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629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docx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概念

1、森林培育学;2、森林培育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2.、森林培育的对象

3、森林的三大效益

三、论述题

1.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答案:

一、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

1、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人工林和天然林

3、经济效益:

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

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

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

1

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

-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桉树(轮伐期3

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2、林木个体发育,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4、极性,5、再生

二、填空题

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老年期四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成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

4、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的生长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

2

曲线。

三、单项选择题

1、树木直径生长规律符合()型曲线。

(1)S型;

(2)J型;(3)反J型;(4)L型2、树木开花过程属于()过程。

(1)发育;

(2)生长;(3)生长和发育;(4)再生3、树木在花芽分化前的生长为()。

(1)营养生长;

(2)生殖生长;(3)发育;(4)个体生长4、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生长期的长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1)高;

(2)直径;(3)材积;(4)叶5、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的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产量()。

(1)开始减少;

(2)继续增加;(3)保持恒定;(4)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

四、简答题

1、简述树木地上和地下生长的相关性。

2、简述树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3、简答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4、简答森林经济收获量的形成过程。

五、论述题

1、论述提高森林产量的途径和措施

2、论述森林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经营措施。

答案: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

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

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

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2、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

是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

3

质变的过程。

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4、极性:

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

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5、再生:

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

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二、填空题

1、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

2、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

4、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

5、“S”形。

三、单项选择题

1、

(1)S型

2、

(1)发育

3、

(1)营养生长

4、

(1)高

5、(4)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

四、简答题

1.答:

地下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下器官,地上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上器官。

1)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地上部分所需要的水分、矿

物质、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由根部提供。

而根部所需的糖、纤维素等由地

上部分提供。

2)林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存在相互制约。

在年生长周期中首先根系生

长并达到高峰-------随后高生长加快达到高峰----最后根系又开始生长出现第

二次高峰。

4

2.答: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前期是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之后开始开花结实,

进入生殖生长。

林木营养生长和生殖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的关系。

1)依赖关系:

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

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激素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

2)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为:

营养器官的生长抑制生殖器官的生长,反过来生

殖器官的生长也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3.答:

林木个体从种子形成——>植株死亡,大体经历四个生长发育时期。

1)幼年期:

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实时为止。

2)青年期:

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结实之前(3--5次结实)

3)壮年期(结实盛期,成年期):

从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下降为止。

成年期长短因树种而异:

4)老年期(衰老期):

从结实量大幅度下降开始,直至个体死亡。

4.答:

一般的用材来讲,干材蓄积量还不能全部收获利用。

通常在造材过程中

把梢头、伐桩要留在林地上,在工厂加工成材时边脚料也不能利用。

真正能

利用的也只是干材的一部分,这部分由出材率大小决定。

出材率(60-90%)

的高低取决于干材的质量(通直度、饱满度、缺陷等)、用材规格等。

因此,从生物产量到经济产量要经过如下折算:

生物量×经济系数(0.3-0.7),蓄积量

蓄积量×出材率(60-90%),出材量(经济产量)五、论述题

1、提高森林产量的途径和措施主要有:

1)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

速生性、丰产性、

优质性、抗逆性等。

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

而且良种壮

苗要经过精心的栽植才能实现目的。

2)林分结构的调控:

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

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

良好的结构是林分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

为了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生产上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

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因此需要对造林地

5

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小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

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

综上所述,对于用材林造林为了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目的,通常

采取以下六项措施。

即:

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精心栽植、细致

整地、抚育保护。

2、森林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经营措施如下:

1)幼年期:

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实时为止。

特点a:

经过种子萌发----幼树生长等,主要是营养生长。

b:

生殖器官尚未形成,不能开花结实。

c:

在幼年发育阶段,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适

于营养繁殖。

(板栗是极难生根树种,但一年生苗可扦插成活)

经营措施:

a:

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

加强抚育管理

b:

幼年期长短因树种而异,有的树种几年、有的需要几十年。

2)青年期:

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结实之前(3--5次结实)

特点:

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始开花结实。

仍以营养生长为主,

生长较快,结实不多,空籽较多,种子可塑性大,适合于引种。

经营措施:

加强抚育管理,疏伐,改善光照条件。

3)壮年期(结实盛期,成年期):

从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下降为止。

年期长短因树种而异:

特点:

结实数量大而稳定,量多质好,是种子工作的主要时期

措施:

加强林分管理,搞好种实采集、处理、贮藏。

4)老年期(衰老期):

从结实量大幅度下降开始,直至个体死亡。

特点:

结实逐年减少,种子质量差,树木抗性弱,生理机能衰退,枝、梢逐渐枯死。

一般生产上不用此时期种子。

第二章森林立地

一、概念

6

1、立地,2、立地质量,3、立地指数,4、立地级,5、立地主导因子二、填空题

1、组成立地的因子有()、()、()、地形和水文因子。

2、立地级法是采用林分()高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3、立地指数是采用林分()高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4、立地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空间位置和()。

5、造林地种类主要包括荒山荒地、()、()、()。

三、单项选择题

1、立地条件也称为()。

(1)环境;

(2)立地;(3)立地指数;(4)生长条件2、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称为()

(1)环境条件;

(2)生长条件;(3)立地条件;(4)生活条件3、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称()

(1)四旁地;

(2)撩荒地;(3)荒山荒地;(4)农耕地4、立地指数法是用标准年龄时的()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林分平均高;

(2)优势木平均高;(3)最近5年高生长;(4)胸高以上高生长

5、通常立地主导因子的数量为()。

(1)一个因子;

(2)一到二个因子;(3)三个因子;(4)四个因子以上四、简答题

1、简述立地组成因子包括哪些。

2、简述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有哪几种。

3、简答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包括那些等级。

答案:

一、

1、立地(Site):

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质量(Sitequality):

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潜力。

3、立地指数:

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

7

4、立地级:

标准年龄时林分的平均高。

5、立地主导因子:

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的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二、

1、气候、土壤、植被

2、平均高

3、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

4、这一空间内存在的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5、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三、

1、

(2)立地

2、(3)立地条件

3、

(2)撩荒地

4、

(2)优势木平均高;

5、

(2)一到二个因子

四、

1、答:

立地组成因子包括:

1)气候因子:

温度(极端温度、平均温度),降水,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风、雪、雷电等。

2)土壤因子:

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腐殖质、土壤酸度、石砾含量、土壤侵蚀状况、土壤含盐量、成土母质和母岩等。

3)地形因子:

地形是地表的形态变化,可以重新分配气候和土壤条件。

包括:

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凸形平形凹形。

4)水文因子:

水文因子在平原或沙地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子。

在山地水文因子常常不被考虑。

5)植被因子:

地表植物的种类、组成、高度、盖度等都影响将要栽种树木的生长。

此外,植被还是其他立地因子的综合反应者。

8

2、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有:

1)地位级法:

在一个地区根据林分在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将立地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一般分成?

、?

、?

、?

、?

个等级。

因林分平均高受经营措施影响,因此,这个指标并不能准确评价立地。

2)立地指数法:

按照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制成立地指数曲线和立地指数表,优势木高不受间伐抚育影响,因此立地指数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指标。

3)生长段法:

用胸高以上连续5年高生长来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可以消除早期高生长的不稳定影响。

主要适用于幼龄的针叶树。

4)气候因子法:

气候影响森林生产力,因此,可以根据气候因子估测森林的生产力。

一般用于大区域潜在生产力评价。

5)土壤因子法(地形):

通过对土壤或地形因子的分析,评价立地质量。

6)树木生长和环境因子结合评价:

用林木生长指标只能评价有林地,环境因子分析不知道林木生长的效果。

用数学的方法可以使环境因子和林木生长联系起来。

3、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包括:

0级:

立地区域,根据综合自然条件的重大差异(大气候、巨大地貌等)划分。

1级:

立地带,由纬度决定的热量分异形成不同的温度带,温度带决定土壤地带性、顶极群落呈地带性分布。

2级:

立地区(立地亚区),在同一立地带内,因构造地貌所形成的大地貌单元划分(同时考虑干湿状况、土壤类型等),如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等。

3级:

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亚区)(立地类型组),在立地区内根据中地貌、母质等,划分立地类型区。

作为划分的主要特征可能因不同地区而异。

4级:

立地类型(变形),立地类型主要反映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同一类型具有相同的生产力。

第三章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

9

一、概念

1、林种,2、用材林,3、树种生物学特性,4、树种生态学特性,5、适地适树二、填空题

1、人工林五大林种为()、()、()、()、经济林。

2、林业区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林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划分的。

3、用材林树种的选择要考虑速生性、()、()和()。

4、经济林树种的选择要考虑早食性、()、()。

5、中国的林业区划把全国划分成()个地区和()林区。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林分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1)护路林;

(2)护提林;(3)国防林;(4)水源涵养林2、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

(1)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态学特性;

(2)生态学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3)它们之间没有关系;(4)它们都包括在林学特性之中3、树种选择的生态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即()

(1)适地适树;

(2)满足造林目的;(3)满足社会需求;(4)实现经济价值4、树种选择的经济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尽可能地满足()要求(

(1)适地适树;

(2)造林目的;(3)社会;(4)经济价值5、速生的树种()丰产树种。

(1)一定是;

(2)不一定是;(3)肯定不是;(4)也是四简答题

1、简述人工林的五大林种。

2、简述树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的区别。

3、简答造林达到适地适树的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造林达到适地适树的途径,并说明哪条途径是基本途径。

答案:

10

一、

1、林种:

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不同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

2、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3、树种生物学特性:

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如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相联系的各种特性的综合称为树种生物学特性。

4、树种生态学特性:

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

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

5、适地适树:

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随着发展的需要适地适树的树已不是停留在树种的水平,可扩展到种源、品种、无性系。

二、

1、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用林

2、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条件的一致性、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

3、丰产性、优质性、稳定性。

4、丰产性、优质性。

5、2,18。

三、

1、(3)国防林

2、

(1)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态学特性

3、

(1)适地适树

4、(4)经济价值

5、

(2)不一定是

四、

1、答:

人工林的五大林种包括:

1)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2)、防护林:

以发挥森林的防护效益为主的森林。

3)、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的森林。

4)、经济林:

以生产木材以外的其它林产品为主的森林。

11

5)特种用途林:

发挥特种用途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2、树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的区别如下:

1)、生物学特性:

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如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相联系的各种特性的综合称为树种生物学特性。

2)、生态学特:

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

是树种生物学

特性的一个方面。

3)、林学特性:

通常把树种生物学特性中与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部分称为林学特性,如生长、发育、繁殖及生态特性。

3、造林达到适地适树的标准为:

要求达到:

成活、成林、成材、稳定(用材林)

成材的标准用数量指标要求:

1)立地指数指标:

(1):

分析同一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可知道这个树种最适宜的立地。

(2):

分析不同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可知道这种立地的最适树种。

2)材积生长量指标:

用单位面积的材积生长量指标衡量是较合理的,但是应用比较困难。

五、论述题

1、论述造林达到适地适树的途径,并说明哪条途径是基本途径。

答:

1)选择:

选树适地;选地适树

2)改树适地:

改变树种的特性适应立地条件,如:

育种手段。

3)改地适树:

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等措施改变土壤特性。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改树和改地的程度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应是

达到适地适树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造林密度

一、概念

1、造林密度,2、林分密度,3、种植点配置

12

二、填空题

1、造林密度较大的林分郁闭时间较()。

2、密度对树木高生长影响()。

3、密度和单株材积生长之间的关系为()。

4、种植点的配置方式主要有,正方形配置、()、()、()。

5、造林时,行距大于株距的配置为()。

行距和株距相等的配置为(),种置点呈三角形的配置为()。

三、单项选择题

1、种植点在造林上的分布集中成群,群内种植点密集,形成一个植生组而植生组之间的距离较大的配置称()

(1)三角形配置;

(2)正方形配制;(3)群状配置;(4)长方形配制2、正方形配置是指(),相邻株连线成正方形的种植点配置法.

