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4326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docx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

国外名人谈话演讲类节目

篇一:

中美电视谈话类节目比较

  中美电视谈话类节目比较

  “谈话”是人类最普通的信息传播以及交流方式。

人类现有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人际传播,一种是大众传播,谈话节目是最能体现两者结合的形式。

谈话节目起源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的TONIGHT(1954年推出)看成是第一档谈话类节目。

经过50年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业的主力军,在节目播出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节目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新闻信息类、综艺类、人际关系、心理分析和日常生活类,以及为特殊群体专门设置的谈话类节目等。

其中反映私人问题和非常规人际关系的娱乐性节目,是当今美国数量最大的谈话类节目,著名的有OPRAHWINFRE,DAVIDLETTERMAN和JENNYJONES等等。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1993年东方电视台推出)到如今不过8年的时间,而《实话实说》推出则是在90年代中期。

此后谈话类节目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这些节目包括《相约夕阳红》、《当代工人》、《读书时间》、《五环夜话》、《朋友》(中央电视台),《有话好说》(湖南电视台),《往事》、《财智时代》(湖北电视台)等等。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并非偶然。

当社会舆论的宽容度可以达到电视谈话节目所要求的临界点的时候,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黄金时期便到来了。

  由于中美社会和文化背景存在很多差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中美电视谈话节目进行比较和分析,力图发挥美国谈话节目对我们的借鉴作用。

  一、话题选择

  美国社会追求自由、崇尚冒险、信奉个人主义,正因为如此,美国谈话节目敢言天下能言之事,大到时事政治、国际态度、种族冲突,小到家庭琐事、性变态、吸毒、卖淫等,可谓诸事囊括其中,多选择新奇、刺激、有冲突的话题。

这种选择的目的,是媒体为了迎合观众口味,提升收视率,以实现其商业利润。

因此美国的谈话节目往往不以鲜明的价值判断和教育引导为前提,但常常让人耳闻目睹一些刺激、敏感或稀奇古怪的事情。

例如JENNYJONES有一期节目话题是讨论少女卖淫的问题,7位少女在节目中充分展示了她们引以为荣的身体和用身体换取的钻石、衣服、钱?

?

她们的母亲则表示出惋惜、激忿、无奈,该节目收视率很高,可见它涉及的性交易和家庭教育问题被美国观众普遍关注。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注重社会的伦理道德,主张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社会利益,这决定了中国电视台的主流并不把个体的人作为主要的关注点,更多强调宣传教育作用。

某媒体负责人曾经说:

“社教节目重在‘教’”。

因此与美国谈话节目猎奇性不同,中国的谈话节目注重教育性、指导性和政治性,在观点上带有明显的舆论导向性,选题范围受到限制,讨论的主题大多集中在不太敏感的社会问题上。

以《实话实说》为例,选题往往停留在一些社会热点和具有社会共识的话题上,如《小巷总理》、《下岗后应该怎么办》等,节目也算热闹好看,但是缺乏对个体层次的探讨和关怀。

例如《聪明的烦恼》以两位大学生的成功、挫败、再成功的经历为情节主线,谈及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分低能、综合素质较差等,但都只是掠掠皮毛、不痛不痒。

  二、主持风格

  西方业界用一个词称呼主持人——ANCHOR(锚),说明了主持人在电视栏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其风格与成败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个人的风格与魅力。

在美国,谈话节目几乎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DAVIDLETTERMAN,JENNYJONES等,被誉为“谈话节目皇后”的黑人女主持人OPRAHWINFRE主持她的谈话节目已经30多年。

美国电视界选择主持人,看中的不是个人容貌仪表,而是学识、经验和幽默感,众多貌不惊人的美国主持人都有令人目眩的辉煌成就,因为内在素质

  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甚至因为更多的经验历练,使主持人的魅力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

  相比之下,我国主持人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幽默感三方面都稍逊风骚,原因在于:

