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对象.docx
《课程实施对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实施对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实施对象课程实施对象弘艺国画社校本教材一.开发背景:
根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理想的人生只有通过美的形式才能实现。
每个人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把握与领略民族文化的美感。
我们的美术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去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通过审美感受、形象思维、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发展个性、修炼品德、启迪智慧,美化人性,提升人生价值水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中国画是集思想、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画种,中国画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具有高超的修养、人格和民族精神。
然而,许多学生在如此灿烂辉煌的艺术面前却产生出强烈的陌生感,他们不了解这种艺术的内涵以及对自身现实生活、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并且,根据学校总课题新办学校整体构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和弘文学校自主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践行”主体建构,人文蕴育”的办学理念。
在首任施文龙校长的创意下,于2006年9月成立了以”荷花”为重点内容的“弘艺国画社”,希望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来引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学校的人文品牌。
二.科目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方式和能力,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绘画创作能力,并能通过中国画的学习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分析、体验、临摹、跟画等方式,了解中国画的构成方式、画面特点,绘画过程,加深对中国画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画的学习,增强对中国画,以及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三科目内容1入门篇1).中国画工具介绍笔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
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
又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支,羊毫笔”小白云”、“大白云”各备一支,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
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
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
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挑选墨首先看其色,墨色发紫光的最好,黑色次之,青色又次之,呈灰色的劣墨不能用;然后听其音,好墨扣击时其声音清响,研磨时声音细腻,劣质的墨声音重滞,研磨时有粗糙响声。
磨墨要用清水,用力均匀,按顺时针方向转慢磨,直到墨汁稠浓为止。
作画用墨要新鲜现磨,存放过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中有浓缩后的渣滓,用不好有脏黯之。
