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4139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习作

习作: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个身边有特点的人。

教材的第一部分,首先呈现了一系列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活泼俏皮,还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特点:

有表现人物性格的,也有表现人物品质的,还有表现人物兴趣和爱好的。

它们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看到它们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某个人。

接着,教材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围绕教材所给词语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中的词语,由此联想到谁,再说说为什么。

第二层次启发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把视野放宽,说说还能想到哪些这样的词语、哪些人。

为了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教材还设计了两个“泡泡”,引导学生围绕“想到了谁”和“为什么会想到他”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一个“泡泡”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第二个“泡泡”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体现人物特点。

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1.教学之初,可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提供的9个词语,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

再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词语都表现了人物的一个什么特点。

2.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拓展选材范围,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日常生活中有特点的人,并注意引导学生多从正面发现人物的特点。

3.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中两个“泡泡”,然后交流讨论,两个“泡泡”有什么不同,教师可小结。

4.习作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教材提供的示例,尝试给自己的习作取一个合适的题目,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示例中发现给习作取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

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

(扫描本课二维码,下载配套PPT课件)

2课时

1.理解什么是人物特点。

2.初步领会描写人物的基本要领:

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内外阅读,接触到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一定有不少人物在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们敢不敢和老师来玩一个名著人物猜猜猜的游戏?

PPT出示:

1.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

(孙悟空)

2.手拿鹅毛扇,神机又妙算。

(诸葛亮)

3.赤手空拳打老虎,喝了烈酒十八碗。

(武松)

4.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

(哪吒)

此环节也可以加上猜人物的依据,比如:

外貌、性格、爱好等。

2.师:

这些人物给你的印象怎么这么深刻?

你们为什么一猜就中?

生汇报交流。

生1:

因为作者把这些人物的特点写得很细腻。

此环节可以出示片段文字让学生猜是谁。

生2:

因为这些人物的个性很有特点。

生3:

因为你说出了这些人物的特点。

3.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有道理!

看来,在平时的交流中,只要你说出了一个人的特点,即便你不说出他的名字,熟悉他们的人也会马上猜出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不管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还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作: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4.师:

读了这个题目,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习作信息?

生汇报交流。

生1:

我知道了这次习作是写人记叙文。

生2:

我知道了要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5.师:

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82页,自由读一读习作提示,看看这一次习作对我们都有哪些要求。

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中的习作提示。

通过名著人物猜猜猜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抓住人物特点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自己身边认识的人,把你熟悉的这个人介绍给大家。

2.相互交流,激发兴趣。

3.师:

今天,我们就把你熟悉的这个人写下来,板书: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发表见解,倾听发言、收集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自由阅读习作提示,弄清习作要求。

PPT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选择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接触过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并选择一两件能表现他鲜明特点的真实而具体的事例,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题目自拟。

(板书:

拟好题目 突出主题 确定人物 特点鲜明 典型事例 体现特点)

2.汇报交流。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

你们把本次习作的要求说得很全面。

3.师:

同学们,习作要求已经明确了,接下来就应该来选择我们要写的人物。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亲人,有老师,有同学,有邻居,还有……在这些人当中,哪一个人最有特点?

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三 拓宽思维,丰富选材

PPT出示:

小书虫 乐天派 运动健将 智多星 故事大王 幽默王子 热心肠 昆虫迷 小问号

1.师:

看到上面的词语你想到了谁?

为什么会想到他?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2.师:

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谁?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师:

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在朝夕相处的学校生活中,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老师的工作认真、尽职尽责;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老师的和蔼可亲、爱生如子……同学的热爱集体,大公无私;同学的先人后己,乐于助人;同学的宽宏大量,坚韧不拔;同学的乐观向上,不畏困难……所有这些都可以写进我们这次的作文里。

但是怎样才能把人物写好、写活呢?

4.说一说。

5.议一议。

(同桌讨论)如何才能把人物写活?

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确定题目,为习作打下基础。

四 指导写作,写好人物

师: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

PPT出示:

要想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2)抓住人物的特点。

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去考虑。

(3)选用典型事例。

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来写。

(4)运用细节描写。

(板书:

细致描写突出特点)

五 出示范文,例文引路

PPT出示: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深色西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面带微笑的中年教师,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

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

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写作的“奥秘”。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

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

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

“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

”我们都摇摇头。

陈老师接着说:

“今天早上,我到农贸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

同学们“哄”地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

我想:

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

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

“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

不信,我读给你们听。

”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大声念了起来。

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农贸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

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

陈老师说:

“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

”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却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

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便问老师、家长或上网查阅资料,不再随便乱写了。

1.学生自主阅读范文。

2.说说习作好在哪里。

3.教师适时总结出以下优点:

