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2176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docx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试题word附答案版

上海市嘉定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于我如浮云。

(孔子《论语七则》)

(2)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周邦彦《》)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达“得意忘筌”意思的诗句是“,”

2.按要求选择。

(2分)

(1)小明即将高中毕业,想用诗句表达与同窗惜别之意,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东方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清明”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发现身边日常中的奇景和诗意。

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在艺术家眼里都可能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清明节期间在各地采风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风物、礼仪礼俗到人物情态活动,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里一个生动的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

林少雄

所谓“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与音结合了汉语语意创造的一个新词,主要指当代社会酷爱科技、富于创意、热衷实践、立志创业的特定社会人群。

以创客为主体的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其行为,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创客运动的重要内涵,传统文化不仅随时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形塑。

正是这一属性,使得传统文化不仅为创客运动提供重要内容,更成为创客运动向着高远目标迈进的精神、灵魂及重要动力来源。

人类文明在创意中产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造中延续,如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的发展,从爬行到直立,从语言、图画到文字,从步行、骑行、坐行到飞行,人际距离由可视可闻、电话电视到虚拟现实(VR)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

在创客运动者看来,传统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当下进行时态。

正是在此意义上,当下即传统,传统即创造。

由此角度看,创客运动为传统文化发展至少带来以下变化。

其一,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创造的观念,是“由用至艺”或“先用后艺”,亦即所有发现、发明与创造,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物质需要,在满足这一物质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然后才会逐渐开始考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亦即由实用转向审美。

而创客运动首先考虑的是“创意优先”原则,所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往往因为其形式的优美多姿、色彩的美丽舒适、肌理的美观细腻、质地的美妙精致而引发人们的关注,而产品的实用功能则退居其次,可以说是“先艺后用”。

这一点在手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的手机,无论技术还是功能,基本都大同小异,然而其材质、造型、色彩却千差万别,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缩短,原因在于其“先艺后用”的观念转变。

从“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功能观念转变,表明了创客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其二,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产品路径转化。

由于中国传统创意往往服务于皇室贵胄的需要,所以在其实现路径上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的、点对点的单向方式;而创客运动物质创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整个社会人群日益增长的日常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其实施路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块状的、的双向多元方式。

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材料、能源的发现、新的技术的变革以及新的审美观的出现,必然促使产品实施手段与路径的变化。

如陶瓷烧制,单就景德镇瓷器烧制的窑炉而言,已经由传统的柴窑,经历了向煤窑、油窑、气窑、电窑转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得环境更清洁,也使得烧制陶器的料、形、色、质、釉等都有了不同的变化与发展。

其三,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观念转换性传承。

日益兴盛的创客运动,为重新认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提供了对传统文化价值再发现的新契机。

如“工匠精神”的再发现,“游于艺”“君子喻以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创客运动文化价值观中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美学的精神对“意境”的追求在创意产业产品得到生活落实,臻于工、成于时的手工艺慢节奏与现代创意产业流水线的相融合,传统文化产品的独有性与创客运动的独创性相匹配等,都使得传统文化精神与观念得到了转换性传承。

其四,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个性化呈现。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与传承,首先就在于其个性化特征。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漫长的时间里与广袤的空间中能够不断延续与传承,正在于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特质。

创意本质就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与鲜活分明的个体性,而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创客运动,本质上也在于其个性化的不断凸显。

正是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与创客运动达成了默契。

创客运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就会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气质营构及呈现。

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并付诸实践,创客运动如何才能进一步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全新风貌、传播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时代营构出其良性的文化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空间,也许这正是当代创客运动之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3.分析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4.第

段作者提出“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的观点,并用手机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4分)

5.根据上下文,在第

段方框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2分)

6.下列对“创客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创客运动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行为,以创客为主体介入参与社会政治的行为。

B.传统文化是创客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前进的精神、灵魂以及重要的动力来源。

C.创客运动以创意优先原则实现传统观念“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彻底转变。

D.创客运动传承了“工匠精神”“意境”“慢节奏”“独特性”等濒临消亡的传统观念。

7.纵览全文,写一段200字之内的内容摘要。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

阿尔卡拉的王冠

迟子建

①在塞万提斯没有出生前,阿尔卡拉就是阿尔卡拉,这里有学校,教堂,修道院,商铺食肆,花店邮局,斗牛场以及监牢等。

小镇的石子路上,有载着阔人的马车昂首经过,也有弓着背的乞讨者盯着石子路的缝隙,期盼着发现谁遗落的一枚闪光的钱币。

教堂的诵经声,咖啡店飘出的香气,与城外的流水和夏日迟迟不落的太阳,交相辉映,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中世纪的生活图景。