我国谈话节目发展的时间很短,没有产生出世界一流的谈话节目专业主持人。

《实话实说》前主持人崔永元原本是一名记者,并非专业主持人,他的学识、幽默、睿智和平易,使观众淡忘了他毫无特色的容貌,而关注他的谈话内容。

但是,《实话实说》现已失去昔日的辉煌,引发诸多思考。

如今,随着谈话节目的大批涌现,我国急需造就一批知识丰富,灵活机敏,风格独特,富有感染力的主持人,至于年龄、性格、相貌等应当不拘一格。

这已是中国电视界的一种普遍的呼声。

  三、嘉宾邀请

  美国谈话节目的嘉宾身份并不固定,上至总统、国会议员,下至妓女、吸毒者,无论什么身份,来到节目当中,主持人都以普通人待之。

例如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来到DAVIDLETTERMAN节目中,DAVID问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刺头”——

  DAVID:

你搬进了纽约,住进了豪宅,有没有发现每天都有傻瓜开车路过你家门口,冲你的房子大喊大叫?

  HILLARY:

有啊,可能我想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你?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是平等的,交流才可能顺利展开;作为“当事人”,嘉宾才能表明观点,凸现谈话主题。

  而中国谈话节目所邀请的嘉宾多数是名人或专家,他(她)们在节目中的作用是权威指导,提供建议,他(她)们是节目的“参与者”而不是“当事人”,这种区别大抵也是由于中美谈话节目的选题侧重不同所致。

  由于嘉宾的状态不同,一方是“当事人”一方是“参与者”,随之而来的差异便自然而然流露在他(她)们的言谈举止上:

中国嘉宾常常是温文尔雅、不苟言笑,绝不会情绪波动、言辞偏激;而美国嘉宾往往会因为意见相左而“大打出手”。

  四、现场观众

  美国谈话节目现场观众发言极为踊跃,他们或是触景生情发表感慨,或是为嘉宾出主意、想办法,或是以偏激的言辞陈述自己的见解,甚至在现场争辩谩骂。

  例如JENNYJONES关于脱衣舞女的一期节目,观众以过分激烈的言辞辱骂嘉宾,以至于录音师不得不经常中断声音讯号的传输,有时主持人甚至成为观众和嘉宾共同攻击的对象。

  与美国人迥然不同,中国观众在节目现场的参与性要弱得多,绝大多数人恪守“游戏规则”,“不让你说就不乱说”。

主持人给的提问机会和谈话时间也很少,观众需要举手示意,得到许可后才能把个人见解娓娓道来,很少有激烈的言辞。

但这种现象随着观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例如中央二台的《对话》,有一期节目是《夫妻创业》,现场观众大多数是高校学生和白领人士,所以提问很踊跃,而且有些问题很刁钻、富有挑战性。

  五、美国谈话节目的借鉴意义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比较,美国电视谈话节目追求新奇、刺激,表现出一些低级趣味,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源在于美国传媒普遍遵循商业化的运作机制和竞争机制,其消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但得失皆源于此。

正是美国的这种运作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得他们的节目更好看,更富生命力,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坚持栏目化原则,发挥品牌效应

  栏目化原则主要有三点:

周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所谓周期性,就是一个栏目总在每周固定的一天或者每天固定的时段播出。

目前我国电视台都比较注重周期性,例如《东方时空》每天早上6:

30—8:

30准时播出,《夕阳红》

  每天早上8:

30—9:

30播出;湖北电视台的《书记市长访谈》每周五20:

05首播,等等。

日期和时间的固定有利于培养固定的观众群,或者培养收视习惯。

  稳定性包括主持人的稳定和节目样式、风格的稳定。

美国谈话类节目很少更换主持人,如果失去主持人,很多谈话节目宁可就此收场。

TONIGHT(今夜)在4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有过4位主持人,其中JONNYCASON主持了整整30年。