现在北京、天津等地生产的书画墨汁(如一得阁),使用方便,已为许多书画家所用,但墨汁中胶重,最好略加清水,再用墨锭研匀使用。
墨色更佳。
纸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
中国画用的纸其它画种不同,它是青檀树作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
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
熟宣纸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但和其它纸张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作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于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
生宣纸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特点是吸水性和渗水性强,遇水即化开,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收到水晕墨章、浑厚化滋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写意山水画。
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
故画山水一般喜欢用半生半熟宣纸。
半生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趣。
可以代替宣纸作画的纸还有东北的高丽纸、四川的夹江宣纸、江西的六吉纸等等,其性能接近于半生半熟的宣纸。
砚砚台我国最有名的砚是歙砚和端砚。
歙砚产于安徽歙县,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
好的砚台。
一般书画选择各地产的砚台可以了,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
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
砚的优劣,对墨色有很大的影响、最理想的是广东肇庆出产的端溪砚,或安徽的砚,都是石坚致细润,发墨快,墨也磨的细,且能贮墨甚久不易乾,但良质的砚价格昂贵,本省二水出产得螺溪石砚品质亦佳,但不宜选购树脂加石粉灌出来的塑胶品选择砚台虽然以石质细润为佳,但过於光滑(如台湾大理石砚),亦不容易发墨。
砚台的形状也有多种款式,以墨海一型最便利,储墨多,使用後可盖上盖子,以免墨水乾涸。
经过一段时间後,残墨积的太多,应先用水浸泡,再洗除墨垢,保持砚台清洁。
颜料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
传统的颜料两大类。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
(一)石绿:
通常呈粉末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
(二)石青:
性能与用法大致与石绿相同,石青也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几种,头青颗粒粗,较难染匀,应多染几次才好。
(三)朱京:
朱京又叫辰京以色彩鲜明成朱红色者较佳,也有制成墨状,朱京不宜调石青、石绿使用。
(四)朱膘:
(朱标)是将朱京研细,兑入清胶水中,浮在上面成橙色的部分。
(五)赭石:
又秩士朱,从赤铁矿中出产,呈浅棕色,目前赭石大多精制成水溶性的胶块状,无覆盖性。
(六)白粉:
可分成铅粉、蛤粉、白垩等数种,蛤粉从海中的文蛤壳加工研细而成,日久易返铅而变黑,用双氧水轻洗则可返白,至於白垩(白土粉)在古代壁画中常用,亦历久不变色。
植物性颜料,透明色薄,没有覆盖性能。
常用的植物性颜料有:
(七)花青:
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淀,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八)藤黄:
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从其树皮凿孔,流出胶质的黄液,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黄有毒,不可入口。
