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8158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 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训练周测高中地理训练周测12世界地理含答案世界地理含答案周测12世界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安徽师大附中检测)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地图,西北风为图中甲港的主导风向。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B图中海岸线比较曲折主要是因为板块碰撞挤压和冰川侵蚀C图中大陆西侧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大陆东侧高D图示区域所在大陆的东岸降水量普遍比西岸大2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是该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的对象不包括()A湿地B森林C半融冰川D古建筑答案:

1.B2.D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

图中火山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地带;该区域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且该区域纬度高,受冰川侵蚀作用强,故该区域海岸线比较曲折;该区域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流经,水温较低,同纬度大陆东侧有巴西暖流流经,水温较高;在中纬西风带控制地区,受山地影响,大陆东岸的降水量比西岸(迎风坡)要小。

第2题,该国家公园位于高原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古建筑极少。

(2018河南郑州期末)下图为某沿海地区112月平均风向风力图(图中的线表示风向和风力:

线越长、风力越大,线段向中心点延展的方向表示风向;线上的数字表示月份)。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温和B气温年变化大C降水季节变化大D降水集中在59月4下列关于该地风向、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以西南风为主B该地有两个月风向相同C该地风力最大月为8月D该地风向季节变化小答案:

3.C4.B解析:

本题组考查世界地理位置的定位及气候类型特点的判断。

第3题,图中的线表示风向和风力。

读图可知,该地区风向的季节变化大,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降水量大,反之,降水少,故降水季节变化大,C选项正确;该地区纬度为15,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故A、B项错误。

12月、1月、2月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D错。

第4题,读图,该地区1月与12月风向相同,盛行西北风,B对;由材料线段所在象限位置可知,该地以东南风为主,A错误;线段越长,风力越大,故风力最大月是7月份,C错误;风向季节变化非常明显,D选项错误。

(2018福建联考)北京雨燕每年三、四月来到北京,喜欢在老宅子里筑巢繁衍后代,七、八月飞离北京。

科学家们通过光感应器定位,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下图)。

光感应器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光感应器定位得到的数据可能误差较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昆仑山、东非高原等地区B城市的发展严重威胁北京雨燕的繁衍环境C图中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跨越了两大板块D飞经南非高原时,草原上呈现出一片枯黄的景象答案:

5.C6.B解析:

第5题,本题考查气候特征。

据材料“光感应器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可知,光感应器定位仪需要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能测得准确数据。

图中丙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天气多,不利于光感应器测量。

第6题,该线路没有经过昆仑山,A错;根据材料可知,雨燕喜欢在老宅子里筑巢繁衍后代,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宅子逐渐被拆除,改变了雨燕的繁衍环境,B对;图中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跨越了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三大板块,C错;北京雨燕飞经南非高原时是当地的夏季,正值多雨季节,草木繁盛,D错。

(2018江苏扬州期末)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

读图,完成78题。

7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A飓风频繁登陆B季风环流显著C盛行西风强盛D极地东风强劲8与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A风力资源匮乏B土地资源短缺C劳动力资源不足D科技水平较低答案:

7.C8.D解析:

本题组以丹麦为背景材料,考查风能资源的发展及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

第7题,丹麦地处56N大陆西岸附近,常年盛行西风,选C。

飓风主要影响中低纬沿海地区,A错误;季风现象显著的地区主要在亚欧大陆东岸,该地区背靠最大的大陆,面临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现象显著,B错误;丹麦纬度在56左右,不受极地东风影响,D错误。

第8题,与丹麦相比,西北地区经济技术落后,科技水平较低,选D。

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资源丰富,A错误;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充足,B错误;中国人口众多,C错误。

(2018重庆一调)2016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

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时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

由于这种“毛毛雨”的时常滋润,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

读图,回答911题。

9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A秘鲁寒流经过利马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B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C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10图乙是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

