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809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docx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书

综合实训报告书

实训项目名称: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学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2019年1月7日至2019年1月11日

 

说明

1.综合实训进行期间,学生应按教学计划,将每天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内容、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心得体会等)如实进行记录。

2.综合实训结束时,根据综合实训内容和学习记录书写综合实训报告书。

3.指导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报告内容和实际操作情况等,进行评定,给出综合成绩。

 

 

1实训任务

温度与湿度这两个参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温度和湿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不单纯的受到温度或者湿度的影响,而是受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在工业生产需要实时的监控温湿度,在农业生产中有些时候也需要实时的监控温湿度。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温湿度对人们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影响:

在人们的卧室中,温湿度对人们的睡眠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实时地监控温湿度可以为改善人们睡眠质量提供条件。

通过温湿度测量系统,用户可以了解其工作生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改善其生活的环境。

所以,各种温湿度测量控制系统以各种家电(例如:

空调、增湿器)或者智能硬件为载体进入个人用户家庭。

(1)实现温度和湿度的测量;

(2)湿度的测量范围:

0%~100%RH;温度的测量范围:

0℃~50℃;

(3)湿度的测量精度:

±2.0%RH;温度测量精度:

±0.2℃

(4)在LCD显示屏上显示数据和结果;

(5)设置温度和湿度的上限值;

(6)超出预设定的值,自动报警。

低于设定值,自动停止报警。

 

2实训目的

该实训课程是一门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为基础,综合利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各种工程应用课题的技术学科。

它在现代测量与控制技术中,非电量测最与探测占很大一部分。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沙及多种学科领域,它与工程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等课程关系密切。

通过此实训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实践动手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传感器原理图设计的能力,利用传感器检测非电量信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用仪器仪表的能力,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1)实训了解传感器系统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2)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思维方式,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3)了解温湿度测试原理。

(4)绘制温湿度测量电路原理图,掌握温湿度测量电路工作原理。

(5)学习温湿度擦混感器的特性与应用。

(6)根据温湿度测量原理,设计温湿度传感器的硬件结构电路。

(7)以数字的形式显示所温湿度监控系统测量的温湿度值。

 

3实训要求

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具有更深的理解,将传感器模块与51单片机模块进行相结合操作,熟知温湿度传感器的每个模块的原理与应用、51单片机端口的原理与应用,将书上所学的原理知识运用到实物上面来。

(1)根据实训任务书,利用网络、书籍、文献对相关资料进行查找。

(2)选用集成温度传感器设计室内或仓库的温度检测系统。

(3)画出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原理图。

(4)设计检测电路,及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5)编写出温湿度测量的系统程序,利用单片机模块和温湿度模块进行测温和测量湿度,用液晶显示出数字。

(6)对实物测量进行误差分析,写出分析结果。

(7)整理书写实验报告。

(8)实训分析及总结。

(9)整理书写实验报告。

 

4实训内容和步骤

4.1湿度模块

设计思路:

HS1101是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

测量电路以HS1101为敏感元件,感受空气湿度,空气湿度的不同会改变它的电容值,经过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以HS1101充当充放电电容,产生高、低电平,即一定周期的矩形波。

将信号通过单片机外部中断测量其频率,通过频率-湿度对应表计算其湿度值。

4.1.1HS1101湿敏电容

HS1101是基于独特工艺设计的电容原件,这些相对湿度传感器可以大批量生产,可以应用于办公自动化,车厢内空气质量控制,家电、工业控制系统等。

在需要湿度补偿的场合它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应用。

它具有长时间饱和下快速脱湿,快速反应时间,高可靠性与长时间稳定性的特点。

HS1101在温度Ta=25℃,工作频率为10KHz时的C—RH反应曲线如图1:

图1C—RH反应曲线

可知,HS1101具有很好的线性度的特点。

4.1.2NE555定时器

NE555是属于555系列的计时IC的其中的一种型号,555系列IC的引脚功能及应用都是相容的,只是型号不同因其价格不同其稳定度、省电、可产生的振荡频率也大不相同;而555是一个用途很广且相当普遍的计时IC,只需要少数的电阻和电容,便可产生所需要的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

555定时器内部电路结构及封装引脚图如图2:

图2555定时器内部电路结构及封装引脚图

引脚功能:

1引脚:

GND地线;2引脚:

TR触发器;3引脚:

OUT输出;

4引脚:

RES复位。

当次端为低电平时,则时基电路不工作,此时不论TR、TH处于何种电平,电路输出总是为低电平。

该引脚不用时应该处于高电平。

5引脚:

Vc控制电压。

Vc为控制电压端。

若此端外接电压,则可改变内部两个比较器的基准电压,当该端不用时,应将该端串入一只0.01μF电容接地,以防引入干扰。

6引脚:

TH阈值。

7引脚:

DIS放电端。

该端与放电管集电极相连,用做定时器时电容的放电。

8引脚:

Vcc电源。

双极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是4.5~16V,CMOS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为3~18V。

一般用5V。

4.1.3测量电路

测量电路由HS1101为核心和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电路,如图3:

图3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

(1)电路原理图和输出电平对应表

电路上电后,开始对电容HS1101充电,使得VTH和VTR管脚不同电平时输出状态不同。

表1HS1101充电时输出电压Uo的不同状态:

表1HS1101充电时输出电压Uo的不同状态

VTH

VTR

UO

放电管T

<2/3Vcc

<1/3Vcc

1

截止

<2/3Vcc

>1/3Vcc

1

不变

>2/3Vcc

>1/3Vcc

0

导通

(2)测量原理

555定时器产生的矩形脉冲,一个周期的时间为:

T=TH+TL=ln2(2R3+R2)C,其中TL=CR3ln2,TH=ln2(R2+R3)C;可知占空比:

D=TH/TL=(R2+R3)/(2R3+R2),由此可知,R1越小矩形波越接近于方波,但不能低于一个最小值,此处约为52%,电路中R4为限流保护电阻。

HS1101感受一定湿度时电容值不同,从而会产生频率不同的矩形脉冲信号,图4为一定湿度时产生的脉冲信号。

图4一定湿度时定时器产生的脉冲信号

湿度计算由HS1101湿度-电容反应曲线可知,湿度为55%时对应其电容值为181.5pF,由以上公式T=ln2(2R3+R2)C可以算出,湿度:

55%,频率为:

6607Hz由公式:

(F55为55%湿度对应下的频率,此处为6607Hz)F(Hz)=F55(Hz)(1.1038-1.9368x10-3xRH+3.0114x10-6xRH2-3.4403x10-8xR3)可以计算出不同湿度下对应的频率值。

如表2:

表2不同湿度下对应的频率值

RH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F(Hz)

7289

7163

7040

6918

6795

6671

6545

6414

6277

6134

5982

555定时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由单片机测量与上表对应,即可计算湿度值。

4.2温度模块

设计思路:

是以MF11NTC型热敏电阻为敏感元件,经过利用LM324N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测量电路,输出电压值经过A/D转换,反馈给单片机,经过反运算计算出温度值。

4.2.1MF11热敏电阻

MF11是负温度系数型热敏电阻,即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MF11系列是为测量温度而设计,其次,它还可以用于温度补偿电路等。

4.2.2LM324N低功率四运算放大器

LM324系列器件带有真差动收入的四运算放大器。

与单电源应用场合的标准运算放大器相比,它们有一些显著的优点。

该四放大运算器可以工作低到3.0V或者高到32V的电源下,四个独立放大器是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运算放大器。

它的封装引脚图如图5:

 

图5LM324封装引脚图

4.2.3测量电路

(1)电路原理图

测量温度0℃——50℃,电压输出0V时对应温度为0℃,电压输出5V时,对应温度为50℃,原理图如图6。

图6温度模块测量电路

电路有三路组成:

1)U2:

A组成电压跟随器,用于前级与后级的隔离,避免彼此之间产生影响。

2)U2:

B组成减法器控制电压输出,使后级放大输出电压0~5V

3)U2:

C电压放大电路,对前级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

(2)输出电压计算

设一级U2:

A输入电压为U3,即热敏电阻压降为U3;二级U2:

B输出电压为U7,U7=2U3-0.98;三级U2:

C输出电压为U0,则U0=-7U7,U0=-7(2U3-0.98);这样可以近似认为温度为0°C时,输出电压为0V;温度为50°时,输出电压为5V;

4.3A/D转换模块

4.3.1PCF8591(8位A/D和D/A转换)

(1)芯片封装引脚如图7:

引脚功能介绍

AIN0-AIN3:

模拟输入(A/D转换)

A0-A2:

硬件地址(可编程)

Vss:

负电压供应端

SCL:

I2C-总线时钟输入

SDA:

I2C-总线数据的输入/输出

OSC:

振荡器输入/输出

EXT:

 外部/内部开关振荡器输入

AGND:

模拟地VREF:

参考电压输入

图7PCF8591封装引脚图

AOUT:

模拟电压输出端(D/A转换)

VDD:

正电压供应端

4.3.2PCF8591电路连接

PCF8591可编程硬件地址A0~A2令其状态为100,模拟输入通道选择0通道,参考电源为5V。

模拟地为0V,同时,PCF8591使用时时钟输入端与数据输入/输出端必须接上拉电阻,电路图如图8:

图8A/D和D/A转换电路

前级经过运算由LM324N模拟运算输出的电压信号通过A/D转换器通道0进行转换,经过以下公式进行运算电压,进而计算温度。

电压计算公式:

VAOUT=VAGND+

VAGND=0V

4.3.3温度计算

(1)热敏电阻的计算公式:

Rt=R*e(B*(1/T1-1/T2))

MF11-5K热敏电阻B=3800

Rt:

热敏电阻在T1温度下的阻值

R:

热敏电阻在T2常温下的标称阻值

这里的T1、T2指的是K度即开尔文温度,K度=273.15+摄氏度

(2)由PCF8591计算的电压信号VOUT,即为经LM324放大输出的信号。

前面已指出U0=-7(2U3-0.98),U0=VOUT,U3即为热敏电阻两端的压降,U3=0.49-VOUT/14,由热敏电阻计算公式可计算出温度值。

4.4单片机最小系统

4.4.1电路原理图

图9单片机最小系统

4.4.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组成

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由电源、复位、振荡电路以及扩展部分等部分组成。

(1)电源供电模块:

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来讲,首要问题就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供电模块,电源模块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2)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电路是为了在电路跑飞时使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上外接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

当复位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时复位有效。

复位电平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单片机的两个机器周期。

具体数值可以由RC电路计算出时间常数。

复位电路由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两部分组成。

上电复位:

STC89系列单片及为高电平复位,通常在复位引脚RST上连接一个电容到VCC,再连接一个电阻到GND,由此形成一个RC充放电回路保证单片机在上电时RST脚上有足够时间的高电平进行复位,随后回归到低电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个电阻和电容的典型值为10K和10uF。

按键复位:

按键复位就是在复位电容上并联一个开关,当开关按下时电容被放电、RST也被拉到高电平,而且由于电容的充电,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来使单片机复位。

(3)振荡电路:

单片机系统里都有晶振,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程叫晶体振荡器,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的时钟频率,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么单片机运行速度就越快,单片接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

单片机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

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

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

如果不同子系统需要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可以用与同一个晶振相连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

STC89C52使用11.0592MHz的晶体振荡器作为振荡源,由于单片机内部带有振荡电路,所以外部只要连接一个晶振和两个电容即可,电容容量一般在15pF至50pF之间。

4.5显示模块

图10LCD1602液晶显示器

(1)显示模块是以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它共有16个引脚,1、为负电源端;2脚为正电源端;3脚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节;RS引脚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E端为使能端;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15脚为背光电源正极;16脚为背光电源负极。

(2)LCD1602读/写操作时序图:

图11LCD1602读/写时序图

基本操作时序:

1)读状态:

输入:

RS=L,RW=H,E=H

2)写指令:

输入:

RS=L,RW=L,D0~D7=指令码,E=高脉冲

3)读数据:

输入:

RS=H,RW=H,E=H

4)写数据:

输入:

RS=H,RW=L,D0~D7=数据,E=高脉冲

5实训取得的结果

设计的最终结果是使温湿度测量仪测量并且显示温度,实现温湿度数据的发送与接收,从而实现利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测量,以数字的形式显示测量数据。

它的硬件电路的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系统及显示电路、电源、温度与湿度传感器电路四部分,其中温度模块是以MF11NTC热敏电阻为核心,由LM324输出电压信号,再经过A/D转换,反馈给单片机;湿度模块是以HS1101湿敏电容为核心,测量电路为多谐振荡器电路产生脉冲信号,由单片机外部中断1采集其频率进而计算湿度;单片机采用STC89C52,利用其P2口和P1口用来驱动液晶显示屏目显示和设置温湿度的相关数据。

显示电路采用简单实用的LCD1602液晶显示屏。

单片机的数据口直接驱动。

实现测量,并且在液晶上显示温度和湿度。

经过实验表明,这套系统软硬件设计合理、执干扰能力强、安时性良好,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要求。

5.1电路原理图

图12温湿度检测系统原理图

5.2实物图

图13温湿度检测系统实物图

5.3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ucharcodetab[]={'0','1','2','3','4','5','6','7','8','9'};

staticuintHz;

staticuintflg=0;

sbitRS=P1^5;//数据/命令选择端(H/L)

sbitRW=P1^6;//数/写选择端(H/L)

sbitEN=P1^7;//使能信号

sbitSCL=P1^3;

sbitSDA=P1^4;

voidDelayMS(uintValMS)

{

uintuiVal,ujVal;

for(uiVal=0;uiVal

for(ujVal=0;ujVal<113;ujVal++);

