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921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

一、选择或填空: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

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用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中药制剂的杂质来源多途径性;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3.国家药品标准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4.取样必须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取样的基本原则:

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代表性。

5.粉末状样品可用圆锥四分法取样。

6.常用提取方法:

溶液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萃取

7.常用净化方法:

液—液萃取法、色谱法、沉淀法、盐析法、固相微萃取

8.鉴别包括: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9.检查包括:

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10.一般杂质检查包括:

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残留农药及残留溶剂等。

11.性状鉴别包括:

颜色、形态、形状、气、味、其他(光泽感、滑腻感等)

12.

显微鉴别:

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

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

适用于含原生药粉的制剂鉴别。

13.

理化定性鉴别方法有:

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

其中以薄层色谱法(

TLC)最常用。

14.

杂质限量计算:

杂质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L)标准溶液的体积(

V)标准溶液的浓度(C)

100%

样品量(S)

杂质限量

100%

样品量

V

C

L

100%

S

15.

中药材、中药制剂和一些有机药物中重金属的检出通常先将药品灼烧破坏,温度需控制在

500-600℃

16.

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的反应最佳

pH值是3.5。

17.砷盐检验法中古祭法基本原理:

锌和酸作用产生初生态氢与供试品中微量砷盐化合物反应生成挥发性砷化氢

AsO3+3Zn+9H→AsH3↑+3Zn+3H2O砷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颜色)

AsH3+2HgBr2→2HBr+AsH(HgBr)2(黄色)AsH3+3HgBr2→3HBr+As(HgBr)3(棕色)

18.醋酸铅棉花的作用:

吸收除去H2S

19.砷盐检验法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既可作为作为砷盐的限量测定方法又能作为砷盐的含量测定。

20.干燥失重:

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指水分、结晶水,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

21.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采用甲苯法测定水分时,测定前甲苯需用水饱和,以避免其与微量水混合。

22.生理灰分(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后,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的组份差别在于钙盐。

23.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乌头酯型生物碱(附子理中丸中乌头碱的检查)属于特殊杂质的检查

24.制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检查:

比色法:

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异羟肟酸,再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异羟肟酸铁。

25.农药残留的提取最常用乙腈和丙酮,现在丙酮被广泛利用,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和振荡提取。

26.农药残留的测定以色谱分离方法为主,其中气相色谱在农药残留分析使用更广泛。

27.样品的粉碎必须反复粉碎或碾磨,让其全部通过筛孔,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8.样品的分离纯化中消化法常用的破坏方法有湿法消化和干法消化法。

湿法消化加热灼烧时,温度控制在420℃以下,避免被测金属化合物挥发。

第1页共6页

 

29.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主要有:

准确度、精密度

(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线

性、范围和稳定性。

定量分析准确性常用加样回收法

30.

回收率(%)=(C-A)/B×100%

A:

被测物含量;

B:

被测物对照品;

C:

总量。

31.回收率一般要求在95%~105%,操作步骤繁复,可降低至90%。

一般RSD≤3%。

32.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者参考值接近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精密度指

该法经多次取样测定同一个均匀样品,各测定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标准偏差(S)或相对标准

偏差(RSD)表示。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成分的特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或质量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范围系指

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33.化学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及矿物药制剂中的无机成分。

34.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要求被测成分本身或其显色产物对可见-紫外光具有选择性吸收。

35.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

加有煅石膏作粘合剂的商品硅胶G;加有荧光剂的硅胶GF254等。

36.薄层点样要求:

点样距离底边1cm,原点直径不大于3mm。

37.薄层色谱的供试液净化方法:

单一溶剂萃取法、分段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固-液萃取法

38.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

样品的预处理及供试液的制备;薄层色谱的点样技术;溶剂蒸气在薄层色谱中的作用;温度的影响

39.薄层扫描最常用定量方法是外标法;内标法的优点在于定量准确度与点样量无关;

40.气相色谱法主要利用保留值进行定性,适宜样品为含有挥发油、挥发性成分或不挥发性成分能分解或制成挥发性衍生物的制剂。

41.GC法和HPLC法利用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42.GC法适用性试验:

理论板数n;分离度R:

一般R≥1.5;重复性:

相对标准偏差≤2.0%;拖尾因子:

T应在0.95~1.05之间。

43.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极性、非极性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44.中药制剂分析,采用HPLC进行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常用C18反相(ODS)柱加以分离测定。

4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适用:

①能测定几乎全部金属元素和一些半金属元素;②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及中药材中重金属、毒害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检测。

46.薄层色谱法中,由于硅胶本身有弱酸性,对碱性物质吸附较强,故可使Rf较小或影响分离使斑点拖

尾,克服的方法如展开剂中加入适量有机碱、在饱和氨蒸气下展开以及用碱液铺制薄层板等方法。

47.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

①改进流动相:

加入硅醇抑制剂(乙

二胺等);合适pH下,加入低浓度离子对试剂(隐蔽试剂);加入季铵盐试剂。

②固定相改进

48.盐酸镁粉显色反应用于鉴别黄酮。

49.有机酸的提取分离可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水蒸气蒸馏法

50.