(九)胭脂(脂):
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暗红色颜料,但以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目前多以西洋红取代。
其它工具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关的用具:
(一)调色(储色)工具:
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调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二)贮水盂:
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较佳。
(三)薄毯:
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後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四)胶和矾:
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落,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置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五)乳钵:
粉状颜料粒子太粗时,需用乳钵研磨再置於烧杯中飞漂。
此外挂笔的笔架、压纸的纸镇、裁纸的裁刀、起稿的炭条、吸水的棉质废布(或废纸)、以及钤印用的印泥、印章等皆可酌情备置。
墨汁生宣纸毛笔(大白云、小白云、叶筋笔)画毡调色盘中国画颜料笔洗2).执笔式(五指拨蹬法)中国画的执笔法。
是用四指着笔,小指不着笔而附于无名指的后面,与油画的执向笔和素描的执铅笔不同。
写意画执笔则要高,而且要悬肘运笔。
篇幅不大的小写意画,多采用悬腕运笔。
3).用笔方法中锋与侧锋毛笔的笔头共分三段,最前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肚,与管相接为笔根。
通常绘画使用的是笔根以外具有弹性的部位。
中锋是指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笔线挺拔流畅。
侧锋是指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一边光。
而笔腹的一边毛,并有飞白的效果,画出的线有厚、重、毛的感觉。
在轮廓部位上多使用中锋为佳。
除了白描以外,一幅画常要中、侧锋合用。
藏锋与露锋为了使笔线含蓄,有意不露笔锋的痕迹。
露锋用笔是在笔画首尾处都留下明显的笔痕,看起来有些刻露。
顺锋和逆锋凡是按照自然书写习惯顺序行笔的,都叫顺锋,比如画一道线,一般习惯都是由左往右拉,要是画直线,一般则由上至下拉,这样的笔锋则呈顺势,如果采用相反的方向,把笔锋逆转来画,笔锋也采用逆势,这就是逆锋用笔。
“拖笔”,握管处要高,而且要悬肘画,使拉长之线条有舒畅流之姿,象画水纹、荷梗、藤蔓等都可以使用此法。
“战笔”,是在行笔中微有抖动,以避免线纹之光滑板滞表现于用笔上,是手指提顿颤抖中行笔,画出的线型,有象枯藤绳索,迟涩而又凝重。
4).用墨方法(墨分五色)焦浓湿干淡五色是概数,是形容层次多的意思,所以不要拘于怎样办法,我们只要认识到用墨由浓到谈要有墨色层次就行了。
墨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水的变化,墨的干湿度也就是水的干湿。
2.基础篇1)樱桃画法白云笔蘸曙红色,略调和,笔尖色重,笔肚渐淡为好,中锋分两笔画出,后用浓墨中锋画果柄。
讲解果实的组合方法,果实的颜色浓淡变化,适当渗透构图知识。
可在画上题诗或字,亦可加盖印章,完善画面。
2)葫芦画法葫芦叶呈掌状。
先点左侧上边一笔,灰墨蘸浓墨自叶梢往里点垛,接着在第一笔的下边,朝同一方向用同一笔法点出第二笔,这一笔的形体较大,所以笔按的力度要大。
第三笔仍自叶梢向里点,其形的宽度又大于第二笔,墨色要明显地出现浓淡变化。
第四五两笔是自叶基向外点。
第四笔笔尖先蘸清水,随即点入右侧,宽度大小近似第三笔。
接着点第五笔,这一笔要有意地把点位置上移,与第一笔取齐,以表现叶心的下凹。
半干时以稍浓一些的墨色,自叶心朝五笔叶梢处勾写主盘,再写分筋。
勾筋用笔宜活,以断续的折笔,通过提和按有虚有实地勾写。
筋以简为好。
葫芦藤属于蔓本缠藤,嫩藤居多,往往呈下垂状,枝茎柔韧挺拔。
其笔法需柔中带刚,行笔转折少,顿挫也不十分明显,主要是弯曲盘旋的缠绕。
墨色上浓淡枯润相间。
