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你的口才价值千万.docx
《4你的口才价值千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你的口才价值千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你的口才价值千万
你的口才价值千万
1.说话就是与人相处的门道
本周我们要学习的这本书叫《你的口才价值千万》。
很多人在意自己的身材,每天花很大的力气去健身房减肥;有的人在意自己的容貌,投入很多金钱去购置护肤品;有人专注于穿衣打扮,每天翻阅各种时尚杂志……但似乎很少有人会仔细聆听自己说出的话,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鬼谷子》里有句话“口乃心之门户”,意思是说语言是展现一个人内心的途径,我们了解一个人往往都是通过他所说的话。
不论个人内心情感多么丰富,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和剖析多么独到,都要依托语言表达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能常常回想一下自己说过的话,我为什么要这么说?
我这么说是为了什么?
你就会发现自己内心原来藏了这么多东西,而把这些东西变成话语说出去,别人就会通过这些话,对你这个人形成印象。
咱们要学习的《你的口才价值千万》这本书,就是从沟通方式入手,教你学会说话,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接下来我们会从五个方面来学习这本书:
第1,好口才有哪些标准?
第2,好口才来自好用心。
第3,与人沟通很困难,怎么办?
第4,说服他人自有妙招。
第5,谈钱不伤感情。
如果你善于总结,你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睿智的人;如果你善于倾听,别人可能会觉得你很善解人意;如果你总爱喋喋不休地抱怨,那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怨妇。
想要塑造一个好形象,学会好好说话是重中之重。
朱自清先生曾说:
“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说话就是与人相处,练习说话,不单单只是练习使用语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懂得说话的门道。
包括与伴侣相处的门道、与上司沟通的门道、与长辈聊天的门道、与朋友交流的门道,通过研究这些门道,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怎么与他人相处,怎么维系好自己重视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学习《你的口才价值千万》这本书的第一部分:
好口才有哪些标准?
2.好口才有哪些标准
人们普遍对好口才有以下几个误解:
第一,能说话的人一定会说话。
我们常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来形容一个人口才好,其实这只能说明一个人话多,并不能证明Ta会说话。
要记住,能说不等于会说。
就好比聊天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谈论自己,理想的聊天氛围应该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讲自己的事。
如果一个人一直喋喋不休地讲着,另一个人难免会有被冷落的感觉。
第二,会说话的人一定敢说话。
有些人在自己的亲友面前总是有很多话,分析观点、评论时事头头是道,到了陌生人面前就害羞腼腆,半天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怎么找话题。
其实,会说话不等于敢说话,就好比有些人在私底下滔滔不绝,说起话来眉飞色舞,一旦到了公开场合,比如演讲、工作会议、婚礼发言等,脑子就一片空白,说话磕磕巴巴,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
第三,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就是好口才。
很多人以为在观点发生分歧的时候,能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就是好口才,其实不然。
这样做只能让对方闭嘴,并不能让对方心服。
要记住,好口才不是用来吵架的,比如在沟通时强行推进自己的结论,用反问或追问迫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觉得辩倒对方就能“以理服人”。
这种单方面的压倒不仅不能让两个人达成共识,反而常常把事情往相反的方向推进。
第四,好好说话就是像“好好先生”一样说话。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人说话无非是讲些恭顺礼让、与人为善、宽厚仁慈、减少争端,气量要够大要学会包容,实际上这样只能挫败一个人的个性和锐气。
好好说话是很重要,但不等于像“好好先生”一样说话,要明白“刚毅木讷”是一种说话方式,“巧言令色”是另一种说话方式,关键在于用对地方。
总结一下,练好口才不是学习修身养性的出世之道,也不是听从温良恭俭的老生常谈,真正口才好的人应该既谦和又自信,既善辩又能守拙,既光彩夺目又机锋内敛,能锱铢必较也能把酒言欢,要把自己从人群中的“小透明”,变成知进退懂分寸的“那一个”。
了解了人们对好口才的几个误解,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口才。
3.好口才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口才是思维的外壳,先来看一个常被用来教导我们不要与人争辩的案例。
问: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答:
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是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大师之间的对话。
先不说拾得的态度是否洒脱,看他的回答,对仗工整、反应敏捷,普通人又怎么能说的过他?