②塞万提斯出生后,阿尔卡拉这座西班牙的小镇,就成了一个伟大作家的艺术摇篮。

它也有意无意地,开始为塞万提斯筹谋他的文学之旅。

出身平民之家的塞万提斯,贫穷始终像阴云一样笼罩着他,他做过军需官、税吏等,洞见这社会种种的不公。

他也经历了战争并在海战中负伤,而且戏剧性地被土耳其海盗劫持到阿尔及利亚,被囚禁五年。

③当然,阿尔卡拉也给予塞万提斯人世间那些该有的美好事物,那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共享的阳光,清风,明月和溪谷。

尤其是小镇淳朴的民风和安恬的生活气氛,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日后塞万提斯笔下的人物的游历和冒险。

④塞万提斯是从阿尔卡拉出发的,所以当他日后用如椽巨笔,为整个西班牙带来荣耀时,四百多年后的阿尔卡拉,成了塞万提斯的阿尔卡拉。

当然,也可以说是堂吉诃德的阿尔卡拉。

⑤阳光照耀的广场是塞万提斯广场,街巷的商铺中,随处可见塞万提斯和他笔下人物的不同材质的雕像。

沿着小镇的石子路去塞万提斯故居博物馆的路上,最常见的是两种风景,一个是伫立在街道两侧的古老石柱,它们面貌苍苍,纹理模糊,像从中世纪走来的一队老兵,望着阿尔卡拉南来北往的人;还有一种石柱似的风景,不过它们不是伫立在大地上,而是屋顶上,那就是白鹳。

⑥带我们游览阿尔卡拉的华人历史老师,指着一些建筑物顶端的硕大鸟巢说,那是白鹳做的窝。

白鹳是迁徙的鸟类,身形巨大,细脚伶仃,喜食鱼虾。

这正是它们夏日北归的繁殖期,鸟巢旁的白鹳,远远望去雕塑似的,凝然不动。

白鹳通常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巢边沐浴着阳光的通常是一对。

据说政府对这些白鹳也很头疼,因为它们的巢由泥草筑就,厚实沉重,对那些古建筑构成威胁。

而它们很喜欢选择在修道院的烟囱旁,在大学的天顶上,在教堂的穹顶上筑巢,好像它们知道,读书人和信奉上帝的人,不会加害于它们,它们可获得蓝天下永久的生活港湾。

政府为了保护古建筑,也为了保护那些白鹳,不得不对它们栖息之地进行修葺和加固。

就在我不断仰望它们的时候,一只白鹳大概要出去觅食,离开它守卫的家园,凌空而起,越过小镇。

那白身黑翅,使它看上去像传播福音的神父。

⑦终于到了塞万提斯故居纪念馆前,可是很不巧,它已闭门。

据说它有时上午开,有时下午,时间不定,很有点塞万提斯笔下人物的游侠风格。

⑧在纪念馆前的青石板路上,有一条与众不同的长椅,长椅的一头是堂吉诃德的铜像,另一头则是桑丘的。

很多游人坐在铜像之间,与这两位文学史中的伟大人物合影。

很奇怪的,当我坐在长椅靠向桑丘时,背后走过一个表情复杂的成年人,而当我切近手执长矛的堂吉诃德时,一位童话人物般的西班牙小公主经过了,这恰似两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他们在塞万提斯纪念馆前,栉风沐雨,不是因为铜雕而不朽,而是因为塞万提斯不朽的笔,他为自己的出生地创造了永久的守护神。

⑨《堂吉诃德》出版之初,按照当时西班牙的风俗,出版书籍要献给某个权贵之人,以求庇护。

塞万提斯未能免俗,将此书献给一个叫贝哈尔的公爵。

当然,公爵对献词置若罔闻,塞万提斯并未因此而改善境况,直到终了。

其实塞万提斯一直在自己的星座上,但真正地熠熠闪光,是身后之事。

世界上许多大文豪,都给予《堂吉诃德》高度评价,如雨果、歌德、拜伦、海涅、屠格涅夫等等。

像中国的《红楼梦》衍生出“红学”一样,对于《堂吉诃德》的解读,即便是这些彪炳史册的大家,也是各有解读,心得不同。

《堂吉诃德》是杆蜡烛,每个人身处的黑暗和对黑暗的承受力不同,所以领受它的光明也就强弱有别,但这也是《堂吉诃德》丰富性的一个映照吧。

⑩行走在阿尔卡拉,我始终觉得这城市上空,有一顶看不见的王冠。

王冠的底座就是教堂的尖顶,是老旧的烟囱,是白鹳的巢穴,而王冠的顶端,是流浪的白云。

在白云深处,塞万提斯穿越时空,成为这顶王冠最璀璨的宝石。

这样的王冠无须加冕,它就属于阿尔卡拉,属于塞万提斯。

⑪堂吉诃德从未被打败过,就像谁都不能战胜时间一样。

(选自2017年8月18日《文汇报》有删改)

8.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

9.第⑥段画线句,形象而意味深长,请结合本段内容加以赏析。

(4分)

10.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11.你认为第⑩段可以删除吗?