枝蔓宜简不宜繁,几笔概括即可,葫芦果实的画法是点垛法,以浓藤黄蘸赭点垛,自上部顶端起笔,先画左侧一笔,由细渐粗再画右侧一着笔,两笔构成葫芦上半部的形体。
接用笔上的余色自左向下作一弧形半圆,笔尖朝外运行。
再画右侧一笔,即完成葫芦的整个形体。
最后趁湿添写葫芦的长柄及点蒂,并在下部适当位置脐。
3)丝瓜画法丝瓜的表现技法与画葫芦有相似之处,如叶和藤。
所以掌握了画葫芦后,再画丝瓜就不会感到很困难。
画丝瓜先用水墨或墨绿画丝瓜的叶,然后用汁绿以左右两笔画出丝瓜的基本形,其用笔与画葫芦的柄很相似。
再以线条画出丝瓜的藤蔓,稍干后用墨色线条将丝瓜和叶的筋勾出。
画丝瓜一般不画一只,可画两至三只或更多,丝瓜不宜垂直画下,应带有弧曲之势,如果画两个或两个以上,还可形成相互呼应的效果。
表示丝瓜的鲜嫩,可画上丝瓜花。
丝瓜花用淡藤黄或粉黄画出花瓣,然后用汁绿勾筋,用墨色或紫酱色点出花蕊。
瓜蒂部画上花的残余也更显得富有情趣。
4)麻雀画法用兰竹笔(或兼毫笔)将赭石和墨调和,再用笔尖蘸浓墨,然后在画面上用侧锋点出头部。
接着在头后面点画上身躯,顺势勾画出两翅,然后添上尾巴。
所有这些步骤都是一气呵成,中途尽量不要重新调色换墨,点画完成后用笔蘸较重的墨在翅膀后面点画上飞羽,在身躯上点上斑点。
待这些完成后,再用重墨点睛和下巴上的黑斑,最后用淡墨勾出肚皮和点脚爪。
勾肚皮就是将点画笔触连接起来并进行调整的关键步骤,勾勒时要特别注意动势和形体结构,千万不能勾散。
点脚爪要注意线条笔触的组织和用笔的角度方向,一般以三笔一组,形成一个“倒叉”形。
在画鸟时,我们要遵循“鸟形如蛋”的原则。
无论鸟的动态千变万化,其身躯都不会脱离蛋形,蛋形不会改变形状,只会变化角度。
鸟动态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头部,翅膀和头部位置和角度的变化形成了鸟的不同动态。
5)青蛙画法侧锋向后一笔点入后随即下按,形成前深后淡的笔墨效果,这一笔点头。
接着在这一笔之后,仍以同笔法、墨色于其后左、右两笔点背。
然后再以稍干的笔蘸深墨一横一竖两笔写出一侧的后肢。
继以不同长短的五笔,从前向后写出后趾。
另一侧后肢及后趾,仍以同样笔法勾写,注意动态结构上相互位置上伸曲的角度变化。
后肢的五笔从上到下分别不同长短地勾写。
后肢的这些用笔,行笔要挺劲,有力度,起笔、收笔都要干净利落。
后趾的用笔是露锋起笔由细到粗,先提后按,笔要灵活迅捷,刚中寓柔。
前肢的两笔是点,露锋起笔轻点轻按,一竖一横,墨色前浓后淡,随即以四短笔从前向后浓墨写趾。
前后肢画好后再用淡墨硬毫细笔两笔勾出口部、胸、腹部,最后染墨点睛。
6)小鸡画法小鸡羽毛绒细,天真活泼,富有稚气,为人们所喜爱。
首先点厾头和双翅,其次画脊背,再次画颈胸、腿和臀线,换重墨毛笔添嘴、眼、跗蹠、趾和翼、尾尖。
概括小鸡的体形,主要由头颈和体躯两大部分构成。
颈可伸可缩,仰俯自如,表现时当特别注意其形态的变化。
画小鸡当忌讳圆浑囫囵,头颈、背翼、胸腹、臀尾和胫腿的结构不明确。
7)虾画法先画头胸,分上下二笔完成,然后添上头顶端的尖刺和二硬片。
再逐一画出腹节,加出尾部,撇上桡足步脚,末了再加虾脑、复眼和触角。
虾的腹部在中间第三节处,呈弯曲状,而且其腹部形状从大到小,基本上从中间弯曲处后三节较小,画时要注意表达出这一特征。
在画头部的虾脑、复眼、钳脚和触角时,使用墨色稍深,这是在画完虾体后,另蘸墨去添补完成的。
一般画的顺序是先画虾脑,次补复眼,再加钳脚,末撇触角,这样墨色从深到淡,颇为自然。
一幅作品上的墨虾,不能满幅墨色深淡一致,那样会显得平板乏味。
画中近者可以深些,后者可略淡一点。
用水墨画虾,笔间水份要稍充足些,才能使画出来的虾有新鲜透明感,但水份过多又易渗化,不但体形臃肿无力,而且会变形失真。
所以,水份的适量控制是相当重要的。
调墨时,不要调得太匀和时间过多,笔尖到笔根不能满是一色之墨。
在笔根间至少留有部分清水,否则画出来的虾会成一团死墨,缺乏墨色的变化,没有虾体应有的透明感。
画每只虾,从头至尾,直到步脚、桡足,尽量一笔去完成,所以,画笔宜大一点,含墨量多些,不宜在绘画过程中分几次蘸墨,否则虾体色调不能保持连续性和整体统一的感觉。
在一幅画的构图上要注意虾的穿插和聚散,在密处还可重叠,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紊乱之弊。
8)梅花画法先在画面上画上枝干,注意用笔和用墨,线条要刚柔相继,干湿互参,浓淡相宜。
留下梅花朵的生长位置,在画线条时要注意留白,同时还要考虑线条的穿插和虚实关系。
点花朵时要疏密相间:
作到紧密处“密不通风”,稀疏处“疏可走马“。
点花萼补小枝。
花萼不仅是花朵和枝干相互连接的媒介,它还是进行画面调整的重要手段,因此点花萼时除了在花瓣的周围点墨点,有时还在没有花瓣的地方点,此处的点是为了打破画面的空间布白关系。
