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409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docx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案详解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六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框架及剪力墙一级,结构总高度为95.00m,屋顶局部标高为98.6m,板筏基,主裙楼以后浇带为界,主楼承台为1.8m厚,裙楼承台为1.1m厚,地下部分层高分别为3.75m、3.45m、4.5m,首层至5层层高均为4.5m,六层层高为2.2m,以上标准层层高为3.5m,本工程主要使用的钢筋主要为级钢和级钢,其中规格分别为Φ32、Φ28、Φ25、Φ22、Φ20、Φ18、Φ16、Φ12、Φ10、φ8、Φ32用于承台,Φ28用于承台、柱及框架梁,Φ25主要用于梁、柱,Φ22用于中筒暗柱,Φ18、Φ12主要用于墙及箍筋、板,Φ12、φ10、φ8、φ6用于板及梁箍、构造柱及箍筋等。

二、施工准备

2.1组织骨干人员熟悉图纸,了解结构特点,考虑钢筋穿插点的顺序,做好翻样工作。

2.2提前提供各部位的材料计划,钢筋进场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并且做好各种规格的材料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组织人员培训,学习规范和操作规程,熟悉料表,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4熟悉掌握新工艺操作规程,专人培训考核。

2.5施工现场清理干净,劳动力安排到位,机械设备(如卷扬机、切割机、弯曲机、电焊机、切断机)进场维修、保养、就位调试,搭设好钢筋操作平台,确保正常工作。

2.6根据图纸和轴线,弹出钢筋位置线,同时准备好绑扎用的铁丝和工具。

(钢筋钩、橇棍)

2.7套筒冷挤压施工准备,套筒供应厂家提前由监理审批,组织Φ32Φ28Φ25套筒及挤压机进场,钢筋冷挤压在现场进行,要求设备摆放相对稳定,防雨。

设施和电源安装到位。

三、机械配置表

钢筋切断机:

2台钢筋弯曲机:

2台卷扬机(1.5T)1台

100A对焊机:

1台砂轮切割机2台套筒冷挤压设备2套

交流电焊机:

1台直流电焊机1台GKH-1电渣压力焊机:

5台

四、钢筋的采购及材质要求:

4.1本工程结构所用钢筋为级钢及级钢,采购前应对多个供应商进行评审,选择具有供货能力,信誉好的合格供应商供货。

4.2钢筋进场及检验:

4.2.1施工所用钢筋应具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

并且所进场钢筋必须与图纸要求一致。

4.2.2进入现场的钢筋应按指定的堆放区分品种、等级、直径、技术证书编号、检验状态及数量等,进行堆放。

4.2.3钢筋运输时,应小心装卸,不得随意抛卸,避免钢筋变形。

4.2.4钢筋进入现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4.2.5如有进口钢材尚应进行化学成份分析检验。

4.2.6进场钢筋外观检查:

(1)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结疤、耳子及夹杂。

(2)盘条允许有压痕及局部的凸块、凹块、划痕、麻面、但其深度或高度(从实际尺寸算起)不得大于0.2mm。

(3)带肋钢筋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

(4)钢筋表面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4.2.7力学性能检查:

(1)热轧钢筋以重量不大于60吨的同一截面尺寸和同一炉号的钢筋为一批。

(2)检验时,从每批钢筋中任取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力试验和冷弯试验,根据一级抗震要求,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4,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25,如有一项试验不符合要求,则再选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作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得使用。

五、主要施工方法:

5.1钢筋加工

5.1.1钢筋下料长度

5.1.1.1钢筋下料长度

a.下料步骤

计算下料长度及根数→填写配料表→切断钢筋→挂牌编号

b.下料长度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外)周长+箍筋弯曲调整值+弯钩平直长度

弯曲调整值

弯曲长度

30°

45°

60°

90°

135°

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弯钩增加长度

弯曲角度

180°

90°

135°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9d

5.1.1.2配料注意事项

a.配料计算时,钢筋的形状,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尽可能做到长料长用,短料短用,以节约钢材。

b.配料时,对外形复杂的圆弧、椭圆弧钢筋及其它异形钢筋应现场采用1:

1放大样尺量钢筋长度,以求准确。

5.1.2加工工艺流程:

进场钢筋检验→钢筋调直及除锈→钢筋切断→变曲成型→按规格、型号、部位捆扎分类堆放并挂牌标识

5.1.3钢筋调直及除锈:

盘圆φ12、φ10、φ8、φ6钢材在使用前必须调直,调直时采用冷拉处理,冷拉卷扬机牵引力,一般为1.5-2.0T,其主要采用控制冷拉率达到调直目的,I级钢筋冷拉率可按3%(但不得超过4%)进行冷拉,现场冷拉时,应预先在冷拉场地尺量确定冷拉前长度和冷拉后长度,做上油标,然后根据盘圆周长计算每次剪断圈数进行控制,如遇部分有锈的钢筋当钢筋冷拉到规定长度后,其外部氧化膜也已基本脱落,达到除锈的目的,螺纹直条钢筋一般不应有锈,进场时应予控制,当有极少数钢筋有锈(但不斑驳)时,采用钢丝刷人工除锈。

5.1.4钢筋切断:

5.1.4.1所有柱立筋及墙体d>16钢筋,因采用电渣压力焊工艺连接,故采用切割机切割,以确保端部圆平;其它部位钢筋及箍筋则采用切断机切断。

5.1.4.2钢筋切割或切断时应根据翻样料表所注长度切断,尺量时应予认真复核,以防差错。

应预先在操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尺寸用的挡板。

5.1.4.3钢筋断料应根据钢筋的部位、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尺量减少或缩短钢筋接头,以节约钢材。