天然牛黄是牛的胆结石。

主要含胆汁酸(胆酸、去氧胆酸)和胆色素(胆红素)

胆酸的含量测定方

法是酸碱滴定法、比色法、薄层扫描法。

51.

麝香主要质量控制成分是麝香酮,主要定量方法有

GC法。

52.

斑蝥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斑蝥酸酐,用于斑蝥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为

GC法。

53.雄黄的主要成分:

As2S2;朱砂的主要成分:

HgS;矿物药的常用分解方法:

干法和湿法。

54.蜜丸的前处理:

蜜丸用小刀将其切成小块直接加溶剂进行提取;(注意防回收率降低)称取定量蜜丸置研钵中,加入一定量硅藻土研磨直至蜜丸均匀分散或蜜丸置容器内,加适量水或醇使蜜丸溶散,然

后加入适量硅藻土搅匀

55.颗粒剂的前处理:

大多颗粒剂经过提取,相对较纯净;若全部为药材提取物,可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溶

解或提取;含药材细粉的颗粒剂,要注意提取溶剂的渗透性:

采用超声提取法或回流提取法;避免糖、糊精等辅料对测定的干扰

56.栓剂的前处理:

减少基质的干扰。

将栓剂与硅藻土等惰性材料混合、研匀,转入回流提取器中,用适

宜的溶剂回流提取,具体如下:

(1).亲水性基质:

有机溶剂提取

(2).油脂性基质:

水或稀醇提取。

57.膏药的前处理:

基质为亲油性,利用基质易溶于氯仿的性质,将基质除去后再分析。

第2页共6页

 

58.巴布膏剂的前处理:

基质为亲水性,可用极性溶剂将基质和药物先与盖衬分离再净化。

59.中药注射剂:

糅质检查:

注射液1ml,加含1%鸡蛋清生理盐水,放置十分钟不得出现混浊或沉淀。

60.天然产物中提取对照品验证纯度应在98%以上,方可供含量测定。

61.药品的特性是安全有效、稳定和质量可控;药品质量标准的特征是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

62.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

药物组成固定;原料稳定;制备工艺稳定

63.

中药制剂标准的处方量中重量以

g为单位,容量以ml为单位。

处方中全处方量应制成

1000个制剂单

位的成品量为准。

64.

线性关系考察过程中,薄层扫描法的

r值应在0.995以上。

 

二、简答

1.简述中药制剂中结合蒽醌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答:

蒽醌苷类极性较强,可以用极性溶剂提取,通常是取游离蒽醌测定项下的药渣将苷提出,水解成苷元后再测定;也可将药渣先行酸水解,然后用非极性溶剂提取苷元后测定;或取待测样品先行酸水解,然后用非极性溶剂提取苷元后测定,其结果为总蒽醌含量,从中减去游离蒽醌含量,即得结合蒽醌的含量。

2.论述如何选定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药味及其测定成分

答:

一、药味的选定:

根据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首选处方中主药、贵重药、毒剧药制定含量测定项目,保

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制剂处方中有君、臣佐、使、之分,药剂处方中首选其君药建立含量测定项目。

二、测定药味选择以后,选定某一成分为定量指标,一般应遵循:

⑴测定有效成分⑵测定毒性成分⑶测定总成分⑷对有效成分不明确的:

测定指标性成分;测定浸出物;以某一物理常数为测定指标

⑸测定易损失成分⑹测定专属性成分⑺测定成分应尽量与中医理论相一致,与药理作用和主治功能一致。

3.试述滴丸剂的质量分析特点

应注意减少基质的干扰。

将滴丸剂与硅藻土等惰性材料混合、研匀,转入回流提取器中,

用适宜的溶剂回流提取:

1).亲水性基质:

有机溶剂提取2).油脂性基质:

水或稀醇提取。

若油脂性基质还可将栓剂切小块,加水,于温水浴融化、搅拌,取出于冰浴中再使基质凝固,滤出水溶液,如此反复2至3次,可将水溶性成分提取出来。

对一些酸、碱性指标成分,可通过酸化或碱化处理,让其游离或成盐后,用水或有机溶剂萃取。

4.薄层扫描法方法学考察时作标准曲线的目的何在?

