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备知识总结.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备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备知识总结.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备知识总结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备知识总结天津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进入新时期,我国最早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方针的是(B)。
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B)。
A阶级性B等级性C传统性D垄断性3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C)。
A遗传性B自然性C目的性D获得性4在教育学史上,教育思想家们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说是(A)。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519世纪后,欧美国家规定宗教不得干预学校教育活动,这体现了现代学校教育的(B)。
A科学性特征B世俗性特征C生产性特征D国际性特征6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脱离生产劳动,其教育内容主要是(A)。
A六艺B四书C五经D七艺7(D)是将教育发展分为原始教育形态、古代教育形态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政治制度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8教育的心理起源代表人物包括(C)A洛克B卢梭C孟禄D利托尔洛9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著名教育体系(AC)A斯巴达教育B教会教育C雅典教育D骑士教育二、填空题10近代民族国家从教会和行会手里夺走教育权,反映了现代教育的_世俗_性特性。
11马克思认为:
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2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的教育;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分,包括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种历史形态的教育。
1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_先导性_和全局性作用,因此应当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4在欧洲封建社会有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_骑士教育_。
152011年教育部颁布_教育规划纲要_,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
16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9,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_学习型_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三、简答题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9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案】
(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9确定的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案】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两个基本一个进入”;
(2)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9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l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而且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系统地进行改革。
2【答案】B【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上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
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官学还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唐代设立的六学二馆,就是只有地方官吏和富豪的子弟才有入学的机会,一般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子弟都被剥夺了这样的权利。
3【答案】C【解析】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这种模仿心理就是教育的基础。
儿童的“无意识”模仿肯定是遗传的、本能的、先天性的,这样就把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也就直接抹杀了教育的目的性。
天津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练习题二一、选择题1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B)。
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B)。
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D科技3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
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制度C文化发展水平D教育发展水平4今天的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接续,反映了教育的(A)。
A历史继承性B文化多样性C政治主导性D经济制约性二、填空题5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的实现都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_育人_功能为前提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_九年_。
7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不随时代变迁而消失,这说明教育具有自身的_历史继承_关系。
8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_再生产_的重要手段。
9_政治制度_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10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_先导性_、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
三、辨析题11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选择功能。
【答案】正确。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表现在:
(1)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来进行文化选择;
(2)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3)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4)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12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正确。
(1)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13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正确。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决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当政治制度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将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阻碍作用。
1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答案】错误。
(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15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答案】错误。
(1)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2)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四、简答题16简述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1)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17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8简述教育对政治的制约作用,也即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受教育内容。
19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答案】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五、论述题20试论述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答案】
(1)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凭空产生,它一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尽管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制约,但同时又都是在各个时期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即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教育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3)要求不能照搬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做法,不能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也不能夸大教育的独立性,否认其社会制约性。
(意思对即会给分)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都由政治决定。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受不同的受教育权。
2【答案】B【解析】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使教育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就一定把教育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因此,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3【答案】A【解析】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
4【答案】A【解析】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即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教育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天津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练习题三一、选择题1“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B)。
A方向性B可能性C现实性D多样化2“孟母三迁”反映了(C)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B遗传C环境D社会活动3在人的发展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D)。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不均衡性4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A)。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5“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D)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B不平衡行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6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C)。
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7“拔苗助长”有违人的发展的(A)特征。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8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B)。
A遗传素质B学校教育C主观能动性D自然环境9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
A自然环境B物质环境C学校教育D主观能动性10“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反映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B)。
A家庭教育B遗传素质C社会文化D传统习俗11下面表述中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的包括(AB)。
A孟母三迁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性相近,习相远12“教育万能论”的主张者是(D)。
A杜威B孟禄C卢梭D洛克1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能(ABCD)A加速人的发展B提升人的价值C发掘人的潜能D健全让人的个性1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包括(ABD)。
A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B遵循人的发展规律C处理好严格要求与尊重的关系D处理好内外因关系二、填空题15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_体质的增强_两个方面。
16在各种人的发展动力理论中,_外铄_理论强调教育的塑造功能。
17在人的发展动力观方面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_多因素相互作用论_。
18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_循序渐进_原则。
19_遗传素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20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_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_。
21家庭教养的方式类型有过度保护型、过分干涉型、_温暖理解型_、和严厉惩罚型。
22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顺序是由机体成熟机制决定的身心发展动力观是_内发论_。
23_遗传素质_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或生理前提。
三、辨析题24“逢生麻中,不扶而直”,这一说法表明了遗传因素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
【答案】错误。
这一说法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发展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2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必然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答案】错误。
因为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着脱离社会生活和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种作用并非一定是积极的。
26研究表明:
4-5岁儿童的视觉、听觉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应加强绘画、音乐方面的教育。
【答案】正确。
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实施相应的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27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答案】错误。
(1)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3)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28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错误。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
(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29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答案】错误。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或者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区别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并且考虑年龄阶段的衔接性。
30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答案】错误。
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简答题3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有哪些促进作用?
