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529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4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5、如何更好的理解案例分析内容?

会计案例分析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面要求也比较宽,但课堂时间有限,还需要大家平时多花时间学习,并在工作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学习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阅读讲解内容。

阅读网上课堂内容是基本的学习环节。

一般地只有把网上课堂内容仔细消化了,其他学习环节才能搞好。

如果不把基本内容真正弄懂弄通,就忙于阅读其他教学资料、做测试题,必然事倍功半。

阅读每一章网上课堂内容前,应先看学习提示中的知识体系、学习目的和学习要点,理解每一讲的基本要点,掌握每一讲的梗概,弄清每一讲的重点、难点。

精读时除对每讲内容全面理解以外,要着重攻破重点、难点,并且把本讲各节内容,本讲与以前各讲内容联系起来加以思考。

对于某些重要的问题还要反复阅读,并结合完成复习题、自测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会计案例研究》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掌握的内容是会计案例的具体分析方法。

阅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种分析方法,弄清其来龙去脉等。

这门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但是,只要能做到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是不难全面掌握的。

    2.适当参阅有关资料。

学习时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学员可根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选学一些参考资料,如《财务与会计》、《会计研究》等刊物上的文章。

阅读参考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

    3.独立完成作业。

《会计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案例具体分析方法的介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要掌握各种方法,除了阅读有关内容以外,必须动手完成练习。

只有会做了,才算真正理解。

对于练习与测试这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做练习尽可能独立完成。

为了做好习题,学员应仔细研究网上课堂中的有关实例,尤其是典型案例。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看清题意,按练习中提出的要求和顺序进行;仔细做题,要认真细致地对待练习中的文字和数字;认真检查,练习做完后注意检查,在经过认真思考后再查看答案,对于错误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思考为什么会错。

6、新旧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有什么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重组收益确认的变化

  旧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并且,债权人一方亦不能确认重组收益。

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这就明确肯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对债务人来说一般为营业外收入)。

 2、重组损失处理方法的变化

  对于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所受的损失,旧准则认为债务重组属于企业偶发的经济事项,债权人因此而发生的损失,属于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损失,应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下单独设置“债务重组损失”明细科目加以核算。

新旧准则在表述上有些差异,新准则要求“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这里有两个变化:

一是将旧准则中“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改为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二是明确规定已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即对债权人而言,应先确认为坏账损失而后是非常损失,因为坏账损失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一个风险因素。

虽然说法有变化,但在实际账务处理中无较大差异。

7、在新会计准则中如何正确的对所得税进行实务处理?

新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实务处理

  

(一)暂时性差异概念引入所得税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以税法为依据,而会计利润要依据会计标准计算。

由于税法和会计标准不同,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所得税会计差异。

旧制度基于收入费用观,将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而新准则是基于资产负债观,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异。

  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有着明显的区别。

(1)确认基础不同。

会计核算强调权责发生制和配比,而税法对收入费用的核算则强调收付实现制,因此会计上所提供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与税法所确认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不可能完全一致,表现为差异。

按照对差异的确认、强调的基础不同可分为暂时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形成与转回,而暂时l生差异强调差异的内容。

某一期间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但不一定存在时间性差异,如果存在时间性差异,则必然存在暂时性差异。

(2)包含的内容不同。

时间性差异是由于对收益、费用和损失项目的财务会计确认和税法确认的期间不同造成的,包括同一期间确认金额不同、分布期间长短不同;而暂时性差异是由于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造成的,这使得时间性差异范围小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

  

(二)所得税账务处理在新准则中规定了较多不同于以往的会计科目,对这些科目的熟悉与掌握将是正确核算所得税费用的前提。

这些新科目包括:

应交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应设置“递延税款备查登记薄”,详细记录发生时间性差异的原因、金额、预计转销期限、已转销数额等。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在确认之后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的账面价值。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转回时应计入相反的方向。

(三)亏损弥补所得税处理新准则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未弥补亏损虽不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处理上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

8、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1)可靠性。

又称客观性,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相关性。

是指企业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

(3)可理解性。

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的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形式。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7)谨慎性。

又称稳健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

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9、请问老师多步式和单步式利润表的区别?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总的说来是净利润计算公式的表格化。

而利润表的具体结构形式,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主要有多步式,多步式利润表是指按企业最终损益(收益)形成的主要环节,依次分步计算最终得出损益(收益)的表达式。

多步式利润表的优点是,能全面反映企业损益及其构成项目的形成情况,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评估企业管理业绩和预测未来收益及盈利能力。

而单步式利润表是指通过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相对比,一次计算求得最终损益(收益)的表达式。

这种格式比较简单,便于编制,但不便于分析企业利润的构成情况。

10、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可举例说明)

答: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通常分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类,具体包括:

(1)年限平均法:

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

(2)工作量法: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加速折旧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增加企业成本费用,从而减少本期利润,减少企业本期所得税的缴纳。

尽管在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年限内,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在计提的折旧总额和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上是相同的,但这种年度间的差异,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企业可以利用迟延纳税机会,更充分地利用货币资金,减少资金筹措成本。