(1)行距小于株距;

(2)行距和株距相等;(3)行距大于株距;(4)隔行种植3、长方形配置是指()的种植点配置法.

(1)行距小于株距;

(2)行距和株距相等;(3)行距大于株距;(4)隔行种植4、通常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树木单株材积生长()

(1)增加;

(2)下降;(3)不变;(4)根据条件表现不同5、立地条件相同而密度不同的林分,在()其产量是非常接近的,这被称做“最终产量一定规律”。

(1)郁闭之前;

(2)刚刚郁闭时;(3)壮龄林阶段;(4)成熟林阶段

四、简答题

1、简述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2、简述密度对干材质量的影响。

3、简答密度对林分单位面积干材产量的影响。

五、论述题

1、论述造林达到适地适树的途径,并说明哪条途径是基本途径。

答案:

13

一、

1、造林密度(初植密度):

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

造林密度通过影响劳动力、种苗等影响人工林经济效益。

2、林分密度:

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株数,通常以株/公顷或株/亩表示。

3、种植点配置:

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二、

1、早

2、比较小

3、V=K*N-a

4、长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群状配置

5、长方形配置、正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

三、

1、(3)群状配置;

2、

(2)行距和株距相等;

3、(3)行距大于株距;

4、

(2)下降;

5、(4)成熟林阶段

四、

1、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1)、根据经营目的确定:

林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用材林生产的材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

2)、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

喜光速生树种应稀植,耐荫慢生树种宜密植;干形通直宜稀植,干形不好的宜密植;树冠宽阔的宜稀植。

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

从生物学角度看,立地好的应密植;从经营的角度看,立地好有利于培养大径材宜稀植。

4)、根据栽培技术确定:

造林技术过关,成活率高,应稀植;培育技术集约程度高,应稀植。

5)、根据经济条件确定:

造林密度影响投资费用(苗木、整地、清理、栽植等)、

14

经营费用(间伐、抚育等),应计算投入产出比。

2、密度对干材质量的影响:

(1)对干形的影响

适当密度,树干通直、饱满、巴结少,材质好。

过密树干纤细,不符和用材要求。

(2)对材质的影响

稀植幼年材比例增加,降低材质,如杉木。

但落叶松影响不大。

3、密度对林分单位面积干材产量的影响:

林分单位面积的干材总产量:

在未间伐的林分为:

枯损量+现存量(蓄积量);在经过间伐的林分:

间伐量+现存量。

我们在这里讨论未间伐林分的干材现存量与密度的关系

干材现存量=材积*株数

(1)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

林分密度越大,干材产量越大。

(2)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株数的增加和材积的下降抵消达到平衡,林分的干材产量不受密度影响。

称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干材现存量=材积*株数=N*V=N*(K*N-a)=K(a=1)

第五章人工林的树种组成

一、概念

1、森林树种组成,2、混交林,3、伴生树种,4、混交树种,5、混交比例二、填空题

1、混交林中树种间关系的实质为()。

2、树种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包括,中性作用、()、()、偏利作用、()、双方有害。

3、树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机戒作用方式、()、()、生理生态作用方式和()。

15

4、混交林中的树种分为主要树种、()、()。

5、树种的混交类型有,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6、混交方法包括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块状混交。

三、单项选择题

1、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关系是一种()。

(1)互助关系;

(2)生态关系;(3)偏利关系;(4)共生关系2、在混交林中一个树种改变光照条件影响另一树种生长,这种种间作用方式为()。

(1)生理生态;

(2)他感作用;(3)生物物理;(4)机械作用3、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