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242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学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清华学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清华学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清华学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清华学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华学霸.docx

《清华学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学霸.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华学霸.docx

清华学霸

清华大学双胞胎姐妹马冬晗和马冬昕凭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走红网络。

“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和获清华特等奖学金时的答辩视频被疯转,网友们看完后评论:

“比国家领导人还忙”,“深刻感觉自己连呼吸都在浪费时间”,“她貌似一周只洗一次澡”!

扩展阅读:

1清华学霸激情答辩现场,特牛的成绩令人汗颜

2清华姐妹花学霸走红成绩彪悍引网友膜拜(组图)

3清华学霸清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曝光最低分95给跪了

学习计划表精确到小时

“不想学习时就看看清华大学双胞胎学霸学神是怎么过的……”昨日,人人网上,题为“清华双胞胎学霸”的帖子引发上万网友转发,超过10万网友关注。

帖子发布了双胞胎姐姐马冬晗的一张学习计划表和一段姐妹俩申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视频。

学习计划表是一页A4打印纸,清秀的手写字密密匝匝,记录着马冬晗一周内每天的课程安排、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一天总结等数十项量化内容。

网上热传的一张计划表显示,早上6点“起床锻炼”……中午11点25分-13点30分“吃午饭,打印课件”……晚上10点到11点“听英语”,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读《飘》,背单词”,凌晨一点之后“SLEEP”。

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

“太牛了,比领导还忙”“从计划表上看,连洗澡时间都无法保证”,人人网上,多数网友对姐妹俩持赞扬态度,也有部分网友惊呼,如果是自己,肯定受不了。

清华流传着这对姐妹花的传说

传说1:

她们的学习成绩分别是所在院系的年级第一名,并双双获得了2011年清华大学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每年只有五名本科生获此奖,据说她们是清华大学历史上唯一一对获得此奖的双胞胎。

传说2:

姐姐曾是精仪系历史上第一位学生会女主席;妹妹当选了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传说3:

她们长得很漂亮,是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队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她俩是校庆运动会开幕式升旗手。

传说4:

在体育上,她们是校乒乓球队种子选手,姐姐马冬晗打进了女单四强,她们还擅长散打、中长跑、排球、羽毛球等。

经过调查,这些传说都是事实。

清华提倡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在她俩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

清华大学Twins学霸走红 网友膜拜赞“全能女神”

一段清华学生的演讲视频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女主角马冬晗是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特等奖学金得主,这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

她亮出的成绩单中最低分是95分,还有一份详尽到每个小时的计划表,学习、活动样样兼顾,这不仅让当时在场的清华学子哗然,也让网友们不住惊叹,称她是“清华学霸”。

但这些都不够“霸气”,她还有个同获此奖的双胞胎妹妹马冬昕,去年底当选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

清华大学“学霸”姐妹花引发“果断围观”(组图)

发布日期:

2012-11-1710:

44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大中小]

“学霸姐妹花”马冬晗、马冬昕

哈佛大学凌晨4时的图书馆

马冬晗成绩单

学习时间精确到小时特等奖学金收入囊中硕士博士双双都保送

4年如一精确到小时的学习计划表、最低分95分的成绩单、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得主、3年学分绩均为班级第一、双双被清华大学保送“硕博连读”——“学霸姐妹花”马冬晗、马冬昕,因其非凡表现而迅速走红网络。

而近期“清华北大组团参加麻将世锦赛”的新闻却不禁让人将之与前者大加对比,不胜唏嘘。

有网友不禁笑问:

“学霸姐妹,麻将锦标赛你们怎么看?