请加以评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

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

此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

红蕖:

荷花。

12.横线处填写这首词的词牌,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如梦令B.踏莎行C.水龙吟D.鹧鸪天

13.根据内容判断词作所写时令最合理的是()(2分)

A初春B夏末C暮秋D冬初

14.结合内容赏析词作表达的微妙丰富的情感。

(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

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诏求明庄、老、文、列四子之学者。

载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輓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数月征入,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

既至朝廷,会肃宗寝疾。

载与幸臣李辅国善。

时辅国权倾海内,举无违者,会选京尹,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

翌日拜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转运使如故。

旬日,肃宗晏驾,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载以度支转运使职务繁碎,负荷且重,虑伤名,阻大位,素与刘晏相友善,乃悉以钱谷之务委之,荐晏自代,载自加营田使。

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委主书卓英倩潜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

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

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党坐累,载兼判度支,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外委胥吏,内听妇言。

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

又于近郊起亭榭,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代宗宽仁明恕,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仗下后,上御延英殿,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载、缙于政事堂,各留系本所。

载、缙皆伏罪。

是日,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与载同恶,先载于禁中杖杀之。

(节选自《旧唐书元载传》)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2)凡累年,载长恶不悛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寻加御史中丞()

A寻找B不久C顺着、沿着D接着

(2)辅国识其意,然之

A许诺B这样C形成D认为……对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B.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C.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D.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外委胥吏,内听妇言。

19.根据文意,代宗姑息元载多年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载智性敏悟,博览子史,善奏对

B.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C.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D.代宗尽察其迹,宽仁明恕

20.第③段元载拒官、辞官两件事共同反映了他和的特点,第

段揭示和特点导致这个贪官的最终覆亡。

(4分)

(5)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

吴季子札①论【唐】独孤及

①季子三以国让,而《春秋》褒之。

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

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②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

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

②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

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

是以太伯③之奔句吴也,盖避季历。

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篡服嗣位而不私。

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

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

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

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作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

③□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

则大业用康,多难不作。

阖闾安得谋于窟室?

专诸何所施其匕首?

呜呼!

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

善自牧矣,谓先君何?

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

,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

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

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

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

吴之覆亡,君实阶祸。

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

其孰生之哉!

【注】

吴季子札:

即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幼子。

寿梦有四子:

诸樊、馀祭、馀昧、季札。

以季札贤,寿梦欲立季札为太子,季札让;寿梦死,诸樊欲让位于季札,季札又辞;诸樊将王位传弟不传子,欲依次传于季札,至馀昧死,季札又避去。

后馀昧子僚继位,诸樊子光使刺客专诸刺杀王僚而自立。

公子光即阖闾。

子臧:

春秋时曹国贵族,在曹国内乱中被拥立为王而不就。

太伯:

吴国始祖,周太王长子,见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为嗣,与弟仲雍一起避走江南,被当地人立为君长,自号句吴。

观变周乐,虑危戚钟:

指季札出访时听到演奏周王室音乐而察知各国兴衰,听到钟声而提醒孙文子处境危险。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故B.使C.以D.则

2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择嗣,应该坚守年龄、占卜、礼制的标准。

B.择嗣,应该挑选贤能、仁义、听君命的人。

C.君王若担心嗣君之德,自身先要遵从礼法。

D.要立有德之人为嗣,就不可教条遵循成法。

23.以下属于“吴之覆亡,君实阶祸”的理由的一项是()(2分)

A.观变周乐,虑危戚钟

B.先衅而动,治其未乱

C.挂剑以明信

D.独守纯白,不干义嗣

2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3分)

25.季札让国通常被视作贤举,本文却对季札重新定性,是否有说服力?

