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4364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周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条件:

光照,二氧化碳下(3)。

“无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详解】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条件:

光照,二氧化碳(由NaHCO3稀溶液提供),故C、D项错误;“无空气”可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A错误,B正确;★答案★选B.

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在内膜内有类囊体薄膜,分布着色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

【详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基本不吸收绿光,所以叶子呈现绿色,A错误;

B.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来自于光反应,不来自于有氧呼吸,C错误;

D.在暗反应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的物质是,一分子被固定,产生两分子,暗反应不能直接将3个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D错误。

故选B。

3.(08广东生物)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能形成ATP,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A错误;

B、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B正确;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并释放氧,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都有ATP生成,但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气,C错误;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D错误。

故选B。

【点睛】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不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还有无氧呼吸;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依赖氧、叶绿体合成ATP不依赖氧;.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4.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C.O2释放量D.CO2吸收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体鲜重增加量主要来自水,水主要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故不能用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转换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过程.可以根据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释放氧气的量和生成的有机物量来衡量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A、鲜重增加量主要与水的吸收相关,A正确;

B、干重增加量与有机物增加相关,B错误;

C、O2释放量是光合作用产物,可以表示有机物增加量,C错误;

D、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原料,也可以表示有机物增加量,D错误;

故选A。

5.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

A.叶绿素a与叶绿素

B.叶绿素a与叶黄素

C.叶绿素

与胡萝卜素D.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外界光照、适宜温度和必需的矿质元素等。

【详解】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原理是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原理是b的组成元素中含有镁元素,且合成需要光照的供应,所以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叶绿素a与叶绿素b。

故选A。

6.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B.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分解有关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膜上的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转换的光能可用于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A、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转换的光能可用于合成ATP,A正确;

B、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而ATP的消耗发生在暗反应过程中,与色素无关,B错误;

C、色素转换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水的光解,水光解可以产生O2和[H],C正确;

D、叶绿体中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熟悉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

7.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

A.大量吸收绿光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的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A项错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几乎不吸收绿光,B、C错误;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叶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08上海理综)20.在上海种植的新疆哈密瓜往往没有原产地的甜,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的

A.空气质量差,光合作用强B.土壤肥力足,呼吸作用弱

C.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D.海拔高度低,水分散失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上海和新疆相比,新疆的昼夜温差明显大于上海,白天气温高,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详解】在上海种植的新疆哈密瓜没有原产地的甜,原因是:

新疆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昼夜温差大,植物适应这样的环境,其细胞液(糖)浓度高。

上海不具有新疆的环境条件,因此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不如原产地的甜。

故选C。

9.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黄化叶片叶绿素含量少但是叶黄素含量高应有色素带A错误;

B.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B错误;

C.叶绿素呈绿色使提取液呈绿色。

C正确;

D.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D错误。

10.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

B.只要提供

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

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光照下叶绿体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不需要O2,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需要丙酮酸和O2,A错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O2和ATP,不需要线粒体提供ATP,B错误;叶绿体中光反应过程必须有光,线粒体产生ATP过程不需要光,C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图甲中可以看出,随干旱时间延长,叶片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A正确;比较图甲和乙,图甲中光合速率在第2天就开始下降,而图乙中叶绿素含量在第4天才开始下降,因此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B正确;图乙中,实验2-4天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C错误;实验2~4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很有可能是由于干旱,气孔关闭,导致叶片中CO2浓度下降而引起的,D正确。

1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产物中如果有CO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

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

有氧呼吸过程中:

分解葡萄糖:

产生的二氧化碳=1:

6;无氧呼吸过程:

分解葡萄糖:

产生的二氧化碳:

酒精=1:

2:

2;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

【详解】A、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乳酸发酵产物中没有CO2,故A错误;

B、b条件下,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8中有氧呼吸释放3,则无氧呼吸释放5,根据以上比例可计算得:

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2,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5/2,故B错误;

C、c条件下,O2吸收量为4,CO2释放量为6,计算可得,仍然有3/5的葡萄糖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d条件下的O2吸收量为和CO2释放量相等,只进行有氧呼吸,故C错误;

D、d条件下O2吸收量为和CO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而CO2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有氧呼吸过程中:

分解葡萄糖:

产生的二氧化碳=1:

6;无氧呼吸过程:

分解葡萄糖:

产生的二氧化碳:

酒精=1:

2:

2。

13.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

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

氧气来自光反应水的光解,光照强度为a时,有氧气释放,所以光合作用没有停止,CO2含量照光后光合作用吸收比照光前低。

14.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

请问,突然改变的条件应是(  )

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的浓度

C.升高环境中CO2的浓度D.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五碳化合物突然上升的原因有2种:

①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量不变,而消耗量减少;

②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量增加,而消耗量不变。

【详解】停止光照以后,光反应停止,[H]和ATP下降,C3的还原减弱直至停止,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量减少直至为0,但五碳化合物的消耗量不变,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A错误;停止光照并降低CO2的浓度以后,光反应停止,[H]和ATP下降,C3的还原减弱直至停止,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量减少直至为0。

虽五碳化合物的消耗量亦减少,但大于0,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B错误;升高二氧化碳浓度,五碳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而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量不变,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C错误;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五碳化合物的消耗量降低,而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量不变,所以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升高,D正确。

