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642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卷(选择题,共48分)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房屋建造   B.牲畜饲养C.谷物种植D.陶器制作   

2.甲骨文有“犁”字,即用牛拉犁启土之意。

《国语。

晋语》上提到,范氏、中行氏将宗庙的牺牲用来耕田。

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伯牛名耕。

晋国有个大力士叫牛耕。

牛与耕相连,用作人的名字。

这表明

A.商代已有牛耕,在春秋时期得到普遍推广B.中国牛耕起源于商代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和推广D.牛耕始于春秋后期

3.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

这反映了

A.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B.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

C.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

4.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农业现实。

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

图像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季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盛唐

敦煌23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敦煌445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25号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5.《诗经·甫田》曾这样描述齐国的农业状况:

“无田(佃)甫田(大田),维莠(杂草)骄骄。

”。

据此可知

A.战国时期战争相当频繁B.井田制逐步瓦解

C.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6.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

……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

这说明

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7.北宋史学家说:

“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

”上述言论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8.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

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9.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

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赤壁之战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靖康之变

10.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9

131

545

205

976

511

广东

/

1270

1959

A.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11.元末明初,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乃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其关键因素是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棉布成为大众的主要衣料

C.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植棉、纺棉的经济效益高

12.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

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火里烧成黄色,再经过还原火烧成青色。

而烧制白瓷则必须清除原料中的铁成分。

北齐河南安阳范粹墓和濮阳李云墓出土的瓷器,虽然含有某些青瓷的余韵,但已经初步具备了白瓷的特征。

这说明

A.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B.白瓷与青瓷的制作工艺相同

C.白瓷与青瓷的烧制原料不同D.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的繁荣时期

13.《国语•齐语》载:

“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14.(2018江苏高考)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15.“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

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

”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C.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16.唐甄说:

“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

两则材料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B.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D.我国手工业生产存在专业化趋势

17.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大食蕃商蒲罗辛因在两国间勤劳经商,被朝廷授予“补承信郎”。

泉州代表官方管理船上事务的蔡景芳,也因招徕外商有功,被朝廷授予“承信郎”。

这也许可以直接说明

A.朝廷重视并鼓励外贸B.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C.宋朝职官制的严密D.政府疏于外贸管理

18.(2019年4月浙江选考)“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

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19.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

宋代的商税率大致约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20.在明朝,粮食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但江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本地需要,以至于“吴中等地,全恃湖广、江西”。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城市居民的迅速增加B.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D.重农抑商事实上的松弛

21.图5时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

)该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B.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

22.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

“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

”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23.明清时我国产生了手工业行会组织,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以垄断本地区行业的业务。

据此材料可推知

A.中国已产生了工业垄断组织B.行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

C.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性商帮D.工商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24.(2018海南高考)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

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D.抑商观念削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18年天津文综卷)(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

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

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4分)

 

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

(5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2分)

 

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

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

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

(2分)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5分)

 

26.(24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相关,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

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二(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

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

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

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货志》

材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明)谢杰《虔台倭纂》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根据材料分析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在商贸领域采取的措施。

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6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政府在沿海推行什么措施?

据材料分析该措施实施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4分)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长江流域水患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

唐代长江水灾平均18年一次,宋代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平均4年一次。

长江流域水灾的形成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

早在清代有识之士指出,长江流域水患是“因上游川陕滇黔等省开垦太多,无业游民到处伐山砍木,种植杂粮,一遇暴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停淤接涨”。

从长江流域洪灾规律来看,很大程度上与长江沿线经济日益发达,经济开发程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

水灾是突发型灾害,来势猛,为害烈,常造成“坏民舍,溺居民,坏桥栈,伤禾稼,饿殍载道,流亡数万人”,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

在经济活动中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谈谈你对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水患问题的认识。

(要求:

见解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10CAACBDBADA11---20DABDBBACCA21---24ADBD

25.参考答案(18分)

(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2分)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分)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

(5分)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分)

(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2分)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5分)

26.参考答案(24分)

27.

(1)主张:

重农抑商。

(2分)

原因:

制约游民,稳定社会秩序;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商业活动过多会导致国家贫困。

(6分)

(2)措施:

设市舶都转运司;官府垄断对外贸易,严禁私人从事。

(4分)目的:

增加财政收入。

(2分)

(3)措施:

海禁。

(2分)影响:

走私贸易猖獗;寇患加剧。

(4分)

(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密不可分,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商业在王朝政策的压制下艰难发展。

(4分)

27.参考答案评分:

1、有效的论题题目2分,如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水灾频率越来越高、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水患问题严重等都可。

(2分)

2、学生可以从长江水患的原因、危害和启示等方面论证,如原因:

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长江流域为经济重心所在,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政治腐败,水利失修;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等。

危害:

破坏农业生产;造成社会财富的损失;导致劳动力大量减少;出现大量流民,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等方面。

启示:

要注重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