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452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docx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首件情况一、首件情况根据施工组织安排,本标段选择盖板涵根据施工组织安排,本标段选择盖板涵K9+002台背回填作为首件工程,从台背回填作为首件工程,从2018年年4月月8日开始基坑开挖,至日开始基坑开挖,至2018年年5月月4日完成对盖板涵墙身的浇筑,共历时日完成对盖板涵墙身的浇筑,共历时26天。

现将盖板涵天。

现将盖板涵K9+002台背回填施工工艺及所取得的施工参数、试验检测结果分析台背回填施工工艺及所取得的施工参数、试验检测结果分析汇总。

汇总。

二、首件目的二、首件目的通过在首件制施工中的实验与检测,目的是为了选定工艺流程,确定最佳的施工通过在首件制施工中的实验与检测,目的是为了选定工艺流程,确定最佳的施工机械及人员组合。

首件作业成功、资料整理上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将作为以后机械及人员组合。

首件作业成功、资料整理上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将作为以后指导涵洞施工作业和施工检查、检测的依据。

指导涵洞施工作业和施工检查、检测的依据。

三、工程概况三、工程概况涵洞参数一览表序号桩号名称右偏角斜交角孔径-跨径*净高长度/m进出口形式功能1K9+002.0钢筋砼盖板涵55351-4.0*3.5m29.45锥坡机通涵洞挖填参数一览表序号桩号名称最大开挖深度/m平均填高/m1K9+002.0钢筋砼盖板涵0.900.20主要设计参数及要点1、涵背全部填筑级配碎石,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回填级配碎石835.19方。

2、涵底纵坡为0%,涵顶填土高为0.20米。

四、施工准备四、施工准备4.1现场准备在进行台背回填前,根据施工技术图纸,对现场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便道已全线贯通,保证施工需要。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由钢筋加工场位置接线,能满足通道生产需要。

拌合站建设已完成且C30混凝土配合比已批复,能保证施工现场混凝土的供应。

施工范围内场地已平整,测量人员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盖板涵的实地测量放样,并放出开挖基槽范围,打上易识标桩。

4.2人员安排1.项目部人员安排序号职务XX备注1项目经理XX负责生产及经营全面管理工作2项目总工XX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3台背回填负责人XX负责台背回填施工技术指导工作8安全部部长XX负责现场施工安全工作9质检部长XX负责现场质量控制、报验工作10测量队队长XX负责现场测量工作11试验负责人XX负责材料检验工作12现场技术员XX台背回填现场技术、质量控制工作13安全员XX台背回填现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2.施工人员人员方面:

由具有丰富台背回填施工经验的专职技术员和施工工人组成。

施工队伍:

施工队长2名;模板工:

5人,负责模板施工任务;钢筋工:

5人,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加工。

振捣工:

3人,负责该盖板涵混凝土振捣任务。

4.3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完好状态数量1挖掘机良好22装载机良好23小型振动压路机良好24夯实机良好1五、首件施工过程五、首件施工过程1)基坑开挖:

2018年4月10日完成基坑开挖工作;2)基坑清理:

3)分层回填、整平、压实:

六、首件施工工艺六、首件施工工艺6.1测量放样施工前根据图纸,利用全站仪放出中桩,根据中桩确定出基坑开挖边线,经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测合格后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6.2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根据测放好的开挖线进行。

采用挖掘机与人工配合,自卸车运输的方法,基坑开挖底宽按每侧涵洞断面外放宽30cm,坡度为1:

1。

测量人员现场进行开挖深度控制,严禁机械超挖,应预留出比设计开挖底标高高出20cm,再用人工处理坑槽,开挖到位。

(2)挖至坑底时应保留不小于20cm的厚度,用人工开挖至基底高程。

基坑开挖完成以后,采用触探仪器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

基坑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盖板涵角点测量放样基底整平压实及报验6.3基础施工6.3.1基础及涵身预埋件钢筋绑扎在进行基础钢筋安装时,提前将涵身预埋筋一并安装,并与基础钢筋绑扎牢固。

竖向涵身预埋筋深入基础深度为55cm,斜向预埋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加工安装,涵身预埋筋纵向间距均为15cm(即沿涵洞前进方向间距)。

监理对模板钢筋进行检测质检员进行钢筋间距的检测6.3.2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模板采用竹胶板拼装,模板使用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刷脱模剂,基础浇筑C30砼采用砼搅拌站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

砼应严格按照指挥部批复的配合比进行拌和。

浇筑时采用砼罐车运至现场,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按照先边角后中间的原则,振捣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为止,再进行表面处理。

基础砼浇筑时按图纸要求设置基础沉降缝,沉降缝位置按图纸设计布置。

基底混凝土浇筑基底混凝土振捣基底混凝土收面基底混凝土养生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对基础与涵台连接面顺涵长方向拉毛。

盖板涵底板与墙身连接处砼面拉毛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5Mp后,拆除基础模板,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

6.4涵身、台帽施工

(1)施工放样基础施工完成后,待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采用全站仪准确放出涵身位置。

并用墨斗在基础上弹出涵身位置线。

涵身混凝土浇筑前采用水准仪对其标高进行控制,两端各测一点,并拉线进行固定,确保混凝土浇筑高度。

涵身混凝土标号为C30,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泵车泵送入模浇注。

拌和前对各种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

砼浇注时,必须对运到施工现场的砼进行严格的检查。

如砼坍落度、和易性。

浇注前先对支架、模板、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必须填塞严密。

涵身分段分层浇筑成形,施工以每6m为一段,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分层振捣,混凝土按约30cm厚度和水平方向分层浇注,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完成;上下层同时浇注时,上层与下层浇注距离保持1.5米以上,浇注厚度不超过30cm。

为使涵身与台帽更好的衔接,浇筑至涵身顶面时在与台帽接触面沿涵身竖直方向预埋C20钢筋,纵向间距为15cm,预埋筋高处涵身长度为30cm。

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对涵身顶面进行收浆。

涵身、台帽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墙身、台帽混凝土浇筑、振捣墙身、台帽混凝土浇筑、振捣涵身混凝土强度达到85%后,拆除涵身模板并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

七、首件工程总结七、首件工程总结通过对盖板涵首件工程的施工,现场所采取的措施、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安排能够满足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的相关要求,可以指导后续盖板涵的施工,发现部分砼施工质量外观通病,现将通病现象、原因分析、相应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统计如下:

7.1蜂窝现象:

局部砼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准确,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确,或用水量不准,造成水泥少、碎石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空隙未堵好或模板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

1)砼配料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经常检查计量系统和自控制系统。

2)砼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最短搅拌时间符合规定。

3)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2m则采取串筒。

4)砼分层振捣。

浇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5)振捣砼拌和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

为保证上下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10-15cm。

6)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振捣时间。

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7)浇注砼时,经常检查模板、支撑、接缝等情况。

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处理。

处理方法小蜂窝:

先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

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

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7.2麻面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漏。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后,出现麻面。

2)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与模板粘结,引起麻面。

3)模板接缝不严实,浇筑砼时缝隙漏浆,出现麻面。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预防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堵,防止漏浆。

3)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

处理方法:

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