补小枝表面看来是对梅花枝干进行补充,但实际上也是对画面进行调整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画面的空间和布白更加完整。
勾勒花蕊调整画面。
9)兰花画法兰花,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一茎一花,一种是一茎数花。
兰花花瓣两轮,外面一轮为三片,上方一片为顶瓣,两侧为副瓣;内轮一层为三瓣,上方两片为翼瓣,俗称捧心,下方一瓣为舌,俗称唇,上有紫红斑点。
画兰不可随笔撇去。
要若断若续,意到笔不到,或如螳螂肚或细如鼠尾,轻重适宜。
起手的一笔至三笔,都是自左向右画。
凡画兰,应使根相聚,虽多到数十叶,都要注意不可将叶画得一样,更不可乱。
浓淡之间要相互协调,彼此穿插应布局合理。
兰花由五撇三点组成。
先画为三短两长,淡墨撇出中间三短笔,先撇出中间一笔,然后撇出相抱的左右两笔,最后撇出外侧左右两长笔。
在没干的时候,即用浓墨在中间三撇间点出呼应的三点。
最后用瘦劲流利的淡墨画出花茎。
花茎宜用短笔左右交替画出。
花蕾先用淡墨作上下相应相合的两笔,然后中间用浓墨作点即成。
无论兰和蕙,其花都有正侧仰俯和含苞、欲开、盛放等区别。
花枝要有姿韵,或左或右的欹斜,又要使花茎有弧曲动势,切忌僵直。
10)竹子画法主干出枝,可从下往上,也可从上往下,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习惯从下往上。
画时用笔先蘸墨在调色盘上调和,让淡墨渗入笔根,再用笔尖蘸浓墨,用中锋一节一节画出。
一般一杆以蘸一次墨为宜,这样从起笔到收笔墨色会有由浓到淡的自然变化,如果中途换墨,则一杆之中墨色不统一。
画时要注意:
每笔要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便后期勾勒竹节,切不可留得太小或太大,这样都不利于竹子特征的表现。
老干要刚健有力,节大而枯瘦,用笔要“力透纸背”,用墨要干枯;嫩枝则要柔美流畅而婉顺,节小而肥滑。
出枝的位子要合乎竹子生长的规律,切不可画成“对生”和“轮生”。
小枝下笔须流畅挺健,不可迟缓,这样才能遒健园劲,生意连绵。
画小枝时还要考虑到叶片的多寡,叶多则低垂,叶少则昂扬。
的方法。
画竹叶下笔要劲利,实按虚起,一扫而过,切记拖泥带水。
有五忌:
一忌生涩、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似井、五忌如手。
老叶和新篁在形状和组织结构上由较大的区别:
老叶下垂,新篁向上,画时要注意区分。
11)菊花画法菊花种类繁多,颜色多种多样。
画时用墨勾,也可用颜色勾。
勾画时中锋或中侧锋兼用,注意用笔的虚实,避免呆板,要有深浅变化。
有的菊花露花蕊,有的不露,视情况而定。
菊花叶子,其形不规则,可视为五出叶处理。
画时,用墨用颜色均可,也可色墨结合,均以衬托花色调配。
叶脉画时,可简可繁,可趁湿勾,也可干后再勾。
特色篇荷花画法荷花,又名芙蕖,水芙蓉。
翠叶如盖,花大梗长。
肥硕丰盈。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娇”。
以其潇洒、高洁为人们所喜爱。
以白色、粉红为多见。
白荷洁白无瑕,亭亭玉立。
多为复瓣,环生于莲蓬底部,花芯密集于莲蓬周围。
1.取大号提笔,笔端饱蘸浓墨。
侧笔铺锋,腹根着纸,从左至右写出荷花的前部。
2.用余墨向内画出荷叶的其它部位。
用笔根淡墨接写内侧,墨色外重内淡,笔势归心,呈环状。
留出叶心空白。
3.调清水将墨晕淡,以同样笔法写出左右侧的淡叶。
4.用中号画笔调淡墨,毫侧略吮重墨,由上向下、实起虚收,勾写荷花的前几片花瓣。
5.顺即勾写后面的花瓣及上侧的花苞。
花瓣墨色,前重后淡。
线型构成,方圆丰润。
注意疏密有致,瓣口归心。
6.笔端着重墨,中锋枯笔拖写花、花苞及叶的干,点写刺点。
换小白云笔调赭黄(藤黄调赭石)勾写花心莲蓬。
取小号狼毫、调墨紫(墨调胭脂)点写花芯。
7.用中号兼毫调淡墨,点写叶下苔,被写叶筋,取书画笔着焦墨,中锋加写数叶劲草,行笔流畅,取风动势。
8.审视全局,小心收拾。
加点补干。
四教学方式查找资料、分析、体验、欣赏、临摹、跟画、在校内外举办展览、举行专业讲座,研讨等方式五评价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1教学结果与过程相结合,2.掌握绘画中的技能、技法和创作中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现因素相结合3给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4.校“弘艺天地”展览评价和社会展览评价相结合5多重标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