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912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附解析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碎shì()弄bào()怒

  tānhuàn()chuí()打沉jì()

  淡yǎ()翻来fù()去

  【答案】砸侍暴瘫痪捶寂雅覆

  【解析】区别同音字、形似字:

侍-恃覆-复

  2.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_______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_______(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

  (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_______(颜色鲜明而美丽)。

  (4)他再三________(恳求,乞求)父母让他暑假去华山玩耍。

  【答案】

(1)憔悴

(2)诀别(3)烂漫(4)央求

  【解析】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答案】B

  【解析】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答案】B

  【解析】提取句子的主干:

史铁生发现气息。

据此适当补充,以使句子表意完整。

  6.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体会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2)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答案】

(1)母亲忍受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

  

(2)她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解析】联系本文的主旨,思考两个问题:

母亲忍受的是什么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7.你所在的育英中学七年级

(1)班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

  示例:

主题班会

  

(2)请你给母亲制作一张母亲节贺卡,并写上祝福语。

  (3)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概括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

(1)主题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

  

(2)示例:

不管身边还是天边,你总是把我牵挂;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你总是待我如初;不管年幼还是年长,你总是为我奔忙;不管快乐还是悲伤,你总是伴我身旁。

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愿您永远幸福健康,快乐吉祥!

  (3)示例:

清楚自己母亲生日的中学生人数最少。

感想:

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却很少有子女懂得感恩和回报。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情即可。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8.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答案】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意理解词语。

  9.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案】

(1)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烘托出了“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通过描绘生命力蓬勃的菊花,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的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

六、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10.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1.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答案】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

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2.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案】示例一:

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

示例二:

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评价。

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从正面描写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3)从细节描写入手;(4)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三、拓展阅读

  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

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

“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

”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

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

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

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

“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

”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

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

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

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

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

“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

”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

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

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

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

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

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

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

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

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

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

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11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

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

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12我骑车赶往单位。

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

“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

”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13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14“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15“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

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16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

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

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寒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17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

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

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3.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2)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答案】

(1)料峭:

形容微微寒冷,这里指刚入春时的寒冷。

(2)蹒跚:

这里指母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意理解词语。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14.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2)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答案】

(1)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从侧面反映母亲对“我”的关爱。

(2)这句话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重点语句,赏析句子方法:

寻找赏析点,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

如修辞,该句在文中的作用,语言风格,用语、遣词,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迪,作者的描写角度(听、视、嗅、味、触觉)等。

  15.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段回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

其次,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结构上作用的分析:

结合内容看位置。

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等。

内容上的作用: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

  16.“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好。

①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②新颖,“10毫升”将母爱这一抽象的东西具体化;③以小见大,用“10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

(答出一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作为文章的线索。

  17.母亲节快到了,请给你的母亲发一条信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母爱是雨,沐浴着我长大;母爱是光,照亮了我前行。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祝愿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阅读全文把握主旨。

(2)要注意审题,把题目看清楚。

(3)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附录: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

1:

审题(明确题意)

2:

选材,确定中心

3:

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2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

1:

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

2:

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龙头凤尾)

3:

用词妥当,修辞正确。

(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

4: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

5:

巧设布局,详略得当。

 

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

指文采,文笔

情:

指感情

解析:

半命题作文

题型解析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

如“是我致胜的魔杖”、“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的岁月”、“刷新着我的生活”等。

 

二是后空型。

如“因为有”、“错过”、“追寻那渐远的”等。

 

三是中空型。

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

如“有陪伴的日子”、“留一份…….给你”、“藏在里的精彩”等。

 

四是“两空”型。

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

如“因为我更”、“为画上”等。

 

解决策略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

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

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

仔细斟酌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

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如“我读”,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少了宾语,加上宾语这就行了吗?

不行。

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

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

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澜沧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

以“善待”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

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

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

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

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

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

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

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

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

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

理清思路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

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

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

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

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

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

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

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

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

例如“拒绝”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

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

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

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

例如作文题“我多想”,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

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

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

明确要求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

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

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