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078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docx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

一、现状我们此次调查课题为“农村寄宿制校园“,调研地点是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永江乡的永江初中。

永江初中一面环山一面临水,校园学生大都是临河居住或者山的另一边的孩子,学生从家里到校园还是有一段距离,山的另一边的的学生,距离校园更是遥远,山路也较为崎岖,思考种种因素,校园便要求学生一律在校住宿。

但校园的资源有限,一张单人床都需要挤两名同学。

08年地震之后,这所本来就不大的校园举步维艰,教学楼成危房被强行拆除,校园便将学生寝室改为教学楼,用来临时住宿的板房修建起来后,学生们才回到校园寄宿,等待政府援建。

然而之后由于多种原因,这所校园没有重新修建,随着板房拆除时间的临近,校园还是没有等到政府的援建,此时,当地小学由政府援建的新楼已经盖好,于是这所中学就借用小学的旧校舍上课,校长还留在初中校区办公。

调查中,我们了解了永江初中住宿的基本状况。

宿舍状况:

一栋宿舍楼,共2层,每层8间寝室,最大一间15平米,住20人;最小一间15平米,住20人,平均0.75平米每人。

寄宿生活状况:

住宿生总数223人,其中男生114人,女生109人;初中一年级66人;初中二年级76人;初中三年级81人。

没有管理学生生活的老师。

之后我们又了解了永江初中的教师教学状况。

教师教学状况:

校园在编教师19人,30周岁以下1人,31-40周岁6人,41-50周岁8人,51-60周岁4人,60周岁0人;学历结构:

高中及以下0人;大专以上19人;本科及以上13人;专业结构:

语文4人;数学4人;科学0人;物理1人;化学1人;生物1人;思品2人;英语3人;计算机0人;体育1人;音乐0人;美术0人;其他(历史)2人。

校园现开设课程:

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历史。

上面就是我们了解到的永江初中的一些现状。

二、成绩与特色对于“永江初中”的成绩,蒋校长还是比较自豪的说道:

“我们校园比较小,只有200多学生,因此全部住校。

校园学生成绩很好,去年12月28号三台县上专门做了交流发言,我们的学生考上高中后劲很强,上期期末芦溪中学参加绵阳统考我们校园出去的徐丹是全年级第一。

在上一届中考中全县700分以上30人,我们校园就有2人,特优生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住校状况下学生的成绩较不住校状况下更好的事实也是校园坚持让学生住宿的原因。

2021年,永江初中的两名同学以703的高分并列夺得芦溪学区的第二名,还有一位同学获得了第四名,即前五名有三位同学是来自永江初中。

一向以来,永江初中的学生在芦溪学区都是名列前茅。

三、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对于“实行寄宿制给校园带来的最大问题及影响”这一问题,蒋校长这样回答道:

“一,此刻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住房条件限制,学生觉得肯定没有家里方便。

二,学生住校,给校园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困难,毕竟有些不听话的学生,晚寝时不遵守纪律,老师为了学生的休息,任课老师值夜,老师休息得不到保障。

”访谈后我们总结出永江初中面临的问题能够概括为“规模小,教师少、任务重,设备缺、利用少。

”。

具体化就是以下几点:

1.管理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

超多学生整天住在校园,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如何解决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2、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

校园原有设施与寄宿制校园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异的矛盾。

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务必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20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

3.学生的饮食标准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校园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四、分析、对策与推荐造成农村寄宿制校园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一是农村寄宿制校园多数地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二是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

三是大规模建立农村寄宿制校园是现成的办学模式很少,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

2.主观原因。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

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校园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

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校园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校园办好了,就认为是校园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校园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

相当多的校园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校园,仍停留在普通校园的管理模式。

根据分析,以小见大,针对农村寄宿制校园问题我们有以下对策和推荐:

(一)强化食宿管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校园的重要保障。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

在寄宿生管理中,应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思考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