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述语言两个方面加以评析。

(4分)

三写作70分

26.作文。

(70分)

鲁迅先生说过: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

1.(5分)

(1)(不义而富且贵)

(2)(侵晓窥檐语,苏幕遮)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分)B

(2)(3分)C

3.(3分)示例:

段从传统文化的属性、人类文化在创意中发展等角度阐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是对全文“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总述。

承接第

段结尾句,为下文具体论述创客运动为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具体变化张本。

(每点1分)

4.(4分)答案示例:

此例以手机技术功能大同小异,材质、造型、色彩千差万别,手机更新换代时间日益缩短的现象(1分),表明人们对手机形式审美需求超过实用需求(1分),证明创意产品使人们观念从“先用后艺”(实用)转变到“先艺后用”(审美)(1分),以通俗可感的生活现象为实例阐释了“功能转化”的具体内容,证明了创客运动促成了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变(1分)。

(每点1分)

5.(2分)示例:

综合的、点对面

6.(3分)B

7.(4分)示例:

摘要:

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

创客运动及创意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

创客运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转换性传承,个性化呈现。

由此,工匠意识与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获得了重新定位。

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

8.(3分)示例:

凸显了塞万提斯及其文学成就对于阿尔卡拉的独特意义,引出下文对阿尔卡拉这座小镇的过去与现在的描述,暗含了作者对塞万提斯的高度赞美。

评分说明:

每点1分。

9.(4分)示例:

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白鹳比作神父,形象生动,不仅自然呼应了上文所述白鹳巢穴与教堂的密切关系,而且巧妙地借助喻体把白鹳与阿尔卡拉镇人文环境的特质联系了起来:

对镇上古建筑有一定破坏力的白鹳在镇上能受到细心呵护,安适栖居,体现出阿尔卡拉人文环境中的爱、善的因子,它在镇上各处出现,就似在各处传递着阿尔卡拉人的善良、爱心,就如传播福音的神父。

评分说明:

修辞判断1分,赏析3分。

如果修辞判断出错,不影响具体赏析部分的评分。

10.(3分)示例:

其实获得权贵庇护与否并未影响到塞万提斯的文学成就,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始终在该有的位置上,但他的作品真正举世瞩目,影响深广,是在他去世以后。

11.(5分)示例:

不可以删。

(1)该段直接解释了标题,如果删去,标题就没了依托。

(2)该段通过“王冠”意象,将上文所述的琐碎内容巧妙整合在一起:

王冠底座的构成元素,兼顾了阿尔卡拉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兼顾了阿尔卡拉的过去与现在;王冠顶端那流浪的白云,可以象征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与堂吉诃德这一经典人物形象也有匹配之处;王冠上面的宝石是塞万提斯,凸显了塞万提斯对于阿尔卡拉的重要意义,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塞万提斯文学成就的赞美。

该段对王冠的描述,既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文意的升华,不可删除。

(3)纵观全文,本文侧重于表现阿尔卡拉与塞万提斯相互成就的关系,如果删除第⑩段,那么结尾就太偏重对塞万提斯及其作品的赞美了。

12.(1分)D

13.(2分)B

14.(5分)示例:

一二句描写衰萎的夏秋景象,暗示词人内心的烦躁苦闷;三四句色彩鲜艳灵动,意境与上句对比,表达词人自寻安慰淡淡的喜悦;下片前三句描写自我形象,闲步中既有自得其乐,也有遭贬谪消磨时光的失意;最后两句直写内心感受,“殷勤”“又”“浮生”表面上感谢天公,暗含得过且过、日复一日的无奈。

全词以环境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展现诗人百无聊赖中寻找自我安慰和无可奈何的心绪,塑造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15.(2分)示例:

(1)提拔

(2)停止

16.(2分)

(1)B

(2)D

17.(2分)C

18.(6分)示例:

(元载)神气自若,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

外政指派胥吏,内事听从妇言。

19.(2分)A

20.(4分)擅逢迎、慕权位骄横自大、奢侈放纵

21.(1分)(C)

22.(3分)(D)

23.(2分)(D)

24.(3分)示例:

该段用了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手法。

举太伯让季历、武王不让伯邑考都取得了好的结果的实例,有力证明了“让国”与否本身并不是贤或不贤的标准,为公而选择让或不让,才是贤的标准。

以此与季札的行为及后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季札让国是“徇名”,不是为公。

25.(4分)示例:

本文推理细密,语言富有气势,有说服力。

从论证思路看:

开篇从“非孝”、“非公”、“非仁”、“非智”等角度否定了季札让国是贤举的判断;接着从正面分析论证了季札让国的实质是“徇名”而非为天下;然后假设了季札不让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季札所做的和该做而未做的逐一列举,进一步批判了季札让国的行为是“洁己而遗国”,他对吴国的灭亡负有责任。

说理环环相扣、细致周密,有说服力。

从论述语言看:

本文善用整句,如第①段连用四个形式整齐的短句构成排比,语气强烈地表达了对季札之贤的否定,增强了说服力。

同时又多用反问句,如末两段用了大量的反问句式,气势十足,催人深思,使文章说理多了难以辩驳之力。

2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