学霸姐妹究竟怎样看待麻将锦标赛,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人们对她们的观点却是充塞报纸、广电、网络等各类媒体,膜拜、质疑、嘲讽,莫衷一是、褒贬不一的各类评价,彰显着当下多元的价值观。

读到姐妹花的一连串头衔,膜拜者居多。

力挺她们的网友表示:

只要当事人能够承受,“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姐妹花成绩背后惊人的勤奋与毅力,的确值得膜拜。

不过,如果仅有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无光鲜亮丽的成绩,恐怕姐妹花远不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之所以一举成名,正是因为她们身上集合了中国家长想为孩子冠上的一切标签:

名校出身、硕博连读、学生干部、多才多艺。

总之,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学历背景、获得最全面的锻炼和资源,不走一步弯路,这就是众多家庭理想中的精英培养模式。

所以我们看到,从最好的幼儿园直到最好的大学,对于各个环节的优势教育资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

才艺培养同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奥赛、征文、演讲比赛一个不落,钢琴、绘画、各色球类样样精通。

这些唯精英是瞻的人群活在“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恐惧中,言必称清华、北大,动辄搬出年级排名。

一旦撕下这些标签,他们的自信就毫无立足之地。

优秀者如马冬晗,也会陷入考试分数这种刻板衡量标准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中。

清华2009级学生郑经涛表示:

“在清华,成绩好不是最牛的,这只能证明你善于考试,或比较会突击。

”他有着比马冬晗更牛的成绩单。

对于名校、高分等标签,中国人民大学2007级学生侯瑀曾这样评论:

“我们之所以那么渴望一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正是因为不够自信,想用特殊的标签去证明自己。

然而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喜欢什么,懂得多少,又愿意为了什么而甘愿付出,不是远比被什么学校录取、考试能得多少分更加重要吗?

”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等多所美国顶尖名校录取的她却“辜负众望”选择赴纽约大学深造。

关于“学霸”,质疑声阵阵:

“这样卖命读书有无必要?

”“分考得再高,又能说明什么?

”其中暗含着一个假设:

读书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能力。

两张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照片曾在网上疯传:

凌晨4时,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为何在他们眼里“学霸”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却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曾谈到:

在美国,学习任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所以孩子在大学时最苦。

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反而放松下来,他们最放松的四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四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四年。

美国“学霸”遍地是建立在对于美国教育设计绝对信任的基础上,包括对“宽进严出”的高校教育质量的信任以及对学有所用的教育内容设计的信任。

而中国高校“严进宽出”的制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难免让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含金量起疑;此外,教育内容设计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更加剧了对于高等教育必要性的质疑。

对高等教育的不信任成为催生新“读书无用论”的诱因之一。

在急于否定这种看似肤浅的论断前,我们不妨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简单回顾。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趋向于用一元化的经济标准衡量价值,“唯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成为往事。

社会阶层结构板结,通过教育向上层流动不畅,加之“严进宽出”的高校制度,象牙塔式的课程设计,致使“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一去不复返。

故纸堆里培养出的天之骄子,其社会生存能力令人堪忧。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口号让多少怀揣金文凭的学子望而却步。

新“读书无用论”与其说是对教育体制的否定,不如说是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否定。

它固然难避讳疾忌医之嫌,但它对于社会体制的问责却不能不引人深思。

在“学霸”围观潮中还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嘲讽说“学霸”正是那个我们从小到大的宿敌“别人家孩子”——从来不玩游戏,回回年级第一,每月工资1万,有个有钱男友,会做饭、会家务,还会8门外语。

大学生活留给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很少会是一张成绩单,更多的是某个图书馆的午后、让人又恨又爱的食堂、一次青涩的告白抑或毕业前夜的宿醉与泪奔。

这些又何尝不是大学时代应该做的事呢?

就像有些网友所说:

“发发呆、散散步,也是生活”。

网上流传过各色“学霸”传奇,而唯独这对姐妹花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原因之一在于她们的履历表里处处写着“又红又专”4个大字,与之无关的片刻怠惰、放纵都查无踪迹。

她们像极了那张名叫“别人家孩子”的脸谱,而脸谱化的人物早已无法赢得观众的掌声。

选择“学霸”之路自是无可厚非,对于“学霸”的质疑和嘲讽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正如罗素批判现代人过度强调竞争的本性时所说: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成功只能成为造成幸福的一分子,倘使牺牲一切其余的分子去赢取这一分子,代价就太高了”。

当社会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和睦、人生平淡,我们距离心态开放、多元互济的成熟社会还相去甚远。

你学或者不学,“学霸”就在那里。

多元化价值观当然应给予“学霸”以包容的态度,但更重要的是警示人们避免精英培养模式和成功评判标准的单一化。

最好的幼儿园直到最好的大学,培养出的究竟是一批具有独立人格和梦想的精英,还是养殖场里一只只同一模子里刻出来的“肉鸡”,亦或衣着光鲜的“华尔街大马猴”?