除了主持人相对固定,栏目样式、风格,甚至各板块的组成方式,也保持不变,这些都成为一个谈话节目的品牌标志和外部质量标准,为观众提供了信誉保证。

  而中国各家电视台近几年却频繁改版。

我认为有些栏目之所以开播不久收视率就直线下降,原因在于这些栏目是“克隆”之物,毫无新意,更无超前意识。

湖南电视台的《玫瑰之约》在全国获得成功以后,各省电视台纷纷效仿,一大批婚姻、恋爱、家庭问题的谈话节目涌现在观众面前,有时候同一个时段,几个台都在“谈恋爱”,形成了“可选频道多,可看节目少”的尴尬局面。

因此一个好的谈话节目,应该有一个好的策划团队,在话题选择、节目设置、板块风格、包装形式上都要有新意,如

播出后有了一定影响,就不要朝令夕改,在坚守与创新中培植不倒的名牌谈话栏目。

  

(二)话题切入现实生活,表现手法轻松幽默

  美国谈话节目的话题涉及各种社会问题,大到国际紧张局势、经济危机和环境污染,小到个人的感情纠葛、心理障碍和生活困境,还有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剧变,这些问题足以引起每个人的关注。

美国谈话节目正是因为敢于触及所有严肃敏感的问题,并且直截了当地切入这些问题的核心,才会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尽管美国谈话节目涉及的问题是严肃甚至沉重的,但都可以通过嬉笑怒骂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方式又无疑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润滑剂,对于生活紧张单调,而且总是要面对太多严肃问题的普通受众,确实有抚慰和放松的作用。

  而中国谈话节目选题尽量规避风险与冲突较大的社会问题。

话题内容决定话题当事人,因此必定会慎重选择嘉宾和观众,保持演播室的秩序井然、观点统一,不能有大的原则上的分歧和冲突。

这也是我国谈话节目不能为观众普遍喜爱的一个原因。

  (三)注重对主持人的包装

  美国谈话节目主持人,频繁出现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如赈灾、救助、捐赠等慈善活动;他们也经常参与有一定影响的颁奖典礼,DAVIDLETTERMAN曾做过奥斯卡的颁奖嘉宾;有些主持人参与电影、电视剧的拍摄,OPRAHWINFRE就演过电影。

美国VANITYFAIRMAGAZINE这样评价OPRAHWINFRE——“她在文化上的影响远远超过大学校长、政治家、宗教领袖”,1998年OPRAHWINFRE被誉为“美国最受尊重妇女”,排名第二,仅次于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其得票数甚至高于前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中国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难觅其踪,只有一些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例如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主持人李湘,参与了电视剧和广告的拍摄;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主持人曹颖拍摄了几部电视剧,名声大噪。

这种包装主持人,宣传栏目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呢?

  美国电视谈话类节目采取的是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利润是美国谈话节目的最高指挥;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强调正面宣传功能,教育是中国谈话节目的最高主旨。

  结论:

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有区别是一种正常的电视形态,但电视产业化运作是大势所趋,我们惟有顺应之而不可背离之,这又是不容回避的选择。

而如何作好这篇大文章,还有待于中国电视界付出艰辛的努力。

篇二:

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周磊

  从中国大陆的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尽管从模仿借鉴开始的,但由于政治体制、文化背景以及电视媒体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大陆的电视谈话节目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不同于国外的谈话节目,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话题特征比较

  “话题”是适合特定电视栏目制作和播出的、能够传达节目制作者的理念,并且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或题材。

“选对了话题就是成功的一半”,出色的电视谈话节目往往从话题的征集、确定到题材的深度、广度、可操作性的挖掘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

与国外的谈话节目相比,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题材的选择和观点的表现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表现如下:

  1.话题选择受文化心理制约

  国外电视谈话节目的商业性是明显,其首要的、根本的目标就是千方百计地抓住观众,获取高额的商业利润。

因此,他们很多话题涉及性和暴力等公众敏感领域,娱乐性强。

  曾有学者将美国部分电视谈话节目话题归纳为:

(1)婚姻家庭,包括婚外恋、单亲家庭及同性恋、夫妻性生活等非常隐私敏感的话题;

