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7879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海的歌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

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们看见过大海吗?

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

鼾声、潮声、绽开、掀起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

1)思考:

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指导朗读:

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

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

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指导朗读:

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

想想怎么读好他。

6)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

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

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

从哪里看出。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

海上的风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

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

”如:

“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山上的风是,他一来,就”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教学反思:

2、下雪的声音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谁来读读课题?

你都听过什么声音?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明确自学要求。

()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

你觉得哪写的美?

(1)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补充;(3)讨论怎样读好。

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

5、指导背诵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反思:

3、秋色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

理解“逊色驰名中外绚丽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美丽而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与繁荣的景象。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观察秋天里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秋色师: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学生畅谈)师:

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文识字。

、明确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对读不好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说一说文章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作者之所以喜爱这样的秋天,是因为它表示着和也意味着和。

你同意作者的这种感触吗?

如果同意,请在课文中找到这样认为的理由;2、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如:

体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柿子红得像一片火;苹果逗人喜爱;山楂缀满枝头;葡萄如水晶和玉石雕刻,晶莹透明。

读中体会作者的比喻手法。

把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3、如果还有别的想法,请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

你眼中的秋色是什么样子的?

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秋天的场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读关于秋天的文章、古诗句。

2、可以向同学推荐教参书中的诗句。

教学反思:

4、古诗二首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

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

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

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望天门山中“天门山”“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孤帆一片”“日边来”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中断”“楚江开”“回”“相对出”“日边来”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

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体会望天门山的强劲气势。

对比朗读。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教学反思:

5、桂林山水一、教学目标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挂图四、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前提测评让了解桂林的学生说说桂林山水的情况。

二、出示本课时目标三、导学达标1、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同时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3、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问:

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体会最后一句()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4、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观察图画中桂林的山问: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5、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学习第四自然段)()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四、达标测评朗读课文识记生字第二课时一、口述本课时目标二、导学达标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

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

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识记生字,练习书写(4)指导背诵【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5)完成“思考练习”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6)全班背诵课文(7)作业三、达标测评【1】背诵课文【2】抄写字词一、教学目标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挂图四、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前提测评让了解桂林的学生说说桂林山水的情况。

二、出示本课时目标三、导学达标1、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同时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3、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问:

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体会最后一句()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4、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观察图画中桂林的山问: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5、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学习第四自然段)()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四、达标测评朗读课文识记生字第二课时一、口述本课时目标二、导学达标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综合学习一【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

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

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识记生字,练习书写(4)指导背诵【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5)完成“思考练习”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6)全班背诵课文(7)作业三、达标测评【1】背诵课文【2】抄写字词6、炊烟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拼读“塞”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课文篇幅短小,字里行间渗透着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真情,学生应该能够读懂,但作者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听过这首歌吗?

爱的奉献只播放最后几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

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

学生畅所欲言。

2、师:

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

板书课题。

3、师: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想法来读读炊烟吧!

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四、作业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

热情、淳朴、善良)二、细读课文,品位理解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

“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

她坐在旁边。

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

客人来了快进屋吧。

那还要问?

坐下喝碗茶!

洗得干干净净。

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四、回读课文,质疑问题。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

五、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

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

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

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希望温暖炊烟木屋主人善良淳朴豪爽热情好客乐观八、教学反思:

7、赏花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复述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文章文字浅显,学生应能读懂,但文章又写得比较含蓄,学生体会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生活情境,谈话导入1、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更需要我们健康人的关心与帮助,回忆一下,你曾帮助过残疾人吗?

当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2、师:

是啊,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关爱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花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花香四溢,温暖友爱的盲人车厢吧!

让我们去赏花。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2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交流初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抓住每部分的重点内容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途中得到售票员和司机的热情帮助,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

只要意思对即可。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小组内合作自由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组内合作检查。

2、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检查纠正字音。

注意“步履蹒跚、气氛、弥漫”的读音。

3、分析记忆字形,注意“盲”的上半部的写法,“协”的左边是个“十”不是“木”,“郊”与“效”,“架”与“驾”要注意区分。

4、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

蹒跚、心旷神怡。

(2)联系上下文理解。

逗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四、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听者习惯性的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在赏花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想一想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2、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并思考:

(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画出描写与内气氛的语句,体会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3、交流读后感受。

(1)第一段中抓住“步履蹒跚”“探索着寻找座位。

盲人游客行动的不便,暗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帮助。

(2)第2、3段中抓住“沉默”盲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

(3)第6段中“一阵低微的笑声”盲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