制定《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生活教师工作值班制度》、《值周教师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校园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

校园最好能为学生生带给创设适合小学生“两休”的铁架床,校园能够统一帮学生购买床上用品,床铺上帖上“学生信息卡”,方便管理,值日老师、守夜教师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状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忙学生盖好被子等,使有学生住校有“家”的感觉。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1.管“穿”。

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师对学生的穿衣监督指导尤为重要,每一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

2.管“吃”。

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礼貌的就餐习惯。

校园可有针对性的作出安排,固定就餐顺序,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

3.管“住”。

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负责。

4.管“行”。

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山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8、9里,远至近20多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

为了确保学生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校园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在每周学生离返校时间要求值日教师提前到校做好接送学生的工作。

5.管“导”。

每一天安排五名教师值周。

五名值周教师中,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

即教育,重点是自理潜力的培育。

校园应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潜力、群体协作潜力、交往潜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

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

-----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4)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中国民办教育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国民办教育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有较大发展并具有务必的规模。

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山东省民办高校的状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分析成因构成对策,以全面推进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本次调研先后走访了青岛滨海学院、山东英才学院,此次调研即为考察兄弟院校,取经觅宝,以为我用。

透过参观访问,与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座谈等形式,就民办高校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生源状况、社会贡献等话题,与各兄弟院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友好交流,针对我省民办大学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据我们走访之见,各民办大学的领导都有一个基本共识:

民办大学要研究、总结、宣传自己,走一条自我完善、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

结合我省民办高校团的建设工作和我们调研工作的实际,我们提出如下思考和对策:

(一)、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由于我省民办高校之间的管理水平、生源状况、办学条件、办学思路、办学层次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较多差异,以及当前团建工作在管理模式、水平高低的实际状况,我们调研组认为对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就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方针,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确实就应加强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决不搞“一刀切”。

(二)、民办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民办高校党委应当按照各级党委对民办教育内部实施团建工作的要求,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民办高校日益壮大,只有健全完善党组织,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现代社会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宗旨。

个性是在事关社会稳定、校园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明辨是非、坚定立场。

才能对共青团工作起到有力的领导作用,共青团才有组织依靠。

才能使优秀的教师、学生团员用心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民办院校党政领导要支持共青团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不要随意抽调团干部从事与团组织无关的工作,不得把团的办事机构撤消、合并或归属于其它工作部门。

要大力支持共青团在维护民办高校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和代表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具体利益,支持和帮忙团组织建立、健全民主渠道,使团员学生的合理意见和要求能及时地反映上来,要用心为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带给必要的活动场所、设备和经费,保证必要的活动时间。

(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团员骨干队伍民办高校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团员骨干队伍的建设,并透过他们带动广大团员发挥先进性。

要着重抓好入党用心分子队伍、院系学生干部队伍和院系学生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

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团章所规定的基层团组织的任务之一。

被推荐的入党用心分子务必首先是合乎党员条件的团员。

民办高校各级团组织要把协助党组织做好入党用心分子的发现、培养、考察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

民办高校党组织应支持、帮忙和指导团组织做好推荐工作。

要加强和改善对民办院校学生会组织的指导,建设一支坚强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

要帮忙学生会组织做好主要干部候选人的选拔、推荐工作和重点干部的培养工作;帮忙学生会组织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重要工作事项,把握好工作的发展方向。

要支持学生会组织按照自己的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要包办代替和随意干涉学生会组织的日常工作。

要关心团员骨干队伍的成长。

要透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建立业余团校、组织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和党团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民办院校应将学生团支部和其他学生骨干的培训列入经常性工作,要着力加强对团支部书记和委员的政治理论和工作思维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潜力,使之真正成为团支部的核心。

推荐择业和毕业分配时,民办院校相关部门要视团员骨干的德才状况,给予适当的优先。

要健全团员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先进。

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团员、优秀团员干部的评选。

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员干部享受同级三好学生的待遇。

(四)、统一管理模式和加强培训工作应将民办普通高校和公办院校一样对待,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在工作部署、文件发放、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参加会议、研讨问题等各个方面应纳入到全省高校的统一体系当中,与同类公办院校享受同等的待遇。

