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387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docx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

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

马钢高炉稳定顺行的“秘诀”——29个月,29个月高炉稳定顺行,书写了马钢炼铁历史。

连续这个成绩怎么取得?

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年竞争力分析大会上从历史记忆、2016高海潮在股份公司技术先行、管理跟进、文化转变、运行效果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这个剖析既有数据,也有实例;既是自身工作的总结提升,也有他山之石的学习借鉴;既有对马钢炼铁进步的喜悦,更多的是对不足的分析和对打造马钢炼铁文化的思考。

认真品读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聚焦“两大战场”,奋力变革突破。

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马钢炼铁人不断创新,忠诚马钢的家园情怀。

为什么马钢大中小9座高炉可以连续稳定29个月没出问题?

我想这是公司上下都十分关注的大事!

我将从历史记忆、技术先行、管理跟进、文化转变、运行效果这五个方面做出阐述。

01

历史记忆

铁前为什么会有如此长周期的高炉稳定顺行?

2007年以来,马钢每年均有炉况发生失常,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年底至2014年年初,两座4050m3高炉和一座2500m3高2014炉先后失常,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年4月至今,公司9座高炉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行29个月!

从中国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看,与行业平均水平比,我们的铁水成本在2013年时高出46.91元/吨,排名在行业第43

位;2016年1-6月我们的铁水成本低出25.23元/吨,排名在行业第20位。

其中4050m3高炉排名在全方位对标、同口径对比下,在行业上升至第6位。

翻出2007-2014年的数据,我们共发生高炉失常32次,平均下来每年4.5次,铁产量损失210万吨,相当于原一铁总厂一年的产量。

曾几何时有一种邪说,只要市场好、高炉就要倒,我们的高炉确实是有在关键的时候发生炉况大失常的事实,公司本身就是材大于钢、钢大于铁,让人难过。

归结分析32次高炉失常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的分类是:

因高炉操作因素占了31%、因冬季因素占了25%、因原料因素占了22%、因干湿转换因素占了16%、因设备因素占了6%,但是从管理分类追下去,无论是操作、冬季、原料、干湿转换、设备,最终都能归结到人的责任上,均是因为分管方方面面的工作人员责任心和技能水平的不到位,管理的缺失,最终导致了高炉的灾难。

A号(4050m3)高炉2007年2月建成投产,大的失常两次,损失产量34.22万吨。

失常时间最长75天,最短16天。

最后一次失常是2014年1月4日,起因是煤焦化公司天,损失产量75干熄焦设备检修,干焦变湿焦转换,历时.

29.03万吨。

B号(4050m3)高炉2007年5月建成投产,共失常六次,损失产量56.47万吨。

失常时间最长40天,最短20天。

最后一次失常是2014年2月18日,同A号高

炉一样,原因是干湿转换后撑不住了,高炉不顺40天,损失产量14.76万吨。

1号(2500m3)高炉2007年6月大修后第二代炉役投产,共失常三次,损失产量20.85万吨。

失常时间最长30天,最短8天。

最后一次是2013年11月6日,原因也是干湿转换,历时30天,损失产量9.73万吨。

2号(2500m3)高炉2003年10月建成投产,共失常八次,损失产量46.56万吨。

失常时间最长33天,最短8天。

最后一次失常是2012年1月20日,原因是冬季炉冷板漏水造成炉墙粘结,历时13天,损失产量5.2万吨。

3号(1000m3)高炉2004年4月建成投产以来就被认为是个怪胎,先天畸形,无论是马钢内部人员还是外来专家都承认操作有问题,但又不知该如何操作,尝试多次,以失败告终,共失常十次,损失产量27.46万吨。

其中2005年失常高达255天,损失产量28万吨,留下了马钢高炉失常时间之最的纪录。

最后一次失常是2014年3月31日,原因是高炉气流调整不顺,历时27天,损失产量4.90万吨。

除上述五座大中型高炉外,9号、10号、11号、13号四座小高炉也有失常,损失产量24.24万吨,2007年下半年9号、10号、11号高炉先后都一铁总厂经历了四任厂长,月起,2年2008从发生了失常。