(1)习作中教师的特点鲜明——教学经验丰富,风趣幽默。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语文老师的。

(2)事例典型,记叙有条理。

(3)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4)结尾简洁、画龙点睛。

六 动笔书写,完成习作

1.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PPT出示:

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写身边有特点的人。

(2)要选择一两件真实而具体的事例。

  (3)要写出他(她)的鲜明特点来。

(4)要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把最想写的人写在任务单上,内容包括人、特点和用一两个事例来表现。

2.自读修改。

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先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

(教师询问修改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重在激励学生学会自改的方法。

3.同桌交流,互评互改。

4.学生汇报,师点评。

七 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或让他看看,听听他的评价,根据他的评价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只要用好描写方法,选择好典型事例,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好一个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

1.在自主评改的基础上,开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评改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评改结果,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评改习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评改兴趣。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习作评改的重要性,并把习作评改作为一种基本的技能去练习掌握。

3.分享自己的习作,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在交流中修改、完善习作,增强写作的信息。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

上节课我们选取身边特点鲜明的人,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完成了自己的习作,这节课我们围绕同学们的习作情况进行交流,并进一步修改我们的习作。

2.师:

有人说:

“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

”可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精雕细刻”。

可以让学生根据前几节课品评作文的方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谈话导入,复习回顾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但也提出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激发交流兴趣。

1.师:

同学们,前面的几节习作课我们已经尝试了自主评改作文、同学间互评互改作文,大家的进步不小。

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汇报交流。

2.师:

的确,学会评改作文是提高我们习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同学们必备的一种能力。

最近,为了避免同学们在习作评改认识上的局限性,老师还建议大家邀请家长评改、老师评改、朋友评改、同学评改,你选择了哪一种呢?

通过畅谈收获,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修改方法、遣词造句、作文能力等方面的收获,为后面习作的评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读文交流,集中评改

  1.选择典型的作文。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迅速判断学生作文中的普遍问题是什么,并选择带有这些问题的作文作为讲评的例文。

2.课堂评议。

(1)教师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2)提出评议标准,全班评议。

PPT出示:

①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②抓住人物的特点。

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去考虑。

③选用典型事例。

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来写。

④运用细节描写。

可以把整篇习作都读完,再评议;也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如果不突出,原因在哪里,怎么改。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3)评议时说说习作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一般包括这些方面:

PPT出示:

①描写外貌,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

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须

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

②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出的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③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

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

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④写人还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

3.学生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 引领修改作文的方法

PPT出示:

三读修改法——独立修改。

1.一读修改病错,是指我们先大声读一遍作文,边读边修改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

2.二读推敲细节,是指用心默读作文,对本篇习作而言,大家要思考你是否把选取的事例写得新鲜生动了,尤其要重点关注是否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来详细描写了。

这是本次习作修改的重点,我们可以多默读几遍,思考修改完善。

3.三读通览全文,小声读修改后的文章,整体把握,发现问题再次修改。

四 互相评价,互相修改

1.把写好的作文给同学看,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1)关注题目:

看题目是否与内容一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2)关注选材:

具体的事例要真实,要新鲜,一定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

(3)关注写法:

写事例时,要让主人公开口说话,并且抓住他的动作、神态、心理写具体,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拉长了写,写详细,这样人物才会更鲜活,特点才会更突出。

2.互相修改作文或提出修改意见。

可以让学生再次默读他人帮你评改的作文,看看修改后的作文是否更有趣、更贴合文意。

五 同伴互赏

  1.欣赏大家经过修改以后的作文。

2.师生交流。

3.佳作展示:

把修改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都是非常重视修改的,比如:

据说曹雪芹写成文学巨著《红楼梦》后,又批阅十年,增删五次。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多次。

“推敲”的故事大家都学习过,为世人所称颂,所以,诗人贾岛曾经感慨地写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

所以,希望同学们都做一个勤于修改、乐于修改、善于修改的学生。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拟好题目  突出主题

确定人物  特点鲜明

典型事例  体现特点

细致描写  突出特点

结尾简洁  画龙点睛

本次习作教学,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名著人物的描写入手,引出了习作要求。

因为担心有的学生缺少素材,我在学生动手写作文之前,再次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再次激励头脑中没有可写材料的同学。

我想,同龄人的话题会激发后进生的习作热情。

在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我才让学生动笔写,我想,此时同学们应该是有人可写、有事可说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必将能够轻松完成。

采取自评、他评、组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习作储备,在把握要求、动手实践、反复修改、展示评议等过程中,感受写作的乐趣,提高写作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