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A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B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C仙人掌针刺和绒毛从空气中汲水D波巴布树的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11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其主导因素有()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矿产资源丰富,开采规模比较大ABCD答案:

9.A10.C11.B解析:

第9题,利马多雾的原因是秘鲁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成雾,而难以向上输送成云致雨,而少雨是由于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A正确。

第10题,根据材料,秘鲁人是“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所以与仙人掌利用针刺从空气中汲水相似,C正确。

第11题,根据图文材料,利马位于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地处热带沙漠地区,水源是影响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最主要因素,因此,B选项正确;由图中可以看出,利马附近矿产资源并不丰富,错误,A、C、D选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青山工业园区曾经是印度尼西亚一个偏僻的小渔村。

2013年10月,中国与印尼合作开发青山工业园区,在短短三年内,将其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镍矿开采冶炼和不锈钢(不锈钢生产原料的三分之二来自镍)产业基地,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早期重要成果。

青山工业园周边地区森林茂密,镍矿开采常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园区在建设和生产中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青山工业园区位置。

(1)分析青山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2)简述青山工业园区建设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好处。

(3)说明镍矿开采区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具体环保措施。

(4)从劳动力角度,说明青山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1)青山工业园区附近镍矿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原料;邻近港口,海运便利,便于产品出口;印尼人口众多,工资水平较低,廉价劳动力充足;中国资金充足、不锈钢生产技术先进;印尼政府的大力支持,两国充分合作,促进了青山工业园区快速发展。

(2)青山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经济收入,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居民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3)露天开采矿山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故应对开采过的矿山进行填平并植树造林;将露天开采矿区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入海洋。

(4)中印两国国情和民俗不同,应尊重当地工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印尼经济较为落后,园区建设和生产创造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印尼人民;印尼劳动力技术和文化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生产技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园区的发展条件及其影响。

(1)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条件从原料丰富、交通便利、靠近市场、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几个方面分析,然后结合题目和材料展开即可。

(2)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好处一定是针对该地过去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从材料中可知,该地过去曾经是偏僻的小渔村,如今是全球重要的产业基地,从这一对比可知,此工业园区促进了就业,带动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

(3)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主要指工业废水的处理、开采后的植被恢复两个方面。

(4)设问要求从劳动力角度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

此类问题需要从材料出发,这里曾经是偏僻的小渔村,短短三年即一跃而起,成为全球重要产业基地。

因此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够,需要加强培训;另外还需要注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当地人民等。

13(2018山西太原模拟)战争、灾害造成的国际难民,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类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材料2016年2月共有67797人在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申请避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9.9%。

2016年1至2月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超过10万人。

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基尔运河是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通道。

近些年来,易北河入海口水域出现了水运拥堵严重等问题。

下图为欧洲局部简图和甲、乙两地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1)分析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2)评价大量难民的涌入对德国产生的影响。

(3)分析易北河入海口水运拥堵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答案:

(1)乙地降水量少于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于甲地;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甲地地势较高,多地形雨;乙地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地形相对平坦,地形雨较少。

(2)有利:

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

不利:

影响社会安定;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原因:

入海口水域面积狭小;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位于内河航运与海运航线交会处。

措施:

拓宽基尔运河,以便向周边港口分流货船;加强货物装卸和船舶通航管理。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某区域的地理特征。

(1)甲、乙两地都在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甲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的时间长,且地势较高,多地形雨;乙地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降水较少,地形相对平坦,地形雨较少;乙地降水总量更少,季节变化大于甲地。

(2)从有利方面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可以增加德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从不利方面看,大量人口涌入,会影响德国的社会安定,难民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易北河入海口水域面积狭小,停泊能力有限;德国经济发达,运输量大,过往船只多;入海口处有基尔运河,位于内河航运与海运航线交会处,容易造成拥堵。

措施方面可拓宽基尔运河,加大德国北部半岛东、西两侧的运量,向周边港口分流货船,以减轻港口压力;加强货物装卸和船舶通航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湖南衡阳八校检测)下图中的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一条著名的河流。