并且在说完这句话之后,拾得还念了一首很长的偈子: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一共念了360个字。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跟拾得争辩起来,以他的口才,我们确定能赢?
所以拾得之所以这么淡定,最大的原因是他有底气,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们通常都比较宽厚,有底气是因为有实力。
那些温润如玉、不跟一般人计较的高手,都是先有说话的实力,再有从容淡定的风度。
说话的实力其实是一项综合能力。
从初次见面、家人沟通,到工作汇报的每一个场景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怎么说话才能办妥事情,拉近关系。
只有当我们在各种场景中,都能见招拆招,妥善应对各种状况的时候,才叫有了说话的实力。
在接下来几天的内容里,我们要告诉你:
用分析的心态,从各种场景中学习,告诉你那些日常生活中,你不曾注意到的说话小秘密,真正的好口才不单是口才好,更重要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既然好口才这么重要,那么练好口才有什么小技巧呢?
4.口才要当做技能来练习
口才=口+才,我们先来说说“口”这个方面。
在我们从小的教育体系中,一般人很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发音”这件事,练好发音不能当成知识来学习,而是要当成技能来练习。
那么,怎么练好发音呢?
首先,对着镜子练习。
照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美丑胖瘦,从而试着去修饰美化,对着镜子和自己交谈,不仅能够锻炼表达能力,还可以练习肢体语言。
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公开发言的场合,提前对着镜子练习就显得特别必要,一方面可以熟悉自己的发言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查看自己的表情、仪态、手势是否得体到位。
其次,听自己的录音。
由于我们听自己的声音更多地是从骨膜传播过来的,而别人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而来的,所以很多人对于自己声音的认识并不全面。
我们经常打电话,通过语音与朋友交流,这时不妨听听自己说的话,除了音色,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然后,再了解一些播音方面的专业知识。
认识了自己发音方面的不足后,就要寻求改进的办法。
学习一点播音方面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如何改进。
比如发音有问题,说明不会控制气息;声音很扁说明口腔开度不够;有些咬字不清是唇舌力度弱,嘴唇搓不住;说话带有娃娃音说明气息跟不上且发音靠前等等。
要练好发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并不是专业的播音员,不求完美,能够让别人听得清楚就可以了。
最后,注意说话的语速。
有一个很多人没注意到,又比较好练习的窍门,那就是说话的语速。
语速过慢会让人没有耐心听下去,语速过快会让人来不及反应接收信息。
政客在做重要演讲的时候,连每句话之间停顿的间隔、什么时候做什么手势、什么时候应该点头假笑,都会在稿子中标出来,可见在交流的时候语速和停顿的重要性。
5.小结与实践
关键词:
好口才的误解说话的实力镜子练习听录音播音知识说话的语速
要点:
1.人们都是通过一个人说的话来了解Ta的,练好口才才能充分展现自我。
2.所谓的人情世故都在说话里,练好口才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3.真正的好口才要做到敢说、能说、会说。
4.口才=口+才。
练好口才可以先从纠正自己的发音开始。
5.说话是一项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待生活的角度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实践作业:
听一听自己最近跟朋友发的语音,想想有没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6.学会聊天
在昨天学习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有一个好口才的重要性,讲到好口才的标准,要做到敢说、能说、会说,通过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对着镜子纠正自己的发音,听自己的录音,了解播音专业知识这几个方面来打好口才基本功。
但真正地会说话,不单只是口才基本功好,更重要是知道在各种不同场合该说什么话,怎么说话。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在不同场合,怎么把话说对。
下面,我们来学习《你的口才价值千万》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学会与人聊天的技巧。
我们都知道“童言无忌”这个词,看起来天真烂漫很是可爱,但仔细想一想,把“童言”强调出来,是因为孩子说话最容易犯忌讳。
为什么?