这才是值得全社会思考的真命题。

(王严立玲)

清华大学“学霸”:

有强迫症的人更容易成功

2012-10-2002:

08:

32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4850人参与

10(10)

核心提示:

近日,清华大学学生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学习任务,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学霸”。

马冬晗称做计划表的人大都是有强迫症,有强迫症的人有时更容易成功。

近日,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走红网络。

这张周计划学习表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学习任务:

“复习几何”、“自习大物”、“听CNN”等。

每天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几乎全与学习相关。

除了周末,她每天只睡5个小时。

她被网友送了一个外号,名曰“学霸”。

计划表的主人来自清华大学,就读于精仪系博士一年级。

她是清华特奖答辩全票通过者,大学三年学分第一;她还是学生会主席、辅导员。

有人对她膜拜,也有人说她读成了书呆子。

但她对别人的评价并不在乎。

引发关注的,还有她的双胞胎妹妹,2008年与其同时保送到清华,现被保送直博,还当选了海淀区人大代表。

昨天,本报对话了马冬晗。

访谈中,她多次打断记者说要和同学去交流课题。

在时间上,她有严格的自我管理。

人物:

马冬晗

1989年11月生于大连。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一年级。

□谈过往

四年坚持做计划表

从妹妹那里我学着制作周计划学习表,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一直到大四毕业,我每周都制作学习表,目前都还保留着。

京华时报(微博):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制作周计划学习表?

马冬晗:

大一下学期。

计划表不是我发明的,是妹妹马冬昕教我的。

大一刚进校我对学习环境并不是很适应,比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一些课程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大一上学期考试全年级150人我排26。

这是我从小学到高中最低的名次,当时压力非常大,从妹妹那里我学着制作周计划学习表。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一直到大四毕业,我每周都制作学习表,目前都还保留着。

京华时报:

当时压力大到什么程度?

马冬晗:

虽然没有天天以泪洗面,但满脑子都是学习,天天感觉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每一件都做不好,很烦躁。

制作计划表对我的帮助很大,所以我在特奖答辩中进行展示,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是我随手拍的一张,我觉得很正常的事,没想到被人热议。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清华,不理解清华的学风。

京华时报:

因为大家觉得你的学习计划表很疯狂。

马冬晗:

其实计划表中的东西应该说是备忘录,我只是提醒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还有一些是我在那个时间做了一些事然后记录上的。

那时我是学生会主席,很多事情会时间冲突,我大都选择了改计划。

京华时报:

如果一个时间你已经安排好了事情,但室友们觉得去聚餐,你会怎么选择?

马冬晗:

我选择聚餐,我跟室友的关系很融洽,集体活动我会去参加。

京华时报:

但这不是占用你的时间了?

马冬晗:

我只是不想浪费时间,我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我还是可以平衡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

□谈性格

“重读大学还会这样做”

其实做计划表的人大都是有强迫症的,尤其是能把计划表做得那么详细,肯定是很严重的(笑)。

但是有些时候,有强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京华时报:

你每天真的只睡5个小时吗?

马冬晗:

基本上这样,周末除外。

京华时报:

你凌晨1点睡觉不会影响寝室其他人吗?

马冬晗:

不会,室友都睡得很晚。

京华时报:

那你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的?

马冬晗:

我是执行力很强的人,我就是有很明显的强迫症。

其实做计划表的人大都是有强迫症的,尤其是能把计划表做得那么详细,肯定是很严重的(笑)。

但是有些时候,有强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我可能总是想得比较多,比如我基本上不需要别人来教育,我会进行很强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就是这类的。

当我发现自己有什么缺点的时候,我会及时进行改正,我会告诉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但如果我将来养小孩的话,我就不会养成我自己这样。

京华时报:

为什么?