32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案】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人发展的阶段性;(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4)人发展的互补性;(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3试析“环境决定论”的理论缺陷。
【答案】
(1)环境决定论者夸大环境的影响,把环境的影响绝对化;
(2)环境虽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能决定儿童的发展;(3)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对环境影响能够认识、选择和改变。
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变成现实,“狼孩”的故事也就证明了这一点。
2【答案】C【解析】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人的发展受后天环境的制约,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这种可能性不会转变成为现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逢生麻中,不扶而直”“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很大,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3【答案】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错过了关键期,教育往往会事倍功半。
4【答案】A【解析】人发展具有顺序性,而且这种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陵节而施”。
5【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为每个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教育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6【答案】C【解析】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应该做到相互衔接;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者应该做到循序渐进;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应该做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是学记里面提出的教学原则。
7【答案】A【解析】参照本章真题再现第四道选择题。
8【答案】B【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天津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练习题四一、选择题1发挥教育目的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最终需要把教育目的转化成为(D)。
A培养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学习目标2我国为实施素质教育而建立的教育“立交桥”,旨在实现(A)。
A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沟通B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与沟通C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D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D)。
A认识能力B交往能力C合作精神D实践能力4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A)。
A教育方针B教学目标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5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C)。
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6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B)。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7在实践上,教育目的有不同层次的表述,学科教学目标又称为(D)。
A国家教育方针B学校培养目标C班级教育目标D课程教学目标8在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是(C)。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D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9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B)的规定。
A社会角色B人的质量规格C阶级属性D人格特质10教育目的通常是由(BC)组成。
A学校培养目标B社会角色C质量规格D教学目标二、选择题1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_涂尔干_、凯兴斯泰纳和赫钦斯。
12我国中小学强调“双基”教育,“双基”指的是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_。
13素质教育以提高_国民素质_为根本宗旨。
14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_提高国民素质_为根本宗旨。
15_1957_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这是第一次提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16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三、辨析题17制定教育目的不放任人们主观愿望和臆断。
【答案】正确。
制定教育目的要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依据,以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为重要依据,同时也受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影响。
18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答案】正确。
卢梭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并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天性。
19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答案】错误。
升学教育以升学为唯一指标,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
而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贯彻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四、简答题20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答案】
(1)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3)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5)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6)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1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此处的教育目的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只能是学习目标;针对学校和老师的目标是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2【答案】A【解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学校自学考试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为各类求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途径。
3【答案】D【解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答案】A【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它包括:
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5【答案】C【解析】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观点认为:
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等。
6【答案】B【解析】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为了培养自由的人,教育方法也应该是自然的、自由的,即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符合个人本位论的观点;个人本位论观点是:
要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7【答案】D【解析】略8【答案】C【解析】略9【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10【答案】BC【解析】教育目的定义天津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练习题五一、选择题1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B)。
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2埃德加富尔在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是(D)。
A信息社会B知识社会C后工业社会D学习化社会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D)。
A1985年B1986年C1993年D1995年4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哪一个报告为标志的?
(C)。
A终身教育导论B.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C终身教育财富蕴藏其中D终身教育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5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A)、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6为适应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是(A)。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7教育法律可以分为(AC)。
A教育基本法律B教育行政法律C教育单行法律D地方教育法律8、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出现在(C)。
A文艺复兴时期B18世纪C20世纪60年代D21世纪9教育法的规范作用表现在(ABCD)。
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保障作用D指引作用10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享受的主要权利包括(BCD)。
A隐私权B人身权C受教育权D财产权11不能取得教师资格、丧失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情形包括(ABCD)。
A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B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D受到剥夺政治权利处罚12教师资格制度。
【答案】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二、填空题13现代学制的三种基本类型包括单轨制、双轨制和_分支制_。
14我国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的法律性文件是_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_。
15“学会认知”“学会做事”“_学会共同生活_”“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建立的四个支柱。
16义务教育制度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及性、_免费性_。
17教育基本法律_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18受教育权作为学生非常重要的权利,在实践上主要表现为学生入学权、上课学习权、受教育选择权和_升学权_。
19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享有的主要权利,可归纳为受教育权、人身权、_财产权_。
2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社会、_学校_、家庭。
21._学校教育制度_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2_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_标志着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23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先决条件是_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_。
24_遵守宪法和法律_我国公民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25终身教育概念化和体系化的标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