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580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第1部分部分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第四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中图版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主要为渭河平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

(2)乙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

(3)由此可知,影响城市区位及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地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平原分布特点:

海拔200m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原因:

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可以减少投资山区多形成于河谷两岸较平坦区域,地形条件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高原上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有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的地区适宜建设城市。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形、气候、河流、交通、矿产资源等。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河流冲积平原利于耕作,利于聚落发展。

()

(2)河流沿岸的聚落多呈块状分布。

()(3)河流沿岸都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区位。

()(4)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规模较大。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水的意义

(2)影响:

城市选址:

多形成于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大河的入海口、河流汇合处、水陆交通转运点、起点及湖岸地区。

城市形态:

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答案:

A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答案:

B3.山区发展交通,首选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B铁路自然条件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线路的走向、线网的密度与分布格局。

总结如下: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气候、水文、地貌影响交通运输方式河网密度大、水量大的低山丘陵区,适合发展内河航运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公路运输近海港的地区海运发达地形具体线路走向地形平坦处线路平直崎岖的山地线路采用“之”字形和C.航空D水运答案:

A4.山区公路多为盘山公路,其主要原因是()A.降低线路坡度B地质条件稳定C.施工难度降低D建设成本低答案:

A“8”字形的复杂线路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垭口常有多条交通运输线通过,线网密度大分水岭、陡坡等地形线网密度稀疏,甚至是空白(三)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把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答案:

D2.读世界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世界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近年来有加快的趋势。

(2)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1.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比时期含义气候(气温)变化特点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时期冷(寒冷期)暖(温暖期)交替历史时期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时期气温波动上升近代最近一二百年的时期气温升高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

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

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护生态:

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

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原因:

地球处于温暖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CO2吸收减少,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3)积极应对:

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师说考点

(一)地形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但在山区、热带地区也分布着一些城市。

地形城市分布特点影响分布的原因典例平原濒海、濒湖、沿河平原地区城市密集地形平坦,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投资;土地平坦利于农耕,为城市居民提供农副产品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成都位于成都平原。

中国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山区沿谷地或低地分布谷地或低地海拔低,地形平坦利于农耕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兰州位于黄河谷地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地势低处湿热,不适于居住,高原上凉爽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埃塞俄比亚首都亚分布在高原上的斯亚贝巴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

(二)风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

如下表所示:

风向分布布局原则图示说明(居住区污染大气的企业)主导风向分布区(如西风、信风分布区)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常年盛行风向分布区(如中国东南沿海、印度、中南半岛等季风分布区)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区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三)河流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水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城市的分布看,有许多城市受水运的影响,沿江河湖海等交通要道发育起来。

主要有以下区位:

沿河城市的区位类型区位优势典例河口处既可与全河流相通,也可以与海洋相连,利于货物的收集与疏散上海、广州、新奥尔良两条或多条河流的汇合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重庆、武汉水陆交通的转运点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处,是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伦敦、兰州水运的起点货物转运、集散地赣州水运转陆运的转换处水陆交通要道,是水运的终点杭州题组冲关1地貌对聚落的布局和景观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读图回答

(1)

(2)题。

(1)砾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2)图中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地点是()ABCD解析:

(1)B

(2)D第

(1)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的砾石堆积物均位于河流凸岸,是由河流搬运的砾石在凸岸沉积而形成的,故选B。

(2)题,四地中,地距离河流源头最远,海拔较低,位于干支流交汇处,且周边地区为砂黏土堆积物,利于农业生产,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故选D。

2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解析:

选D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

甲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确;同理,也不能判断丙形成是否最早,故C项错误。

3(2018江西模拟)如图为我国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

(2)下列关于图中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沙掩埋背风坡B水灾高地C水灾远离河流D风沙掩埋迎风坡解析:

(1)C

(2)B第

(1)题,分析地貌变化需要关注两幅图的差异,从等高线的数值差异可以看出1311年该地海拔变高,可知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沉积作用;根据该地处于河流分叉处,可知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为流水沉积。

选C。

(2)题,从等高线闭合区域和弯曲状况看,1234年甲区域海拔低于52m,该时期城市迁至海拔高于54m的乙区域;而1311年乙区域海拔低于56m,该时期城市迁移至海拔高于56m的甲区域。

从城市搬迁主要追求高地,但始终在河流附近可以看出,城市需要水资源,但又需防水灾,故城市搬迁原因是防水灾,选址区位为取水方便的高地。

选B。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图解考点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依据上面图示可以看出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通方式、线路走向、线网密度、交通运输点的区位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线路的成本高、难度大。

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应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较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的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线网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高平原地区线网密度较大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交通点的区位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地方,地质条件要好利于飞机的起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定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较深的地区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其他交通线,便于船舶的进出题组冲关1(2018四川资阳模拟)读某地城市略图,该市现在计划再修建甲乙两条市外快速通道,结合地形和河流,完成

(1)

(2)题。

(1)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2)交通线路的选择建设要注意成本,甲乙两条线路的交通造价相比较()A乙线路造价低,是由于用到了林地和滩地B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C乙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D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解析:

(1)D

(2)C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主要沿河流的谷地延伸,因而地形和河流的分布是影响其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线路多次穿过河流与山脉,修建时工程难度大,因而造价高。