故选D。

【点睛】理清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联系,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15.抽除叶片中的空气后放入盛有新制的冷开水的三角瓶中,研究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四组中可以说明CO2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是()

1

光照

20℃水浴[

新制的冷开水

2

厚纸遮光

20℃水浴

加少许NaHCO3粉末

3

光照

冰水降温

加少许NaHCO3粉末[

4

光照

20℃水浴

加少许NaHCO3粉末

 

A.1号B.2号和4号

C.3号和4号D.1号和4号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要证明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唯一自变量为是否提供CO2(该实验由碳酸氢钠提供),因变量是相同时间内叶片上浮数量,其他无关变量如光照强度、温度都应相同且适宜。

【详解】A.1号缺少实验组,A错误;

B.2、4的单一变量是光照,B错误;

C.3、4的单一变量是温度,C错误;

D.1、4的单一变量是二氧化碳,且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D正确。

故选D。

16.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发生的有关代谢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化合物,①~④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量的改变对①无影响

B.④产生的[H]和ATP可以在①受阻时维持③的进行

C.只有①②③过程一定发生在细胞器中

D.乙中C的转移途径为乙→C5→C3酸→C3糖→C6H12O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发生的有关代谢过程,①过程释放氧气,产生[H]和ATP,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甲是水;③过程消耗[H]和ATP,制造葡萄糖,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乙是CO2。

②过程氧气参与,消耗[H],产生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丙是水;④过程葡萄糖分解产生CO2,产生[H]和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

CO2量的改变也会影响其还原过程,进而影响ATP的形成,影响光反应进行;①过程叶绿体中的光反应受阻,[H]和ATP减少,影响暗反应的进行,④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不能为光反应提供[H]和ATP;④过程中的葡萄糖产生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乙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为乙和C5形成C3酸,进而形成C3糖,合成C6H12O6。

【详解】A、乙CO2量的改变也会影响其还原过程,进而影响ATP的形成,影响①光反应进行,A错误;

B、①过程叶绿体中的光反应受阻,[H]和ATP减少,影响暗反应的进行,④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不能为光反应提供[H]和ATP,B错误;

C、④过程中的葡萄糖产生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①光反应和③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②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C正确;

D、乙CO2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为乙CO2和C5形成C3酸,进而形成C3糖,合成C6H12O6,D错误。

故选C。

17.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

2的时期是()

A.前期和后期B.后期和中期C.间期和末期D.前期和中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和DNA数量比为1:

2的时期应为DNA分子复制之后,着丝点断裂之前的时期,包括前期,中期,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B、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此时染色体和DNA的比例为1:

1,A、B错误;

C、间期DNA分子复制前和末期,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为1:

1,C错误;

D、前期和中期均有姐妹染色单体,故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此时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

2,D正确。

故选D。

18.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内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可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①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2:

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图②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2:

0:

2,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后期;图③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0:

1,代表有丝分裂的末期结束和间期DNA复制前。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2:

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此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2:

0:

2,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后期,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0:

1,代表有丝分裂的末期结束和间期DNA复制前,所以可以表示细胞分裂完成,D正确。

故选C。

19.黑腹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那么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  )

A.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B.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

C.16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

D.16条染色体,32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的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1)染色体变化:

前期、中期、末期为2N,后期加倍为4N;

(2)DNA变化:

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

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体细胞有4对(8条染色体):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该时期染色体数目为16;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故该时期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相等,即16个。

C正确。

故选C。

20.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如图所示,a、b是一个细胞周期;c、d是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A、根据分析,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a和b是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c是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

C、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d是分裂期,C正确;

D、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而b是分裂期,D错误。

故选D。

21.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B.②一③一①一④一⑤

C.①一⑤一④一③一②D.⑤一④一③一②一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丝的形态①;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丝形成染色体⑤;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动到细胞中央④;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③;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一个着丝点上只有一个DNA②。

因此图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为①一⑤一④一③一②。

所以C正确。

A、B、D不正确。

22.将等量甲、乙两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8小时,测得的数据见表。

据表分析,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

植物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O2的增加量

22℃

120mL

绿

22℃

15mL

22℃

0mL

22℃

80mL

绿

22℃

10mL

 

A.植物种类

B.光的颜色

C.温度

D.植物器官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同植物叶片在不同光下,都有氧气释放,说明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根没有氧气的释放,反而消耗氧气,说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植物的不同器官,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下列属于衰老的人体红细胞特征()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②某些酶活性降低③色素积累增多④核体积增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①细胞衰老后,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萎缩,①正确;

②细胞衰老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②正确;

③细胞衰老后,色素积累增多,③正确;

④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④错误。

故选B。

24.下列对细胞凋亡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A.蝌蚪在变态期,尾部细胞将发生凋亡,能转变成正常

成体蛙

B.细胞的凋亡有助于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C.细胞凋亡是由致病因子引发的急性损伤,引起细胞破裂,导致炎症反应

D.细胞凋亡的特征是散在的、逐个地从正常组织中死亡和消失,机体无炎症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所以选C。

25.下列对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C.细胞凋亡可导致细胞癌变

D.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答案★】C

【解析】

【详解】癌细胞是细胞内基因突变,使其变成只分裂不分化恶性增殖细胞,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变成近似的球形,易于扩散,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变化均可以使其改变,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的死亡,不导致细胞癌变。

故选C

26.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