、

19.(4分)

⑴第一段写宋修身袋子里装满了东西,眼镜盒只好卷在杂志里;(2分)

⑵路遇同学打招呼,遇到汽车,躲撞到了墙上;(2分)

⑶赶路慌张,怕迟到。

(2分)

(答出两条即可)

20.(4分)

⑴口语化,以短句为主,富有地方(北京)语言特色,如“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如“戴上镜子确是体面”。

⑵凝练,通俗,幽默,形象,含蓄隽永,如“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

(意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