民办院校纳入国家计划所招学生在升学、档案管理、助学贷款、就业、享受助学金、评优等方面应与公办高等普通院校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激发民办高校学生的用心性,增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认同感。

省市组织部门和教育工作部门应将民办高校团务干部纳入我省普通院校团务干部培训体系,透过专题培训、相互交流、定期长期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争取每两年轮训一遍,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团务干部的工作潜力和政策水平,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专兼结合的团务干部队伍。

(五)、建立团省委党组成员联系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制度建立团省委党组成员联系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制度,坚持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团建工作联系指导制度,完善民办高校团建评估标准体系,定期开展民办高校团建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检查活动。

继续把民办高校团的工作作为全团工作的一个重点,认真抓紧抓好。

把民办高校团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主管领导亲自过问,机关相关干部也经常深入民办高校调研,密切同基层团组织个性是团员的联系,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帮忙基层团组织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我们民办高校调研组的调研状况汇报,鉴于调研院校数量有限,民办高校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速度又很迅猛,因此,这次调研工作难免有不深入之处,讨论分析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全面的地方,请予以批评指正-----学校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5)又快到开学季了,每年一到开学季,校园就会很忙碌。

此刻校园太多,每个校园的生源是很紧张的,而且学生在填报校园的时候是从多方面因素思考的。

因此,很多校园在招生的时候时候会遇到招生问题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急需大批量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然而,与中职校园“出口旺”相对应的是“进口难”、“人难招”。

究其原因既有对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逐年下滑等客观因素,也有职业校园自身的宣传、办学条件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管理规范等问题。

为此,我们针对中职校园招生问题进行了调研,以便查找影响当前中职校园招生的主要问题,共同探索解决中职校园招生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校园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党的十七大指出: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站在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

国家提出普通高中和职业校园招生到达1:

1的要求,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平衡发展,这不仅仅仅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有更大的需求,也反映了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新时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对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等职业校园招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社会涉及面广、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工作。

其凸显的问题亟待解决,以保证招生工作正常、规范运行,为社会经济发展带给可靠的人才保障。

本次调研活动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职教学会的组织指导下,在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中职校园、初中校园、企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历时1个半月,我们抽样调查了企业3家,深入各级各类校园23所,召开座谈会16次,组织学生、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542人次(其中学生346人,家长196人),走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10余个。

根据调研方案,我们对问题、资料进行研究,现将我市当前中职招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作如下报告:

一、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逐年减少.出生率下降,构成适龄学生自然减少。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自然人口的减少,使得当前中等职业校园的适龄学生数量较往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从表1-1中数据证明,从2021年~2021年近5年间,小学招生数大约下降1.9万人。

2.初中毕业生生源自然流失。

以2021年招生计划为例,统计的初中生生源应为2021年初中招生数约47万人,而这个数字是七年级时统计的,当到了九年级毕业时这个数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流失了,今年实际在校的初中生源约42万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到初三毕业时学生的流失量约5万人。

据此推断2021年初中毕业生人数约38万人,2021年初中毕业生约35万人,2021年初中毕业生约32万人。

造成了各级招生计划出入较大。

同时就目前的状况看,由于大部分家长还是偏向于选取让孩子读高中,这就对原本萎缩的中等职业校园生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二)高中招生规模持续高位运行,普职比例失衡去年的中职与高中招生比例达:

43.94:

56.06(1:

1.28)。

(三)职校缺乏特色,专业过于重复本次调研我们透过对我市2021年5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校园招生专业进行了统计,从统计结果的前10个专业中能够看出,排在重复设置第一位的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46所校园开设,重复比例88.46%,排在重复设置第十位的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有24所校园开设,重复比例46.15%。

