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080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ocx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式微》《子衿》

教学目标:

1.结合《关雎》和《蒹葭》,了解有关《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如风雅颂,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结构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难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另外两首《式微》《子衿》。

2、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

天黑了。

式:

语气助词。

微:

昏暗。

微君:

(如果)不是君主。

微:

(如果)不是。

中露:

即露中,露水中。

躬:

身体。

主旨内容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较好地体现了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苦不堪言悲惨遭遇。

重点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及《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

古今对译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

男子的美称。

衿:

衣领。

悠悠:

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

岂,难道。

嗣(sì)音:

继续通音信。

嗣:

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

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阙:

城门两边的高台。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重点赏析

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在眼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如在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两个动词,来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板书设计

《式微》:

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苦不堪言的遭遇。

《子衿》:

不见恋人而对恋人的焦灼思念。

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歌。

2课外阅读《诗经》中的其他诗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勃的相关文学常识;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熟练背诵、默写。

2.反复品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理解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感悟诗中浓浓的挚情,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送别诗多是充满了伤感凄清的愁绪,总是带着“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凉不舍,然而王勃所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反常态,具有豪迈的气势与开阔的意境,堪称精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五言律诗,本篇为唐代赠别名作,是王勃在长安送友人去四川时所写。

杜少府,作者的朋友。

少府,官名,县尉的别称。

之,往。

蜀州,地名,今四川。

2.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

后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

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

有《王子安集》二十卷。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3.学习生字:

城阙(què)宦游(huàn)歧路(qí)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三、品味感受: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

两个好朋友即将分别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

诗人出于对朋友的依恋和关心,借描写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在展现雄浑开阔的境界中隐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因为山高水远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

语言形象凝炼,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伤感,代之以豁达的感情,给友人莫大的安慰鼓舞。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

劝友人要心情舒畅地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四、合作探究: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

《送元二使安西》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在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里,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同时,也以此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

总之,三四两句,把作者依依不忍分手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出来,说出了人们在离别时想说而又无法说出的话。

格调比较伤感。

《送友人》最后的“萧萧班马鸣”用马的嘶鸣来烘托离别气氛,伤感至极。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五、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于质朴之中蕴含警策,在豪语之中含关怀体贴,读来亲切感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1.2)依依惜别

颔联(3.4)乐观坦然

颈联(5.6)

尾联(7.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是作者把望见洞庭湖的景象写成一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题目表明写作的内容和目的

(2)请欣赏:

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配乐朗诵

二、多媒体出示:

1.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三、诵读古诗,积累字词。

(1)字词积累

(2)多媒体播放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学生活动,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4)自由练习背诗歌。

(5)检查背诵。

活动:

小组接力背诵——全班齐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生全身心沉浸在美的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

四、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

[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根据方法学生赏析诗歌:

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诗歌的前言介绍,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

五、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学生默读)

1.说一说:

你对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为欣赏,为什么?

六、作业:

1、背诵默写

七、小结。

师:

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

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