检查所选择的散射参数SX值是否适宜。

考察工作曲线是否过原点,以便确定采用一点法或二点法定量确定点样量的线性范围。

5.片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性状:

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不得有严重花斑及特殊异物

重量差异:

应作重量差异检查,且重量差异必须符合药典规定

崩解时限: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以及供含化、咀嚼的片剂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各类片剂都

应作崩解时限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药典规定。

硬度(或脆碎度):

硬度(又称抗张强度或破碎强度)和碎度

微生物限度标准:

不含原药材的:

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g,霉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个/g。

含原药材的:

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0个/g,霉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个/g,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6.颗粒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性状:

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粒度:

应符合药典规定

水分:

颗粒剂的含水量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5.0%

溶化性:

应符合药典规定

装量差异:

单剂量分装的颗粒剂应作装量差异检查,装量差异应符合药典规定。

第3页共6页

 

微生物限度标准:

不含原药材的:

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g,霉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个/g。

含原药材的:

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0个/g,霉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个/g。

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三、释义题:

书本P115例题:

本品为丸剂,含蜂蜜等辅料,加硅藻土作分散剂研匀有利于溶剂的提取;加氯仿将制剂中非极性干扰成分提取并弃去;加甲醇将制剂中皂苷等极性较大的成分提取,上氧化铝柱纯化。

 

四、分析方案设计题

含量测定项下2.3.4点的统一格式:

2)测定方法:

《中国药典》药品名项下含量测定即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被测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含量。

3)方法学考察:

应进行有关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试验:

线性范围试验、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重现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

4)样品含量测定:

在以上优选条件基础上,对三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并制定其含量范围。

 

1.护肝片的质量分析方案设计

组成:

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

制法:

以上六味,经适宜的煎煮、滤过、浓缩、干燥、粉碎、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片,包糖衣,即得。

定性鉴别:

薄层鉴别:

对方中五味子、猪胆粉、茵陈进行鉴别,五味子采用五味子乙素对照品进行对照,猪胆粉采用猪去氧胆酸对照品进行对照,茵陈采用绿原酸对照品进行对照。

检查:

应符合药典中有关片剂的各项检查(检查方法及限度可参看药典)

(1)重量差异

(2)微生物限度(3)崩解时限含量测定:

以方中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五味子乙素为定量指标。

1)供试品制备:

五味子乙素具有脂溶性,用正己烷提取,提取液蒸干,加甲醇溶解。

正己烷用量,提取时间等要进行条件选择才能确定。

 

2.山楂化滞丸的质量分析方案设计

组成:

山楂、麦芽、六神曲、槟榔、莱菔子、牵牛子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此粉末加红糖、炼蜜适量制成大蜜丸,即得。

定性鉴别:

1)显微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

果皮石细胞淡紫红色、红色或黄棕色,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

约至125μm。

果皮细胞纵列,常有1个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相间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弯曲,木化。

内胚乳碎片无色,壁较厚,有较多大的类圆形纹孔。

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棕色,长48~80μm。

种皮碎

片黄色或棕红色,细胞小,多角形,壁厚。

2)薄层鉴别:

对方中山楂进行鉴别,山楂采用熊果酸对照品进行对照。

检查:

应符合药典中有关丸剂的各项检查(检查方法及限度可参看药典)

(1)水分测定

(2)重量差异(3)装量差异(4)溶散时限含量测定:

山楂为方中君药,其有效成分为熊果酸,故以熊果酸为定量指标,测定方中熊果酸的含量。

其含量测定多用薄层扫描法。

1)供试品制备:

熊果酸是三萜皂苷的皂苷元,具有脂溶性,选用乙醚提取、滤过、回收至干、石油

醚除杂、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混合液溶解、定容,乙醚提取时间、乙醚用量、石油醚用量、无水乙醇-氯仿的比例等都要进行条件选择才能确定。

 

各类成分分析方法:

总成分:

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单一成分:

各种色谱法(GC、HPLC、TLC等)

 

第4页共6页

 

生物碱成分分析

根据生物碱碱性(可与酸成盐)及溶解性(多数游离生物碱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生物碱盐易溶

于水、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低级性有机溶剂),固体制剂可先用醇类提取,提取液浓缩,浸膏加酸溶解滤过酸不溶物,酸水液调pH9以上,加低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萃取,萃取液浓缩至适量。

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可直接碱化后用低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提取,提取液浓缩至适量。

如果杂质多,可将浓缩液通过氧

化铝柱等净化。

生物碱与沉淀试剂生成的沉淀,组成恒定时,可用重量法进行含量测定;生物碱与沉淀试剂生成的沉淀,组成恒定有颜色且易溶于某种溶剂时,可用分光光度法比色测定含量,如雷氏盐比色法、酸性染料比

色法等。

其中酸性染料比色法中,如果介质pH偏高,染料能以离子状态存在但生物碱不能;如果介质pH

偏低,生物碱可以生物碱盐状态存在而染料却不能,两种情况均不能使生物碱与染料定量结合生成离子对。

故选择合适的pH,使生物碱和染料均以离子状态存在,两者才能结合为有色离子对。

 