因为心大。
心大,就会欠缺察言观色的敏锐;心大,所以往往不能洞悉对方的言外之意;心大,就会说话不经思考;心大,就会伤人却不自知。
我们总不能每次说错话之后再补上一句“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别误会”。
听话的时候可以心大,说话的时候就必须要心思缜密了,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小孩了。
“好口才”其实都是来自“好用心”,那些懒得用心的人,如果撞碎了别人的玻璃心,被玻璃割得满身是伤的时候,也不好抱怨什么了吧。
那么,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怎么做才算是用心说话呢?
我们要怎么和别人聊天呢?
7.和陌生人聊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下跟陌生人可以聊些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免不了要跟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接触,与陌生人交谈也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步骤之一,处理好这一步可以结识很多有趣的朋友。
然而,大部分人刚接触陌生人的时候,都会不知道如何开口,其实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聊下去了。
那要怎么走出第一步呢?
许多年长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时总是会以“探寻隐私”的方式来找话题,比如“结婚了吗?
”“有孩子么?
”等,这种旨在表达不把对方当外人的善意询问,其实放到现在多少会有些不合适,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重视个人空间,强调多元价值,这样一来,就会给人一种浅交言深的感觉,二来有些人难免会觉得你是不是别有企图。
网络上有很多跟陌生人可以聊的话题,比如天气、八卦、时事政治、电影电视等。
天气没有问题,但好像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完了。
其他几个话题如果能展开,就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们都看过这部电影或者都了解这件八卦,这样就提高了聊天的门槛。
其实找不到话题的情况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聊名字。
首先请教对方姓名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其次每个人的背景、兴趣爱好再怎么不同,人性中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就是人都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感兴趣。
特别是中国人的名字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往往包含着某些寓意或典故,比如家族族谱、长幼排序、五行风水等,如果恰好懂得其中的学问,还可以给对方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即使不懂,也可以从请教的角度打开话题。
所以询问姓名,聊聊取名的由来、绰号的趣闻等既可以打破沉默、又可以快速拉近关系。
但是和对方聊名字时,最好不要说出“这个名字很常见”,“我认识一个人、也叫这个名字之类的”,除非这个人很特别,比如马云,因为谁都不想觉得自己是和别人一样的,这样类似的话会稀释对方的独特性。
8.如何正确地聊私生活
如果我们跟陌生人只是短暂接触,也并没有深交的打算时可以聊名字,但想要进一步拉近距离,光聊名字就不够了,这时需要聊聊私生活。
从自己身边的事出发。
聊私生活,俗称八卦,是打开心扉,拉近距离的必经之路。
但有一点要注意,现在许多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个人空间,如果贸然提出跟个人生活有关的问题,会引起人的不快,所以,要学会正确地聊私生活。
这里教给大家一个聊天思路,用分享态度的方式聊天,而不是索取信息。
比如聊到婚姻,有些人会问“你结婚了吗?
”如果对方的回答是否定的,又继续问“怎么还不结婚啊”,这种提问就是单方面索取信息式的提问,会让人觉得好像在被拷问。
对方可能出于礼貌回答了你的问题,但内心就会犯嘀咕“我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啊,我妈都没催轮到你催我。
”
其实只要换一种说法就会好很多,比如“现在有好多人都喜欢晚结婚哦。
”“一个人打拼应该挺辛苦的吧。
”这样聊起来对方就会轻松很多,因为“喜不喜欢”,“觉不觉得辛苦”这些只是生活态度的问题,聊起来不会有太大压力,而且聊着聊着对方就会很自然地从分享态度变成分享信息。
同样地,如果要问别人“有没有小孩”或者“有没有买房”的时候,可以说“现在养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啊”,“你说现在投资房产还有价值吗?
”像这样把态度抛出去,对方自然而然就会聊到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上来。
9.用自曝其短的方式和朋友聊天
我们都知道聊天时,应该避免谈论敏感话题,所谓瞎子面前不说瞎,瘸子面前不说瘸,但我们没有读心术,不可能了解每个人心中的敏感地带。
特别是在生活中闲聊八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其中一方无意间的炫耀会给另一方造成很大压力。
这种时候就要注意话题切入的角度。
比如“情人节老公送了我一个新款包包,今年不知道他怎么就开窍了,知道体贴人了,你们情人节是怎么过的?