很多人觉得你堪称完美。

马冬晗:

没有没有。

我会让他(孩子)更自信,更独立一点。

我现在还是不够自信,就是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这也促使我不断进步。

原来我看过琼瑶的自传,上面说她就是很自卑的人,她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其实已经很好了。

说实话这样活得很累,总没有满足的时候。

京华时报:

难道你没有困惑或者想放弃的时候?

马冬晗:

其实大学我一直很困惑,可以说想搞科研的梦想很坚定,但道路很坎坷。

高中的时候没想过别的,就一心想上清华,上了清华我为未来的方向有过困惑,比如博士去哪儿读,去哪个系哪个所,这些直接决定了将来。

京华时报:

那你记忆中有没有这样一件事让你很后悔,想抹杀掉或者重新来过?

马冬晗:

没有!

我没做过什么需要后悔的事。

我做事也比较谨慎,也不会做什么影响不好的事情。

如果大学重新再读,我还是会一样。

□谈质疑

“别人评价与我无关”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我的做法是一种做法,别人那种轻轻松松读大学的也是一种做法,个人爱好不同,我这样挺愉快的就足够了。

京华时报:

你怎么看网上那些质疑的声音?

比如说这是死读书。

马冬晗: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我的做法是一种做法,别人那种轻轻松松读大学的也是一种做法,个人爱好不同,我这样挺愉快的就足够了。

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就不正常,但是我20来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清华大家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了解清华。

而我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别人。

举个例子,在我刚获特奖的时候,也有很多院系请我去讲,但是我讲了很多以后,我会发现其实我能帮的很有限。

包括我当辅导员,我恨不得把心掏给他们,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学,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能不能真的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京华时报:

你对别人的评价好像不怎么在乎。

马冬晗:

是的,别人的评价跟我无关,我只在意我在意的人的评价,妹妹算一个。

反正那么多人、那么多话,包括高考的时候我进清华,也是有很多声音,但当时我就觉得,大家都可以怀疑,你可以觉得怎么样,但我们一直在做我们自己。

你如果让所有人都能认可自己,让大家不八卦、不猜测、不造谣,这也是不可能的。

要是网上觉得我们不正常,觉得大学生不应该这么过,那他们可以不这么过呀!

这个东西都是个人的选择。

京华时报:

为什么关掉人人网?

马冬晗:

这是在一周之前关的,与计划表事情无关。

因为我人人上好友太多,我本来只是为了关注我想关注的人的信息,可好友太多了,一打开全是我不想关注的信息,所以就把它关了。

觉得它已经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了,浪费时间。

京华时报:

你的想法父母支持吗?

马冬晗:

我基本上做什么他们都不会反对,只要不违法。

京华时报:

你能说说你的兴趣和你最不擅长的东西吗?

马冬晗:

我喜欢乒乓球、看书、写文章、听音乐。

我不擅长唱歌,会跑调。

这个差太远了,学不来。

□谈称谓

学霸称呼确实合适

“学霸”要通过自己努力,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带有自我管理与控制。

京华时报:

你喜欢“学霸”这个称呼吗?

马冬晗:

我确实适合“学霸”这个词。

有人还叫我“学神”,但我觉得“学霸”比“学神”好,因为“学神”应该是天赋很高生活很自由就能成绩很好的人;而“学霸”要通过自己努力,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带有自我管理与控制。

京华时报:

但“学霸”可能意味着对社会的了解很少。

马冬晗:

我只是觉得校园的生活很适合我,这种状态我感觉很好。

对我来说,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我还不是很想踏入社会,假如真的有一天进入了社会,再去了解不也不晚吗?

京华时报:

难道你想在学校待一辈子?

马冬晗:

如果可以我想当一辈子学生。

京华时报:

那你从学生到辅导员角色的转变,这对你有什么改变?

马冬晗:

有不小的改变。

我现在觉得辅导员和科研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本科时有很多活动我觉得挺好玩的,我就会参加;但现在一些活动如果不是跟辅导员、跟科研或球队有关系的,我很少参加。

(本文来源:

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作者:

刘景慕苏晓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