但马钢500m3高炉保持在连续稳定运行中。

其中最万幸的事情是对11号高炉炉缸晚期的监控,通过强化管理,在关键时刻,对炉缸监控很到位,因为11号高炉炉缸侵蚀水温

差超预警值,按《炉缸监控管理办法》执行,发出了严重警报,2015年9月30日公司下令停炉,停炉以后对炉缸解剖,发现出铁口周围,隔热碳砖已经没有了,铁水炉渣和炉缸的最外层钢板粘上了,炉缸有四处随时会通,此时能安全停炉是我们非常走运的事情。

02

技术先行

我们马钢首创了高炉体检制度,对高炉的研判实现了以数据化代替经验化的转变。

2014年5月,首次提出高炉体检理念。

2014年8月,高炉体检方法进入初试阶段,设计了高炉体检因子及重要性的排序,《高炉监控与诊断管理办法》发布实施。

2015年1月,高炉体检制度进入中级阶段,回归历史数据带入现行的体检评分表中测试,举办了第一次高炉体检发布会。

2015年7月,高炉体检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在9座高炉上全部采用顺行指数评价法,对应高炉稳定、基本顺行、波动预警状况,举办了第二次高炉体检发布会。

2016年2月,高炉体检制度进入了基本成熟阶段,对高炉体检失分项实施管控,举办了第三次高炉体检发布会。

2016针对体检发循环,PDCA高炉体检制度进入良性的月,7年.

现的问题,以单点课形式在铁前系统讲解,形成案例,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并举办了第四次高炉体检发布会。

应该讲,高炉体检制度在初试阶段只是一种形式,不知道能走多远,

当时仅仅是以高炉实际操作参数偏离设定指标范围为评价依据的,还没有连续的跟踪和分析,有点事后诸葛亮。

到了中级阶段,我们开发顺行指数,但有些指标的设定与炉况关联度不高。

到了基本成熟阶段,我们细化了高炉48个指标,分为ABC三类权重,按照顺行指数进行调整,进行了两轮PDCA循环,高炉体检结果与实际情况可以吻合了。

根据高炉体检的评判标准,我们把顺行指数大于90分定义为稳定顺行,把顺行指数大于75分定义为基本顺行,把顺行指数大于65分定义为波动预警,当顺行指数小于65分时我们就认为高炉炉况已经开始失常了。

每天的体检指标要与昨天比、上周比、上月比,要与顺行的平均水平比,开展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比较可以把控高炉的状况到底怎么样。

针对高炉体检的失分项进行管控,高炉体检的分丢在哪里,要针对主要失分项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

一次次体检形成案例,给了我们启发和验证,要对体检参数的作用重新核对,要进行日常数据收集分析,要有高炉顺行指数趋势图,这是动态循环的过程。

每周对失分项进行分析,调整操作参数,形成小结;每月对案例进行评价,优化权重,提高精度。

对高炉体检失分项实行管控,这是体检后的重要.

工作,发现问题必须采取行动。

讲两个案例。

第一,2016年1月下旬,1号高炉受低温冰冻天气影响,顺行指数连续下滑到77。

检查失分项因素,用数据前后进行对比,清楚地

发现失分项是高炉渣中MgO含量偏低、炉喉钢砖温度也连续下降了。

经过一周对应采取技术调整措施,对症下药后指数恢复到90以上,体检是真的能够抓住根本问题。

第二,2016年6月16日,B号高炉炉况波动,顺行指数跳跃下降至74、69,波动预警。

把体检的历史数据调出来进行检查,统计失分的项目,位居前二的是炉墙温度波动大,炉缸温度不足。

找到原因确认以后立即着手,调料制、控压差、保持充足的炉缸热量。

经过3天调整,边缘气流均匀发展,指数恢复到80以上。

经过实践的验证,高炉体检是科学的、是准确的、是经验的积累、是能力的提升。

高炉体检的运行模式包括班体检、日体检、周分析、月评价,班体检由工长负责,日体检由炉长负责,周分析由总厂和炼铁技术处进行,月评价在总厂、公司层面进行。

高炉体检运行的机制是高炉日炉况分析会、炼铁总厂周体检技术研判会、公司月铁前技术例会。

通过举办体检成果发布会推进高炉体检运行,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形成案例后PDCA循环。

高炉体检运行的效果是对高炉炉况正确预判和波动应对。

我们深切地感到高炉体检必须坚持与完善下去,以数据化、规范化代替模糊化、经验化,将“适量、酌情”量化为数.