”无论对方是怎么过的,这样的问法都会让人觉得是在炫耀,甚至对方可能会带着敌意的态度,拉开架势跟你比谁的老公更好,或者抱着“买个包很了不起么”的心态结束话题。
同样的话题,如果用自曝其短的方式说出来,先试试水,效果就会好很多。
比如:
“我老公最近总是加班,家里的事情都很少管,我常常被家里一堆事弄得焦头烂额,我抱怨一下他也只知道买个包哄一下,我看你们家那位就特别顾家,你有什么相处的诀窍么?
”
在这里,你先对自己的状态进行了否定式的陈述,不会让对方感觉到有压力,接下来无论对方是跟你聊起老公的贴心举动,还是吐露和谐表面下真实的情况,你都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关系自然就拉近了。
同样地,也可以这样陈述自己的工作状态:
“我最近被工作烦透了,就是下不了决心辞职,看你每天都很有干劲的样子,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样的提问,对方就会跟你透露一些平常不太跟人说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用“自曝其短”的角度切入话题,并不是要你说谎,不能明明老公很体贴,却故意装可怜去套对方的隐私,真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
同时“揭短”并不意味着抱怨,它的意思是发现同一个现实中不同的感受面,好让旁人发觉自己的生活也有亮点。
比如虽然我老公没在情人节送我礼物,但他每天都有帮忙做家务,陪我聊天。
10.用自嘲的方式与他人聊天
有很多人觉得只有展现出自己完美、优秀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应对敌人的攻击、赢取队友的信任,所以面对弱点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掩盖,其实这样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其实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沟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用自嘲的方法说出自己弱点,他人也就无法通过嘲弄我们的弱点来攻击我们了。
曾经有一位网友调侃杨幂唱《爱的供养》走音,说:
“你们不要黑杨幂了,我这条命都是她救回来的,我因为一场惨烈的车祸昏迷了3个月之久。
有一天,我的护士打开收音机,里面放着《爱的供养》,于是我爬起来把收音机给关了。
”这一手黑的相当高端,但是杨幂是怎么回应的呢?
她说:
“每一天,都希望自己过得有意义,比如没事做的时候,就想唱唱歌,救救人什么的”。
通过自黑,她成功扭转了局面。
自黑就是自嘲,自嘲不仅可以把我们的弱点变成铠甲,也让想要借此嘲笑他人的人失去了着力点,通过分享,把弱点变成了特点,逆转别人对你的印象。
自嘲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攻击。
对于那些生活中的优秀者来讲,经常需要处理的就是别人夹杂着嫉妒的言行或者举止,或者有人会倾向于认为你很高冷,这时候,适度的自嘲就可以缓解你那种高冷而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并且可以化解被人黑的尴尬,试想我都把自己黑得这么惨了,你再来黑我,是不是有点没风度?
在争取他人信任的时候,多暴露自己无关紧要的弱点,可以拉近对方与我们的心理距离,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在工作中,大可以谈自己毕业学校的不好,但直接涉及工作能力的弱点还是尽少展现。
选择合适的自嘲角度也很重要,有比你老的人在场,就别拿年纪自嘲;有比你胖的人在场,就别拿体重自嘲;有比你笨的人在场,就别拿智商来自嘲。
说话之道也是为人之道,可以开自己玩笑,不要开人家玩笑,你可以不玻璃心,但是你不能要求别人跟你一样。
11.小结与实践
关键词:
聊名字聊私生活自曝其短自嘲
要点:
1.“好口才”其实都是来自“好用心”。
2.跟陌生人聊天找不到话题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聊名字。
3.聊私生活的时候,不要“索取信息”,学会用分享态度的方式聊天。
4.聊八卦的时候,可以用“自曝其短”的角度切入话题,挖掘同一个现实中不同的感受面,让旁人发现自己的生活也有亮点。
5.自嘲可以把我们的弱点变成铠甲,把缺点变成特点,逆转别人对你的印象。
实践作业:
想一想自己身上最让你不满或者最自卑的地方是什么?