以上是对我市2021年5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校园招生专业进行统计出的前10个专业的开设状况(四)不实宣传较多,恶性竞争加剧1.教育资源差异化,生源数量减少,家长及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等因素,致使条件较差的校园进行虚假宣传。

个性是当前的部分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条件差的校园,随着生源的减少,为了生存,为了招到生源,进行了超多的不实宣传。

以学生安置就业好,待遇高等,开出了超多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空头支票,蒙蔽学生家长,到学生毕业分配时不能兑现,很多学生读完后不能安排工作只能呆在家里或外出打工,更有甚者在招生过程中恶意诋毁其他优质资源校园,造成招生秩序混乱。

2.虚假宣传的结果,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及家长将所有的中职校园混为一谈,认为中职校园都不值得选取。

造成学生、学生家长对优质职教资源也产生了信任危机和戒备心理,构成了读中职还不如打工的想法,增加了职业校园整体的招生难度,恶性竞争加剧。

(五)招生计划执行不严,地方保护极为盛行1.职业校园办学经费短缺,致使各校园盲目扩大规模。

职业校园收费标准和生均拨款标准,迄今为止已有10余年的时间,同时,在实行减免部分中职生学费和各校园退休职工生活补贴相关政策的同时,加重了职业校园的负担,职业校园投入不足、经费短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扩大规模也是各校园不得已的增加办学经费的一条途径。

2.各级招生计划偏高,完成难度大、任务重。

由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价值观,致使初中阶段流失率较高。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所依据前期的统计数据所制定的招生计划与实际生源数量有所差异,完成难度大、任务重。

3.相当部分区县本位主义太强,地方保护方式多、力度大。

主要方式有:

直接向初中校园下达招生任务;屏蔽招生信息;剥夺考生填报志愿选取权;提前分流、拦截生源;本地校园提前录取等。

二、影响当前中职招生的因素及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1.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

本次调研透过对参加调查196人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有94%的家长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支撑,家长还是期望小孩就读普通高中。

2.就业体系不完善。

未严格实施劳动准入制,致使部分企业对于中职校园毕业生与普通农民工或初中毕业生同工同酬,没有实施差异化的分配。

3.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不高,存在严重的偏见。

社会上普遍认为就读职业校园的学生都是“双差生”,因此,认为职业校园是一个“大染缸”,就读职业校园没有前途。

(二)生源主体综合素质的影响1.家长和学生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家长和学生始终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不屑一顾。

2.家长素质和外出务工影响。

多数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大都在外地务工,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得不到家长对升学问题的指导。

3.学生及家长过分信任和依靠中学老师。

由于自身素质和信息不畅等主客观因素,致使学生及家长把本就应自己做主的选取权,交给了初中老师,其中主要是班主任,从而使一线班主任成为掌握中职生源的主要力量。

4.学生基础条件差,入学目的不明确,损伤职业校园形象。

中职校园学生多数属于“双差生”,因此,自觉学习和服从管理的意识差,流失严重,反过来对各职业校园造成较大负面效应。

(三)地方保护严重,招生大战升级1.以规范中职招生为理由,建立了的严密的地方保护体系,区外中职校园招生形势十分严峻。

在招生过程中,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不管本地职业校园条件和容纳程度,将本地职业校园的招生作为行政任务,外加经济奖惩落实下去,外地的中职校园却被拒之门外。

例如:

《重庆市XXX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性招生计划和生源校园指令性送生计划的通知X教发〔2011〕184号》中这样描述:

“为切实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校园招生工作,加大招生计划管理力度,强化对中职校园招生工作和生源校园送生工作的考核,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校园招生工作的通知》(渝教职成〔2011〕11号)和《关于下达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送生计划和重点中等职业校园招生计划的通知》(渝教职成〔2011〕14号)的精神,结合目前我区中职校园办学的实际状况,按照普职教育发展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现将2021年各中等职业校园的指导性招生计划和生源校园指令性送生计划下达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建立了严密的中职生源地方保护体系。

