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151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

《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龙潭景区说明.docx

白龙潭景区说明

第一章景区现状分析

一、概述

(一)、地理位置

白龙潭景区位于杭州市西部,隶属杭州市西湖区龙坞风景区,东靠大清谷景区,南与白岩山景区相连,西与杭州余杭区、富阳市界邻,北与留下镇接壤。

景区总用地29.565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至120°10′。

北纬30°3′至30°20′左右。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白龙潭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6.2℃,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最低气温出现在二月。

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山区较平原略高。

全年有两个降雨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6月,系春雨、梅雨所形成,第二个雨季出现在7-8月份,系台风所形成白龙潭景区具独特的地形地貌,构成了较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温暖湿润,夏不酷热,冬不奇寒,夏季最高气温室外为32℃,室内为29℃,一般比杭州市区温度的3-4度。

平均风力1.4级,降雨量1992.5毫米,年蒸发量为1182.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无霜期长达240天。

2、地质地貌

白龙潭景区地处东天目山系余脉的低山丘陵与平原的交接地带。

山体主要是硅质岩(砂岩和霏细岩)。

境内出露岩层为奥陶纪4里岗砂岩,60℃倾角北向南倾斜,属侏罗纪造山运动中形成大块断层构造。

规划范围内最高峰海拔高度411米。

3、土壤条件

景区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红黄壤为主及部分新积土类和冲积土类,土壤肥力较好。

4、动植物资源

景区范围中生长有大量国内热带、亚热带树种,森林资源与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植物800余种(含栽培种),其中木本植物377种,草本植物429种。

动物资源丰富,共有鸟类150多种,兽类100余种,蛇类20余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动物有穿山甲、刺猬、白闲鸟、金钱豹等。

景区内的其它山地以七十年代后形成的原生次生林为主,树种有青岗、苦槠、樟树、桂花、桃树以及马尾松、竹等。

二、发展历史

景区一带的开发最早可追溯到汉末。

据栽,汉末有山越人盘居今苏、浙、皖、赣四省之山地,后为孙吴所平,《西溪梵隐志》云“龙门寺前佳胜曰龟王殿”,龟王殿可能是纪念蛮酋首领而建,是本区域的最早建筑。

南宋时期建都杭州,西溪、龙坞一带有了很大的发展,前来观光的游客日益增多,新建大量的景点。

明清时代继续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景观、寺庙,如悟空寺、光明寺、妙静寺、同春观、金莲寺等,留下了大量的诗记、游记。

新中国成立以后,区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但由于人口数量剧增,毁林造田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七十年代以后,区域内开始封山育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白龙潭一带林木葱葱,前来寻野探险的游客日益增多。

三、社会经济情况

杭州城市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市属中、下游水平。

景区所在的龙坞镇,工业主要有茶叶加工、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化工建材、五金交电等;农业以粮食和茶叶为主,总产值2500多万元。

龙坞的茶园是西湖龙井茶主产地之一,是市郊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分布最集中的商品茶产地。

景区入口处的居民点有龙门坎村,人口约2100人。

四、景区发展条件分析

(一)、景区发展的有利因素

1、市政府对“旅游西进”的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提出“旅游西进”是“十五”期间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我市新世纪旅游发展的重大战略。

根据该战略,将形成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市区西部风景区为近郊,以市域西部五市县为远郊,形成资源类型丰富,地域广阔的全市风景旅游体系。

白龙潭景区所属的龙坞风景区作为杭州西部的六个风景旅游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西溪风景区、龙坞风景区、灵山风景区、长安沙风景区、浮农业旅游区)的主要区块,得到了市、区、镇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区域范围内风景资源丰富,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聚集效益。

景区在造山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质作用下,断层和褶皱极为发育,形成山体陡峭、谷深林幽、奇岩怪石林立的自然旅游资源景观。

山峰:

区内有凉帽岭、佛肚皮岭、倒吊岭、牛山等。

石岩:

千丈岩、石关、老龙头、排子石等。

瀑布:

白龙潭瀑布、藏蛟谭瀑布、小龙湫瀑布等。

峡谷:

盆谷、白龙潭峡谷。

潭水:

老龙潭。

自然山路:

卧龙岭山路等。

岩洞:

千丈岩有大岩、中岩、小岩等三洞;下有老虎洞等。

植物:

松风岭、黄叶坡、人工茶园。

3、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方便

景区位于杭州市西南部,距离杭州市中心15公里、之江旅游度假区3公里,02省道,320国道从景区的南北经过,绕城公路从景区边缘通过。

龙潭路从留泗路分支直达景区。

因此景区的对外交通条件优越,有利于景区的开发和发展。

4、生态环境条件好有利于发展“森林休闲生态游”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的发展趋势,森林旅游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体验性可持续性。

因此大力发展“森林休闲生态游”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双休日”带薪度假等政策实行,旅游市场需求急剧增长,旅游市场需求类型也在不断变化,正在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大程度地向休闲、度假、专题等旅游市场渗透。

白龙潭景区内物种资源丰富,自然植被覆盖情况良好,空间质量属一级,生态环境条件优越,野趣味真,自然味纯。

原生态是本区域自然环境总特点,发展“森林休闲生态游”人们可以在这里认识自然,享受自然,同时又保护自然,正符合当今生态游的特点。

(二)、景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1、进入景区的主要通道白龙路、年久失修又过于狭窄,加宽工程会造成部分居民搬迁。

同时,因龙门溪紧临白龙路,拓宽道路势必与溪流整治结合起来,操作难度较大。

2、区域内谷深坡陡,平缓地带只有零星分布,缺乏承受大量游人的物理条件。

3、白龙潭瀑布是西湖风景区及外围景区内的唯一的一处瀑布,水量不太稳定,平均流量仅12升/秒。

4、历史人文资源破坏殆尽,即使恢复,短时间内很难形成知名度。

5、基础设施薄弱,即景区内无路,水、电、气、讯、不通。

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

一、景区资源评价

(一)、生态价值

景区内森林植物茂盛,层峦叠峰,溪流纵横,林木葱葱,鸟语花香,是一处天然的植物园。

独特的气候环境,风景区具有独特的宜人小气候环境,春季温和而不湿,夏季阴凉而不潮,秋季气爽而不干,冬季清凉而不奇寒,尤其是夏季气温比杭州市区低3℃-4℃。

具有一定的水资源,但量不足。

因风景区内石英砂岩节理面发育且植被繁茂,雨水大量渗入山体,山泉极为发育,水质微钙,含是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山间峡谷内发育有一条清溪或跌落成瀑,或积水成溪,长旱不竭,形成自然景点,如:

小龙湫,藏蛟谭。

区内有一白龙潭瀑布,是杭州唯一的一个大瀑布,落差40米,瀑布旁边深山峡谷,谷底宽不足2米因而奔腾的瀑布象一条白龙由天而降,气势磅礴。

但瀑布具有季节性,枯水期会断流。

综合所述,白龙潭景区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有城市稀缺的清新空气和绿色空间,是城市的绿肺。

(二)、科学价值

白龙潭景区内物种丰富,生长有热带,亚寒带及国外的树种,300余种植物,隶属137科,456属,其中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交林,针叶林,灌木林和竹木林等六种森林植被类型。

(三)、游览观赏价值

景区在造山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质作用下,断层和褶皱极为发育,形成山体陡峭,谷深林幽,奇岩怪石林立的自然景观。

山峰:

景区内有凉帽岭、大德岭等山峰。

石岩:

千丈岩。

瀑布:

白龙潭瀑布、小龙湫、藏蛟谭。

峡谷:

白龙潭峡谷。

潭:

老龙潭。

茶:

龙山茶坞

洞:

老虎洞。

谷:

蝴蝶谷。

(四)、历史文化价值

1、历史遗迹

白龙潭景区内有明人别墅遗址和白龙庵遗址。

2、地方特产

景区内物产丰富,主要特产有西湖龙井茶。

白龙潭水质优良,是远近闻名的天然矿泉水。

3、历史文化

白龙潭优美的风景,历代都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40余首著名诗篇。

如明代田艺蘅,有白龙潭一诗,写道:

“斜攀鸟到凌虚久,俯探龙湫历险多。

瀑自天飞飘怪雨,石门如峡锁惊波。

”民间关于白龙潭的传说也很多。

这些都为山水增光添美。

二、景点分级

根据景点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并考虑景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游览适宜性,分为一、二、三级,列表如下:

 

主要景点评价分级表

序号

景点

级别

类别

位置

特点

1

白龙潭瀑布

瀑布

西羊岛盆地出口处

瀑布落差约为40米,旁边深山峡谷,谷底宽不足2米,光线为瀑布出水一线处,故瀑布象白龙而降,气势磅礴。

2

千丈岩

岩石

裂度大的地震引起大面积断层的结果。

山坡陡度在85-100度,尤以白龙潭瀑布入口正对面的险峻峭壁最具特色,岩石凹凸交加,树木繁花点缀,千姿百态。

3

小龙湫

瀑布

午潮山

天然形成一波三折的瀑布,清溪湍流,碎玉四溅。

4

藏蛟谭

瀑布

这一瀑布藏于深处,走进时方可见全貌。

水潭内凹进深,底部有裂隙洞,上游水大时,可流注成水帘瀑。

游人趟水入内,可感受水帘之趣。

崖壁上刻一“藏”字,寓意于此。

5

蝴蝶谷

峡谷

距白龙庵百米处

一长峡谷,蝴蝶纷飞,满谷皆是。

用梁祝故事小品雕塑点景,借杭州文化提升品位。

6

君子松

古松

松冈岭

自涧底长出,亭亭玉立,如君子独立不群。

7

白龙庵

遗迹

原白龙庵遗址处

现有一处残垣,可适当修整,开一古井,立一石碑,道明原委,供人吊古怀远,同时,也增添景点的文化内涵。

8

黄叶坡

长土坡

此处一长坡,坡上落满黄叶,弥漫着原始、古朴、野荒的气氛。

在道路适当地段可加原木铺设路面,形成与白龙庵风格完全不同的景区特色。

9

双龙出峡

景点

中间一巨石,水流分两股涌出,故名。

其中,4级景点如下:

凉帽岭、龙山茶坞、松风岭、桃花坞、石人像、老龙潭、青龙潭、半山廊、凌霄台、云中栈道、观景平台、白龙飞瀑、龙穴、潜潭、仙指瀑、飞龙洞、衡山古韵、清凉坡、龙脊草堂、龙脊岗、啸天台、石人像、龙穴涧、梅雨潭、龙潭碑亭、天半悬屋、龙须壁、桃花坞、云顶秋千、回音壁、倒掉岭、子午泉、子午屋、风雨出蛟亭、水竹卧廊、五龙松、樟树底、古道碑、松风岭、水亭、鱼石雕、鱼跃瀑、东归潭、母子溪、流香坡、小龙潭、起风坡、龙山茶屋、将军树、野猪林、刀山、西溪坞、龙柱

 

第三章规划总纲

一、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

6、《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6号

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建设部

8、《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9、《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0、《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二)技术规范

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2、《村镇规划标准》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三)有关规范

1、《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

2、《杭州市西湖分区规划》

3、《杭州城市西部地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4、《杭州市龙坞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浙江省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6、《龙坞镇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龙坞镇人民政府

7、《杭州市午潮山——白龙潭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方案)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03——2007年

中期:

2008——2012年

远期:

2012年以后

三、规划原则

1、保护生态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区最珍贵的资源,因此应坚持“保护为先”的思想,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为前提,有度、有序地进行景区的建设。

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坚持自然为主、人工为辅,规划布局、游人规模、保护分区都要建立在不破坏景观资源、并有利于保护自然原貌和生态平衡的目标。

在景区范围内只能布置与游览有关,直接为景区服务的配套设施,别墅区、度假区只宜布置在景区以外。

2、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实施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因此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有序有度地进行景区开发,重视资源的继承性,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3、系统规划原则

白龙潭景区对外要纳入杭州西部旅游发展体系以及杭州城市整体风景旅游体系之中,对内它将由风景资源系统、游览系统、基础设施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居民社会经济系统等各子系统组成;各系统都应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地域综合体。

4、规划合理性与实施可能性相结合原则

遵循建设部关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以区域发展的长期合理目标为依据,制定各阶段的战略,并摆正经济利益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制定符合实施、利于操作的政策措施。