(2)社会问题,多涉及社会伦理,如中学生性行为、器官移植等;(3)个人生活观,如爱上狱中杀人犯等;(4)医疗保健,有关医疗卫生和身心健康;(5)休闲娱乐,如介绍影视明星、服装时尚等;(6)奇闻逸事,如通灵人等;此外还有生活指南、司法治安、儿童教育等。

  相比美国电视谈话节目,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较少触及政治、性与暴力等敏感话题,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一般为社会生活事件中的“软话题”,主要包括新闻性、社会性热点问题和教育类、主旋律话题。

湖南卫视的《有话好说》因为制作了几期较为敏感的节目(《合同夫妻》、《走进同性恋者》)最终叫停。

这与中国人较为保守的传统心理及现行新闻体制的限制有关。

  2.观点表达受制于主流价值观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直偏重于舆论监督的功能,电视谈话节目侧重于教育性、指导性、思想性,在观点和导向上有明显的倾向性,节目有社会责任和文明教化的功能;而美国的谈话节目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猎奇性、刺激性以及充分展示性,他们的节目不进行观点的评价,不存在价值观的导向,仅仅还是展现所讨论的各种观点和现象。

这与中国大陆的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有关,他们还没有走向完全、自觉的独立判断,与“传播者还没有达到一种默契”。

  《实话实说》曾做过一期《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的节目,本意是要告诉人们:

不要回报是高尚的,要回报也是合理的。

将这两种观点呈现在观众面前希望观众自己去分析、判断。

但该节目播出后就遭到了观众的质问:

到底要不要回报,你们提倡什么?

《实话实说》栏目也差点因此而走向终点。

最后节目策划组不得不反思:

“我们希望中国未来的电视能给观众以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能力,但这种权利和能力是需要时间的,眼下我们必须做好的是把我们的导向意识或作为媒介倾向的观点高明地体现在节目里”。

  二、主持人特征比较

  在美国,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被称为“host”,这个词的本意为“主人”,即节目特性要求主持人能够像“客厅”或“沙龙”的主人那样,充满亲和力,有效调动大家谈话的情绪。

主持人既是谈话的参与者,又是谈话的实际组织、控制者,主持人个人的风格、魅力是谈话

  节目成功的决定因素。

他负责用提问来维系谈话,负责分配谈话时间,可以打断其他谈话者,可以转移话题,控制谈话的节奏和进程。

  国外谈话节目主持人个性鲜明,个人魅力突出,富有较强的感召力。

如美国谈话节目《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主持风格就是“满怀兴趣和同情的倾听”并让自己显得像是观众的一员;而《奥雷利实情》的主持是有名的“毒嘴”,以不留情面的尖锐提问闻名;拉里·金更是经常打断嘉宾的话来保持节目的节奏。

他们敢于表现、生动、活泼、并且能够从容调侃。

主持人只有在谈话节目中凸显“个性”风采,才能充分展现自我魅力,取得他人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个性”不仅包括主持风格、语言、状态,更是其自身成长经历、情感体悟及知识阅历积淀的一种体现。

多年来,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主要出现在大型文艺晚会和综艺节目上,所挑选的主持人多侧重于容貌、仪表、声音等素质,培养的适合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并不多。

  纵观国内让人印象深刻的主持人,无不是个性突出:

如机智幽默、“像邻家大妈儿子”的崔永元,知识渊博、长于“控场”的马东,稳重沉着、赋有“质疑”精神的王志及真诚聪慧、善于“倾听”的张越等。

但是具备这种素质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还是屈指可数,大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个性不强、风格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

  在美国,与新闻节目相比,脱口秀名称和标识设计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更加突出主持人作为栏目“主人”的地位,即直接用主持人的姓名与标识。

主持人称为节目唯一的形象代表。

而且为了突出主持人的号召力及个性,节目形式、话题以及对于话题切入的角度都是根据主持人的特点确定的。

再者,美国谈话节目很少更换主持人,若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失去了原来的主持人,许多节目宁可就此收场。

如《唐纳休访谈》持续了38年,《今夜》的琼尼·卡森主持了整整30年,具有超级影响力的《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也持续了近20年。