2.各区县有关部门透过制定严厉的送生政策,将区县内的初中毕业生从源头进行了地方封锁。

为了保证本地中职校园的生源,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地区职业校园的招生任务下达给各初中校园。

透过屏蔽招生信息;剥夺考生填报志愿选取权;提前分流、拦截生源;本地校园提前录取等方式,并将任务完成状况与校长的考核和业绩挂钩,而校长则再层层分解下到达各九年级班主任,明确规定一个班级务必有几名学生送到本地某职校,如完不成招生指标则扣发绩效工资等,甚至调离工作岗位,迫使班主任私下给本班学生做思想工作,报考本地区职业校园。

将区县内的初中毕业生从源头进行了地方封锁。

3.无视上级政策,不顾学生权利,屏蔽招生信息。

在招生计划的公布和校园的宣传上,剥夺了考生的知情权。

全市统一的招生宣传资料,一律被丢掷一旁。

各初中校园对外地中职校园的招生宣传采取不接待、不支持、不理睬、不配合的态度,甚至出现了明令学生不得接、不得看非本地指定中等职业校园的宣传材料。

个别地区由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蹲点坐阵,严查本地区以外的校园在本地区进校招生宣传,只给本地的职业校园带给宣传机会。

另外对上级制定的中职招生政策不宣传,印发的招生计划、报考指南被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学扣压,使考生不了解招生政策,不明白招生校园,剥夺了考生的知情权。

据有的中等职业校园调查:

很多新生在被问到“你是如何明白我校的”这一问题时,大多表示是透过亲戚朋友得知。

4.滥用权力,统揽生源,获取利益。

个别地方利用得天独厚的权力,表面打着规范的幌子,实质干着生源买卖的生意。

很多中学采取限定考生选报志愿范围的办法,只允许考生填报本地区所属的高中和职业校园,有的中学由老师代替考生填报中考志愿,更有甚者私自更改考生填报志愿的资料,影响考生的正常录取。

有的中学以报考自己指定的高中、中职校园为条件,扣押学生准考证、毕业证,致使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选取的校园。

还有的中学推荐考生就读与自己有经济利益的职业校园,谋取不正当利益,牺牲考生的前途。

(四)生源数量与招生规模严重失调是引发招生大战的主要根源在我市初中生源绝对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的状况下,而我市在招生计划的制定中,未严格按照“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分配普高计划和中职招生计划,普通高中也还在逐年扩招、高位运行,挤压中职生源。

加之整个社会的观念,致使中职生源快速下滑。

因此,造成了一方面中职生源数量在逐年递减,而另一方面的各中职校园生源需求却在逐年增加。

这就直接导致招生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生源“供不应求”、“僧多粥少”,是直接导致生源大战的主要根源。

严重制约了优质资源中职校园发展。

(五)职业校园内部管理建设因素影响1.招生工作本身缺乏规范管理,秩序混乱,负面影响大。

招生工作中各中职校园采用各种手段无序竞争,部分校园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招生。

招生时间无限制、招生数量不控制、招生宣传无节制、招生手段花样繁多、招生收费标准似无定数。

从而扰乱了招生秩序,加剧了职业校园的恶意竞争,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面效应,严重损害了职业校园社会形象2.职业校园本身还较为缺乏特色,内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影响力还不够。

表此刻职业教育办学的某些方面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

办学模式比较单一;专业设置和教学资料与经济和技术发展要求脱节;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服务于学生第一次就业,使学生缺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潜力;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实践技能有限,难以在社会上顶岗立足;校园的运作机制也不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等等。

3.招生成本极高,招生策略急功近利,直接影响校园的健康持久发展。

从本次调研的各类型中职校园状况看:

除已经按照基础教育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的中职校园招生成本较低(一般成本在1000元/生以下),其余中职校园一般在1000~1600元左右。

个别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