据,改变“我感觉”、“我认为”的定性推断。

实施高炉体检最突出的案例是为3号(1000m3)高炉量身定制了《高炉操作指导书》,在成功运营的基础上,去年4月按“一炉一策”在

全公司各座高炉推广《高炉操作指导书》,并对所有高炉操作者举办三次《高炉操作指导书》闭卷考试,达到90分才算合格,这个力度是很大的。

通过这些举措,马钢高炉操作实现数据化、规范化,操作者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马钢实行高炉体检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传方式,以数据说话,精准“把脉”、精准施策,为高炉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技术平台。

高炉操作人员听得懂、问得清、干得实,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为我们自己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技术氛围。

比如说顺行指数与铁水产量的关系、顺行指数与料柱透气性的关系、顺行指数与燃料比的关系,现在走进我们炉前操作室,和炉前技术人员在一起交流,相互间因有对称的信息,遇到困难时很容易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03

管理跟进

2014年10月,马钢发布《铁前系统外部保供预警方案》,建立了铁前预警机制。

最大的压力就是出现问题必须有人来解答问题,形成了快速解决问题的通道。

我们的预警形式多

种多样,可以是早调会预警,也可以是周会预警,可以是书面预警,也可以是微信预警,做到事事有应答、件件有人管,全方位、无死角的“保姆式”服务保供机制初步形成。

外部资

源出现变化,主动应对,采购单位发出预警;铁厂出现变化,发出预警,保供单位查找自身原因;外部变化原因难以判断时,炼铁技术处托底“接球”。

实施铁前预警机制以后,变事后被动调节为事先预警控制,信息传递及时,高炉应对有效,炉况波动减少。

2016年1-7月,因冰冻、暴雨、运输、煤碳资源、矿石资源、有害元素等原因,共发出预警19次,做到次次有响应,次次有应对举措,有力地支撑了高炉稳定顺行。

铁前预警典型的案例是:

2016年4月中旬,三铁总厂A号、B号两座高炉同时出现波动,烧、球、焦炭指标均未发现异常。

炼铁技术处及时在“铁焦信息联动群”发出预警:

“焦炭数据无异常出现,但高炉波动大,各工序自查!

”煤焦化公司立即回复:

“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事”,第一时间查配煤、查焦炉、查干熄炉;港务原料总厂检查混匀矿、高位料仓,整个系统都眼睛向内,迅速行动起来,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

曾几何时,那种一出事各自指责对方,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形销声匿迹了。

从“你”到“我”的转变,是铁前人“以高炉为中心”的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家园意识的体现,最终系统性小波动的叠加影响消除后,高炉恢复正常。

以问题为导向为炼铁生产建章立制。

为了规范高炉管控,建立《高炉监控与诊断管理办法》;为了解决冬季失常,建立《铁前冬季生产方案》;为了解决有害元素的可控性,

建立《有害元素控制与管理标准》;为了规范外部保供“保姆式”服务,建立《铁前系统外部保供预警机制》;为了解决炉缸安全运行,建立《炉缸监控管理办法》。

此外,修订企业标准6个、修订工艺技术规程16个、修订技术条件24个。

公司的管理制度很多,但是很多制度形同虚设。

我们以工艺纪律、专项管理制度检查为抓手,强化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因此,铁前建立的这些标准是落实到位的,如果没有落实到位,高炉是不能实现稳定的,这就在于抓执行力。

规范化的管理,必须由“人治”走向“法治”。

我们在技术管控上,主要是系统联动,统筹管理。

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转变”:

以高炉稳定顺行为中心;由过去的“点菜”制向现在的统筹配煤配矿系统联动转变;由过去原料成本最低向现在铁水成本最低转变。

运行原则是:

高炉内系统秉持“三分原料、七分操作”,保供外系统遵循“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