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976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docx

公共卫生健康宣传版面十九个内容

十九个内容

 

儿童计划免疫知识问答

什么叫作自费疫苗?

  

答:

目前儿童接种的疫苗可分为计划免疫疫苗、计划免疫管理疫苗和推荐使用的疫苗三种。

其中,后两种疫苗为自费疫苗。

 

   计划免疫疫苗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的疫苗,儿童在接种时不收取疫苗费用,仅收取注射器等接种用品费用及相关人员的劳务费。

目前计划免疫疫苗一般包括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全细胞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新生儿用乙型肝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等。

    计划免疫管理疫苗是指疫苗费用由接种者承担,但疫苗的管理同计划免疫疫苗。

目前山东省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仅一种,即风疹疫苗。

计划免疫管理疫苗也是儿童必须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的疫苗。

    除以上9种疫苗外,其他疫苗均为推荐使用疫苗,疫苗费用由接种者承担,家长可自愿为儿童选择接种。

此类疫苗中,较常用的有甲肝疫苗、非新生儿用乙肝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流腮疫苗,麻—腮二联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C群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及水痘疫苗等。

如何选择自费疫苗?

答:

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叫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因此,疫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对抗传染病最有效的武器。

接种疫苗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导致某些传染病的细菌或病毒,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从而有效地抵御传染病的侵袭。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每投入l元接种成本,大约可节约3~4元的医疗费开支;发达国家的权威调查表明,打疫苗的人每年可节省46.85美元的医疗费。

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打疫苗比购买医疗保险更值得投资。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疫苗有数十种,价钱从几元到数百元不等。

计划免疫疫苗这类“免费疫苗”是家长必须为儿童接种的。

其他的自费疫苗,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以及易感情况综合做出选择。

比如前一段时间山东省部分地市开展8月龄~6岁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活动,有的接种门诊推荐家长给孩子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

后者可同时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三种传染病,既减少了接种频次又降低了接种反应的几率,当然好。

然而麻—腮—风三联疫苗属于“自费疫苗”,家长需花费近百元;而麻疹疫苗虽仅能预防麻疹一种疾病,但属于免费疫苗,家长只需交纳少量预防接种劳务费和接种器材费。

这其中的利弊就需要您自己权衡定夺了。

   必须说明的是,任何机构可以给您提出参考意见,但都不得强行推广推荐使用自费疫苗,接种与否完全在您的自愿。

    

宝宝在什么时候不能接种疫苗?

专家建议以下情况,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3)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4)接种部位患有皮肤病时。

  (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白破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8)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能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骤然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8.膳食要清淡少盐。

  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41.不滥用抗生素。

  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

  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53.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服药。

  54.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55.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

  56.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57.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5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5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三、基本技能

  60.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61.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62.会测量腋下体温。

  63.会测量脉搏。

  64.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志,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65.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

  66.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母乳喂养相关知识

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1.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1)含乳白蛋白多,酪蛋白少,在胃内的乳凝块较小,易于消化吸收。

(2)脂肪的含量与牛乳大致相同,但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解脂酶较多,有利于消化吸收。

(3)乳糖多为乙型乳糖,促进乳酸杆菌生长,可抑制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繁殖。

(4)钙磷比例合适,为2:

1,易于吸收。

(5)含铁量与牛奶相似,但前者吸收率高达50%,后者仅为前者的1/5,母乳喂养很少发生缺铁性贫血。

人初乳含锌较高对小儿生长发育极为有利。

(6)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脂肪酶等,有助于消化。

另外母乳含较多的优质蛋白、卵磷脂等,这些有利于脑的发育。

2.具有增进免疫的作用:

  

 母乳中含多种免疫成分,尤以初乳中含量高,SIgA、巨噬细胞、乳铁蛋白、溶菌酶、乳酸过氧化氢酶、双歧因子等,这在预防肠道或全身感染中均起一定作用。

3.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适宜、基本无菌、经济、方便、直接喂哺。

4.可增进母子感情,便于观察小儿变化。

也有利于母亲产后的恢复。

哺乳的母亲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机会少。

5.母乳成分随泌乳期不同而异:

(1)初乳:

是指产后最初4d内分泌的乳汁,富含微量元素和免疫物质。

(2)过渡乳:

是指产后5~10d分泌的乳汁,含脂肪最高。

(3)成熟乳:

为第ll天~9个月分泌的乳汁,质较稳定,量见增。

(4)晚乳:

是指10个月以后分泌的乳汁,质、量均减少。

6.母乳喂养指导:

(1)大力宣传母乳喂养。

(2)产前乳头准备指导  以增加乳头对刺激的耐受力。

(3)乳母营养及个人卫生指导乳母须摄入充足的营养液体。

每天除正常膳食外,还应添加2926~4180kJ(700~1000kcal)的能量和1~1.5L水分,膳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

生活环境舒适、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量活动、充足的睡眠、精神愉快,有利于乳汁分泌。

此外,应保持室内及个人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4)哺乳技术指导。

(5)观察记录婴儿吸吮反应。

7.断奶时间:

  一般为10~12个月。

8.母乳喂养的禁忌:

  

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暂停哺乳。

暂停哺乳者,

必须定时将乳汁挤出。

母亲患乳腺炎的母乳喂养发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是乳腺导管不通畅,乳汁郁积,从而引起细菌侵袭导致感染。

当有乳房肿胀、乳核形成时,仍可让孩子继续吃奶,因为孩子的有力吸吮可以起到疏通乳腺导管的作用。

  每次喂奶时,应先吸患侧,再吸健侧。

如果炎症很历害,甚至发生脓肿时,可暂停哺乳,应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经消毒后仍可喂给孩子。

在选择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选用那些不经乳汁排泄,对孩子无害的药。

实际上只要您认真坚持母乳喂养,那么乳腺炎的发生会大大降低。

 

高血压防治知识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主要是由于人体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引起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动脉压增高而起。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高级神经大脑皮层活动障碍密切相关。

除过度的脑力劳动或精神紧张之外,种种的心理因素也会引发高血压。

    此外,遗传、肥胖、摄取过多食盐也是造成此病发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早期高血压仅有自觉症状,头晕、失眠、耳鸣、烦躁,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容易疲劳;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症状逐渐增多明显,如:

手、脚指麻木和僵硬,下肢疼痛或颈背酸痛;当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时,表明心脏已受累;出现夜间尿频、多尿、尿液清淡时,表明肾脏已受累;如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深沉,不规则、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这预示着可能发生脑出血,如果逐渐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便,麻木甚至麻痹,应当怀疑有脑血栓的形成。

    高血压对器官的损害

    1、左心室肥厚:

由于血压持续居高不下,加重心脏负荷以及其他血液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代偿性左心室肥厚,随着病情的发展心脏继续扩张,最后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

    2、脑血管意外:

长期的血压升高,使脑小动脉硬化易于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脑血栓的形成。

    3、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血压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从而出现胆固醇、胆固醇酯及甘油三脂、血肌酐沉着、升高。

    4、肾脏损害:

由于肾脏小动脉痉挛、硬化、退变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实质纤维化,肾功能出现进行性减退,导致尿毒症等病的发生。

    5、视网膜功能减退:

血压长期升高使得视网膜动脉发生狭窄和玻璃样变所致。

 

青少年饮食与健康

中小学生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膳食中某些营养素,如蛋白质、铁、钙、锌、碘摄入不足的现象在某些地区时有发生,其他营养素的不足也会在特定条件下发生。

因此,青少年日常饮食应多样化,以提供充足、全面、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发育所需。

青春期饮食应注意:

  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

  青少年对能量的需要高于成人且男性高于女性,每日约需10040-11720千焦耳(2400-2800千卡)。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青春发育期对蛋白质需要的增加尤为突出,每日达80~9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40%~50%,所以膳食中应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维生素A、D、C、B族及钙、磷、锌、铁等矿物质对青少年的体力及脑力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钙的摄人,据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平均每人每日为34l-374毫克,仅为供给量标准的38.9%~52.5%,所以膳食中不可缺少奶及奶类食品。

  3.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及盲目节食,少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对于女孩子来说,由于社会风气和习俗影响过多注重自己的体型,盲目减肥甚至节食,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摄食行为,而女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又要求食入脂肪不能过少;少女每天能量供给的25%~30%应该来自于脂肪,其中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的比例为1:

2最好;有益健康的零食有牛奶、酸奶等奶制品,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及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品。

此外,吃零食的量不要过多,不要影响正餐。

  4.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必要时课间加一杯牛奶或豆浆;营养充足的早餐不仅保证厂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对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不容忽视的作用。

  5.参加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适量运动和合理营养结合可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的耐久力、减少身体脂肪和改进心理状态等。

