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237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docx

吡虫啉啶虫脒原药生产车间安全知识手册

一、安全生产守则与禁令

(一)生产厂区内十四个不准

1、厂区内不准吸烟,严禁火种。

2、生产区内,不准带进小孩。

3、进厂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使。

4、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5、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6、不准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7、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帽等)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8、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9、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不准动用。

10、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11、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动。

12、不戴安全带,不准登高作业。

13、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14、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登石棉瓦作业。

(二)在岗人员十个必须

1.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4.必须服从领导听指挥;

5.在岗位时必须勤检查、勤分析;

6.工具必须对号入座,放在指定位置;

7.必须坚守岗位;

8.必须保持岗位文明卫生;

9.发现隐患必须及时报告;

10.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办好交接手续

(三)操作人员六个严格遵守

1.严格进行交接班;

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3.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4.严格执行生产进度计划;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四)下班离岗前十要

1.电闸要拉下断开。

2.门窗要关严锁牢。

3.热源处不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怕光晒的物品要遮盖好。

5.液流开关要关闭。

6.各种用具要清点后收齐放好。

7.易燃易爆物品要注意通风良好,不得超量存放。

8.夏季防雷、防雨设施要保证完好,沟渠要保持畅通。

9.冬季停车设备夹套泄水要放净,以防冻裂。

10.火种要妥善处理好。

(五)班后防火“五不走”

1、交接班不交代清楚不走。

2、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

3、用电设备不拉闸断电不走。

4、可燃物不清干净不走。

5、发现险情不报告不处理好不走。

(六)防止违章动火六大禁令

1.没有批准动火证,严格禁止在厂区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隔绝,严格禁止动火;

3.设备不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格禁止动火;

4.不把周围易燃物清除,严格禁止动火;

5.不按时做动火分析,严格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格禁止动火。

(七)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1、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4、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5、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6、必须在器外有人监护。

7、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8、监护人员必须监守岗位。

(八)预防火灾四懂四会

1、懂本岗位火警危险性;会报火警(报火警电话119)。

①火灾地点、电话。

②燃烧物质及火灾情况。

③报警时间、报警人。

④消防行车路线、派人到路口迎接。

2、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使用消防器材。

3、懂灭火方法;会扑救初期火灾。

4、懂逃生办法;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九)电气作业十不准

1.非持证电工不准装接电气设备。

2.任何人不准玩弄电气设备和开关。

3.破损的电气设备应及时调换,不准使用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

4.不准利用电热和灯泡取暖。

5.设备检修切断电源时,任何人不准启动挂有警告牌的电气设备或合上拔去的熔断器。

6.不准用水冲洗揩擦电气设备。

7.熔断丝熔断时,不准调换容量不符的熔丝。

8.不办任何手续,不准在埋有电缆的地方进行打桩和动土。

9.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在未脱离电源前不准直接接触触电者。

10.雷雨天气,不准接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十)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

1、事故经过原因查不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

3、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4、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二、生产所用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性质及安全知识。

1、双环戊二烯

CAS号:

77-73-6又称二聚环戊二烯。

分子式:

C10H12,分子量:

132.21 

白色或微黄色液体或结晶体,有樟脑香味。

熔点:

33℃,沸点:

170℃,密度(20℃):

0.979g/cm3,燃点:

26℃,折射率(20℃):

1.5100。

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双环戊二烯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高能燃料.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可生金属衍生物,环氧树脂,聚合物,降冰片烯类化合物,金刚烷,戊二醛,香料,医药及其它精细化学品。

可由环戊二烯加热而成,但较高温度下又分出环戊二烯。

常利用于从碳五馏分中环戊二烯。

也可用于制乙丙橡胶的第三单体亚乙基降冰片烯,多氯环戊二烯农药,聚酯、树脂、塑料的阻燃剂,药物,竿料等。

其四氢化物可作喷气引擎和火箭的燃料。

可由环戊二烯进行二聚而得。

2、丙烯醛

CAS号:

107-02-8又名烯丙醛,分子式:

C3H4O,分子量:

56.06,结构式:

CH2CHCHO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恶臭.熔点:

-87.7℃沸点:

52.5℃,

蒸汽压:

28.53kPa/20℃,闪点:

-26℃,相对密度(水=1)0.84,相对密度(空气=1)1.94.溶于水,易溶于醇、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受热分解释出高毒蒸气。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与酸类、碱类、氨、胺类、二氧化硫、硫脲、金属盐类、氧化剂等猛烈反应。

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为合成树脂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大量用于有机合成与药物合成 .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性。

吸入蒸气损害呼吸道,出现咽喉炎、胸部压迫感、支气管炎;大量吸入可致肺炎、肺水肿,尚可出现休克、肾炎及心力衰竭。

可致死。

液体及蒸气损害眼睛;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引起口腔及胃刺激或灼伤。

  毒性:

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

LD5046mg/kg(大鼠经口);562mg/kg(兔经皮);LC50300mg/m3,1/2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2.3mg/m3×5分钟,不能忍受;人吸入153ppm×10分钟,最小致死浓度;人经口5mg/kg最小致死剂量。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m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

5mg,重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持续接触本品浓度低至4.8mg/m3,40小时后,其肝脏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性:

鼠伤寒沙门氏菌20nL/皿。

微粒体致突变:

鼠伤寒沙门氏菌50µl/皿。

  生殖毒性:

大鼠静脉最低中毒剂量(TDL0):

6mg/kg(孕后用药9天),胚泡植入后死亡率升高。

  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

动物为不肯定性反应。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3mg/m3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面料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

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储存方法:

密封阴凉避光。

不宜久贮。

商品中可加入0.2%对苯二酚做阻聚剂。

3、丙烯腈

CAS号:

107-13-1  化学式:

CH2═CHCN别名:

氰基乙烯,分子量:

53.06,结构式:

CH2=CH-CN

为无色易燃液体,剧毒、有刺激味,具有特殊的杏仁气味。

沸点为77.3℃,闪点-5℃,自燃点为481℃。

相对密度0.8060(20/4℃),蒸气压(20℃)11.07kPa。

爆炸极限为3.1%-17%。

微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遇火种、高温、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能成为爆炸性混合物,赛科以丙烯、氨、空气为原料,采用直接氧化法生产丙烯腈。

丙烯腈主要用作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染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用作有机原料;也用作谷物烟熏剂 

丙烯腈用来生产聚丙烯纤维(即合成纤维腈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苯乙烯塑料和丙烯酰胺(丙烯腈水解产物)。

另外,丙烯腈醇解可制得丙烯酸酯等。

丙烯腈在引发剂(过氧甲酰)作用下可聚合成一线型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

聚丙烯腈制成的腈纶质地柔软,类似羊毛,俗称“人造羊毛”,它强度高,比重轻,保温性好,耐日光、耐酸和耐大多数溶剂。

丙烯腈与丁二烯共聚生产的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耐油、耐寒、耐溶剂等性能,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橡胶,应用十分广泛。

  

毒性防护:

本品极毒,对温血动物的毒性约为氰化氢的1/30。

丙烯腈不仅蒸气有毒,而且附着于皮肤上也易经皮肤中毒。

对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15mg/kg,大鼠LD50为93mg/kg。

长时间吸入稀丙烯腈蒸气,则能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疲倦和不适等症状。

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45mg/m3。

生产设备要密闭,操作时要戴防护用具。

丙烯腈若溅到衣服上应立即脱下衣服,溅及皮肤时用大量水冲洗。

溅入眼内,需用流水冲洗15分钟以上。

不慎吞入时,则用温盐水洗胃。

如果中毒,应立即用硫代硫酸钠、亚硝酸钠进行静脉注射,并请医生诊治。

  

包装储运:

采用铁桶包装。

贮存容器要密封,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防止日晒,要远离硫酸、硝酸等强酸性物质。

按“危险品规定”贮运。

  

是一种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微溶于水,其低浓度水溶液很不稳定,易溶于一般溶剂。

水解时生成丙烯酸,还原时生成丙腈。

易聚合,也能与醋酸乙烯、氯乙烯等单体共聚。

工业上丙烯腈主要用于:

腈纶纤维、丁腈橡胶、ABS工程塑料及丙烯酸酯、丙烯酸树脂的制造等。

    丙烯腈属于高毒类,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丙烯腈所致急性中毒的临床症状:

轻度中毒时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并伴有粘膜刺激症状;严重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可有胸闷、心悸、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紫绀、抽搐、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发生呼吸停止。

丙烯腈对人体的慢性毒性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证,如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梦,易怒等。

此外,丙烯腈可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疱疹及脱屑,愈后可有色素沉着。

    凡患有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活动性肝、肾疾病的患者均不宜从事丙烯腈作业。

  对于生产丙烯腈的场所应尽量采用露天框架建筑,便于毒物扩散稀释,进入反应器内进行清洗作业必须进行充分排风,以排除残留的毒物,此外应佩带使用防毒面具进行作业。

  

4.甲苯

CAS号:

108-88-3,又名甲基苯,分子式:

C7H8;分子量:

92

结构式: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熔点 -94.9℃ 沸点:

110.6℃,蒸汽压:

4.89kPa/30℃。

相对密度(水=1)0.865-0.869;蒸气密度(空气=1)3.14。

闪点:

4℃,易燃,爆炸极限1.2%-7.0%,自然温度535℃,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丙酮、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

属低毒类。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进入人体的甲苯,可迅速排出体外。

甲苯易挥发,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广泛分布在环境中。

水中的甲苯可迅速挥发至大气中。

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苯严重,吸入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粘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泡疹等。

重度甲苯中毒后,或呈兴奋状:

躁动不安,哭笑无常;或呈压抑状:

嗜睡,木僵等,严重的会出现虚脱、昏迷。

甲苯微溶于水,当倾倒入水中时,可漂浮在水面,或呈油状分布在水面,会引起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

受污染水体散发出苯系物特有刺鼻气味。

甲苯为一级易燃物,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具爆炸性。

发生爆炸起火时,冒出黑烟,火焰沿地面扩散。

进入现场,眼睛、咽喉会感到刺痛、流泪、发痒,并可闻到特殊的芳香气味。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0mg/m3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苯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

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5.三氯氧磷

CAS号:

10025-87-3,分子式:

POCl3又名:

磷酰氯;磷酰三氯;分子量153.35。

无色透明液体,常因溶有氯气或五氯化磷而呈红黄色。

熔点1.25℃。

沸点105.1℃。

饱和蒸气压(KPa):

5.33/27.3℃,相对密度1.675。

具有刺激性臭味。

在潮湿空气中剧烈发烟。

在水、乙醇中分解形成磷酸及氯化氢。

大量水骤然倒入时,可发生剧烈反应。

引起燃烧或爆炸。

助燃。

用作氯化剂、催化剂、也用于制磷酸酯、药物等。

侵入途径:

经呼吸道及皮肤侵入。

本品有强烈的氧化和脂溶作用,除引起消化道灼伤外,经消化道吸收时对肝脏可造成急性坏死和自溶现象。

本品除引起皮肤灼伤外,还可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3%即可引起动物死亡。

三氯氧磷吸入后,遇湿润的呼吸道粘膜,可分解成磷酸及氯化氢,对粘膜产生刺激、腐蚀作用。

人接触70mg/m3浓度时,发生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

接触本品烟雾后,经2~6小时的潜伏期,可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有流涕、咽喉干痒、头痛、呼吸困难。