}

voidDelay5us()

{

_nop_();_nop_();_nop_();_nop_();

}

/*************温度测试**************/

//起始信号

voidIIC_Start()

{

SDA=1;

SCL=1;

Delay5us();

SDA=0;

Delay5us();

}

//停止信号

voidIIC_Stop()

{

SDA=0;

SCL=1;

Delay5us();

SDA=1;

Delay5us();

}

//非应答信号

voidIIC_NOack()

{

SCL=0;

SDA=1;

SCL=1;

Delay5us();

SCL=0;

}

bitIIC_ReadAck()

{

bitAckFlag;

ucharuVal=0;

SCL=0;

Delay5us();

SDA=1;

SCL=1;

Delay5us();

while((SDA==1)&&(uVal<255))

{

uVal++;

AckFlag=SDA;

}

SCL=0;

if(AckFlag==0)

return1;

else

return0;

}

//写入一个字节,先操作高位

voidInPutOneByte(ucharuDat)

{

uchariVal;

for(iVal=0;iVal<8;iVal++)

{

SCL=0;

Delay5us();

SDA=(uDat&0x80)>>7;

Delay5us();

SCL=1;

uDat<<=1;

}

SCL=0;//以备下次输入数据

}

//输出一个字节,先操作低位

ucharOutPutOneByte()

{

uchariVal;

ucharuVal;

SDA=1;//释放总线

for(iVal=0;iVal<8;iVal++)

{

SCL=0;

Delay5us();

SCL=1;

Delay5us();

uVal<<=1;

if(SDA)

uVal|=0x01;

else

uVal&=0xfe;

}

SCL=0;

returnuVal;

}

bitwrite_PCF8591address()

{

IIC_Start();

InPutOneByte(0x92);

if(!

IIC_ReadAck())

return0;

InPutOneByte(0x40);

IIC_NOack();

IIC_Stop();

return1;

}

ucharread_PCF8591data()

{

ucharDATA;

IIC_Start();

InPutOneByte(0x93);

if(!

IIC_ReadAck())

return0;

DATA=OutPutOneByte();

IIC_NOack();

IIC_Stop();

returnDATA;

}

/*************湿度测试**************/

voidDectectBusyBit(void)

{

P2=0xff;//读状态值时,先赋高电平

RS=0;

RW=1;

EN=1;

DelayMS

(1);

while(P2&0x80);//若LCD忙,停止到这里,否则走起

EN=0;//之后将EN初始化为低电平

}

voidWrComLCD(ucharComVal)

{

DectectBusyBit();

RS=0;

RW=0;

EN=1;

P2=ComVal;

DelayMS

(1);

EN=0;

}

voidWrDatLCD(ucharDatVal)

{

DectectBusyBit();

RS=1;

RW=0;

EN=1;

P2=DatVal;

DelayMS

(1);

EN=0;

}

voidLCD_Init(void)

{

WrComLCD(0x38);//16*2行显示、5*7点阵、8位数据接口

DelayMS

(1);

WrComLCD(0x38);

//WrComLCD(0x38);//重新设置一遍

WrComLCD(0x01);//显示清屏

WrComLCD(0x06);//光标自增、画面不动

DelayMS

(1);//稍作延时

WrComLCD(0x0C);//开显示、关光标并不闪烁

}

voidDisplay(uintRH,uintT)

{

WrComLCD(0x80);//选择第一行

if(RH==100)

{

WrDatLCD('C');

WrDatLCD('u');

WrDatLCD('r');

WrDatLCD('r');

WrDatLCD('e');

WrDatLCD('n');

WrDatLCD('t');

WrDatLCD('');

WrDatLCD('R');

WrDatLCD('H');

WrDatLCD(':

');

WrDatLCD(tab[RH/100]);

WrDatLCD(tab[(RH%100)%10]);

WrDatLCD(tab[RH%10]);

WrDatLCD('%');

}

else

{

WrDatLCD('C');

WrDatLCD('u');

WrDatLCD('r');

WrDatLCD('r');

WrDatLCD('e');

WrDatLCD('n');

WrDatLCD('t');

WrDatLCD('');

WrDatLCD('R');

WrDatLCD('H');

WrDatLCD(':

');

WrDatLCD(tab[RH/10]);

WrDatLCD(tab[RH%10]);

WrDatLCD('%');

WrDatLCD('');

}

WrComLCD(0xC0);//选择第二行

WrDatLCD('T');

WrDatLCD('e');

WrDatLCD('m');

WrDatLCD('p');

WrDatLCD(':

');

WrDatLCD(tab[T/100]);

WrDatLCD(tab[(T%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