这种经济、实用、有效、非药物又无副作用的措施,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6.青春期学业繁重,应注意学习紧张期间,如考试时的营养和饮食安排

  人体处于紧张状态下,一些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消耗会增加。

要注意这些营养素的补充,像鱼、瘦肉、肝、牛奶、豆制品等食物中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

 

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伤寒与副伤寒等,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传染源是病人与带菌者,细菌或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还可借助于苍蝇、蟑螂污染食物和用具,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以发病,病后又可能传给其他的人。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治疗疾病消灭传染源:

有病及时治疗,患了肠道传染病的人不得从事饮食工作,以免将自己的病传给他人。

在肠道传染病的治疗中,隔离具有重要意义。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防止病从口入。

  夏季肠道传染病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

因此,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

  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

炊事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餐具应该严格消毒。

  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

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

  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

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

  苍蝇与蟑螂等害虫,能作为肠道传染病的媒介。

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

  3.提高人体抵抗力,根据需要可选用伤寒、副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疫苗,预防疾病。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居民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

1、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三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人体健康的十条标准是什么?

    ①精力充沛;②处事乐观;③睡眠良好;④适应能力强;⑤能抵抗一般性疾病;⑥保持标准体重;⑦眼睛明亮;⑧牙齿完整;⑨头发有光泽;⑩肌肉、皮肤弹性好。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36.2~37.2℃(口腔),36~37℃(腋下)。

4、人体的正常脉搏是多少?

    60~100次/分钟。

5、人体的正常血压是多少?

    舒张压(低压)60~90毫米汞柱,收缩压(高压)90~140毫米汞柱。

6、心脏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位于人体胸腔内中部偏左,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7、心脏有什么功能?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好象一台血泵,不停地收缩与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8、怎样注意心脏保健?

    ①经常锻炼;②不吸烟;③低脂饮食;④心情愉快;⑤睡眠充足。

9、肺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位于人体胸腔内心脏的两侧,分左右两肺。

10、肺有什么功能?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

11、怎样注意肺的保健?

     ①不吸烟;②保持空气清新;③保暖防感冒;④经常锻炼。

12、肝脏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位于人体腹腔的右上部。

13、肝脏有什么功能?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

①能分泌胆汁;②加工利用从肠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③对人体内的各种有害物质解毒后排出体外。

14、怎样保护肝脏?

     ①不酗酒;②不吃霉变食物;③不滥用药物;④预防病毒性肝炎。

15、胃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位于人体腹腔的左上部。

16、胃的功能有哪些?

     胃是人体的“水谷之海”:

①是存放食物的“仓库”;②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③胃酸有一定的杀灭细菌作用。

17、怎样注意胃的保健?

     ①不暴饮暴食;②不吸烟、不酗洒;③少吃腌制、熏制、油炸食品;④乐观开朗,劳逸结合。

18、肾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

     位于后腰两侧,左右各一个,俗称“腰子”,形如蚕豆。

19,肾有什么功能?

     肾是制造尿液的“工厂”,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20、怎样保护肾脏?

     ①适当多饮开水;②不憋尿;③注意外阴卫生;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1、如何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早、晚刷牙两次,饭后漱口。

22、怎样正确刷牙?

     ①竖刷法刷牙;②每次3~5分钟。

23、什么是用眼卫生的“二要二不要”?

     “二要”:

①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②连续读书写字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二不要”:

①不要在光线太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着、走路或乘车时看书。

24、看电视怎样注意眼卫生?

     ①每次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②距离电视屏幕2米以上;③电视机安放高度与观看时眼睛呈水平位置;④观看时室内开盏小灯。

25、心理健康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智力发育正常;②有自知之明;③有良好的人际关系;④经常保持稳定、乐观的良好情绪。

26、如何保持情绪稳定、愉快?

     ①愉快地生活,热爱生活;②生活有意义;③做白已命运的主人;④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⑤遇事不慌;⑥富有自尊与责任感。

27、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①不斤斤计较,苛求于人;②待人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诚恳热情:

③不拨弄是非;④提高心理适应力。

28、“大卫生”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

29、“创卫”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有什么要求?

   ①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有保健书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②注意营养搭配,生熟食品分开,至少有两个菜板、两把菜刀;③社区居民家庭备有常用消毒剂,餐具定期消毒;④家庭环境清洁,物品整齐,居室经常通风;⑤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吸烟、不酗酒;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

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

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

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

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

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

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