  在我国港台有以主持人命名的谈话节目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等,也有根据主持的风格为其量身定做的节目如《锵锵三人行》。

反观我国大陆的谈话节目,则比较重视谈话栏目的推出,选主持人时对其定位不准,还有的盲目更换主持,比如让善于“以情动人”的倪萍主持带有思辨理性色彩的《文化视点》,更换《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都导致了收视率急剧下降。

  三、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特征比较

  节目的收视是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过程的完整需要观众的热情参与。

从广义上来说,谈话节目的嘉宾指的是所有被邀请到节目现场参与谈话的人,包括了现场观众;而狭义的“嘉宾”则仅指坐在主景区与主持人共同构成谈话主体的人。

嘉宾和现场观众是谈话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他们的选择也是决定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

  现场观众首先要有热情,对谈话者的发言能有明显反应;其次有的节目也要求所邀的现场观众对某一话题比较感兴趣、有自己的见解和表达的欲望。

受媒体性质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陆的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和现场观众有以下特点:

  西方电视节目往往将新闻视点“下移”到普通民众身上,在做人物访谈时更看重嘉宾的知名度和传奇性。

如美国广播公司的《政治不正确》,它每晚从不同职业中物色四位普通观众代表,由主持人挑起当天最热门的话题争论,让他们发表对各类事件的看法;奥普拉·温弗瑞在节目里对那些对种族和性别问题有兴趣的嘉宾更感兴趣。

  大陆谈话节目中嘉宾在大比例上往往是以专家和名人为主。

如《对话》栏目选取的都是“世界级嘉宾”,《实话实说》几乎每次都

  会请相关话题领域内的专家,即便是做“小人物”的《往事》也往往拥有不平凡的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经历。

  2.嘉宾现场表现“有分寸”

  西方文化重视个人意愿的表达及个人发言的权利,主张通过激烈的对抗和冲突,释放个人真实的内心感受,实现社会自我平衡。

因此,美国谈话节目的现场观众发言极为踊跃,他们大胆陈述不同见解,在谈话现场常常能看到观众与嘉宾激烈争辩的场面,也不乏大吵大嚷乃至大打出手的情景。

比如在《里韦拉讨论》的一期节目中,观众与嘉宾在种族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一人向对方扔了一把椅子。

  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以和为贵”,为追求人际和谐而尽量避免公开的冲突。

而且有诸如“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祸从口出”等格言的流传于世,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一般谨言慎行、温文尔雅,现场观众表现出的参与性较弱,与台上嘉宾、主持人间互动不足,谈话现场也较为“平和”,缺乏争辩和冲突。

  四、节目经营策略的比较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不过十余年,却已经有超过200个的谈话节目相继出现,但精品节目不多,模仿跟风现象严重。

美国谈话节目发展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其栏目的数量也只不过是百余档,但名牌栏目层出不穷,影响深远,这与美国电视界对谈话节目的经营策略有关。

  美国电视谈话节目注重“栏目化”原则,尽量保持节目的周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具体表现在:

(1)节目播出时间的稳定性;

(2)保持主持人和节目样式的稳定性;(3)十分注重品牌效应。

这种做法造就了一些风格独特、样式成熟的名牌栏目,同时也为谈话节目“固定”了一批忠实观众。

  相比之下,中国电视节目栏目化的意识的形成则要晚很多。

近年来,节目编排技巧开始得到重视,对受众收视心理、习惯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这些进步有利于电视节目品牌的建设。

但目前中国电视节目中频繁改版,不顾收视群体抢占“黄金时段”,随意更换主持人等现象也不容忽视。

这对节目的稳定性极为不利。

  综上,目前大陆电视谈话节目总体特色可概括为:

注重引导、社会协调功能,有较强的伦理道德色彩,而娱乐功能较弱。

具体表现为:

社会生活事件的“软话题”成为常规话题,很少触及政治、性与暴力等敏感话题;在观点的导向上有明显的倾向性;表现形式上,主持人及嘉宾、观众皆温和有礼,缺乏激烈的冲突和交锋;优秀的节目主持较少,个性不鲜明。