5.1.4.4钢筋切断长度允许误差±10mm。

5.1.5钢筋弯曲成型及堆放

5.1.5.1钢筋弯折及弯钩要求:

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度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d,对于级钢筋末端需作90度或135度弯折时其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5.1.5.2钢筋弯曲操作工艺:

钢筋弯曲前应先划线,根据钢筋加工料牌上标明的尺寸,将弯曲点划出,再根据钢筋外包尺寸,扣除弯曲调整值(相邻两段中各扣一半),以保证弯曲成型后外包尺寸准确,然后上机弯曲,弯曲机工作盘转速:

当d<18mm时,取高速,18≤d<22时,取中速,d≥22mm时取低速。

5.1.5.3半成品钢筋堆放

根据工程各区段安排,将半成品钢筋按规格分类、分区捆扎堆放,并挂标识牌,标识牌上应注明规格、尺寸、数量、使用部位、构件编号等。

5.1.6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全长净尺寸:

±10mm,弯起钢筋弯折部位:

±20mm,箍筋长度:

±5mm,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

±5mm。

5.2钢筋接头:

5.2.1接头方法及要求:

5.2.1.1框架柱及剪力墙竖向钢筋当其直径≥16时采用电渣压力焊,墙竖向钢筋直径≤16时采用绑扎搭接。

5.2.1.2底板钢筋及梁主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连接与套筒冷挤压连接相结合。

墙水平筋及楼面板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与绑扎搭接相结合。

5.2.1.3钢筋焊接接头及套筒冷挤压接头,错开距离应≥42d(对直径>25mm钢筋而言)或≥36d(对直径≤25mm钢筋而言),在此范围内同一根钢筋不应有两个接头,且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应超过50%.

5.2.1.4钢筋直径小于16mm采用绑扎接头时,无论是剪力墙筋、或是楼面板筋,如属级钢筋时搭接长度应为35d,如属级钢筋时搭接长度为30d。

在搭接长度范围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大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25%。

5.2.1.5竖向钢筋连接接点位置:

每层一个连接点,竖筋连接点应错开50%,连接点离楼面高度≥500mm,同时应满足≥h/6和hc,(h为楼层净高、hc为截面的长边),两连接点间距≥35d,并满足≥500mm,剪力墙暗柱钢筋连接点离楼面高度≥800mm,两连接点间距大于500mm,同时还应满足≥35d。

如图:

 

5.2.2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要点:

5.2.2.1闪光对焊应先按规格做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5.2.2.2焊接前应检查焊机各部件和接地情况,调整变压器级次,开放冷却水,合上电闸,方可开始工作。

5.2.2.3为获得良好的对焊接头,应选择恰当的焊接参数,包括闪光留量、闪光速度、顶锻留量、顶段速度、顶锻压力、调整变压器等级等。

5.2.2.4钢筋端头应顺直,在端部15c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等应清除干净,端头处如有弯曲应进行调直或切除,两根钢筋应处在同一轴线上,其最大偏差不得超过0.5mm。

5.2.2.5级钢筋应采用预热闪光焊,应做到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而有力。

5.2.2.6对焊完毕应稍停3-5秒,待接头颜色由白红色变为黑红色后,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以防焊区弯曲变形,同时要趁热将焊缝的毛刺打掉。

5.2.2.7外观质量检查:

每批抽查10%,且不得少于10个。

接头外观应具有适当的镦粗和均匀的金属毛刺,钢筋表面无横向裂纹,无明显烧伤。

接头轴线弯折不得大于4度,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倍钢筋直径,且不大于2mm。

5.2.3钢筋电渣压力焊工艺要点:

电渣压力焊工艺参数如下表:

钢筋直径(mm)

焊接电压(V)

焊接电流(A)

通电时间(S)

顶压压力(KN)

钢筋熔化量(mm)

钢筋压缩量(mm)

18

20-27

250-300

20-25

1.5-1.8

15

20

22

20-35

300-400

25-30

1.5-1.8

15

20

25

20-25

400-450

30-35

1.8-2.0

15-20

20-25

32

20-35

450-600

40-50

1.8-2.0

20-25

25-30

5.2.4带肋钢筋套筒冷挤压工艺要点

5.2.4.1工艺流程:

钢筋套筒验收——钢筋断料、划出套筒套入长度定位标记——套筒套入钢筋、安装压接钳——开动液压泵、逐扣套筒至接头成型——卸下压接钳——接头外形检查。

5.2.4.2套筒规格尺寸及质量要求:

套筒型号应与连接钢筋对应,考虑套筒尺寸及强工偏差,套筒的屈服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应比钢筋的标准屈服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大10%。

套筒的全截面强度应大于被连接钢筋强度。

套筒规格和尺寸允许偏差:

外径±1%,且不大于±0.5mm;壁厚+12%、-10%;长度±2mm;

套筒规格和尺寸(mm)

型号

外径

壁厚

长度

压接标志道数

G32

56

10

192

6×2

G28

50

8

168

5×2

G25

45

7.5

150

4×2

G22

40

6.5

132

3×2

G20

36

6

120

3×2

5.2.4.3操作要点:

5.2.4.3.1钢筋端头应干净、无泥砂、油污、铁锈;飞边或纵肋过高应用砂轮机打磨;

5.2.4.3.2在钢筋端部划定位标记和检查标记。

定位标记与钢筋端头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一半,检查标记与定位标记距离一般为20mm。

5.2.4.3.3钢筋挤压宜分两进行,第一次先在地面上挤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