并且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短时期内迅速收回大部分投资,减少财产风险。

11、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1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存货成本的区别?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企业因各种原因处理存货的问题,企业处理存货大致可分为企业注销和企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互转时二大类情况。

那么到底这些存货及其涉及到的增值税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分别说明:

    

    一、注销时存货的处理

    

    1、一般纳税人注销时存货的处理

    

    一般纳税人企业申请注销税务登记时,如果企业销项税金大于进项税金,并且按注销企业的有关政策规定交纳增值税后,企业还有剩余存货的,那么对于这些剩余的存货应按其适用的税率计算补缴已抵扣的税款。

因为这些存货在购进时已经做了进项税抵扣,减少了当期应缴的增值税,现在这部分存货退出经营活动,虽然早晚也要处理,但是并不满足增值税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

(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不能按视同销售进行处理。

而且视同销售行为大多数不以资金形式反应,其销售额的确定是按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售价、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售价、组成计税价格来确定。

对于这些将退出经营活动、已经抵扣进项的存货来说,由于不是视同销售,其增值税的计算也不适用视同销售的三种销售额确定方法,只需将其已经抵扣的进项税补上即可。

    

      2、小规模纳税人注销时存货的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在经济活动中同一般纳税人一样,只是在增值税纳税环节有所不同。

同样,小规模纳税人的剩余存货在注销时也是不满足视同销售条件的,也不应按视同销售处理;而且因为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上的核算上特殊性,税法上规定其购进货物时的增值税不得进行抵扣,而是计入相应的存货成本中。

由于并未抵扣,所以不涉及进项税转出问题。

小规模纳税人注销时存货是不用进行税务处理的,即不需按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也不需(也无进项)进项税转出处理。

    

      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互转时存货的处理

    

    1、一般纳税人划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存货的处理

    

    由于企业做为一般纳税人时在购进货物时已抵扣了当时的进项税额,且在他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时没有售出,由于企业变更前后的主体没有变化,只是作为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有所不同,那么在其以后的小规模纳税人售出时就会按适用的征收率来征收,也就是说,这批存货购进时抵了购进当期17%的增值税,销售时交了4%或6%的增值税,这样在增值税的链条上是不合理的。

所以企业在由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之即,应该将其已抵扣的部分补缴,即按其购进时的购进价(帐面价)×17%做进项税转出。

变更后的小规模纳税人将补缴的增值税与原存货的帐面价合计数作为新的存货的帐面价。

    

      2、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时存货的处理

    

    在小规模纳税人经营扩大,需要划转为一般纳税人时,如果其有存货余额,但不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权,而划转后的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因此原小规模纳税人可依存货购进价税合计金额去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按政策规定完税,新划转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可将取得的税务机关开立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款进行抵扣。

    

      但是由于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不同:

前者是需要补缴,补缴的税在变更后做抵扣进项;后者是补缴,补缴的税在变更后做成本。

前者在变更为一般纳税人后也可以综合考虑其税收成本,不做进项税抵扣。

下面通过例子说明:

    

    

(1)、小规模纳税人去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交4%或6%的增值税,如小规模存货帐面价A元(价税合计A元),代开发票时按4%缴纳A/1.04×4%元增值税,则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这A/1.04×4%元的增值税进项税,按A/1.04×(1-4%)计存货帐面价,假设再销售时售价B元,则缴增值税B×17%-A/1.04×4%元,则变更前后共纳流转税A/1.04×4%+(B×17%-A/1.04×4%)=B×17%元。

收入B,成本A/1.04×(1-4%),毛利B-A/1.04×(1-4%)。

    

      

(2)、如果在小规模纳税人变为一般纳税人的时候不去代开发票,则一般纳税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的帐面价将存货计入,帐面价A元,再销售时因无进项,不再抵扣任何增值税,缴增值税B×17%元,收入B,成本A,毛利B-A元,变更前后共纳流转税B×17%元。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小规模在变更为一般纳税人不去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这同一纳税主体来说,并没有少缴增值税,同样都是B×17%元,但是从毛利和所得税的角度,不开发票对于变更后的纳税人更为有利,因其加大了存货的成本。

 

A:

工行出内奸——大庆上演特大金融凭证诈骗案

搜狐财经首页披露,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了使用编造的汇款凭证骗取国家公款4900万元的金融凭证诈骗案。

2000年9月30日,被告人徐东、余椿蓉、楚文明等人在工商银行大庆分行龙源分理处主任高宣波的协助下,私刻了大庆长垣投资公司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代表名章,将长垣公司账户上的4900万元巨款转账到自己名下,并委托外地一家信用社提取现金150万元。

事发后,经了解获悉,这些人竟浑然不知是在犯罪,还以为自己聪明绝顶。

 

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金融凭证诈骗案件中的一例,其作案手段与一般金融凭证诈骗案相同,就是通过盗用公司印章伪造转账凭证,然后利用转账凭证将公司的款项转账到自己事先开设的账户。

该犯罪案件主要利用了两个漏洞:

⑴企业印章的外露,如果企业管理不善,员工私自将印章泄漏给外部人员,那么就会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⑵银行防伪技术还不够好,犯罪分子利用盗用的企业印章伪造的转账凭证,银行系统竟然毫无觉察,因此银行在转账支票的验证过程中存在欠缺。

知道了这两个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的漏洞之后,我们就不难知道防范该类犯罪行为的方式了。

首先,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加强印章管理工作,对保管印章的人员要进行素质教育,加强他们防范印章被外人盗用的风险和意识。

公司印章是公司的重要机密,任何人都要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其次,对于银行而言,银行系统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票据处理程序,在员工收到转账支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检查,转账支票的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正确,印鉴是否正确,而且要利用银行的防伪系统进行验证。

因此银行一方面要严格培训职工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利用更加高级的防伪仪器进行票据的验证。

只有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分子作案得逞的机会。

B:

案例资料:

教材p123,四川长虹的坏账症结

C:

某企业2003年度购销货情况如下:

3月购进货物50万公斤,单价4元;4月购进货物60万公斤,单价4.5元;5月购进货物70万公斤,单价4.6元;6月销货160万公斤,单价5.5元;9月购进货物80万公斤,单价4.8元;11月购进货物40万公斤,单价5元;12月销货100万公斤,单价6元。

用不同计价方法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方案一:

采用先进先出法。

除11月购进的货物作为库存外,其余已售出,因此库存存货成本200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76万元,销售收入14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04万元,企业所得税100.32万元。

方案二:

采用后进先出法。

库存存货成本176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2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80万元,企业所得税92.4万元。

方案三:

采用加权平均法。

计算出的加权平均价为4.587元,则库存存货成本183.47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92.53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87.47万元,企业所得税94.87万元。

方案四:

采用移动平均法。

库存存货成本192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84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96万元,企业所得税97.68万元。

可见,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由轻到重依次是:

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

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最佳方案是采用后进先出法,此时期末存货成本最低,当期成本最高,利润降低,起到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效果,能减少物价上涨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反之,物价呈下降趋势时,选择方案的顺序正好与之次序颠倒,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如电子产品,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逐渐下降,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有利。

D:

宏光股份公司所属的宝隆工厂是一家一般纳税人企业,生产A产品,其产品主要在国内各大城市销售。

该企业的所得税按月计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4年11月初,该企业的税务专管员张涛到宝隆工厂检查10月份的纳税情况,会计刘敏提供了下述有关资料:

(1)反映存货的有关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分别为:

10月1日10月31日

原材料275200248000

在产品1290015360

产成品164360188900

(2)本月发生的各项收入与支出如下:

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147200元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55000元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28640元

车间一般消耗材料29600元

折旧费用--机器设备33000元

--生产部门房屋22000元

--行政办公用房17000元

本期购入材料712400元

本期销售收入1193840元

保险费用1040元

利息费用4800元

销售费用12900元

邮电费用200元

销售税金58260元

差旅费1200元

所得税23548.80元

经过简单查对,税务专管员张涛认为宝隆工厂的所得税计算有错误,请帮助会计刘毅找出错误所在,正确的所得税额应该是多少?

首先应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分别计算如下:

本期消耗的材料=期初库存的材料成本本期购入的材料成本-期末库存材料成本=275200712400-248000=739600(元)

本期消耗的材料包括生产产品消耗和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两部分,题中已知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为29600元,故:

生产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为739600-29600=710000元;

直接人工费为147200元;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5000296003300022000=139600元

本期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710000147200139600=996800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2900996800-15360=994340元。

其次计算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本期销售产品成本=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成本-期末库存产品成本=164360994340-188900=969800元。

本月实现的销售收入为1193840元,

本月发生的销售费用为12900元,

销售税金为58260元,

产品销售利润=1193840-969800-12900-58260=152880元。

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为286401700010402001200=48080元,

财务费用为4800元,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52880-48080-4800=100000元。

由于该企业没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项目,所以营业利润即为利润总额。

另外根据题中所给资料,没有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因而利润总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所得税=100000×33%=33000元,而该企业会计计算出的所得税额为23548.8元,显然是错误的。

会计刘敏在计算上出现了错误。

我们可以采取倒推的方法来寻找错误:

按照刘敏的计算,所得税额为23548.8元,即应纳税所得额为23548.8÷33%=71360元,与正常的利润总额相差28640元,而这个数字恰好是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也就是说会计刘敏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重减了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导致了利润总额虚减28640元。

E:

07年12月2日,甲公司购入一批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买入价235000元,其中含5000元已经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另外发生相关税费42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市价为237000元。

08年1月21日收到5000元利息。

08年2月15日甲公司将该债券出售,扣除相关税费后,实际收到237800元存入银行。

⏹12月2日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30000

⏹  投资收益4200

⏹  应收利息5000

⏹  贷:

银行存款239200

⏹12月31日

⏹期末公允价值增加:

237000-230000=7000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7000

⏹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000

⏹1月21日

⏹借:

银行存款5000

⏹  贷:

应收利息5000

⏹  

⏹2月15日卖出

⏹  实收款=237800

⏹  账面价值=230000+7000=2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