5、人本原则

旅游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现代社会人对自身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渴望深层次的心灵归宿;而旅游是人自身与自然环境、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有效途径,它体现了人对自身的一种终极关怀。

因此,旅游规划必须关注现代人关爱自己、放松身心这样一种心理需求,尤其是要在项目规划上体现人本精神。

6、经济原则

旅游行业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它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经济规律支配,它的投入必须充分考虑产出效益。

因此,要科学评估旅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机会成本与预期收益,据此制定取舍方案,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开发一些项目。

7、另外,《杭州市龙坞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景区提出以下规划要求:

修建白龙潭瀑布观光区。

保护白龙潭瀑布山顶的植被,达到涵养水源的同时,保护白龙潭峡谷原始自然风貌,最大限度使游客保持与大自然的直接亲近和接触。

四、景区范围

根据《杭州市西部保护和发展规划》、《杭州市龙坞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考虑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环境,历史特征等方面的完整性,结合自然地形,如:

山脊、山谷、溪涧、道路等进行划分。

本规划区座落在杭州市城区西部,位于龙坞景区的龙门坎村以西、午潮山东麓。

具体范围的四至界线为:

东至牛山西坡,南至凉帽岭——蛤蟆岩北坡,西至佛肚皮岭东坡,北至倒吊岭——王家山——狮头山南坡。

规划区用地总面积为29.565公顷。

五、景区性质

白龙潭景区是以山野、幽谷、瀑飞为特色,以观光休闲为主,兼具科普科研,生态保育功能的城郊景区。

1、白龙潭景区有高峻的山峰、丰富的植被,是位于杭州市城郊,有着乡村田园风光的风景区,是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补充。

2、白龙潭景区具有生态保育、科普科研、休闲旅游、康体健身等综合功能。

六、景区瞬时游客容量

以风景区总面积经验指标法、面积——线路法两种方法进行容量测算。

公式:

1、面积法

C=A/a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

人次

A=可游览面积,单位:

平方米

a=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

单位:

平方米

D=周转率=景点开放时间/游完景点所需时间

2、线路法

景区游线全长2600米,以10米/人记。

C=M/m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

人次

M=游道全长,单位:

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

D=周转率=景区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由上面公式C=M/mD=2600/10*10=2600人

以上算得瞬时容量为2600人。

七、年游客容量

依据风景区瞬时容量2600人,全年按250天记,测算得景区年游客容量为65万人次。

八、旅游床位

白龙潭景区内无住宿点,无旅游床位。

九、规划布局结构及功能分区

(一)布局结构

白龙潭景区由风景游赏、旅游设施、居民社会等三个职能系统组成。

其中:

1、风景游赏系统由景区——景点——景物三个层次组成。

2、旅游设施系统由旅游镇——旅游村——服务中心——服务点组成。

3、居民社会系统由建制镇——行政村——农居点组成。

(二)功能分区

白龙潭景区由风景游览区、生态保护区、风景恢复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和发展控制区组成。

1、风景游览区

指风景资源比较集中,可以开展游览活动的区域,面积2.28公顷。

保护和发展本区内具有美学、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根据绿化规划结构进行植被抚育。

景点周围的绿化树种及布置必须配合景观特色,与环境相协调。

根据规划建筑少量必要的服务点与基础设施,其风格、体量、色彩必须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由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2、史迹保护区

指景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史遗迹遗址,面积1.55公顷。

3、风景恢复区

指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护的对象与地区,面积8.95公顷。

4、自然景观保护区

指有着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生态环境和森林植被条件的区域。

面积1.37公顷。

要求根据植被抚育和绿化规划进行森林树种的培育。

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它设施进入。

5、生态保护区

指景区的主体,面积11.07公顷,占总面积的37.5%。

该区用于保护风景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的生态平衡,为风景区提供良好的环境背景。

要根据植被抚育和绿化规划进行封山育林,力求恢复地带性植被,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控制游人数量,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设施。

6、发展控制区

指除了上述四种分区以外的用地,主要包括周围山地用地,面积1.68公顷。

要求在不影响风景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林相,力求与风景游览相协调。

第四章分区规划与景点设计

白龙潭景区总体分为五个区:

入口管理区、蛮石关老寨水景区、出蛟峡景区、白龙潭探瀑区、登龙岭山地休闲区。

其中包括双龙出峡、白龙瀑布、君子松、将军树、蝴蝶谷等景点,面积29.56公顷,是龙坞风景区的精华景区之一,拥有著名的“白龙瀑布”、“白龙庵”等。

它以山、瀑、石为特色,并具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该景区年游客规模为65万人次。

规划将景区划分为26个景点,并设置一个入口管理区。

一、分区规划

1、入口管理区

由售票部——接待部——小卖部——大门主建筑——前广场——内广场——管理办公用房等组成。

2、蛮石关老寨水景区

由龙柱——三门——母子溪——龙漫滩——卵石健足道——鱼跃瀑——东归潭——鱼雕——栈桥9个景点组成。

3、出蛟峡景区

由樟树底——五龙松——水竹卧廊——风雨出蛟亭——子午泉——回音壁——梅雨潭——云顶秋千——天半悬屋——啸天台——倒吊岭——蛟龙潭——石人像——小龙湫——双龙出峡——藏蛟潭——桃花坞等17个景点组成。

4、白龙潭探瀑区

由龙潭碑亭——龙血涧——老龙潭——青龙潭——半山廊——凌霄台——云中栈道——白龙飞瀑观台——白龙瀑布等9个景点组成。

5、登龙岭山地休闲区

由古道碑-松风岭-君子松-留香坡-小龙潭-起风坡-龙山茶坞-将军树-野猪林-西溪坞-白龙庵-蝴蝶谷-黄叶坡-龙脊岗-清凉坡-横山古韵-明人别墅-飞龙洞―仙指瀑-潜潭-龙穴-观瀑亭等22个景点组成。

二、五大景区内主要景点设计

(-)入口管理区:

范围界定:

龙门坎接近白龙潭景区入口处的小桥至转弯处,面积2329m2。

功能定位:

景区管理接待中心。

规划要点:

(1)、景区门票实行磁卡式管理,设置若干台触摸式电脑,实行景区自助咨询。

(2)、景区大门设计采取水栅寨门式出入口。

以固定式悬架吊桥为进出口,下控水濠,引山涧水由此流出。

景区入口处大小设置三座“龙门”,以应“天、地、人”之意,而唯以进口处的气势最大:

以石壁为背景,中间木楼采取牌楼式,系吊桥;主体建筑两侧各设鼓楼和锣楼;石壁以暗应“石关”之意。

石关,为古代龙门八景之一,传说即蛮酋之寨。

寨门上面,白天悬展红旗,夜间高挂灯笼,中挂巨扁,上书“白龙潭”三个大字。

(二)蛮石关老寨水景区

范围界定:

主大门至古道碑处。

面积约2090m2。

功能定位:

集散、管理、休闲、观光、服务、餐饮。

规划要点:

溪流通过改造后,由一条游龙直泄而下,形成“游龙入海”的景观造型,形象地揭示白龙潭的文化内涵。

设置八根龙柱以应“龙门”之“地”意。

东归潭的形成:

利用原有水坝将水位提高,形成“鱼跃瀑”,以供“龙”漫滩的常年水量,供游人浅溪中嬉戏。

母子溪:

由主溪水道引出一弯小溪,内放养螺丝、小鱼、小蟹、小虾,给带孩子来游的家庭游客开展亲子游戏。

狮石岩:

似动物造型的岩石景观,姿态如雄狮披发,面对深潭,紧逼溪洞,与东归潭构成一幅壮美的画面。

(三)出蛟峡景区

界定:

由古道碑至藏蛟潭,面积约27512m2。

功能定位:

茶饮、亲水、赏瀑、观水。

规划要点:

(1)、子午泉:

将溪水通过工程处理,引至景观亭下,令其子时和午时上水,共游人观赏和饮水。

(2)、樟树底:

临溪有一棵百年樟树,翠冠如云,绿荫浓密,清凉宜人。

以大树为中心,修治溪石,平坦可踩,形成天然的茶座,水深20-30公分,人可泡足取凉,同时开心地细品香茗,享受亲水的乐趣。

(3)、五龙松:

五株马尾松碧绿流翠,相聚相亲,如和睦一家人。

旧时云:

青松如龙。

又云:

龙生九子。

可清理出一平台,置三二块卵石,供游人小聚,纳凉。

(4)、梅雨潭:

此处上为千丈岩,下为老虎洞。

洞上可人工抽水而上,向下喷洒,形成“梅雨潭”之景色,游人可在“听蛟亭”处感受梅雨潭的清凉。

(5)、天半悬屋:

在倒吊岭与千丈崖之间,有大、中、小三个岩洞。

原为樵夫猎人躲雨藏身之处。

可在此地悬空寺式石屋,游人至此,可游览岩洞,又可观出蛟峡景观。

(6)、啸天台:

在千丈崖上,设置一露天望台,其位置与白龙潭青云梯(栈道)的凌霄台互为对景。

游人登上平台,可一览众山,长啸渲泄,造成声城峡谷,气冲牛斗的效果,同时,又可形成谷中山上的游人相互呼应的效果。

(7)、云顶秋千:

在千丈崖上设一树状秋千。

秋千荡出峡谷,游人在半天悬荡,崖上观景,有飘浮云海之上的刺激快感。

(8)藏蛟潭:

这一瀑布藏于深处,走近时方可见全貌。

水潭内凹进深,底部有裂隙洞,上游水大时,可流注成水帘瀑。

游人趟水入内,可感受水帘之趣。

崖壁上刻一“藏”字。

藏蛟潭,寓意于此。

(四)白龙潭登游探瀑区:

范围界定:

由梅雨潭至白龙潭瀑布。

面积约4420m2。

功能定位:

登山探险、观潭赏瀑。

规划要点:

龙潭碑亭:

位于进入本景区的山道口,在地形较为空旷处,置明代古亭一座,内竖一长条石碑,上刻明人江元祚《白龙潭游记》。

一是揭示白龙潭的历史地位,增加其文化内涵;二是给游人以文学神游的美学享受,了解白龙潭探游险奇的特点,对下面的登游历程有心理准备。

龙血涧:

山道景点。

涧水红如铁锈,或谓龙血。

半山廓:

在通往白龙潭的半山间,有数十平方米的谷地空间,林木茂盛,宜开辟作登山途中的休息空间,建以竹廊,可供游人躲壁山洪,休息纳凉。

白龙飞瀑:

是本景区的主体景点。

在龙潭飞瀑的峡口,拓一空间,设三级木石结构的观瀑平台,其大小约可容纳70-80人。

游人在此,观赏白龙飞瀑的壮观景色,享受润爽清凉。

(五)登龙岭山地休闲区

范围界定:

古道碑至白龙潭顶上观瀑亭。

面积29681㎡。

功能定位:

茶坞避暑、森林养生,登山运动。

规划要点:

古道碑:

在路口立大石一块,上书苍凉遒劲的“明清古道“四字,令人生悠古之思,感受到文化之蕴。

松风岭:

此处岭道高陡,林木茂盛;多大石,多高松大树。

下观山口,视野开远。

松涛阵阵,清风送爽。

君子松:

位于松风岭。

自涧底长出,亭亭玉立,如君子独立不群。

留香坡:

此处植被丰富,有蕨类、竹类、野花;多高树。

5-6月间,坡上栀子花开,幽香扑鼻,故名。

龙山茶坞:

此处有上坞、下坞两大片茶坡。

置休闲木屋数个,供游人休息之用。

野猪林:

沿途林木夹道,两侧地势平缓,密林连绵,可开发穿越密林、丛林野战等参与性活动场地。

白龙庵:

原白龙庵遗址。

现有一处残垣,可适当修整,开一古井,立一石碑,道明原尾,供人吊古怀远,同时,也增添景点的文化内涵。

蝴蝶谷:

距白龙庵百米处,有一长峡谷,蝴蝶纷飞,满谷皆是。

用梁祝故事小品雕塑点景,借杭州文化提升品位。

黄叶坡:

此处一长坡,坡上落满黄叶,弥漫着原始、古朴、野荒的气氛。

在道路适当地段可加原木铺设路面,形成与白龙庵风格完全不同的景区特色。

龙脊岗:

建一竹廊,树“三碗不过岗”的长青幡。

廊内可设小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