你可以用自嘲的方式把它说出来么?
12.用好口才解决矛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和陌生人打开话题的小技巧,包括和对方聊名字,用分享态度的方式聊天,偶尔还可以自曝其短,自嘲,这样做就会让别人对你卸下防备,敞开心扉。
可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沟通困难有关,甚至还容易产生矛盾。
首先,需要沟通的情境往往是两难的,比如你的伴侣说了让你不开心的话,但是你很犹豫要不要跟他说,因为对方可能难得休息,你不想破坏对方的心情。
其次,即便你发起了沟通,对方也不一定会接受。
有时候对方明白了你的意思,也不一定会遵循你的沟通请求。
还是上面的例子,你把不开心跟伴侣说了,伴侣却因为自己疲惫拒绝了你的沟通请求,说我今天很累了不想谈这个之类的话。
沟通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就会有摩擦,那么在面对这些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说话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你的口才价值千万》这本书的第三部分:
用好口才解决矛盾。
13.关于沟通的几个误解
前面我们说到,生活中很多困难和沟通有关,其实啊,我们和人沟通有困难往往是我们对沟通这件事有许多误解。
具体有哪些误解,我们来看一下。
误解1:
只要我单方面主动、积极地沟通,就可以跟对方达成共识。
沟通必然是双向的,沟通的质量也会受到双方意愿、状态和技巧的影响。
比如孩子想在工作选择上跟父母做一次平等沟通,希望父母可以考虑自己的喜好,但父母却会以自己是过来人为理由,始终站在以上对下的立场上对孩子加以批判。
此时就算孩子很努力地用成熟的态度和父母沟通,对话也常常会难以继续。
误解2:
只有双方明确地表示要沟通,人们才会开始沟通。
沟通不单只是语言上的交流,还包括我们的肢体动作、表情传递等各种信息,因此,沟通不是从我们说话开始的,而是从我们和对方碰面那一刻就开始了,而我们说话前传达的非语言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沟通。
比如:
有天你和你的伴侣产生了矛盾,你们先是彼此沉默。
过了会儿,你对伴侣招手说:
“来,我们沟通一下。
”但你发现你的伴侣好像不愿意和你沟通。
这可能是因为,在你开口要求之前,呼唤Ta的手势,你脸上僵硬愤怒的表情,已经向Ta传达出很多信息:
你还在生气,而且你自己也不乐意进行对话。
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对方的沟通配合。
误解3:
沟通越多越好。
沟通得多不代表沟通得好,纠缠在负面的沟通中只会产生更多负面的结果。
比如,有些人和自己的伴侣因为一件事发生了争执。
Ta抓着自己的伴侣不断争吵,而在对方回避后还觉得很委屈,认为自己有努力地找对方沟通,明明自己才是更占理的一方。
然而,并不是“在说话”就意味着有效地在沟通,反而由于持续地传递负面信息,阻碍了对方的沟通意愿;或者使得两个人卷入长时间的争吵,产生更大的情感裂痕。
误解4:
只要有好的沟通技巧,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实,并没有一套适用于所有沟通情境的沟通技巧,因为每次沟通都是不可复制的,参与沟通的人、沟通发生的场景都在变,适用于一个情境、一种人的沟通方式,未必适用于另一个情境、另一个人。
除了沟通技巧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沟通,比如:
自我信念、认知差异、过去沟通中的情绪体验、语言使用、倾听方式等。
误解5:
沟通就是“讲道理”,其实能沟通的远远不止道理,情绪反而是沟通时要处理的主要内容。
情绪沟通不单单只是让自己或他人的心情变好,情绪是我们性格的一部分,没有所谓的“好”或“坏”。
情绪沟通不是要强行压制一方推崇另一方,而是要在沟通中察觉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然后勇于面对自己所处的情绪,并知道如何释放自己的情绪。
14.为什么会和别人产生分歧?