黄酮类成分分析:

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多数黄酮结构中存在有桂皮酰基及苯甲

酰基组成的交叉共轭体系,故在200~400nm波长区域内有强烈的吸收带,此是光谱法及色谱—光谱法分析的基础。

一般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苷元分子中引入羟基数越多,将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而羟基经甲基化后,则增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糖苷化后,水中溶解度即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相应减小。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糖链越长,则水中溶解度越大。

在黄酮类成分分析中,供试品液的制备可视其溶解特性而定。

一般黄酮苷类以及极性稍大的苷元(如

羟基黄酮、双黄酮、橙酮、查耳酮等),一般可用丙酮、醋酸乙酯、乙醇、水或某些极性较大混合溶剂进

行提取,其中用的最多的是甲醇—水(1﹕1)或甲醇,一些多糖苷类则可以用沸水提取。

大多数黄酮类苷

元宜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用氯仿、乙醚、醋酸乙酯等提取,而对多甲氧基黄酮类游离苷元,甚至可用苯

进行提取。

大多黄酮及其苷类含有游离酚羟基,可与聚酰胺形成氢键,可用聚酰胺色谱法进行分析。

聚酰胺薄层色谱用于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苷和苷元效果较好。

其原理是黄酮类成分含有酚羟基,而聚酰胺分子中含有酰胺基,二者形成氢键。

由于各种黄酮类成分取代基团的性质、多少和位置的不同,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能力有所差异而得到分离。

聚酰胺对黄酮类成分的吸附能力较强,因而展开剂就需要有较强的极性。

一般来说,展开剂中大多含有醇、酸、水或三者兼有。

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使用HPLC法检测灵敏度甚高。

 

三萜皂苷成分分析

皂苷一般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含水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几不溶于或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皂苷在含水丁醇或戊醇中溶解度较好,且又能与水分成二相,可利用此性质从水溶液中用正丁醇或戊醇提取皂苷,借以与亲水性的糖、蛋白质等分离。

三萜皂苷元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大多数三萜皂苷类成分,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可利用其在紫外区的末端吸收来检测,但灵敏度相

对要低。

若中药制剂中所含三萜皂苷类成分本身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如甘草酸、远志皂苷等,可用HPLC法分离并用紫外检测器检测。

近年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这一通用型质量检测器的技术日渐成熟,应用效

果较好,基线稳定,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皂苷的含量测定一般需要用适当的溶剂提取。

由于皂苷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因此提取溶剂可为

各种浓度的甲醇(70%~95%)、乙醇、异丙醇、丁醇、戊醇。

提取后经分离得到总皂苷成分,分离可用有

机溶剂,如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也可用大孔吸附树脂、氧化铝等处理后溶剂洗脱。

 

第5页共6页

 

蒽醌成分分析

游离醌类多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或不溶于水。

但结合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中,在热水中也可溶解,但冷水中溶解度大大降低,并几乎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

蒽醌类化合物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酸性,在碱性水溶液中易溶,但加酸酸化时又可重新沉淀析出,所谓碱提取酸沉淀即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的。

中药制剂中含有游离蒽醌的量一般不高,且为脂溶性的,故此部分多用弱极性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提取后加碱比色测定。

苷类极性较强,可以用极性溶剂提取,通常是取游离蒽醌测定项下的药渣将苷提出,水解成苷元后再测定;也可将药渣先行酸水解,然后用非极性溶剂提取苷元后测定;或取待测样品先行酸水解,然后用非极性溶剂提取苷元后测定,其结果为总蒽醌含量,从中减去游离蒽醌含量,即得结合蒽醌的含量。

中药制剂中蒽醌类单体成分在紫外及可见光下均有强吸收,测定时一般要将样品水解后再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扫描法为蒽醌类成分常用定量分析方法,经层析分离

后,可在可见光、紫外光及荧光下扫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测定蒽醌类单体成分,具有灵敏、准确、简便等特点,在含蒽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制剂分析中应用日趋增多。

 

多糖成分分析(含量测定方法)

DNS比色法系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与多糖水解后的还原糖生成有色物质进行测定;

苯酚-硫酸法系利用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或多糖中的己糖、糖醛酸起显色反应,己糖在490nm波长处、戊糖及糖醛酸在48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蒽酮-硫酸法系利用多糖与硫酸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与蒽酮试剂缩合生成有色物质进行测定。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母核都具烯键和醚键,有些双键与其它双键共轭,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不是共

轭双键的也有末端吸收,故此类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也可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后经显色剂显色,用扫描法测定。

某些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荧光,还可用荧光法测定,也可用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后用分光

光度法测定,但此法专属性要比其它方法差。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