据此回答12题。

1与该河流其他河段相比,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A水资源最丰富B水能资源丰富C河流堆积地貌典型D凌汛的危害最严重2为充分利用圣劳伦斯河发展航运,需要()A在航道两侧建设高速公路B在航道上修建船闸C在魁北克大力发展大型造船业D加大安大略湖下泄量答案:

1.B2.B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流域特征。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位于圣劳伦斯河的上游,与下游河段相比注入的支流少,故水资源没有下游地区丰富,A错;位于河流的上游,落差大,而且图中显示有水电站分布,故可判断水能资源丰富,B对;河流上游河段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C错;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低,凌汛的危害小于其他河段,D错。

第2题,航运需要的自然条件是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稳,在航道两侧建设高速公路、发展造船业均不能改变流量和流速条件,而修建船闸可以对流量和流速进行调节;加大安大略湖的下泄量只是改变流量,但不会改变流速。

(2018江西南昌测试)下图为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世界滑雪场主要分布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发达国家城市密集地区滑雪运动开展早的地区ABCD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滑雪场集中,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积雪厚度小纬度高,积雪时间长森林茂密,风景优美河流少,土地开发程度低ABCD答案:

3.B4.C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滑雪场的分布特征。

据图可知,世界滑雪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这些区域主要为发达国家,滑雪运动开展早,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对滑雪运动参与兴趣高,正确;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包括亚洲东部的中国和南部的印度,但是这两地的滑雪场很少,错;滑雪场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这些地方并不是城市密集地区,错。

第4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厚,错误;该半岛所处纬度较高,积雪量大、积雪时间长,正确;该半岛上森林茂密,风景优美,正确;半岛上河流较多,错。

(2018黑龙江二模)树懒,懒得出奇,动作迟缓,经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常年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控制该区域的大气环流主要是()A赤道低气压B副热带高气压C东北信风D东南季风6推测树懒最有可能分布于图中地哪一处()A地B地C地D地答案:

5.C6.C解析:

本题组考查中美地区大气环流及植被分布。

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分布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因此其大气环流为东北信风。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树懒主要生活在树上,由此可知,四地中,地海拔较低,且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充沛,森林广布。

(2018吉林二调)读南美洲国家智利的地理位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关于智利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北部沙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沿岸洋流的降温减湿影响自然带由南向北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南部多峡湾主要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东部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A附近海域有自西向东的寒流ABCD8据2016年12月1日的国际果蔬资料统计,上周的智利蓝莓产季进入第47周,大部分通过海运出口到美国和欧盟。

影响该批蓝莓出口的主要原因是()A品质好B冷冻保鲜技术C两国的关系友好D抢占美国及欧盟市场答案:

7.D8.D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以及农业区位。

第7题,根据图中南回归线从智利国土北部穿过可知,北部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沿岸洋流降温减湿起加剧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错误;根据跨越的纬度位置,大陆西岸由南向北主要依次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热带荒漠带,错误;东部为安第斯山脉,主要是由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部麦哲伦海峡位于西风带,由于受南极大陆影响,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过麦哲伦海峡。

所以D正确。

第8题,海运速度较慢,根据题中的时间推断,智利蓝莓一个月后到达欧美,正好是欧美国家的圣诞节,所以此批出口蓝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赶上圣诞节这一销售旺季,所以D正确。

(2018湖南长沙月考)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和20032008年中亚部分湖泊(水库)水位变化曲线图,下表为20032008年喀拉湖流域内降水和气温的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喀拉湖和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的差异是()A喀拉湖水位缓慢上升B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平稳C喀拉湖水位快速下降D凯拉库姆水库水位缓慢上升10喀拉湖和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差异的原因是()A喀拉湖流域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B喀拉湖流域内降水减少C凯拉库姆水库气温下降,冰川融水减少D凯拉库姆水库灌溉面积减少11咸海(南)面积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是()A沙尘暴多发,农田生产力下降B气温年变化加剧,农作物生长期延长C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上升,草地盐碱化D湿地功能退化,影响淡水渔业发展答案:

9.A10.A11.A解析:

本题组考查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中亚地区湖泊面积的变化原因及影响。

第9题,读20032008年中亚部分湖泊(水库)水位变化曲线图可知,20032008年喀拉湖水位缓慢上升,凯拉库姆水库以及咸海(南)水位均下降,选A。

第10题,读图可知,喀拉湖流域20032008年降水量与气温距平均为正值,说明该地区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流域内降水增加,因此导致喀拉湖水位上升,A正确、B错误;凯拉库姆水库由于是下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的水源地,流域内人口增长,灌溉面积扩大,灌溉引水量增加,导致水位下降,C、D错误。

第11题,咸海萎缩后,干涸的湖底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沙尘暴多发导致绿洲地区土地退化,农田生产力下降,A正确;气温年变化加剧,农作物生长期缩短;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草地沙化,影响畜牧业发展;同时,咸海萎缩,湿地功能退化,影响咸海渔业发展(咸海不是淡水湖)。

B、C、D错误。

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湖北武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材料一下图为缅甸翡翠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缅甸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经变质而形成的。

清代,人们在旱季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

缅甸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

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缅甸水石的形成过程。

(2)判断翡翠产区7月份的盛行风向,并分析该风向的成因。

(3)说明使用大型机械采集水石,对当地经济、生态的影响。

(4)分析缅甸限制翡翠原料出口的原因。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地壳抬升作用露出地表;最后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

(2)西南风。

成因:

7月份,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7月陆地上受印度低压控制,盛行西南风。

(3)对经济:

利于提高采集速度(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水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机械采集会加快资源的枯竭。

对生态:

机械采集会使河床及两岸山体受到破坏,滑坡、泥石流多发;会使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保护非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1)题,根据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经变质而形成的可知,该地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形成的变质岩经地壳抬升,最后在流水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翡翠。

(2)题,缅甸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7月份属于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西南季风。

第(3)题,使用大型机械采集水石,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但会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和生态环境恶化。

第(4)题,缅甸限制翡翠原料出口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翡翠原料是非可再生资源,限制翡翠原料出口可以延长开采时间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位于俄罗斯境内,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

河流全长3688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2540亿立方米,60%的水源来自融雪。

伏尔加河河源处海拔仅有228米,而河口处低于海平面28米,干流总落差256米,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

在这个流域居住的6450万人,约占俄罗斯人口的43%。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260km,通航期200多天,货运量占全国河运总量的一半以上。

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矿产,工农业发达。

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简要分析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2)推测伏尔加河伏尔加格勒至河口段的径流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3)试指出萨马拉水文站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答案:

(1)伏尔加河流域内人口数量多,人口稠密;为流域内的生产生活提供水资源;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伏尔加河世世代代地滋润着俄罗斯大地、哺育俄罗斯人民,成为俄罗斯文明发展的摇篮。

(2)径流量向下游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原因:

该河段流域面积狭小,没有支流汇入;流经沙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河流下渗量大。

(3)春季。

原因:

萨马拉上游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时,萨马拉上游地区降雪量较多,而气温较低,积雪量大,春季时,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形成径流;萨马拉上游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来水多;萨马拉下游地区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且河道弯曲,不利于径流下泄,抬高河流水位。

解析:

(1)母亲河主要体现在河流对流域人口的养育,养育又具体体现在对经济发展提供便利上,故可从人口密集、提供水源、水运,以及早期文明源地角度分析。

(2)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主要有补给、蒸发、下渗等,结合图示信息回答即可。

(3)水位高与来水量大、径流下泄慢有关。

材料提及60%的水源来自融雪,同时上游汇水面积大,则春季气温回升后来水量大,故春季河流水位最高。

另外,地势落差小而河流下泄慢,抬高了河流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