介绍完关于沟通的几个误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在生活中遇到分歧应该怎么沟通。
我们先了解一下分歧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两个人产生分歧往往是因为我们意识不到一件事存在“两个剧本”。
意思是说,我们和他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人心里会有一个剧本,而我们自己的内心也有一个专属自己角色的剧本。
在我们自己所编写的剧本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而所有来自外在的、来自他人的反弹与质疑,对我们来说都是缺乏体谅的,胡说八道的,甚至是挑衅的。
举个例子:
小静和小雅是室友,小静习惯早睡早起,小雅却是个夜猫子,常常开灯到半夜三更。
小静觉得小雅每天晚上不过是玩手机到大半夜,影响别人休息又不务正业;小雅觉得自己每天白天压力大,晚上玩手机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何况有时候是在温习功课,倒是小静每天早上一大早起床总是吵到自己,还干涉自己的生活,真是小题大做、恶人先告状。
小静在诉说自己的想法时,觉得自己忍无可忍了才会理直气壮地提出来,小雅觉得小静的说法“扭曲了事实”,还恶人先告状。
原本只是生活习惯上的摩擦,就升级成为人品和是非的矛盾了。
这就是“两个剧本”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设下的陷阱。
我们在沟通时常常会强调自己是“对事不对人”,但在沟通中,我们描述的事实加上我们自己的主观感受,都容易上升到对这个人的人品道德,素质修养的批判上,成了攻击他人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意识不到“两个剧本”的存在,都误以为是对方不讲道理,两个人的依据,对事情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这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甚至冲突了。
15.如何避免“两个剧本”的陷阱
现在我们知道了“两个剧本”的存在,那么接下来的沟通中就要学会避免这个陷阱。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对方打一剂“预防针”。
比如,当你想表达自己的不满的时候,可以这样说:
“抱歉,也许这未必是事实,但是你的做法难免让我觉得……”
这样说等于提前预告对方,接下来我说的话仅仅是在表达我的感受,也暗示可能是因为我对你不够了解所以产生了误会,降低你接下来所说的内容带给Ta的冒犯感或攻击感。
还是以小静和小雅为例,接着上面的情况来讲,原本,小静可能会对小雅说:
“你晚上不睡觉,还不是因为贪玩,你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
”
现在,小静可能会说:
“抱歉,可能我说的并不是事实,但是,你每天晚上这么晚睡,咱们的作息时间不一样,有点影响到我了,所以……难免让我觉得你有些不务正业,不过,希望你可以谅解,我们看看这件事怎么调整才好。
”
前面的说法可能会点起小雅的怒火,反唇相讥;而后面的一个说法在表达了立场之余,还留给小雅解释和述说的空间,这样一来两人的沟通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这就是以“对人不对事”的角度切入,最终达到“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给对方打“预防针”是为了让我们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避免对方的过度防卫,而不是要我们隐藏自己的感受,言不由衷。
所以,在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一定要把后半段的事实陈述清楚,否则虽然矛盾没有爆发,但是问题也没有解决。
16.3个沟通技巧,调节冲突情绪
其实,沟通有分歧是很正常的,这也不是特别难解决的问题。
但在与人沟通中碰到极端的情绪就比较可怕。
因为无论愤怒、忧伤、抓狂,还是大喜,都会让人感觉难以应付。
人人都有情绪,也都有宣泄情绪的欲望和冲动,但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贬低“情绪”的价值。
似乎“有情绪”就代表着不理性,所以是不应该的、低能的、缺乏自控力的表现,与之相对的则是我们推崇淡定,强调内敛,赞美喜怒不形于色。
这样的价值推崇导致我们面对情绪的时候,要么是克制,要么是逃避,也让许多人在陷入情绪后,同时也对自己“有情绪”这件事产生自我厌恶的心理,认为承认自己有情绪是一件丢脸的事,于是当别人问起:
“你是不是有情绪”的时候,会认为这是一种指控,整个沟通就会陷入一个漩涡。
比如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对话:
“你别急,冷静一点”
“我哪里急了?
我很冷静!
你才急了,你们全家都急了!
”
“你生气了吗?
”
“我没有生气!
”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
”
“我没有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