稍重的病例有鼻衄、全身无力、痰中有血丝、鼻中隔粘膜灼伤。

严重病例可发生喉水肿致窒息,肺炎或肺水肿。

口服液体可致消化道灼伤。

本品液体可引起刺激症状及眼和皮肤灼伤。

眼灼伤后愈合缓慢。

处理:

吸入后急救和治疗原则与氯气、氯化氢等刺激性气体相同。

本品沾染皮肤时,要先用纸、棉花等将液体吸去,然后再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先用少量水冲洗,可在皮肤上形成磷酸而引起更严重的灼伤。

按酸灼伤处理。

安全要求:

本品有毒。

腐蚀性较强,遇水发生激烈反应,可引起爆炸,搬动时必须穿工作服,长统靴,配戴眼镜,橡皮手套等防护用具,严禁与水接触,避免吸入蒸气。

接触皮肤及粘膜。

当发生漏损时,应用泥沙或石灰处理,如已接触皮肤,立即用水冲洗。

危险性: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避免其接触水及潮湿空气。

燃爆危险:

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甚至爆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尽快用软纸或棉花等擦去毒物,继之用3%碳酸氢钠液浸泡,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帘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性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果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工业生产中,使用三氯氧磷的几点经验如下:

1,三氯氧磷备料,用水喷射真空将三氯氧磷抽至储槽,要注意水喷射真空的开停顺序,特别真空缓冲罐要经常检查,防止水倒吸进储槽而发生事故。

2,反应用三氯氧磷,要注意防止三氯氧磷滴加过头,如果滴加过头,一定要缓慢滴加水分解三氯氧磷后再排磷酸。

3,含有三氯氧磷的物料水解一般建议将物料缓慢放入加有冰水的水解釜,并不断搅拌,尽可能不要将水加入到物料里,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操作。

4,凡使用三氯氧磷的系统,应尽可能的检测所有物料的水份,防止水分超标发生爆炸事故。

5,使用三氯氧磷的反应釜也要经常检查釜壁是否有损坏,防止水漏入发生事故。

6,三氯氧磷向反应釜中滴加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如有立即停止投料,检查原因后再投料反应。

6、氯化氢

     CAS号:

7647-01-0,分子式:

HCl,分子量:

36.46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酸味。

熔点:

-114.3℃沸点:

-85℃.气体密度:

1.639g/L。

在空气中呈白色烟雾。

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氢氯酸)。

纯盐酸为无色液体,在空气中冒烟,有刺鼻臭味。

粗盐酸因含杂质氯化铁而带黄色。

20.24%的盐酸有恒沸点108.58℃,密度1.097克/厘米3,是一种共沸混合物。

含量29.57%的密度:

1.15;含量39.11%的密度1.20:

工业品盐酸含量≥30%,浓的可在37%-38%,密度1.19。

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一切酸的特性,如能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能溶解碱性氧化物;能溶解碳酸盐,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解比较活泼的金属(如锌、镁、铁),产生氢气。

浓盐酸可以溶解较不活泼的金属铜。

盐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冶金、印染等工业。

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min,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min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予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

立即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

雾状水、砂土。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操作的管理: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的管理: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废弃的管理:

用碱液-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钙,用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急性毒性:

本品烟雾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出现呛咳、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加快;检查可见鼻腔及咽喉黏膜充血及水肿,并有浆液性分泌物;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

刺激性:

皮肤受盐酸雾刺激后,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痒感,或出现红色小丘疹以至水泡;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预防措施:

做好局部排风。

个人防护应注意保护皮肤和眼睛。

实行接触盐酸职工的健康监护。

强酸车间的设备应加强维修、管理,防止强酸“跑、冒、渗、漏”;包装、运输、使用强酸过程中应加强防护,防止泄漏;必须严加管理,标记清楚,以防误用;应妥善存放家庭用的去污剂,以防误服。

7、氯

CAS号:

7782-50-5,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常温常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剧毒品。

熔点-100.93℃。

沸点-34.5℃。

蒸气密度2.49(3.21g/L)。

蒸气压673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