2(2018潍坊质检)如图为沿87E所绘的局部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B铁路C航空D管道

(2)影响该地区交通线路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技术石油分布绿洲ABCD解析:

(1)A

(2)B第

(1)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公路运输是新疆地区(主要为山地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

(2)题,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设公路的重要目标,而新疆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分布在绿洲;新疆地区复杂的地形,成为影响公路选线的重要因素。

3.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

(2)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经济实力的增强汽车性能的改善科技水平的提高为节省投资ABCD解析:

(1)C

(2)A第

(1)题,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因为山区坡陡,公路要沿着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这样可使线路坡度较缓,安全性较高。

(2)题,高速公路突出高速,要尽量走直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遇山挖隧道、遇沟搭桥,使道路尽量沿直线延伸;汽车性能的改善与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关系不大;逢山开道、遇沟建桥成本更高,投资更多。

4.读台湾岛地图,据图归纳台湾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解析:

图示台湾铁路线沿海分布,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答案:

分布:

在台湾岛的边缘(或沿海分布),呈环形分布。

原因:

台湾岛中部多山地(或地形以山地为主),修建难度大,岛屿边缘地势平坦,易于施工,城市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运输需求大。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思维线索师说考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三)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题组冲关(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m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解析:

选B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m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

(2017天津高考)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解析:

选D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永冻层顶部在夏季融化,成为活动层,活动层的厚度变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活动层的厚度变大会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在全球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大,补给河流的水源会增加,但随着冰雪蓄积量的减少,补给河流的水源随后会减少;由于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更快,春播提前;由于全球变暖,大部分地区热量更为充足,积温增加,有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2016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下题。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

选C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2016浙江高考)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4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解析:

选B由题目材料可知,云杉的分布与气候变化有关,气温升高,北半球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高纬度)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上升;而从乙到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稍向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故选项B正确。

5(2018云南模拟)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

(1)

(2)题。

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CFC00.000852.25010234001500024CH40.81.720.912171115NO0.000290.000310.251202706

(1)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2)下列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砍伐森林,积极植树造林解析:

(1)D

(2)B第

(1)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

(2)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会产生大量CO2气体,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是有利于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河北正定中学月考)如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210m)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20002010年新增乡村聚落主要分布于()A较低海拔的山地陡坡B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C较高海拔的山地缓坡D较高海拔的冲积平原2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会使该流域()A农业规模下降B暴雨灾害增加C生态环境改善D环境负荷加重解析:

1.B2.D第1题,图a表示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较低海拔处,且20002010年较低海拔处分布面积增长较大,图b表示乡村聚落集中在坡度小的区域,且20002010年坡度小的区域分布面积增长较大,故新增乡村聚落主要分布于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

第2题,读图可知,该流域乡村聚落密度、新增乡村聚落的坡度和海拔都在增大,故目前农业规模增大,A错。

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不会使暴雨灾害增加,B错。

为了获得土地资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该流域人类活动逐渐向高海拔和较大坡度的区域扩展,这样势必导致环境负荷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C错,D对。

(2018衡水模拟)如图是黄河干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两图分别表示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abBbdCacDcd4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解析:

3.C4.D第3题,地貌为“V”型谷,位于河流上游;地貌为冲积扇,常出现在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

a位于河流上游,出现“V”型谷;b、c位于太行山区,但c位于黄河流出山口的位置,会出现冲积扇。

第4题,山区聚落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流谷地,规模较小,呈狭长带状分布。

(2018浙江杭州重点中学联考)如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规划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村镇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A冲积扇B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D河流凹岸6村镇与村镇间修建一条公路,在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主要原因是线路比线路()A路程更短B离甲河最近C沿线少浓雾D沿线地形较平坦解析:

5.B6.D第5题,图中村镇位于河流中游的曲流处,水流缓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处是河流的凸岸。

第6题,山区修建公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线路走直线,距离虽近,但开凿隧道工程量大,道路起伏大,坡度大。

线路虽然长,但基本不穿过等高线,起伏小,工程量较小,安全性高。

7(2018天津重点中学月考)如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是该路段()A沿线风景优美,为方便游客观景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小公路坡度解析:

选D根据山区公路的修路原则,在陡坡处,为减小坡度,修建成“之”字形公路。

图中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是该路段地形高差较大,为减小公路坡度;沿线风景优美,方便游客观景不是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应缩短线路长度;山区聚落人口少,线路增长,不一定能增加交通流量。

(2018山西名校联考)图1、图2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

读图回答89题。

819602010年中国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A整体向南迁移B整体向东迁移C波动向西北迁移D波动向东南迁移9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A天山雪线上升B黄河汛期延长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解析:

8.C9.A第8题,读图1和图2可以发现中国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故选C。

第9题,中国10累积积温为4500等值线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知天山雪线上升,故选A。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

如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A增加B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11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减少B气候变冷C地形抬升D土壤贫瘠解析:

10.D11.A第10题,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都为正值,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处于增加态势,从2010年开始往后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开始下降,即D项正确。

第11题,图中显示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造成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减少。

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6分)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6分)(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6分)(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10分)解析:

(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

(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

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

(1)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

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