谈话类节目的栏目意识还有待提高。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篇三:

大型谈话类节目

  大型谈话类节目《开讲了》节目浅析

  《开讲啦》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从节目开播以来,它便凭借借独特的创新,立意深远,向当下的青年人传递着精神正能量,每期都会有不同个性、不同表述方式、不同价值主张的嘉宾为青年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不仅获得了收视率的成功,更被誉为是“90后大学生打造的思想价值观的交流平台”,现就从《开讲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话题,嘉宾,节目的环境内容与氛围方面带大家略作简析,探求现在谈话类节目创新的方向和启示。

  一,主持人

  《开讲啦》由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

而了解小撒的人都知道,他文艺出众,性格爽朗,款款而谈。

主持的风格时而严谨镇定,时而幽默风趣,并深受广大青年观众喜爱。

一个的电视节目的成败或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及其主持风格。

他是当代青年的一员,也是部分青年们的榜样。

选取他作为《开讲了》的主持人是最合适不过的。

他是节目中演讲者者与青年人之间的桥梁,引导着话题走向。

撒贝宁作为创造者、主持人,在主持这档节目时,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节目嘉宾的实际思考,以丰富的手段表达出来,是在和受众一起感悟社会与人生。

在《开讲了》迎来成功和掌声的同时,撒贝宁也迎来了主持事业上的春天。

他被评为年度最佳主持人。

他用他诙谐幽默,精彩多变的主持方式和不断的努力和转变,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仅仅只会一本正经,表情严肃的《今日说法》的新闻评论员二话题

  一个节目的定位至关重要,《开讲了》的节目定位是面向广大青少年观众,是关于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如青春和梦想而展开的双向讨论。

每期的开始,都会抛出一个话题。

先由嘉宾开始大概十五分钟的话题演讲,再由台下观众和嘉宾围绕话题展开双向讨论。

他们演讲的主题均是当下青年人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讲述着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他们的演讲鼓舞着青年人,用最真实的故事和最质朴的语言去激励青年人。

这些话题时而平易近人,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剑走偏锋。

如周杰伦作为嘉宾的一期,有观众诘问周杰伦在塑造全民偶像的同时会不自觉地导致某些青少年盲目跟风,问他作何感想时,话题犀利,言辞激烈。

而换来的却是周董结合自身实际的娓娓叙说。

他们以自身的经历来与观众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生活、成长、学习以及追求梦想的故事,还有他们成功背后的血泪、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探索和理解。

这些都是年轻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这些内容给予年轻人更多的人生思考和价值感悟。

另一方面,《开讲了》的话题的成功定位也使它在谈话形式上别具一格,给当今谈话类节目注入了创新和生命力

  三嘉宾

  《开讲啦》以访谈形式进行,每一期演讲嘉宾都是青年人心目中的偶像,首先,节目在嘉宾选取上标新立异。

《开讲啦》节目在嘉宾选择上启动了“青春代表校园行”,在各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当代青年喜欢听或者期待听谁的演讲,最终根据调查反馈来确定演讲人。

其次,节目嘉宾范围广泛。

涉及有科技界、教育界、文学界、政界、商界、文艺界、体育界,有歌坛怪才周杰伦,航天英雄杨

  利伟,影帝周润发。

这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人,虽然他们职业和经历各异,但他们通过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受,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并为他们答疑解惑。

如李连杰作为嘉宾的一期里,青年观众问道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有什么是成为追梦的最大阻力时,李连杰说人只要自信便无阻力,相信自己就能成功。

不仅让观众了解明星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更让青年观众与明星的互动和共鸣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而这些是满满的正能量的传递。

  四节目环境和氛围

  与以往很多谈话类节目只注重嘉宾个人演说不同,《开讲啦》增添了观点的讨论、思想内容的交流等环节,将演讲和青年代表的尖锐发问相结合。

嘉宾通过十五分钟演讲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感悟,然后是与青年代表,现场观众进行现场交流对话,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